APP下载

着力城乡一体化格局下的特色化发展

2016-02-13吴可人

浙江经济 2016年14期
关键词:城乡浙江发展

吴可人

着力城乡一体化格局下的特色化发展

吴可人

2015年,浙江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到65.8%,高出全国15个百分点。作为全国城市化领先省份,浙江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上亦领先一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城乡一体化态势。

城乡边界相互融合。浙江农居点、村镇和城市空间经历长期的多层次均衡扩张,呈现城镇及农居点连绵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空间形态,乡村地区原本连片农田为主的地貌特征正在快速消失。典型的如杭州市塘栖镇至上海松江区的沪杭城市带轴线,城镇外缘之间的平均距离仅4.7公里,即农居与最近的城镇距离不大于2.35公里;湖州城区经江苏至上海松江区的运河轴线,城镇外缘之间的平均距离仅5.7公里,即农居距最近的城镇的平均距离不超过2.85公里。

城乡身份相互融合。大量村民过上城市生活,2014年浙江农民非农收入高达85.3%,生活方式与城市居民已无二致。还有大量村民更愿意留在乡村生活,由于浙江大多数农民享有的公共服务并不少于城市,加之农民享有的集体资产价值不断上升,相当数量的农民现在已不甚看重城市户口。更有大量市民爱上乡村生活,越来越多居民在节假日到乡村休闲度假,相当数量居民在乡村买房养老。目前嘉兴、湖州、宁波、温州等地陆续取消城乡户籍登记差别。

城乡产业相互融合。城市工商资本向乡村地区溢出,促进制造业向乡村转移拓展,农业与加工业和服务业融合互动,乡村产业逐渐融为城市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2015年全省乡村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比重高达75%。杭宁温三市主城区和县城建成区的工业用地占市域工矿用地的54.4%,比2000年下降9.1个百分点,而这三市乡村地区工业用地比重则达到45.6%,大有成为工业主平台之势。同时,乡村旅游、海洋旅游、古镇旅游走俏市场,包括城市与乡村的全域旅游格局正在形成。

应该注意到,浙江城乡一体化的特征,是浙江基于人多地少基本省情,在高度市场化环境下要素自发集聚的必然产物。这虽然具有其内在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但是也在相当程度造成乡村要素利用率降低、产业低端锁定、乡土社会关系瓦解等问题,制约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亟待进一步优化。

积极应对浙江一体化发展现实基础和主要问题,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盘考虑,促进城乡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下的高度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是当前和今后最契合浙江实际的城乡一体化道路。具体有统筹建设、统筹制度、统筹经济三大战略路径。

统筹建设,即一体化格局下的城乡特色推进。推动城乡人口向沿海中心城市、山区城市、小城镇多层次集聚,沿海中心城市主要集聚高端人才,山区中心城市和县城主要承接周边地区人口梯度集聚,小城市主要强化产业链特色集聚。推动乡村空间转型,以乡村聚落的小面积深度开发,推进大规模农业发展及连续性生态空间保护。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筹实施,努力实现城乡物质景观高度异质化和发展水平高度同步化。

统筹制度,即一体化格局下的城乡整合建构。破除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三权到人、权随人走”改革。积极探索农民财产权益合理变现的各种途径,创新本地农民就地市民化、外地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的户籍管理制度,构建城乡一体、权利平等、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体系。促进城乡之间、人群之间体制机制融合一体,让全体城乡人口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统筹经济,即一体化格局下的城乡联动转型。着力转变城乡产业同质竞争状况,积极构建城市以高技术新产业引领为主、乡村以高品质生态支撑为主的新型分工关系。强化城市以综合服务为主,对乡村地区提供面向农业生产、生活的现代服务;推进乡村地区以基本生产要素供给为主,对城市提供空间、劳动力、原材料和生态支持,促进城乡产业共兴、生态共保、要素共享、互利共赢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绝不是城乡一律化、一样化,而是要努力让城市更像城市、乡村更像乡村,绘就“城市高楼林立,乡村绿满阡陌;城市激越高亢,乡村平和低吟;城市喧嚣时尚,乡村宁静清纯”的浙江城乡一体化美丽画卷。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

猜你喜欢

城乡浙江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城乡涌动创业潮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