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关系:百年来“爱恨交织”

2016-02-13

新传奇 2016年50期
关键词:老布什基辛格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百年来“爱恨交织”

中美两个大国百余年来一直处于一种“爱恨交织”的状态,既相互吸引又相互警惕。在美国的世界秩序构想中,中国的位置一直随着美国的利益需求在不断变化。同时,中美关系对两国来说一开始并不是那么重要,但它的重要性在不断递增,越到后来越是重要。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打破两国多年冷战局面促成了中美建交。图为周总理会见基辛格,两人的握手是25年来中美高层官员首次握手

威尔逊:牺牲中国绥靖日本

19世纪,美国的对华政策常常唯英国马首是瞻,之后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华外交也逐渐独立。

“一战”爆发,日本利用与英国的结盟,把德国赶出了中国和西太平洋。此时,美国成为唯一能影响中日纷争的国家。

辛亥革命后,美国是西方列强中最早承认袁世凯政府的,不但派遣专人担任袁世凯的特别顾问,还鼓励美国银行家向中国的铁路和工业投资。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美虽反对,却承认日本在满洲等邻近日本地区有“特殊利益”。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结束。1919年1月,战胜国在巴黎郊外的凡尔赛宫举行和平会议。在和会上,日本代表要求将山东的权益无条件让予日本。中国代表去见威尔逊,希望他主持公道。威尔逊表示:他对日本代表提出如此天真的要求很惊讶,建议中国代表也坦率地陈述中国的主张。

驻华公使芮恩在和会召开前就致函国务院和威尔逊,强调中国问题必须得到公正解决,“否则我们必须放弃使这个世界免遭军国主义灾难的希望”。威尔逊却向日本让步了。

罗斯福与杜鲁门:盟友撤离中美反目

和一战时很相似,二战开始阶段美国保持中立,直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美国向日本宣战的同日,中国也正式对日宣战,这时中日战争已经打了4年。

接下来4年中美进行了一系列合作。罗斯福关于战后世界的构想中,中国扮演着重要角色。当时,美国不顾英国反对,支持中国成为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在1945-1950年,中国的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对国共两党的态度一开始就有所不同。日本投降当日,杜鲁门命令日军只能向蒋介石政府投降就很说明问题。1946年7月12日,国共内战全面爆发。美国调停国共纠纷失败后,开始援助蒋介石打内战。但随着国军的败退,1948年末美国开始调整政策,从“阻止中共取胜”变为“阻止中国成为苏联附庸”。

1949年5月13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司徒雷登的电报中提出了承认中共政府的3个条件:事实上控制国家的领土和行政机关;既有能力又有意愿承担其国际义务;得到中国人民的普遍认可。令美国失望的是一个多月后的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明确宣称新中国将奉行对苏联“一边倒”的方针。

1950年1月,中方收回美国在北平的兵营等房产后,美国终于撤走了全部驻华人员,中美反目。

尼克松与基辛格:借力中国抗衡苏联

朝鲜战争、台海危机、敌意的政策使两国的正常关系中断了二十多年。在此期间,双方长达15年(1955-1970)的大使级会谈只是各说各话。

中苏早在1959年就已不和,美国的决策层却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意识到这是个战略机会,直到老罗斯福之后美国总统中少有的现实派尼克松走上前台。

1969年春天,中苏两国发生边境冲突。当年夏天尼克松做了个不寻常的决定:放弃虚耗时日的中美现行对话机制,引入中国为转化力量,打破美苏两极对峙,建构战略三角关系。

由于中美都认为苏联是比对方更大的威胁,两国对改善关系很积极。1971年7月,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由巴基斯坦中转秘密访问北京。为了躲避媒体,他先公开访问了南越、泰国、印度等国,最后在巴基斯坦的欢迎晚宴上假装肚子痛,被送往总统别墅“治疗和修养”。次日凌晨,他登上了飞往北京的专机。

当天中午专机抵达北京,下午周恩来就同基辛格进行了会谈。开始,基辛格有点紧张,照着事先准备的稿子念,后来看到周恩来面前只放了一张写着要点的纸,他也收起文件夹侃侃而谈起来。结果包括飞机上的时间,只用了17小时就顺利完成密访。双方约定把尼克松访华安排在第二年的春天。当年10月,联合国大会就恢复了中国席位。

老布什:艰难维持中美关系

1989年1月,老布什就任美国总统。他的第一次出访就是到中国。1970年代当驻华联络处主任那段经历使他对中国怀有特殊感情。所以他担任总统后亲自主持对华政策,而不是由国务院或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一些美国的中国学家说他就像是“国务院中国处的主管”。当时,刚好日本天皇去世,他就利用这机会在参加葬礼后到了中国。

老布什见到了邓小平,邓对中美关系感到满意,又说,戈尔巴乔夫将于5月访华,谈得好的话,中苏关系也可以正常化,但不可能恢复到1950年代,也就是说中苏不会结盟。老布什放心了,向邓保证说,“在我4年任期结束时,中美关系一定比现在更牢固、更好。”

可惜对中国最友好的美国总统,恰恰遭遇中美建交后最难处理的局面。布什访华3个月后,北京发生了政治风波。不过,通过老布什的特使斯考克罗夫特,中国领导人收到这样的消息:老布什决意维护两国的战略关系,但他必须顾及美国民众的情绪,不得不对中国进行制裁。虽然老布什对中国实施了一系列制裁,但他仍设法维护同中国的正常关系,几次动用总统的否决权反对国会取消或有条件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议案。

小布什与奥巴马:从先抑后扬到友好合作

1980年代末,东欧剧变。之后,苏联解体,冷战终结。美国成为现代史上唯一一个几乎在每个重要权力领域都建立了首要地位的国家。这也意味着,对美国来说,中国失去了牵制苏联的战略价值。美国甚至开始盛行“中国崩溃论”。直到1996年5月,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表示,美国愿意通过接触而不是对抗来解决分歧,中美关系才开始改善。1997年江泽民访美,次年克林顿访华,两国视彼此为“建设性战略伙伴”。此后,尽管发生美国导弹击中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也没有影响中美关系重回正轨。

2000年,小布什入主白宫,中美关系也紧张了一阵。先是发生“撞机事件”,而后美国同意李登辉访问、陈水扁“过境”,并宣布将向台出售武器。但几个月之后,“9· 11”事件迫使美国重新思考对外政策的轻重缓急。美国认定恐怖主义是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中国一变而为反恐的“盟友”,两国又成为“建设性合作关系”。

和克林顿、小布什先抑后扬不同,奥巴马一上任就对中国很友好。或许这是因为当他上任时金融危机已经爆发了。中美通力合作,都比预期更早地摆脱了危机。奥巴马曾向媒体公开表示,中美关系就是美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但中美关系从来都是阴晴不定的。中国本身的崛起也给了美国很大压力。而美国对华政策不外是“合作加防范,接触加遏制”:在有共同利益的诸多领域合作;同时也要防范中国对美国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利益提出挑战。

(参考消息网2016.12.5、《南方人物周刊》第262期)

猜你喜欢

老布什基辛格中美关系
百岁基辛格
亨利·基辛格谈美国为何在阿富汗失败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各界政要送老布什最后一程
老布什的服务犬将帮助受伤士兵
老布什再次被控性骚扰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
基辛格的“政治遗嘱”
基辛格的外交哲学与越南战争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