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途径研究
2016-02-12杨俊
杨俊
人性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途径研究
杨俊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性化体育教学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然而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教学资源及教学条件等方面影响,我国在人性化体育教学方面还比较薄弱。本文对人性化视域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为高校体育的人性化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
人性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途径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8.08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开始重视人性化体育教学的理念,我国研究学者也提出了一系列和人性化体育教育理念相关的教学口号和观念,如“人文化教学”、“人本化教学”等,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如传统教育观念、教学资源及教学条件等,我国在人性化体育教学方面还比较薄弱,还没有将其切实落实到体育教学实践当中,在大部分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仍然无法得到满足,没有体现出真正的人性化教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打破在以往传统的实用性教育和工具性体育教学模式,本文对人性化视域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期推进人性化视野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程,为我国高校体育的人性化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
1.人性化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特征和内涵
要想深刻认识和了解人性化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内涵,首先必须清楚人性化教育的概念。一般来讲,人性化教育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开展教育,对人的关注是首位的,远比对物的关注重要,人性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个性化发展、人的主动精神和内在需求。对于人性化教育而言,注重的是从人的内部来寻求创造性,追求的并不是实用性或工具性教育,而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现阶段,我国教育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即功利化教育,人性化教育的提出是对这一错误思想的一种纠正。所以,人性化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主要就是基于高校学生的人性化需求和个性化发展,并结合高校体育教师所具有的专业化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学生个性化自由和人文关怀更加重视和一系列教育改革行为。对于人性化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活动而言,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强调学生的主体特征。换句话而言,也就是十分关注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基于自身的思想和理念,对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考虑,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学生行为自律、自主和自发的特点。要想成功实现人性化体育教学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学生这一主体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其次,还应当重视体育教师的主导性,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往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负责掌控整个教学过程的秩序,因此,能够成功推进人性化体育教学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情况。除此之外,人性化教学所涵盖的范围也不仅仅只限制在学生的人性化,还包含了教师的人性化。所以,在人性化体育教学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程中,教师的人性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体现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性。最后,要强化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良性互动,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而言,本质问题是教与学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讲,教学其实就是学生而后教师之间的一个交流,只有良性的交流才能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和进步,单方面的行为并不是体育教学活动所追求的结果。这一理念是人性化体育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人性化体育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总之,在人性化体育教学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应当充分重视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2.人性化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求学方面的积极性都较低,其次就是高校学生体质普遍偏差,运动能力较弱。追根溯源,我国长期以来都是实行实用性和工具性的体育教育模式,在过去的教学中,体育教师是绝对的中心,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和主导,这种教学模式完全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会忽略对学生的关心,从而使得体育教学的质量逐渐下降,学生的体质和运动能力逐渐变差,没有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此外,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通常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通常都是被动学习,很少会主动学习,这完全违背了人性化教育的初衷。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更加重视人性化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进程,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人性化教学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来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内容、方式等方面尝试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将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将人性化高校体育教学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综上所述,当前的体育教学存在诸多的教学问题,有必要进行人性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从而实现人性化的体育教学。
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分析
3.1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而言,人性化改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开始关注和重视体育教学改革,并逐渐将人性化教育写入了教学大纲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效果。在体育改革的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来展开,有针对性的开设相应的体育课程,为了体现人性化教学特点,即需要设置传统的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羽毛球、兵乓求、体操、田径等,还需要设置部分民族性体育项目,如舞狮、踢毽、散打、摔跤、舞剑、武术等,除此之外,还应当设置一些多彩的体育项目,如轮滑、瑜伽、拳击、跆拳道、散打、街舞、棋类等。这样学生可以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来参加体育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能强化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充分体现了人性化体育教学的理念,从而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加大了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方面的投入,并取得了一系列不错的教学成果。
3.2现阶段,虽然高校体育教学人性化改革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新的体育教学大纲也对人性化教学改革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然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人性化改革的进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第一,实际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差异,随着我国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意识也在逐渐提高,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已经是大家广为接受的观点,且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实践和理论通常存在较大的差异,理论上的完善并不代表实践上的成功,如果在理论和实践两者间缺乏平衡,必然会影响到高校体育教学人性化改革的成效,既不能太过于重视理论而忽略了实践,也不能仅仅只重视实践而忽略了理论,两者必须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其应用的作用,将教学理论充分落实到实践当中,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成效的最大化。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的需求往往很容易被忽略,很多情况下,人性化教育都只是浮于表面,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仅仅是一个口号,并没有针对人性化教育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实质上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其次,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还有待提升,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重视人性化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在这方面的观念和意识也不强,从而也就无法将人性化教学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即便是学校开展了相关的培训,体育教师也仅仅是机械的学习,并没有从心里去接受这个理念,此外,由于高校体育教学一般比较轻松,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体育教师出现了消极授课的现象。体育教师的这些行为对人性化改革进程带来了明显的不利影响,通常来讲,大家对已新思想和观念的接收程度一般比较高,但是要将其付诸实践则难度较大,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而很可能出现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发生,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主要是体育老师,如果教师本身都没有人性化教学的思想,怎么向学生提供人性化的体育教学,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充分涉猎相关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努力将人性化体育教学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第三,教学评价体系比较落后,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和缺陷,无法达到预期的评价作用,这也会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唯一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并没有过多的关心学习的过程,而部分学生平时其实很努力,但是考试结果却不是很理想,在这种情况下,这部分学生积极性将会受到巨大的打击,很难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和均衡发展,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应当积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在评价时不能仅仅只看重成绩,应当综合考虑技能、知识等多方面的因素,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4.人性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完善措施
4.1更加重视体育人性化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发展,社会化进程不断推进,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是最主要最基本的因素之一,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收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事实,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应该重视学生的人性化需求,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切实保障人性化教育的落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4.2促进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
对于体育教育活动而言,教师是主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不仅应当具备一些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有人性化教育的意识和观点,积极学习相关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促进自身教学素养的提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况,以人为本的进行教学,适时创新,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全面进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体育需求。
4.3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高校体育教学人性化改革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受到课程考评体系的影响,对于体育课程的考评体系而言,应当充分考虑到教学相关的各个方面,如教师的课堂效果、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等,在考核的过程中,要从人性化教学的要求入手,综合考虑学生的情况,从而进行系统综合的考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可以平衡学生之间的发展,实现共同进步,从而可以基于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4营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
为了大力推进高校体育教学人性化改革进程,实现人性化教学目标,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加强对人性化教育理念的宣传,不断完善教学设备,促进教师人性化教学意识的提升,构建完善的人性化教学模式。此外,还应当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课程设定和安排方面,充分考虑到学生这一主体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尽可能丰富教学模式,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教师营造一个人性化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人性化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全面进步。
[1]黄敏;陈英军;李亚莉.人性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J].体育学刊.2011(05).
[2]邸亚军.人性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J].当代体育科技.2015(18).
杨俊(1986.3-),男,江西九江人,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助教,南昌大学共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