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价值关怀、制度设计与国际影响
2016-02-13潘忠岐
□ 潘忠岐
中国梦:价值关怀、制度设计与国际影响
□ 潘忠岐
中国梦是民族关怀与世界关怀的有机统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能表达中国梦的民族关怀。世界和谐、文明共生、国际共进、天下大同最能表达中国梦的世界关怀。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既要在国内层次上加强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治国,也要在国际层次上推动中国梦与其他民族梦想的互联互通,为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作出贡献。中国梦作为世界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为新型国际体系的构建照亮希望之光。
中国梦;世界梦;文明共生;共同繁荣;国际共进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正式提出“中国梦”概念。他在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3页。中国梦传承中国传统“和”文化,不仅强调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且注重中国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互联互通,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贏是中国梦的主旨。中国梦的民族关怀和世界关怀是紧密相关的,它向世界传递的核心理念是:个人幸福建立在国家发展基础之上,国家发展根本上是为了人民的幸福,而国家发展必须以文明共生和国际共进为前提,以实现天下大同为最终目标。*项久雨:《中国梦的世界意义》,《人民日报》,2014年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因此多次将“民族梦”与“每个中国人的梦”并列使用来阐明中国梦,并反复强调中国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的相通性,是世界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梦的民族关怀
中国梦是一个具有双重内涵的概念。它既包括中国人自身的民族关怀,追求个人发展与民族复兴的统一关系;又包括中国人对国际社会的世界关怀,追求在地区和全球构建和平、稳定、繁荣的秩序。中国梦的民族关怀与世界关怀并不是彼此矛盾、互相对立的,而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的。
中国梦的民族关怀集中体现为中国人的个人梦、家国梦和复兴梦。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能表达中国梦的民族关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摧残凌辱,在苦难中探索救亡图存之路。经过不断探索与尝试,中国人最终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迈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也是追寻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继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中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十多天后,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首次完整地阐述了中国梦。他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3页。
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是中国梦的核心指向。在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多年间里,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接近10%,经济总量扩大了约18倍,跃居世界第二。6亿中国人摆脱贫困,这一数字超过了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总和,其规模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中国的快速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重要基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则意味着中国的发展水平将登上两个新的台阶,为中国梦的实现进一步铺平道路。中国梦饱含着全体中国人民最强烈的要求复兴、要求崛起的民族情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代代相传、从来没有动摇过的坚定信念。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是实现个人发展和家庭美满的物质保障;而实现社会和谐与国家稳定,则是实现安居乐业和幸福生活的精神依靠。
因此,中国梦与每一个中国人都息息相关,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48页。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6页。
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中国梦要求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他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追求人民幸福,毋庸置疑是中国梦的一个核心目标。2014年3月27日,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我们的方向就是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因此,中国梦既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梦阐述为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并且把每个人的奋斗看作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从而生动阐明了每个人的个人梦之于国家梦、民族梦的意义。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看法,社会结构和国家是从那些“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1-72页。现实个人中产生的。相应地,国家梦、民族梦不可能是抽象的,它必然是这些现实个人的梦。而且,国家梦、民族梦也不是每个人的个人梦的简单集合,个人梦必须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才能通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且,个人梦必须是相互支持,而不是彼此对立的,才能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68页。
中国梦在个人、民族、国家三个层面的价值指向是相辅相成的。如叶再春所言,“中国梦的三个向度展示的是三种面向,它们既相互区别又互相联系。没有富民梦,强国梦、复兴梦的实现势必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强国梦,即便是实现了富民梦的中华民族也必然一盘散沙,不可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复兴梦,富民梦、强国梦必然缺少前行的灯塔,摆脱不了形而下的物质属性”。*叶再春:《“中国梦”随想》,《前线》,2013年第1期。
二、中国梦的世界关怀
中国梦的世界关怀集中体现为中国人的世界和谐梦和国际共进梦。中国梦并不仅仅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且还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贏等目标,致力于实现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世界和谐、文明共生、国际共进、天下大同最能表达中国梦的世界关怀。
