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蕴山与李光炯关系考论

2016-02-13李应青滁州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铜陵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芜湖安庆安徽

李应青(滁州学院,安徽 滁州239000)

朱蕴山与李光炯关系考论

李应青
(滁州学院,安徽 滁州239000)

朱蕴山和李光炯都是安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人物。二人的交往始于1906年朱蕴山求学安庆之时,朱蕴山在安庆投身革命,正是受了李光炯等人在安徽大力倡导社会进步的影响。其后虽然李光炯主要从事教育,而朱蕴山则致力武装斗争和政党运动,但二人志同道合,相互支持,尤其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中,李光炯常能给朱蕴山以有力的保护。建国后,朱蕴山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等重要职务,他对李光炯先生的一生事业仍予以高度肯定,两人的革命情谊,历久弥新,成为安徽近代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朱蕴山;李光炯;交往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风起云涌的革命大潮中,安徽亦开风气之先,涌现了大量可歌可泣的事迹。安徽的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相互爱惜、生死与共的情谊,令人怀念,令人向往。回顾曾任民革中央主席的朱蕴山与安徽著名民主主义思想家、爱国主义教育家李光炯交往始末,以缅怀两位先辈。

朱蕴山(1887~1981)比李光炯(1870~1941)小17岁,朱氏是六安人,李氏乃枞阳人,二人之交始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朱蕴山考入位于安庆的安徽巡警学堂。

朱蕴山到安庆时,李光炯在安徽教育界已很有影响。

李光炯,名德膏,晚年号晦庐,今枞阳黄羹乡李兰庄人。1887年(光绪十三年)成为举人,后赴保定莲池书院随吴汝纶治学。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他陪同吴汝纶到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协助吴氏在安庆创办桐城县学堂。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李光炯应湖南巡抚赵尔巽之约,赴湖南任高等学堂历史教习。在湖南,李光炯与同在高等学堂任教的卢仲农创办安徽旅湘公学堂,次年秋迁往芜湖,改名“安徽公学”。安徽公学延请了陈独秀、苏曼殊、柏文蔚、陶成章、刘师培等具有革命精神的名师任教或讲学,造成相当大的影响,“皖人之倾向革命,实以该校为最早。”[1]这引起了清廷的注意,李光炯等人不得不相继离开芜湖。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李光炯应云贵总督李经羲之聘,赴云南参其幕府,主持教育。

朱蕴山到安庆后,加入了陈独秀、柏文蔚、常恒芳等组织的秘密革命团体——“岳王会”。“岳王会”由陈独秀等在芜湖的“安徽公学”内创立,而常恒芳正是安徽公学师范班的学生。1907年7月6日(光绪三十三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发动起义,朱蕴山跟随徐锡麟起义,失败后被俘,7月7日凌晨,徐锡麟被处死,朱蕴山陪斩后被释放回家。朱蕴山不久再回安庆,并在1908年1月,由同盟会会员韩衍、宋豫琳介绍,加入同盟会。1908年11月,朱蕴山参加了熊成基等发动的马炮营起义,起义失败后继续留在安庆联络同志、积蓄力量。

辛亥革命成功之后,孙毓筠督皖,邀李光炯为督府秘书长,朱蕴山也组织武装支持孙氏。“这样,朱蕴山和韩衍、李光炯、常恒芳、刘希平等站在一条战线上,在安徽形成了一支反对封建势力,把辛亥革命进行到底的革命力量。”[2]24-25但好景不长,1912年韩衍被刺死,“蓍伯(引者:即韩衍)一死,孙毓筠去,柏文蔚来,李光炯退隐。”[3]李光炯归隐到枞阳的连城湖畔,朱蕴山也潜回六安,在家乡拆佛堂办学校。

1913年,袁世凯的亲信倪嗣冲赶跑柏文蔚,在安徽实行恐怖统治。该年秋天,朱蕴山经安庆、芜湖、南京逃到北京,后去上海在刘希平处约住半年,旋回安徽继续斗争。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朱蕴山与段瑞兰等密谋在安庆发动武装起义反袁,不幸暴露被捕。1915年,袁世凯也曾派人携金登门请李光炯出山,但被李光炯断然拒绝,他为此避居芜湖。

1916年6月,袁世凯死,但安徽仍受倪嗣冲控制。朱蕴山去芜湖,这时李光炯也在芜湖。据朱蕴山回忆,1917年2月初,他到芜湖,住在赭山第五中学,“同时还会见了李光炯、卢仲农、王肖山等人。大家一致认为,黑暗的统治局面甚长,这不仅是安徽一个地方的现象,当前的任务应该争取在学校机关长期埋头下去,从改革教育,培养青年入手,通过普及国民知识,提倡新文化,竭力而慎重地介绍新思潮,去提高青年们要有社会责任心的觉悟。做好这项工作,还应该大力提倡普及义务教育。”[4]1061917年至1920年间,朱蕴山曾到上海、北京等地,联络皖籍人士反对倪嗣冲,而李光炯则往来于芜湖、安庆间,在两地办学。朱蕴山回忆,1917年“11月初,我离开济南,路经芜湖,和刘希平一起来到安庆,会见李光炯等人。大家决定要我回六安筹建三农(引者注:即第三甲种农校)。”[4]107

