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子银行体系经营风险与监管分析

2016-02-13梁环忠廖玉花钟焰艳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影子监管银行

梁环忠,廖玉花,钟焰艳

1.福建江夏学院,福州350108;2.福建兴证大宗商品投资经营有限公司,福州350004;3.福建邦诚资产财富有限公司,福州350004

经济管理探究

影子银行体系经营风险与监管分析

梁环忠1,廖玉花2,钟焰艳3

1.福建江夏学院,福州350108;2.福建兴证大宗商品投资经营有限公司,福州350004;3.福建邦诚资产财富有限公司,福州350004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影子银行”成为全球金融监管的重点,也是学界与业界研究的热点,而我国对影子银行经营风险与监管的研究还尚缺乏。影子银行存在不受监管、杠杆操作、不透明性等经营风险,要构建影子银行全面监管、安全稳健的平台,就应采取优化银行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构架,确保建立健全有效的企业风险防火墙;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构,发挥董事会风险管理职能;建立高级管理人的问责制,改进对冒险投资的补偿和薪酬调整机制;提高对银行相关机构及经理人的综合能力要求以及相关资质规定要求,提高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等措施。

影子银行;经营风险;监管

我国影子银行从诞生起就与货币政策密切相关,其本质和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这就决定了影子银行具有和商业银行相类似的风险。金融稳定当局指出,由于影子银行没有正规部门的流动性支持,以及相关的监管约束,影子银行部门更倾向于过度的风险承担,并且它的规模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

一、影子银行相关理论综述

(一)影子银行产生的背景

随着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的取消,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也正式向间接调控转变,正如学界所谓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现象开始在我国出现。然而影子银行实际上是由商业银行主导的表外融资业务,并且构成中国影子银行的主体。中国影子银行业务的实质,就是商业银行的影子业务。2010年我国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以后,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为影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并使其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二)影子银行概念的界定

对于我国影子银行的概念界定,有学者从人民银行的金融稳定角度给出标准,也有学者从金融统计:即考虑数据来源可获取角度提出标准界定。但笔者认为:从金融监管覆盖面的广度和监管到位的力度界定影子银行的标准更富有意义。纵观多次的金融危机和在金融危机爆发期间的应对措施,结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一次明确了影子银行是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和业务,并且初步地按照监管的程度划分了影子银行的一些类型:(1)没有持金融牌照的,但是有明确的监管部门的信用中介机构;(2)持有金融牌照的,但存在监管方面不足或者规避相关监管的业务;(3)没有金融牌照而且没有监管的信用中介机构。

(三)影子银行的范畴及主要表现形式

影子银行的范畴及主要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具有证券化的一些金融机构,它的功能主要是将传统的金融产品进行证券化;具有市场化的一些金融公司,其中如对冲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共同基金还有货币市场基金之类的,是以从事在传统的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融通资金为主的,起到桥梁作用;结构化的私人银行投资、融资机构以及证券类经纪公司,则是靠类金融业务创新立业,靠创新建立品牌,靠不断创新以扩大自己在市场中的份额;具有融资作用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不用想都可以知道是影子银行理财主要渠道;其余的来源渠道还包括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典当行以及地下钱庄等类金融业务。

二、影子银行在中国发展的原因分析和特点

(一)影子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原因

1.在当今中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中小微型企业由于发展过快,出现了融资困难的问题,而这正是促使影子银行出现的最现实的原因。由于中小微型企业受到自身资信条件限制,大多数的传统商业银行在存款和贷款风险及利益双重管控约束下,是不愿意将贷款发放给这些中小微型企业,导致小微型企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这其中不仅有资金短缺还有融资难的问题。因为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竞争压力变大,可以出口国外的订单也越来越少,而且原材料价格在不断上涨也让更多的中小微型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困难。于是,处于两难境地的中小微型企业不得不向私募基金、民间借贷等一系列影子银行体系机构借钱、贷款等。影子银行也顺其自然的成为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粮仓”,并且不断的发展壮大起来。