中国梦世界关怀的首层内涵是对世界和谐的向往。中国政府在多个外交场合反复强调,中国梦对于世界而言是和平之梦、和谐之梦。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3月19日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强调了中国梦的和谐内涵。他说:“中国人自古就主张和而不同。我们希望,国与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能够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各国人民都能够共享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成果,各国人民的意愿都能够得到尊重,各国能够齐心协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梦是有关世界和谐的梦,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基本指向。正如秦宏所指出的,“中国梦体现了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更多的国家带来机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梦也属于世界,在与世界各国的密切合作中,中国梦必将与世界梦共同成长”。*秦宏:《中国梦与世界共成长》,《求是》,2013年第62期。
中国梦世界关怀的第二层内涵是中国国际关系学者提出并阐发的文明共生。按照传统西方国际关系思想,霸权国家的衰落与新兴国家的崛起势必会造成围绕国际体系系统性权力争夺的战争。这一思想对于中国的和平崛起是极为不利的。为此,金应忠、苏长和等学者提出,要想说服世界相信并接受自己的和平崛起,中国需要向世界提出新的理念。这意味着跳出传统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限制,转而寻求在多极世界中建立共生型国际体系。*金应忠:《国际社会的共生论——和平发展时代的国际关系理论》,《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中国需要引领国际关系“从个别国家中心论的历史分析中、从文明冲突的话语体系中以及从文明-野蛮对立叙事结构中解放出来,转向一个更加平等、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互利共生的文明对话平台上”。*苏长和:《共生型国际体系的可能——在一个多极世界中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第9期。
如果说文明共生理念的提出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界注入了新的理论源泉,也为中国梦在世界层面的推广勾画了创造性的指导方针,那么国际共进则是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在阐释中国梦内涵的过程中提出的又一个创造性理论,进一步表达了中国梦的世界关怀。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务智库”在有关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研究报告中,明确把国际共进跟安全、发展一道看作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目标。该报告指出,中国要实现“有效安全”,就必须秉持安全与发展共进、应对与进取并举、治标与治本兼顾、合作与反制并用、内部与外部统筹的指导原则。报告提到,“有效安全战略追求共同的安全而不只是一国的安全。中国的发展与崛起不仅要实现中国梦,完成国家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而且,中国的发展与崛起也要成为各国人民实现更美好世界梦的关键助力”。*陈志敏等:《安全、发展与国际共进》,《国际安全研究》,2015年第1期。国际共进的提出符合中国梦追求和平、和谐、合作、共赢的世界梦的特性,从学术角度为中国梦的世界关注提供了注脚并搭建了桥梁。
与文明共生、国际共进相比,天下大同的理念自古就有的。许多学者在阐释中国梦的内涵时,揭示了中国梦与天下大同理念之间的承接关系。姚桓、孙宁将中国梦的价值内涵归纳为爱国主义、特色道路、集体主义、个人价值与天下大同五个方面,认为这些价值五位一体,构成了中国梦不灭的灵魂。*姚桓、孙宁:《“中国梦”:责任担当、精神能量与文化气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年第4期。魏伟光在比较中西方各种社会梦想中指出,中国古代的“大同梦”因其内含的仁爱、平等、和谐等道德价值理想,体现出对完美人性的向往和对绝对“善”的追求,而成为人类拂之不去的梦想。*魏传光:《“中国梦”的道德价值建构——以对“大同梦”、“强国梦”、“美国梦”的分析为基础》,《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张书林同样视天下大同之梦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天下大同梦是对人民群众幸福梦想的庄严承诺,是中国梦的人格化表达。民众支持是梦想实现的力量源泉。不去竭力承载对天下大同的美梦追求,中国梦的实现就会缺乏民心所向和民意基础,最终将变得苍白无力。*张书林:《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理论架构》,《特区实践与理论》,2013年第3期。
三、中国梦的制度设计与践行方式
道路选择是实现中国梦的首要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蒋斌、陈金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人民日报》,2013年3月29日。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三个自信”,即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持“三个必须”,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坚持“三个共享”,即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为此,中国既需要在国内层次上加强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治国,也需要在国际层次上推动中国梦与其他民族梦想的互联互通,为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作出更大贡献。
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领导力量。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言,“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早在2013年作为新任总理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便指出,本届政府需要有三大保障。首先是建设创新政府,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前进动力。其次是建设廉洁政府,为实现中国梦凝聚群众力量。最后是建设法治政府,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法治保障。
在很大程度上,中国梦是一个关于社会制度的梦。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建立并完善能够实现个人自由充分发展、幸福生活得到根本保障的社会主义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梦的实现与“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联系起来,非常重视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与任务,并且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既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14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一重要讲话系统论述了实现中国梦的制度保证。也就是说,中国梦的实现,寓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寓于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既是中国具有坚定的制度自信的宣言,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宣言。
