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协商治理思想探究

2016-02-13董鹏林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协商民主理论

董鹏林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习近平协商治理思想探究

董鹏林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内外发展形势对我国国家治理提出了更多挑战和更高要求,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动回应时代和人民呼声,高度重视在全面深化改革伟大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将协商民主引入到治国理政实践之中,并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等路径确保协商治理取得良好实效,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协商治理;中国梦;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基本国情,勇于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意义深远,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研究兴趣,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有关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具体领域的治理思想的研究,而对习近平总体的治理思路的研究相对较少,虽然也有不少学者关注于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的研究,但其研究内容或研究角度与对治理新思路的研究仍有很大的不同。本文立足治理方式创新的角度,着重对习近平治理新思路及其背后的价值理念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丰富习近平系列治国理政思想的研究成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习近平协商治理思想产生的背景条件

习近平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新时期新旧矛盾集中凸显的困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合既有优秀治理资源,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不断总结具体实践经验,创造性地将协商民主引入国家治理之中,为我国走出治理困境,提供了新的治理思路,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习近平协商治理思想的实践背景

任何理论都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中针对实际问题发展起来的。随着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日益融入世界,随之,世界也悄然走进中国。国外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不断传入中国,对我国人民思想观念和政治制度等产生了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国民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发展,以权利意识为核心的公民意识觉醒,政治参与意愿增强,对推进民主政治提出更高要求。二是各类社会组织和新兴阶层发展壮大,地位作用日益凸显,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和能力不断增强,另外,在它们之间联系日益密切的同时矛盾冲突亦随之凸显,但仍属于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具体利益多元诉求的人民内部矛盾范围。三是国家治理难度不断提高。政府体制机制仍有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之处,致使治理效果不佳,人民群众不满情绪高涨。政府和政党再也不能通过行政命令手段轻易地治理国家。这便给习近平协商治理思想的产生提出了强烈的实践需求。

(二)习近平协商治理思想产生的理论条件

习近平协商治理思想始终植根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汲取营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借鉴各国优秀经验,为应对复杂的国内外挑战提供了思想武器,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群众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以此打破唯心史观在哲学界垄断地位的重大发现,始终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立论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以人民为师,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就为习近平协商治理思想奠定了根本理论基础。

第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一是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毛泽东在革命时期,深刻地意识到“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1]。最终提出统一战线思想,并成功指导了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当前我国内外局势不甚乐观,单纯依靠政府一元治理再也不能实现治理实效。这就为习近平协商治理思想提供了宝贵理论依据。二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在进行拨乱反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邓小平总结国内外国家治理成败经验,深刻地认识到“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要坚持下去。这好像两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2],没有法制,民主便无保障,没有民主,社会便无活力,只有靠民主法制才能形成既安定有序,又充满活力的社会氛围,这便为习近平协商治理思想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三是江泽民正确处理改革稳定发展关系的思想。江泽民在任期间,国内外局势深刻变动,国际社会主义走向低潮,党内新老交替,对国家治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此,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意在保持党的先进性,以更好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3],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得以顺利前进,开辟了改革开放在新世纪伟大实践的道路。这就为习近平协商治理思想提供了重要理论借鉴。四是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胡锦涛在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践中,提出了“和谐社会”理论,强调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为习近平协商治理思想提出了重要理论指导。

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同”思想。任何外来或新兴理论都不可能脱离本国历史和现实而存在发展。“和同”是一对古老的哲学范畴,在《国语·郑语》中周太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4]思想,辩证探讨了“和”与“同”的哲学关系,认为相异事物共存共生,协调互补;而排斥差异,强调同一,则无所补益,不能发展。以此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哲学思想,对实现我国多元主体参与协商治理,取得治理实效有重要借鉴意义。

总之,强烈的实践需求和丰富的理论条件,是习近平协商治理产生和发展的源泉,同时也规定了习近平协商治理思想的主要内涵和价值理念。

二、习近平协商治理思想的意蕴

习近平协商治理思想深深植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之中,直面实际问题,通过创新国家治理形式来保证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表现”,强调协商民主是我国政治文明独创,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协商民主目的在于“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以促进各利益主体达成共识,良性互动,实现国家善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还首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标志着党在国家治理方面取得了新突破。现代国家民主政治的基本治理思路是通过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国家治理,在处理国家公共事务过程中,各主体在共同目标引领下,良性互动,共同治理国家,以实现社会和谐目标,其内在要求协商而非强制,强调多元共生而非一元独存。