2.非银行金融机构客户想在银行进行融资、提供担保、零售等“拉郎配”业务,并且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这些经营活动处于无监管的状态,促进了影子银行的发展。大型商业银行的大量资金找不到出路,而有一些行业、产业发展贷款要求又在国家限制发展的条目中,于是大型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上无法变通,只能拉小型金融或者地方商业银行配合,且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无论是资金来源、流动性,还是产品销售、客户来源均依赖于商业银行,一拍即合,于是绕过信贷规模指标和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在同业资金往来账户上,以低风险的买入或者返售或者同业代付运作向不符合条件及贷款受限制的企业“输送”资金。大型商业银行难以运用资金存放同业,于是会计出账采取“移花接木”。通过“委托贷款账户”把本该接受委托人的资金进行放贷,反倒过来将银行自身的资金作为委托,其目的是要违规将银行信贷资金放贷,移除表内进行表外经营。信贷、理财、外汇、保险、证券业务均有类借贷的特点,明摆着是要逃避信贷规模与风险管控及资本管控,进行同业账户的各种类银行业务与经营活动的。

3.还有一个催生影子银行业务的主要原因就是金融创新。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以及影子银行体系业务的不断崛起,很大内在动力就是来自监管不严,从而进行的监管套利行为。换言之,影子银行体系业务在满足了一些人的投资、融资等需求方面的同时,也发挥了很多传统商业银行无法替代和满足的积极作用。

(二)影子银行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特点

1.不受监管。虽然影子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都会受到如经营范围、存款准备金、资本充足率等一些监管要素限制,但是不同的是,影子银行体系业务将会在很长时间内游离且脱离于监管体系之外,并且能够通过从事特殊的业务进行监管套。因此,对于规避了监管的约束,或在不需要成本前提下的“非标准性业务”,其可实现的利润是非常高的。

2.杠杆操作。从影子银行体系业务操作层面分析,几乎是全部业务都采用了杠杆操作的方法,用非常少的自有资金以撬动非常大额度的负债。与此同时,为了获取超高的利润空间,他们又往往会采取高杠杆利率来操作这个机制,增强诱惑力。

3.期限的转换。通常影子银行是通过对资本市场的较短时间的融资性来获取资金的,并且投资于期限比较长、证券化的资产管理产品,因为长期和短期的利率不同从而获得利差,并且同时取得投资的收益,一举两得。

4.不透明性。据了解,影子银行通常是通过发行各种复杂的、不正规的金融产品来进行交易的,信息披露的完全不充分性,而且最终端的投资者也非常难通过对多重组合和证券化的包装以了解基础的资产信息,投融资信息存在严重不透明性。

(三)我国影子银行的业务表现类型

1.理财融资业务。影子银行体系业务的核心业务就是银行的理财业务。虽然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业务的具体范围并不明确,但是在理财融资这一块的业务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影子银行,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都是主要的融资方式,如“人人贷”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它既不受监管,资金流向也非常隐蔽。商业银行通过代售理财产品筹集资金,然后联合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开发资产管理计划产品、信托贷款产品,绕道将资金“输送”给限贷企业,是影子银行体系业务的核心业务表现。

2.信托业务。我们知道,“信托产品”通常最低投资额为一百万元,期限至少在1年以上,预计年收益率为9%左右。而且投资对象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基础性产业(2013年第一季度占整个产业的25.8%)、工商企业(同期占27.8%)及房地产业(同期占9.4%)。中国信托行业有关负责人说:影子银行体系的信托业务是在催生信托业走混业经营之路。但影子银行的信托业务也有要求:一是要有信誉,二是要有足够的资金。不过影子银行体系中的信托业务眼下往往起“通道”作用。