1920年,李光炯应安庆进步师生之请出任第一师范校长。他和安徽法政专科学校校长光明甫、芜湖五中校长刘希平等联合安徽各地进步校长,组成“安徽教职员联合会”、“安徽教育会”,以废督、裁军、澄清选举三大端为己任。1921年6月,在第一师范学生姜高琦被杀后,组织“六·二”惨案后援会,取得斗争胜利,促使将教育经费定为专款,赶走了安徽省长倪道烺(倪嗣冲之侄)的老师李兆珍。期间李光炯等商请朱蕴山在安庆创办《评议报》,反对贿选,揭露黑幕,推动安徽的民族民主革命。为了推动安徽的“废督裁军”运动,李光炯、朱蕴山等数次赴济南、开封、洛阳、保定、北京等地游说,争取各地军人的支持。1922年,许世英任安徽省长,他同情李光炯等人的主张,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终于推翻了贿选产生的三届省议会。

1925年5月,安庆圣保罗中学有80多名学生为抗议奴化教育而退学。此后,光明甫等会商,决定拨款在安庆成立建华中学以收容退学的学生,“1925 年8月,安庆建华中学成立董事会,推举光明甫、沈子修、史恕卿、李光炯、周松圃、朱蕴山、汤葆铭等进步人士为董事。”[5]

1927年3月25日,武汉国民党政府、中央政治会议“令安徽省政治委员会由八人组成,即李宗仁、光升(引者注:即光明甫)、常恒芳、朱蕴山、麦焕章、沈子修、李光炯。指定李宗仁为主席。这项决定被蒋介石扣压,擅自任命了以陈调元为主席,右派占绝大多数的二十八名委员组成的安徽政务委员会。”[2]66

这段时间,朱蕴山、李光炯两人同为安徽的风云人物,乃有数次同袍作战的经历,但总体讲,李光炯基本处于退隐状态,只在安庆、芜湖两地办学,朱蕴山则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武装斗争和政党斗争,南北奔波鼓吹革命。不过两人虽选择有异,却总能惺惺相惜,尤其李光炯利用其教育家的身份常能给朱蕴山以掩护。

1926年1月,朱蕴山由上海回安徽筹划皖西起义,途径枞阳,到李光炯的家乡李兰庄,老友重逢,自然十分欣喜,朱蕴山有诗《夜过枞阳呈李光炯》二首记之:“浮山郁郁孤峰秀,枞水汹汹千倾波。夜半高歌经此地,其如不见两僧何!”“三年不到李兰庄,鸿爪依稀我未忘。过此匆匆便东去,天空地阔任翱翔。”从诗中可知,三年前(1923年)朱蕴山也曾到李光炯家来过,只是那次相会的详情没有被记录下来。

1926年的枞阳相会,其实比较凶险。在《夜过枞阳呈李光炯》的诗序中,朱蕴山写道:“我和常恒芳在东流县(引者注:后与至德县合并为现在的东至县)暂避追缉三日。三日后,常恒芳去太湖策动陈雷部队,宣布独立,响应北伐军。我仍回枞阳李兰庄,然后乘夜行船从兰溪口去浮山,北往皖西起义。”[6]89序中所谓“在东流县暂避追缉三日”,朱蕴山另有诗《过东流红树山庄》序言之较详:“北伐军出师武汉,长沙震动。我和常恒芳从上海乘轮先到安徽枞阳,然后北上皖西起义。途中为军阀陈调元侦缉队追缉,我俩乘夜行船溯江而上,至宋竹荪别墅暂避。”[6]87

实际上这一次从上海回安徽,同行的还有一位后来担任过民盟中央常委兼组织部长的周新民。周新民在《回忆国民党左派组织的建立及其进行的斗争》一文中,详细地讲述了当时的情景:“我们先绕道香口宋竹荪家,在香口刚下轮船转乘民船,行经马当下的江湾冲,……由于当时形势紧张,我们即由香口折至枞阳李光炯家。刚离开二日,军阀陈调元即派间谍追至枞阳,威吓李光炯,要他交出常恒芳。这时我们正在浮山房秩五家。”[7]徐承伦另有《李光炯》一文则更记载:“安徽军阀陈调元派的武装也跟踪到枞阳,包围了李家。李光炯泰然自若,严词训斥了这伙暴徒。”[8]

1927年,朱蕴山赴江西参加了南昌起义,此后为革命奔走,直到抗战军兴,才于1937年底回到安徽进行抗日救亡工作,而李光炯则于此时避难入川并于1941年4月在闻说其在安庆、芜湖所创办的学校毁于日军轰炸后,忧愤成疾,客死成都。抗战期间,朱蕴山也曾来到四川,并有记载他曾探望住在四川江津的陈独秀,却未留下此时与李光炯交往的记录。

