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载体方法
2016-02-13魏丽红王彦飞
魏丽红,王彦飞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天水 7410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载体方法
魏丽红,王彦飞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天水 741018)
载体方法的运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意义重大。但当前对载体方法的运用,在适当性、充分性方面仍然存在一定不足。我们应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和客观对象的特点,寻求既符合大众思想和心理特性,又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性的载体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
一、载体方法研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意义重大
1.重视载体方法的研究,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实现其理论价值的需要。任何理论,其最终的价值无不体现在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人们更好地改造世界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更好地掌握群众、指导实践,就必须首先解决好理论体系的大众化问题,解决好大众化的基本途径——载体方法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证明,只有与实践、时代以及人民群众的需求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得到不断地丰富、创新和发展,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2.重视载体方法的研究,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优化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生态的需要。当今时代,文化格局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大众文化的异军突起。但一些大众文化或不择手段地迎合大众,提倡世俗享乐,或故意美化现实世界,掩饰现实矛盾,消解民族精神,引导人们热衷于封建迷信或金钱权力,偏离了主流文化倡导的理想、信念和终极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愈是理解掌握得好,就愈能抵御不良大众文化对主流文化的种种侵蚀,就愈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可见,重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载体方法的研究,让人民群众更好地理解、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自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塑造自我、改造世界,对于优化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生态意义重大。
3.重视载体方法的研究,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一再证明,增强国家的实力不但需要提高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还需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升华为人民群众的精神信仰,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文化竞争力,提高国家的软实力。重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载体方法的研究,对于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进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社会全体社会成员普遍接受、自觉遵守的价值理念,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共同思想基础,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4.重视载体方法的研究,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让人民群众通过亲身体验更好地理解、接受和认同,并熟练掌握、灵活运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载体方法的研究,不断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决群众的疑虑和困惑,教育人民群众坚定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载体方法运用情况分析
1.领导带头学习宣讲提高了理论宣传的影响力,但有些宣讲方法单一,难以引起群众的共鸣。目前,一些地方强调领导理论学习的示范作用,建立了领导干部带头学理论讲理论的机制,通过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宣讲,提高了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也扩大了理论宣传的影响力,但在一些地方的一些宣讲场合中,一些宣传工作者对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认识不够,大多沿袭“牵着走”的传统宣讲模式,把深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塞给群众。这种单向的宣教方式,给人一种被塑造的压抑感,不但难以引起群众的认同和共鸣,有时还会引起群众的反感甚至抵触,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的实际效果。
2.主题性载体方法的运用使理论宣传重点突出、导向明确,但却使宣传范围受限,理论宣传不能面向更大范围的群众。目前,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及相关组织在理论宣传中都比较重视载体方法的使用,如主题活动、理论宣讲团、基层党课、百姓讲坛、示范基地、中心学习组等等。但调查发现,这些载体方法大多是将某一理论或政策作为学习重点,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但其影响力仅限于党政系统、军队系统和教育系统之中的党员干部及非党的公务员、学生等特定群体,广大农村地区和众多新生的中小型企业成了这种理论宣传的空白地带,尤其是对其中的自主创业人员、私营企业工作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的学习、宣传,关注不够。
3.新载体方法的使用范围在扩大效果在提高,但一些载体方法的运行受到了经费场地等相关条件的限制。目前,理论宣传的载体方法越来越多样化,新载体方法的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大,除了传统的报纸、刊物、电台、电视台,报告会、研讨会、交流会等实体载体外,互联网、手机通讯,电视电话、网络访谈等虚拟载体方法也被广泛使用,克服了以往理论宣传较为单调、平面化的缺陷,使受众覆盖面更大,影响力更强。但调查发现,由于受到经费、活动场地等的限制,新载体方法的使用在时间、环境、受众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4.载体方法的创新使理论宣传寓教于乐效果显著,但一些创新却不能与宣传内容相适应,所谓创新只是流于形式。目前,对载体方法的创新大多能够将高度凝练和体系化的理论以生动、形象、具体的形式体现出来,寓教于乐,让群众亲身感受和体验理论的魅力,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和价值追求,大大提高了理论宣传的实际效果。但一些载体方法的创新运用,由于缺少广泛深入全面的前期调查,对群众的理论需要掌握不准,事后也缺少经验总结,使载体方法的创新流于形式,不能调动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宣传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探寻适当的载体方法,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关键是要解决广大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适当的载体方法的运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而载体方法作为联系主客体的中介,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我们应当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和客观对象的特点,寻求既符合大众思想和心理特性又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的适当的载体方法。