3.倒票业务。2012年至2013年上半年,在稳健货币政策与房地产信贷政策等宏观管控下,商业银行通过与会计核算相对不规范、监管相对薄弱的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了票据贴现、回购等业务,使大量资金进入钢铁、房地产等限制性行业;使贴现票据进入非贷款项下科目进行核算,绕过金融监管,达到规避信贷规模和资本充足率考核的目的。通过票据业务特别是违规票据业务,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利润,达到业绩考核指标和监管部门关于机构改革的要求,为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创造了条件。以东北吉林省某市为例,2012年除村镇银行外所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均开展票据贴现业务,发生金额上千亿元,是2011年业务量的330倍。2013年监管部门叫停该业务前(即3月份),票据发生额近600亿元,是2012年全年业务量的64%。

4.委托贷款业务。委托贷款业务是在一定的委托存款限度内,受托机构接受委托人的委托进行的放贷。委托方主要是一些融资担保公司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受托方主要是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据报道,2014年3月末,某银行业的金融机构,在委托贷款项下,企业委托贷款中,余额为114,360万元,这比年初增加8900万元,比同年增长549.77%,这数据明显超出了规定的范围。影子银行的委托贷款业务发展规模、速度真是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5.汽车金融业务。通过对某汽车金融公司的调查发现,汽车金融业务以个人汽车贷款或汽车销售公司(4S店)汽车贷款、汽车销售公司装修或项目贷款等为主。该汽车金融公司通过同业借款的形式向其他关联的财务公司或当地银行金融机构融通资金进行运作。

三、影子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一)影子银行的风险特征

通过深刻剖析影子银行的概念及经营活动的范围,不难发现影子银行具有的风险特征包括:高杠杆性、期限错配性、低透明度性、监管套利性、风险隐患性。

(二)影子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1.影子银行降低了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有很大部分的影子银行体系业务会将资金投向一些不那么透明的产业,比如投向房地产行业、地方性政府融资平台、"两高一剩"等行业和地方中小企业领域,这不仅干扰了政府经济管理的宏观调控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结构整体调整步伐。

2.影子银行体系的业务和资金的来源与正规金融机构体系业务盘根错节,影子银行采取的不合理做法掩盖的债务问题,会引发一系列的道德问题。一旦缺乏有效防火墙,会导致风险跨市场、跨行业传递。

3.冲击正规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一些影子银行收益率高得很不合理,不但误导客户的选择,并且加剧了不正当行业竞争,造成一些金融机构业务的流失,让其他正规的金融机构无法正常运营。

4.部分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一些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超范围经营问题。它们不重视风险管理,盲目的扩张,加之有关部门没有对其日常运营加以有效监督和管理,很容易出现超出经营范围而导致系统性风险加剧。

四、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对策建议

由于我国影子银行起步较晚,发展较快,监管不足,因此需要借鉴国外影子银行监管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影子银行自身发展规律,进一步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具体措施包括:

(一)建立和健全覆盖影子银行业务的相关法律体系

强化监管,加大套利的成本,切实防控风险,引入功能监管的理念和相关模式,不断强化监管的力度,以避免机构过度的冒险。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防火墙制度,同时也可以赋予民间借贷公司和网络金融公司相当的权利和义务,让这些有“影子银行之实却无影子银行之名的机构,真正名副其实。同时,也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明确影子银行的内涵、范围、金融工具、表现形式、风险等级、信息披露及监管机构等法律规范。尽快启动《商业银行法》、《信托法》、《证券法》等基础法律体系的修订和完善工作,加强对影子银行机构体系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与惩罚力度。

(二)构建完善的危机处置应急预案

大力推进我国利率的市场化,这样可以从根本上压制机构逃避管理制度的现象,和一些套利的冲动,具体措施包括:第一,构建救助保险制度,切实将存款保险制度实践化。第二,彻底消除利用利率“双轨制”进行套利的基础。第三,逐步使银行脱离利率差的保护,真正实现市场化的竞争。建立健全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并且清偿处于困境的“影子银行”。