朱蕴山对李光炯在安徽革命史上发挥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在1961年撰写的《辛亥前后安徽的几个杰出人物》一文中说:“所有这些革命活动,都直接、间接地与李光炯先生主办的安徽公学有渊源。李光炯先生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他对于培养革命潜力、奖掖后进,是不遗余力的。在辛亥革命前夜,酝酿革命的途径,一是策动新军,一是创立学校。而创立学校的风气又在运动新军之前。安徽在李光炯办学的影响下,当时在寿州的蒙养学堂和芍西学堂,在桐城的崇实学堂和吴挚甫先生回乡创办的桐城中学,还有六安东南乡的讲学会,都日益激发了反清、爱国的思想。”[9]1161979年,他又在《回忆“五四”运动前后在安徽的革命活动》一文中写道:“当时(安徽——引者加)的文化运动有两股力量:一股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另一股是以李光炯为代表的反清、反北洋系民族主义思想的文化界人士。他们在文化界是很有号召力和影响的。陈、李两人早有深交,但是政见不同。在当时都是具有较大政治影响的人物。”[9]108

李光炯与朱蕴山性格各异,在革命过程中行为表现也不同。李光炯一直坚持办教育培养青年,虽然他也有以死谏诤安徽省长许世英一道反对贿选的“一瓶光炯药”的壮举,但他不常参与武装斗争,一生的活动基本局限在教育界。朱光潜在《李光炯先生传》一文中对李光炯有非常中肯的总结:“夷考先生生平,外冲和而内刚介,修养得力于儒而操守近墨,旧学根柢湛深而锐意创新学,笃志于世功而淡然仕进,潜心于典籍而不以著述邀时誉,以是事业著而名不彰。”[10]

而朱蕴山则先后参加岳王会、同盟会、共产党、国民党,并参与创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且担任重要职务,他还直接参与了多次武装斗争。朱蕴山具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被誉为“团结老人”,他对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各民主党派进行革命和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81年4月30日,朱蕴山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5月11日,乌兰夫在朱蕴山追悼会上所致悼词中称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革命的坚强战士和政治活动家……是一位不断追求进步的爱国的革命老人”[11],是为盖棺之论。

而朱蕴山则看到他和李光炯的“同”。1965年,李光炯的子女汇编李光炯的诗文为《晦庐遗稿》,朱蕴山在《〈晦庐遗稿〉序》的起始即说:“桐城李光炯先生与余为忘年交,自辛亥革命以至抗日反蒋,其志之见于行者与余同,其情见于文者与余同。”1975年,朱蕴山已88岁高龄,他在《忆梦二首》诗序中说:“四月以来,游梦正多。常在梦中遇故友光炯、希平、仲甫等人,合眼即可入梦。”[9]89

前辈重情,生死不易,令人感慨。

[1]冯自由.冯自由回忆录:革命逸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760.

[2]李正西,洪啸涛.朱蕴山[M].合肥:黄山书社,1988.

[3]朱蕴山.辛亥前后安徽的几个杰出人物[A].王强,等.朱蕴山诗文集[C].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120.

[4]朱蕴山.回忆“五四”运动前后在安徽的革命活动[A].王强,等.朱蕴山诗文集[C].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

[5]余兴.安庆圣保罗中学的学生爱国运动[A].方兆本.安徽文史资料全书(安庆卷)[C].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64.

[6]朱世同.朱蕴山纪事诗词选[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

[7]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华文史资料文库(第2卷:政治军事编)[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405.

[8]吴寿祺.安徽历史人物[M].合肥:黄山书社,1990:371.

[9]王强,等.朱蕴山诗文集[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

[1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资料选辑(第七十八辑)[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2:145.

[11]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纪念朱蕴山诗文集[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235.

Proof Study of Zhu Yunshan and Li Guangjiong’s Relationship

Li Ying-qing
(Chuzhou University,Chuzhou AnHui 239000,China)

Zhu Yunshan and Li Guangjiong are both improtant figures in modern history of Anhui.Their intercourse started in 1906,when Zhu Yunshan was seeking for kenowledge in Anqing.Zhu Yunshan was influenced by Li Guangjiong who vigorously promote social progress and then he decided to devote himself to the revolution of China.Afterward,although Li Guangjiong was mainly engaged in education and Zhu Yunshan was committed to armed struggle and political movement,they were friends with a common goal and mutual support,especially in the tough environment of that time,Li Guangjiong often gave Zhu Yunshan a strong protection.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Zhu Yunshan served as vice chairman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vice chairman of the CPPCC National Committee,chairman of KMT Central Committee and he spoke highly of the life career of Li Guangjiong.The revolutionary friendship between two people,newer with time,become a good story of Anhui revolution in modern history.

Zhu Yunshan;Li Guangjiong;intercourse

K827;D239

A

1672-0547(2016)02-0088-03

2016-02-01

李应青(1969-),女,安徽枞阳人,滁州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历史文化教育。

猜你喜欢

芜湖安庆安徽
鱼殇
禁用kP3的谱必要条件
从芜湖是否海港看信用证审单标准
芜湖枢纽GSM-R覆盖方案设计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芜湖药改的底气是“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