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经典文献学习引导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
2016-02-13胡凌艳
胡凌艳
(黎明职业大学 思政教研部 , 福建 泉州362000)
高职高专经典文献学习引导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
胡凌艳
(黎明职业大学 思政教研部 , 福建 泉州362000)
经典文献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来源.本文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特点,从为什么需要学习一些经典文献、学习什么样的经典文献、丰富学习经典文献的路径三个角度探讨如何加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的结合,努力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建设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经典文献;高职高专;学习引导
2015年7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制定并印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强调要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艺术,“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1].引导高职高专学生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以下简称“经典文献”)的实践教学活动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实现教学目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坚定当代高职高专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积极作用.
1 高职高专学生为什么需要学习一些经典文献
首先,有利于凸显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等联合发布的统计数据,2016年全国高职(专科)院校共1335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51.45%,可见高职高专学生早已是我国青年大学生队伍中的庞大群体.作为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之一,高职高专院校承担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凸显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大任务.然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改革开放引发的社会转型带来了形形色色的文化思潮,西方思想的大量译介、传统文化中的落后和腐朽思想的死灰复燃,加之互联网时代鱼龙混杂的庞大信息无不冲击着我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导向和行为模式.马克思主义在高职高专学生群体中面临着被边缘化甚至遭受质疑和嘲讽的危险,其对学生们的号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很难自动产生或实现.笔者认为,引导高职高专学生学习一些经典文献将使其全面客观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认同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自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并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辨明是非、把握方向.正如习近平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2]
其次,有利于高职高专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内涵.恩格斯曾劝勉青年学者在从事研究工作时必须重视原著阅读的重要性,指出要“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3]595.加强对作为教材内容本源的经典文献的导读,将有助于学生们从理论源头上加深对《概论》课相关知识点的认知,从历史方位、时代特征、具体国情、战略格局等方面全面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主线和理论内涵,避免由于不熟悉相关理论的产生背景而在理解教材内容时断章取义甚至出现历史性误读.譬如在讲授《概论》课(2015版)教材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毛泽东的《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一文.因为该文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国情出发,客观分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充分肯定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认为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4]98.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经典文献时,他们基本上能够从该文重点论述的社会形势出发来思考红色革命根据地的萌芽、形成和发展趋势,进而对毛泽东关于“革命高潮快要到来”[4]106的科学预言产生了强烈的理论认同感,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
最后,有利于提升高职高专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与一般本科生不同,高职高专学生一入学就有较清晰的职业定位,主要是学习职业技术技能,为将来毕业后直接走向职场做准备,这意味着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习(一般二年班甚至更短)期间是他们系统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黄金阶段,因为很多学生毕业后即使选择继续教育,学习的内容也主要与自身从事的专业相关,很难再有专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机会.在大学学习期间,教师应以《概论》课为平台,积极培养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经典文献的兴趣,使他们通过回归文本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伟大的经典作家进行跨时空的交流,身临其境地学习和领会他们深邃的理论,充分了解他们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5]289-290也就是说,引导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经典文献不仅是要开阔其理论视野,更要帮助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客观地、发展地、辩证地观察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历程,培养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树立高职高专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2 高职高专学生学习什么样的经典文献
有人把经典文献和《概论》课教材比喻成“源”和“流”的关系.经典文献一般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中国共产党历代主要领导人针对某一问题或方面进行的专门论述,属于“原生态”理论,具有个体、专精的特点;《概论》教材则是编者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内容的归纳和整合,属于“衍生态”文本,具有系统化、框架化的特点.这两者并非互相割裂,反而是相辅相成的:经典文献是《概论》教材编写的主要理论依据,决定着教材内容的基本思想和观点;《概论》教材则是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经典文献的引用、诠释和演绎,以此方便学习者从总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和精神实质.
既然经典文献和《概论》课教材是“源”和“流”的关系,那么教师在《概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哪些必要的经典文献篇目呢?笔者认为,在学习篇目的选择上需要注意把握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学习内容的“适度”原则.根据笔者的统计,《概论》课(2015版)全书列出的“阅读书目”共70篇(包括毛泽东的21篇,邓小平的12篇,江泽民的9篇,胡锦涛的10篇,习近平的13篇,党的重要文献4篇,其他1篇),可见教材编写组对经典文献之于课程教授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那么,是不是必须完成上述所有经典文献篇目的学习才算是达到教学目的呢?其实不尽然,正如邓小平曾经强调的:“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6]382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大部分存在政治理论基础薄弱、知识背景不健全、专业素质差异大等实际困难,加之一些理工科学生本身学业负担就很重,如果经典文献的学习数量超出他们的承受范围,不排除部分学生会虚于应付、敷衍了事,甚至出现抵抗、逆反等消极情绪,反而得不偿失.因此,教师在经典文献篇目的数量和内容选择上应注重从高职高专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把握好适度原则.根据笔者多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经典文献的篇目数量控制在每学期5~6篇比较合适,这样的量可以保证学生有较宽裕的学习时间;篇目内容难度也不宜过大,可以选择一些“入门级”经典文献,毕竟对于“非专业”的学生而言,培养学习兴趣,保证学习质量才是最关键的,如果篇目难度过大,可能会给学生带来额外的学习压力,致其望而却步.