(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强化影子银行的信息监管

银行风险增加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信息的不透明性、不对称性。因此,影子银行监管的基础是要大力健全和完善信息的披露制度,强化影子银行的信息监管。具体措施包括:第一,明确监管的主体,制定安全高效的信息披露制度。第二,建立和健全信息共享平台,定期汇总、分析和发布市场精确数据,监管部门之间要保持监管信息的共享与及时传递关系,建立具有多层次的联动监管机制,加强对影子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的动态监管和监督。第三,加强信息披露,设计合理合规的信息披露机制,建立健全更加严格严密的信息披露标准和明细规则,明确信息披露的重点、范围和相关重点内容。第四,更好地发挥评级机构在影子银行信息披露过程中的监督作用,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把控,在评级方法、市场准入、评级机构内部管理和信息披露等方面严格按照要求,做出相对应的监管措施。

(四)完善影子银行治理体系和结构

具体措施包括:第一,优化银行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构架,确保建立健全有效的企业风险防火墙。第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构,发挥董事会风险管理职能。第三,建立高级管理人的问责制,改革且改进对冒险投资的补偿和薪酬调整机制,用以防控对影子银行为了追求超额利润而承担过度的风险和债务。第四,提高对银行相关机构及经理人的综合能力要求以及相关资质规定要求,提高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健全完善的金融机构内部人员和管理控制机制是有效实施对影子银行监管的前提,它决定了监管措施是否能真正的落到实处,以及效果是否明显。

[1]李杨.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及金融创新[J].财贸研究,2015(6).

[2]周小川,郭树清等著.中国金融困境与突破——25位著名经济学家对当前金融形势的思考[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3]马莉.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产生、影响及监管[J].晋中学报,2015(4).

[4]李蔚,苏振天.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监管研究[J].中国金融,2014(9).

[5]阎庆民.揭开影子银行的神秘面纱[N/OL].中国证券报,(2014-04-26)[2016-07-06].http://bank,hexun.com/2014-04-26/164283102.htm l.

[6]叶雷.影子银行,下一个搅局者?[J].现代商业银行,2015(8).

[7]谷秀军.影子银行的表现形式与监管[J].中国金融,2015(3).

[8]崔佳.浅析我国银信理财合作发展新思路[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8).

[9]张帆.影子银行的异军突起及风险监管[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10).

[10]刘冰.私募基金风险频发,亟待对影子银行监管[J].当代财经,2015(9).

[11]何文彬.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解析和金融监管困境[J].现代管理科学,2015(4).

责任编辑:董跃进王春艳

Analysis of Risk M 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of Shadow Banking Systems

LIANG Huan-zhong1,LIAO Yu-hua2,ZHONG Yan-yan3
(1.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Fuzhou 350108;2.Fujian Cinch Bulk Commodity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Ltd.,Fuzhou 350004; 3.Fujian Bangcheng Asset Management Co.Ltd.,Fuzhou 350004)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shadow banking systems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glob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the hot issue studied by experts from both the academic and industrial circles.However,China is being short of relevant researches in this respect.Managing risks exist because 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s are not well regulated,which has resulted in leverage and opacity.Measuresmustbe taken to set up a soundmonitoring platform.Firstly, we should optimize banks'equity structure and 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in managing risks.Secondly,we should establish and improve banks'internal controlmechanism.Thirdly, an accountability system should be built to monitor senior managers,thus improving the compensation for risky investment and ameliorating the salary adjustment mechanism.Fourthly,bank-related organizations and their managers'qualification should receive more inspections and employees should receive stricter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ethics to increase their awareness of risks.

shadow banking;operation risks;supervision

F832.39;F832.1

A

2095-5537(2016)05-00027-05

2016-07-28

1.梁环忠(1962—),男,汉族,福建省龙岩人,福建江夏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货币银行学。

2.廖玉花(1993—),女,汉族,福建兴证大宗商品投资经营有限公司。研究方向:金融学。

3.钟焰艳(1993—),女,汉族,福建邦诚资产财富有限公司。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影子监管银行
江西银行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What a Nice Friend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和影子玩耍
不可思议的影子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