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而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中国的制度成熟、持久、管用。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建设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法治政府,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中国梦的实现就具有了完备的制度保证。
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因此,中国政府领导人始终强调中国梦与其他民族梦想的共通性,以及中国梦和平、和谐的特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5月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平发展。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同年,在出访美国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共同会见记者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明确告诉奥巴马总统,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贏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71页。
四、中国梦的国际影响和世界意义
中国梦是世界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正在逐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一旦这个梦想变为现实,将足以改写国际关系的历史,重塑世界秩序。它将建设起以和平、和谐、互不干涉、文明共生、国际共进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国际体系,为新时期的国际关系照亮希望之光。
中国梦的国际影响和世界意义体现在物质和精神两个维度上。在物质层面,如俞正樑所言,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积贫积弱久矣,中国做好自己的事情,奔向国家强盛、民族繁荣、人民幸福,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0%以上,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危机时期,中国能够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为落实联合国千年计划发展目标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走在世界的最前列,成为全球发展战略中成功的典范,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俞正樑:《中国梦的三重国际内涵》,《国际展望》,2013年第5期。
在精神层面,中国梦对于全球所做的贡献在于以新安全观化解地区冲突,维护地区稳定,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推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为方针处理国与国关系,进而构建和平发展的共生国际体系。在2014年亚信会议上,中国提出以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续安全为主要内容的亚洲新安全观。它超越冷战思维,摒弃以对抗求安全的思想,转而寻求建立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与国之间合作关系,以合作的方式谋求共同利益和解决冲突,因此成为各国妥善处理地区冲突的指南。在全球层面,中国于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仍在广泛的国际关系中适用,继续发挥其作为指导国际关系重要准则的作用。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国又提出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作为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具有关键引领效果,有助于推动国际治理体系的变革,使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从而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努力建设一个更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更能反映国际社会呼声、更具代表性、更富生命力的国际治理体系。*郑熙文:《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具有划时代意义》,《光明日报》,2013年6月8日。
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有序,大力支持各国互惠合作和共赢互利,以实现普遍意义上的国际共进。中国道路的成功向世界证明,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独立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权利和可能。中国的成功将鼓舞发展中国家人民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努力实现各自的民族梦。因此,在俞正樑看来,中国梦的道路不仅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理想和信心,还提供了榜样和路径启示。*俞正樑:《中国梦的三重国际内涵》,《国际展望》,2013年第5期。林培雄、刘光明在讨论中国梦的时代价值时也认为,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利用自身特有优势推进中国与世界和谐发展的新范式。*林培雄、刘光明:《论中国梦的时代价值》,《光明日报》,2013年5月2日。达巍认为,从发展中国家角度看,中国梦对世界其他国家而言可以意味着“只要一个国家锐意进取,就有可能实现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达巍:《“中国梦”可以具有普世性》,《东方早报》,2013年6月14日。邢文利也指出,中国梦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引领作用,为落后民族争取民族自强找到了一条新路,在人类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提供了新的经验,为发展中国家选择发展道路提供了新的范例。*邢文利:《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连日报》,2013年3月27日。
中国梦是同时具有民族关怀和世界关怀的包容梦。正如李抒望所写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对‘中国梦’都不应仅仅理解为中国自身利益的实现和中国的强大崛起,而忽略了中华民族要对人类有所贡献、已经对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在为人类做着巨大贡献和未来将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深刻内涵”。*李抒望:《“中国梦”圆日,民族复兴时》,《青岛日报》,2013年3月23日。2013年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发表了题为“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的演讲。他在演讲中谈到:“13亿多中国人民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0亿多非洲人民正致力于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中非人民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相互支持和帮助,努力实现我们各自的梦想。我们还要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严国萍)
2016-09-15
潘忠岐,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外交、中欧关系等。
教育部2013年重大攻关项目“中国梦的伟大意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研究”(编号:13JZD001)。
D616
A
1007-9092(2016)06-00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