二是经典文献对教材内容的“渗透”原则.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集中体现,被系统地纳入当前我国高校统一采用的《概论》课教材中,所以这一教材带有鲜明的学理性,经常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的内容.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许多著述都是为了回答当时困扰和影响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的重大问题,其文献内容本身就具有阐释党的纲领、路线、方针的目的和功能,因此,教师在讲述重要知识点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结合相关的经典文献进行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间的关系.这种通过经典文献的渗透实现对教材内容的理论延伸,是在历史与理论、经典与原理、教学与实践的高度融合中坚持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坚定高职高专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如前所述,《概论》课教材共列出70篇的“阅读书目”,虽然对于卷帙浩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来说,这已是精益求精了,但是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领会经典文献的精髓,教师还是有必要对学习篇目进行再挑选和精选,篇目的选择要尽量符合以下要求:
一是要能够集中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的.经典文献的篇目选择要能充分阐释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去说明和解决中国的“特殊”问题.比如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精辟概括和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以下简称《南方谈话》)作为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江泽民的《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明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胡锦涛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习近平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等论著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类似这样的经典文献必须列为重点导读篇目,使学生既从宏观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又从微观上深刻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逻辑必然.
二是要能够对当代中国实际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的.经典文献的内容选择和学习引导要密切联系当代中国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譬如在讲授“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章节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学习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从《南方谈话》的写作背景、具体观点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问题,使学生认同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互动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抉择.将类似这样的经典文献列为重点导读篇目,能够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理解,增强理论说服力.
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特长、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专业差异等自行在教材提供的“阅读书目”列表篇目中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但总体上不能偏离上述要求.
3 丰富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经典文献的路径
经典文献通常对学习者的素质(如知识背景、理论功底等)有较高要求,所以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单靠一己之力是难以独自完成学习任务的,因此,教师在明确“学习经典文献重要性”的前提下,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引导”“怎样学习”的问题,积极丰富经典文献的学习路径,这对解决好由教材学习向原著学习拓展,由阅读第二手资料向阅读第一手资料过渡,由填鸭式教育向研究性、探索性教育转化至关重要.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摸索中尝试采用了如下路径引导学生学习经典文献,收到了较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史论结合,联系经典作家的生平事迹学习经典文献.很多经典作家并不是单纯的理论家,他们同时还是积极投身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事业的革命家,他们所撰写的许多论著与其生平的革命轨迹是分不开的.相对于研究生和本科生而言,高职高专学生学情较复杂,特别是中职生、艺体生不比普高生,他们大多数人并未经历高中阶段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所以学习长篇、深奥的经典文献对他们来说是一项艰巨而枯燥的任务.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经典文献之前,通过搜集资料、观看影片等方式使学生了解相关经典作家的生平事迹和丰功伟绩,了解经典作家们在困难面前是如何凭借顽强的意志和闪光的人格魅力创造壮丽人生的,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拉近学生们与经典作家的情感距离,使前者深刻地感受到经典作家不是“神”,而是“人”,他们的伟大是在困难、艰苦和不懈努力的磨砺中铸就出来的,由此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提升学习兴趣,教师再深入浅出地对经典文献进行导读和讲解,力求知、情、意的统一,这样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譬如,笔者在导读《南方谈话》一文时,会要求学生事先了解邓小平“三起三落”的曲折经历,特别是其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遇的两次沉浮经历是促使其深思考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背景,正如他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所说的:“我一时最痛苦的当然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其实即使在那个处境,也总相信问题是能够解决的.”[7]54-55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掀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并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三起三落”的曲折经历不无关系.
第二,“因材施教”,提倡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创新学习路径.虽然高职高专学生的政治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但是职业技能训练是高职高专学习的重中之重.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经典文献的时候要善于让学生结合并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特长,使经典文献的学习变得精彩而有激情.比如针对我校动漫专业的学生,笔者鼓励他们利用自己所学的动漫设计软件制作经典文献学习的内容,有学生就曾以活泼、生动的动画展示他们关于习近平《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学习感受,集声、图、文、色、像于一体,引起了课堂的广泛共鸣,学习内容自然令人印象深刻;还比如针对一些文科专业的学生,可以组织他们创办关于经典文献学习心得体会的海报、报刊,并在班级甚至学院范围内举行优秀作品评选活动.笔者所教授的学生中就有像“我与改革共成长”“真理的足迹”“激昂人生·进步追求”等优秀作品曾先后获奖,这既提升了学生的理论修养,陶冶情操,也使经典文献的重要思想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宣传和颂扬.