由此可见,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要求协商民主,而协商民主离开国家治理亦不会有生命力,两者一致旨在实现“国家治理的理想状态,就是善治”[5]。可见国家治理与协商民主有其内在同一性,基于此,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实际形成了习近平协商治理思想。习近平协商治理思想是习近平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立足基本国情,创造性地将协商民主引入到国家治理之中,形成的以协商民主为范式的“一元领导与多元协商相统一”[6]的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将利益相互冲突的多元主体纳入协商治理实践之中,用协商民主形式在决策制定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就社会公共事务展开广泛协商,通过理性妥协使多元利益主体达成共识,再将不同力量汇成合力,引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解决了西方治理方式难以解决的既要发展民主又不致社会分裂离散,既照顾多数人利益又满足少数人合理诉求的难题,实现了社会和谐稳定。这就为正确应对和妥善处理国内外复杂问题提供了新的治理思路借鉴。顺应了历史和民意,丰富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具有深远意义。

习近平协商治理思想立足基本国情,主动回应现实挑战,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思想的丰富发展,彰显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的价值理念,进一步增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新的贡献。

三、习近平协商治理思想实现的主要路径

“多一些治理,少一些统治”[7]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习近平立足基本国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极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气,不断总结协商治理得失经验,探索协商治理实现有效路径,为取得协商治理实效,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和借鉴。

(一)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实现协商治理提供根本政治保障。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决定着协商治理的优劣成败。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应始终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从全局出发,打破利益藩篱,正确处理各种利益矛盾,“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8]。还应特别注重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社会和人民可承受范围内有序深化改革,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为协商治理有效推进,奠定稳定的政治基础。但“执政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9]可见,中国共产党的治理能力不可能始终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所以只有通过从严治党,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先进性,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更加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才能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保证协商治理的正确方向,推进协商治理进程,实现国家善治。

(二)建设法治国家

建设法治国家是现代文明国家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还是实现协商治理的根本保障。通过全面依法治国,用法律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障其在协商治理中的合法权利,调动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合法渠道表达利益诉求,达成共识,有序参与国家治理,共享治理成果的积极性。更加重要的是,要用法律限制权力运用,破除官本位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鼓励和督促广大党员干部转变作风,依法行政,为民服务,增加行政公信力,以此来促进公民意识和国家主人意识的觉醒和增强,破除权力崇拜,实现干部群众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平等协商,处理各种利益主体间和国家治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问题,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依法有序参与治理,合作共赢夯实社会基础。

(三)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治理重要渠道作用

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治理重要渠道作用,为实现协商治理提供主要平台。人民政协自成立起,便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主要机构,通过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广泛协商,解决实际问题,为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新时期社会发展给政协提出了新要求,“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这就要健全人民政协体制机制,增加协商密度,丰富协商形式,扩大协商范围,推进政协协商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协商治理提供健全完善的机构平台。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政协与人大协调互动机制,促进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互补充,相济为用,兼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少数人的特殊利益诉求,激发政协活力。另外,还要推动政协与其他协商治理平台机构的良性互动,用政协的优秀治理经验指导和促进其他机构平台体制机制建设,拓宽广大人民群众协商治理的合法渠道。

(四)推进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面对新形势,党的十八大提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这就要求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将优秀协商治理经验提升为理论,将健全完善、运行良好的协商治理组织机构制度化,以此来建立健全便于多元利益主体尤其是有特殊利益诉求的少数主体合法表达和维护自身利益的理论支持和制度保障,拓宽利益表达渠道,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激发他们参与协商治理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另外,还要实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相结合,加强顶层设计和深入实践探索相结合,以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促进理论创新,共同推进协商治理实践进程,并在协商治理实践深化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协商治理实效,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这四方面路径为广大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协商治理,取得治理实效提供了全面保障,所以四方面路径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综合运用,多措并举,才能达到协商治理实效。

习近平协商治理思想是对时代挑战的主动回击,是立足基本国情,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提出的重要的治国理政思想,充分体现了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实践永无止境,改革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习近平协商治理思想也必将随国家治理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发展。

[1]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8-19.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9.

[3]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65.

[4]左丘明.国语·郑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515.

[5]俞可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理论参考,2014,(1).

[6]李建.十八大以来中共对协商治理资源的开发[J].云南社会科学,(1).

[7]俞可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前线,2014,(1).

[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9-21.

[9]习近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N].人民日报,2009-10-9.

Study on Government by Consultative Democracy Thoughts of Xi Jinping

DONG Peng-lin

(School of Marxism,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In the new historical starting point,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hina’s national governance presents more challenges and higher requirements,therefore,since the eighteenth congress,Xi Jinping,active response times and people’s voice,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continuously explore in the great practice comprehensively deepen reform,innovation,creative will be introduced to th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 governing practice,and by strengthening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and the rule of law governance path to ensure that the consultation,good effect has been to promote national modern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nagement ability,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t an early date and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Chinese dream.

management by consultative democracy;Chinese dream;thoughts

D2-0

A

1009-6566(2016)06-0059-04

2016-09-06

董鹏林(1993—),河北衡水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政党和协商民主。

猜你喜欢

协商民主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