1.抓好队伍建设,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培养所需的理论宣传人才。理论宣传工作是团结群众、引导社会、凝聚人心的强大武器,善于做宣传思想工作是我们党的看家本领和政治优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需要培养一批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的理论宣传的人才队伍。我们要从理论宣传部门及相关组织中遴选出一批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热爱理论宣传工作的人员,让其长期坚守党的理论宣传阵地,随时随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要创造条件增加理论宣传工作者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交流、讨论、研究提升其理论素养。要增加理论宣传工作者到基层锻炼的机会,让其回到实践、回到基层、回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惑所需,回答群众的现实问题,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无穷魅力。要将政治坚定、深受群众信赖的理论宣传工作者安排到重要岗位上,以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修养和信仰引领所在单位或组织的思想风尚。要建立完善理论宣传工作者的权益保障机制,保障其政治经济等诸方面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和歧视,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工作者队伍中来。
2.充分利用宣传文本,准确、鲜明地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文本具有宣传信息准确、观点鲜明的独特优势。在信息时代,宣传文本依然具有其他载体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重视理论文本的重要作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进程不背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要努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大众读物,用大众语言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善于运用理论图册画报以图解文、按文配画,用鲜明、形象、生动的图画、图片等向普通群众解释、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创办一些价格低廉、发行量大、内容浅显易懂、观点科学正确,能够迎合群众心理需求和审美趣味的报刊杂志,宣传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培育理论宣传的大众话语体系,用大众语言讲清讲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话语是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是最能触动灵魂的宣传工具,也是理论宣传工作者必须掌握的载体方法。我们要学会多讲短话、新话,多讲家常话、大众话,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讲清楚讲明白,让群众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和对自己幸福追求的至关重要。要善于从小角度讲清人生大道理,用身边事讲实发展硬道理。要经常深入基层,走进群众,通过日积月累,耳濡目染,掌握群众的说话方式和对理论的接受方式,经过对群众语言的提炼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语言转换,形成群众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话语体系,有效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
4.重视社会活动,寓教于乐,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宣传渠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性的社会活动发展越来越丰富。我们必须紧跟这种变化发展着的社会形势,重视社会活动,积极参与并创新宣传的方式方法,寓教于乐,抢占并培植社会活动这块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要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舆情研判,全面准确地把握举办社会活动所需要的信息。要科学设计活动程序,使活动既能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又能达到理论宣传的预期目标,确保活动不流于形式。要在活动中相信群众的能力,多听群众意见、建议,努力营造健康有序、宽松和谐、激励上进的活动氛围,通过活动背景渲染、主题词等引导群众多看、多听、多思、多想。要善于总结经验,及时了解参与活动的群众对活动形式、效果的看法,总结可取之处和还需改进的地方,以便今后参考借鉴。
5.重视新型传媒的运用,充分发挥新型传媒的正能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在多种新型传媒竞相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理论宣传一旦离开新型传媒,就等于在事实上主动放弃了主阵地。大量事实证明,西方敌对势力颠覆他国政权,首先是利用媒体,特别是手机、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制造混乱,乱中取胜的。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重视和加强对新型传媒的规范管理,缩小其负面影响,而另一方面,我们尤其要重视对新型传媒的自觉运用,充分发挥新型传媒的正能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我们要培养一批具有深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功底和高超网络专业技术的综合性理论宣传人才和虚拟社区意见领袖,支持他们创作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的微电影、微小说、微视频,并以个人名义开通个人空间、微信、微博、个人主页,结合时下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发表一些既能引起群众共鸣又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的独到见解和个人看法,吸引更多群众加入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行列中来。要创建一些专门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网络红色教育基地、网络历史博物馆、英雄人物网上纪念馆,创建网上云学习平台、网上名人名家系列讲座、手机报等,永久性地免费向社会开放,创造群众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便利网络条件。党员领导干部尤其要学会运用新型媒体与群众沟通,亲近群众、了解群众,赢得群众的信任、支持,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D610
A
1009-6566(2016)06-0056-03
2016-10-11
魏丽红(1976—),女,甘肃通渭人,中共天水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王彦飞(1966—),男,甘肃清水人,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