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乒乓球运动休闲功能探析

2016-09-22邹华刚叶世俊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00

铜陵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锻炼者乒乓球运动

邹华刚 叶世俊(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乒乓球运动休闲功能探析

邹华刚叶世俊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00)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使用乒乓球活动场所的锻炼者进行调查,采用心境量表(POMS)对锻炼组和非锻炼组的心境状态进行测量,分析人们在乒乓球运动中心理体验和情绪状态,以及长期从事乒乓球运动对人的心理和社会化等方面的影响。结论认为:乒乓球运动是一项非常普及的、平民化的活动,能有效地促进人身心的休息和恢复;锻炼者在乒乓球运动中能获得多种与其年龄相适应的情感体验;有效地改善了锻炼者的精神状态和心境状态;提高个人社会参与性,有效地促进人的社会化。

乒乓球运动;休闲;休闲功能;上海市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重视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而且更加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化发展。本研究在对上海市群众性乒乓球运动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休闲体育理念,对乒乓球运动的休闲功能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开发乒乓球活动的休闲功能,为群众体育的开展和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上海市乒乓球活动场所参与乒乓球运动的锻炼者为调查对象。对锻炼者的年龄、性别、学历、参与程度,以及乒乓球运动对锻炼者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锻炼组和非锻炼组的心境进行测量和比较。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乒乓球运动休闲功能”的调查问卷对锻炼者进行调查。

效度与信度检验:请9位专家对问卷的内容有效度和结构有效度进行了检验。内容有效度:有2位专家评定为完善,7位专家评定为比较完善;结构有效度:有5位专家评定为完善,4位专家评定为比较完善。运用再测法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两次测定的相关系数为0.85。

(2)测量法

本研究采用心境量表(POMS)对锻炼组和非锻炼组的心境状态进行测量。

本调查研究根据统计学的基本原则,运用SPSS11.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和分析

1.样本资料描述性分析

调查显示,在参加乒乓球运动的人群中,30岁以下的人数最多(277人),31~40岁的人数次之,以后依次从“41~50岁”、“51~60岁”到“60以上”递减;男性(76.2%)较女性(23.8%)多;大学本科学历的人数最多,研究生次之;参加乒乓球运动的人中,有四年及以上的乒乓球运动经历的最多(达到59.7%),1年以下的次之(18.9%),1年的人数最少(4.9%),2年的人数达到5.8%,年限为3年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0.7%。活动年限为1年以下的人刚刚接触到乒乓球运动,由于多种原因,这些人并不能全部坚持乒乓球运动,他们中断乒乓球运动的可能性最大,但随着活动年限的延长和对该活动的深入,能坚持乒乓球运动的人数比例会越来越高。研究者认为,仅仅有休闲的时间和愿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定的技能,才能有效地进行休闲。人们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才能完全沉浸在活动之中,才能获得一种“自由”的体验,给人们提供了充分发挥其自主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机会。[1]

大部分锻炼者每周参加1~2次乒乓球运动,每次1~2小时;参加乒乓球运动的月消费一般为50~100元,总的来说参加乒乓球运动的消费较低,这也说明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平民化的活动;锻炼者参加乒乓球运动的同伴以同学和朋友最多;参加乒乓球运动的障碍主要是余暇时间不充分和场地器材不充分;锻炼者参加活动的动机主要是锻炼身体,而锻炼的结果表现为:和非锻炼者相比,锻炼者的健康状况普遍较好,抵抗一般感冒和其他传染病的能力较强,即锻炼者的体质得以增强。

非锻炼组人员一般都是由于生活中或者身体等一些原因,或有其它不良习惯,很少甚至基本不参与到运动中来,他们一般比较缺乏主动锻炼身体的动机与积极性,也不具有较强的运动技能,健康状况相对较差,身体抵抗一般感冒和其他传染病的能力较差。

2.社会学特征的分析

和非锻炼者相比,锻炼者参加更多的社会集体活动,普遍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情况较好;锻炼者的处世态度也比非锻炼者积极,普遍认为自己能妥善处理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不愉快的事。

调查显示:锻炼者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也比非锻炼者强;乒乓球活动能很好的扩展锻炼者的交际面。由于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往往造成人们只和业内人士交往,而乒乓球运动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和业外人士交往、交流的平台。在运动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建立在同一平台之上的,平等的交流使各方更容易彼此容纳和接受,形成良好协调的社会关系,从而影响人的思想和行动[2]。乒乓球运动能提高个人的社会参与性,改善人际关系,拓宽社会交往的广度和加深社会交往的深度,形成乐观、积极的处事态度,提高锻炼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效地促进人的社会化。

3.心理学特征分析

调查显示:乒乓球运动在激发激情,提高自信和改善精神状态等方面有比较好的作用;锻炼者普遍认为自己精力状况比较好,能在运动中体会到较多的乐趣,而非锻炼者对自己的精力状况的评价普遍为较差和一般。

乒乓球运动能激发激情、提高自信、改善精神状态,人们在参与乒乓球运动的过程中,能愉悦身心,获得一种美好感,进而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巩固其良好的自我形象。我国当代休闲专家马惠娣指出:休闲使人“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使人以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伦理秩序,自觉维护社会系统中能给人带来愉快的、有利于自身又有助于社会的工作环境与人际关系。[3]

(1)锻炼者参加乒乓球运动的体验分析

体验是在实际活动中不断产生新经验、新认识,并由此发展适应自然与社会的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个性成长的一种学习方式。“体验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亲身经历。在心理学意义上,体验是建立在个体‘内部知觉’基础上的一种特殊的活动。它通过‘确立意识’与‘存在意义’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来实现‘人的理性’的不断增强。他既属于行为范畴,也属于心理范畴。体验的过程既是感觉、知觉的过程,也是注意、思维、情绪以及行为产生和变化的过程。”[4]