第三,团队合作,推行实践学习.考虑到高职高专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较为薄弱,有些学生对思政课尤其是经典文献的学习不太重视,以一己之力恐难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所以笔者鼓励学生们以团队形式进行学习.团队成员的组合以自愿为主,但针对一些文理科生兼有的班级也会根据他们的理论基础进行适当调配,保证学习团队力量的均衡.当然,学习经典文献要取得好的效果单靠团队合作还不够,最关键的还是要鼓励团队进行研究性实践学习,即不满足于学经典文献仅停留于文本的认知,而是以实践活动为平台,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用经典文献中所阐述的思想和观点考察、分析和思考社会问题,将深奥的原著“精华”与现实的社会现象相结合,增强自身运用理论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笔者在导读完习近平的《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一文后,要求学习团队策划和制定实践学习方案,由我把关.高职高专学生虽然整体上文化基础较差,但毕竟都是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的年轻人,他们积极关注国内外时事热点,也关心中国的生态问题,所以该团队设计的实践学习环节包括如下:一是进行问卷调查,团队采用网上问卷和实地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泉州本地的生态保护情况展开全面的调查,利用数据分析当前中央大力倡导的生态文明理念对人们在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上的变化起着怎样的影响和作用;二是深入基层,探访新农村建设下的泉州“美丽乡村”,团队实地考察了“惠安县崇武镇潮乐村”“永春县五里街镇大羽村”“洛江区马甲镇梅岭村”等三个示范村,采访相关负责人,录制视频,对上述三地在生态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进行比较和总结;三是制作并演示PPT,PPT的制作是团队在前两个实践环节的经历累积基础上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这既需要学生们结合之前在课堂上对《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一经典文献学习的思考,也需要他们搜集和阅读大量生态保护文献资料,其所能获得的信息量甚至远远超出教师课堂文献教授内容范围,更为重要的是,团队成员在完成PPT的过程中既分工合作,又进行了独立的思考、研究和探索,培养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对中国共产党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政策规划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支持.此外,诸如辩论会、小品表演、演讲比赛、撰写实践调查报告、学术沙龙等也是经典文献学习的重要实践活动形式.总之,实践学习的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从文本学习向理论应用的真正转化.
第四,延伸第二课堂,开设经典文献选修课.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由于生源招收的多样化,普遍存在普高生(理科、文科)、中职生、艺术特长生、企业生并存的现象.学生们在学习背景、知识结构、理论基础、学习主动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必然导致其即使是在同一课堂上接受经典文献的教授,所获得的教学成效也截然不同.对于一些人文、社科类学生而言,他们的马克思主理论素养较好,思维活跃,对经典文献表现浓厚的学习兴趣,然而课堂讲授经典文献的学时毕竟很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他们对经典文献学习的需要,所以笔者曾经在全校开设经典文献的公共选修课.选修这门课的大部分学生是文科生,曾经在我所教授的班级中接触过经典文献,对这门课有一定的了解和学习基础,对此我在选修课上开设的阅读篇目会比在概论课上讲授的篇目数量更多一些,一般篇目数量增加到8~10篇;此外,在经典文献的阅读篇目难度上也会适当加深,以此扩充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深度和广度.譬如高职高专学生不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所以对《共产党宣言》知之甚少,但是这篇巨著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对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它通常被作为选修课阅读书目的首选;还譬如马克思恩格斯非常关心被压迫民族争取自我解放的斗争,他们曾先后写下包括《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鸦片贸易史》《新的对华战争》等文章,引导学生学习这些经典文献有助于使他们更加全面认识和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是如何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从而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正确性和伟大.
经典文献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本依据和理论来源.高职高专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经典文献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概论》课的基本原理和思想,着力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价值追求,切切实实地提高自身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EB/OL].(2015-08-11)[2016-03-25].http://www.moe.edu.cn/srcsite/A13/moe_772/201508/t20150811_199379.html
[2]习近平.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J]. 党建研究,2011,8(8):38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毛泽东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290.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82.
(责任编辑:吕增艳)
Learning Guide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University
HU Ling-yan
(LimingVocationalUniversity,Quanzhou,Fujian362000,China)
Classical literature is a sour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actical fea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from some classical literature, why need to learn what kind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rich learning classical literature the path of the three Angle discusses how to strengthen the Maoism and introduction to socialist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marxism classic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party's important literature. It is neccesary to try to get "The introduction to Maoism and theory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lass construction into the student sincerely love, lifelong benefit, unforgettable lessons.
Maoism and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Classical literature;Higher Vocational University;Learning Guide
10.13877/j.cnki.cn22-1284.2016.08.032
2016-06-23
福建省教育厅2015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计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JAS151525)
胡凌艳,女,福建泉州人,法学博士,副教授.
G642
A
1008-7974(2016)04-01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