美国心理学家席克珍特米哈依在《畅:最佳体验的心理学》一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休闲体验的性质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畅”的概念,即“具有适当的挑战性而能让一个人深深沉浸于其中,以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的体验。”体验“畅”的能力使人能超越“工作——休闲”的断然划分,从而不论在工作还是在闲暇活动中都能更积极地去寻求最佳的心灵体验。

表1 锻炼者参加乒乓球运动的体验(多选)

人们在参与乒乓球运动的过程中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表1)。有55.0%的人在乒乓球运动中体验到了满足感,54.4%的人在运动中体验到乐观感,41.9%的人体验到解脱感,这说明人们在乒乓球运动中,大部分的人都能体验到乒乓球运动的乐趣,能使他们完全沉浸在该活动之中,并感到满足;42.8%的人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感,29.3%的人体验到自我价值感,16.5%的人在运动中体验到自由的创造,这说明,乒乓球运动还可以使参与者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形成良好的自我形象,提高人的创造性;36.3%的人体验到宽容和理解,20.5%的人体验到幽默感和19.6%的人体验到幸福感,从而进一步的说明人们在参与乒乓球运动的过程中,有着愉悦的心情,良好的情绪状态,这些体验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广泛而深厚的交往所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15.3%的人在活动中体验到无所畏惧,这一体验和人的勇气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

不同年龄段的锻炼者在乒乓球运动中的体验是有区别的。30岁以下的锻炼者体验到更多的满足感,31~40岁的锻炼者一般都事业上小有成就,更多地体验到成功感与宽容和理解,41~50岁的锻炼者步入人生的稳定期,无论是职业还是人生都已基本稳定,他们能较多地体验到宽容和理解,51~60岁的锻炼者是面临退休的一个时期,更多地体验到解脱感和乐观感,60岁以上的锻炼者最富有自由时间,他们的体验比较丰富。

可见,乒乓球运动能激发激情、提高自信、改善精神状态;人们在参与乒乓球运动的过程中,能愉悦身心,获得一种美好感,进而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巩固其良好的自我形象;该活动能给锻炼者各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且这些体验与各年龄阶段的发展任务相适应,具有年龄特点。

(2)锻炼组和非锻炼组组间心境各指标的比较

表2 锻炼组和非锻炼组组间心境各指标的比较(Independent Samples Test)

心境是指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保持良好的主导心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从表2可以看出,锻炼组在消极情绪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和情绪状态的总估价的分数都低于非锻炼组,而在积极情绪精力和自尊感的分数都高于非锻炼组。两组对比分析时,T检验的p值小于0.05,即两组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这说明锻炼者通过参与乒乓球运动,有效地克服了消极情绪,提高了积极情绪,从而有效地改变了锻炼者的心境,进而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乒乓球运动是个人自主选择的偏好性活动,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人们在运动时,往往远离了日常事务的烦扰,沉浸于自己所喜好的活动中,充分体验到该运动的各种乐趣,达到忘我的境界,此时,人的身心都极放松。当我们尝试一件新事物以前,会理智地权衡风险和收益。可是,随着我们的逐渐深入,从这件事中得到了休闲的体验,我们会有越来越高的热情,愿意将自我融入到其中,对于最初我们期待的这种活动能够带来的实际的好处,反而越来越不关心了。[5]

三、结论

乒乓球运动的休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开展非常普及的、平民化的活动,对锻炼者的影响是多方面;该运动能有效地促进人身心的休息和恢复,促进身心健康;(2)锻炼者在乒乓球运动中能获得多种与其年龄相适应的情感体验;能激发激情、提高自信、改善精神状态;能有效地克服消极情绪,提高积极情绪,从而有效地改善锻炼者的心境,促进人的心理健康;(3)乒乓球运动能提高个人的社会参与性,改善人际关系,拓宽社会交往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乐观、积极的处事态度,提高锻炼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效地促进人的社会化;(4)乒乓球运动和其它任何休闲活动一样,除了需要参与者具有休闲的愿望和一定的闲暇时间外,还需要一定的技能,才能有效地休闲。

[1]于华.身体的自我救赎与解放[J].体育学刊,2008,15(7):24-27.

[2]刘凯,顾长海.谈休闲与休闲体育[J].教育与职业,2005(1):39-40.

[3]马惠娣.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5](美)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M].康筝,译,田松,校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21,10.

The Research on Functions of Leisure Exercises of the Public Table Tennis

Zou Hua-gang,Ye Shi-jun
(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0,China)

This article uses questionnaire to research the people who take part in the exercise of the table tennis in Shanghai,uses POMS scale to measure the states of mood of the exercise group and the no-exercise group.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mental experience and the mood in the activity,and the influences to people who have taken part in the activity long time.The survey makes the points:the table tennis is a very popular,civilian-oriented activity,which have the leisure functions,advance the public sport,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lives.

table tennis;leisure;functions of leisure;Shanghai

G846

A

1672-0547(2016)02-0102-03

2016-02-13

安徽师范大学科研培育基金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10rcpy065);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中心一般项目(2012-2014TYWHY0011)

邹华刚(1976-),男,安徽安庆人,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人文体育。

猜你喜欢

锻炼者乒乓球运动
乒乓球悬浮术
关于赛艇训练中的有氧训练探究
浅谈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
跳舞的乒乓球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如何通过心理辅导提升健身健美训练的效果
靠拢的乒乓球
每天慢跑可延缓细胞衰老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