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探讨
2016-02-12于洁罗一青葛吉生
于洁 罗一青 葛吉生
对高校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探讨
于洁 罗一青 葛吉生
大学体育课是一门必修课,是高校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之一。根据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结合多年从事体育教学实践,对如何加强和改进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进行了探讨。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德育教育;素质教育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8.054
体育教学中,教授技术、知识和发展健康仅是手段,而教书育人则是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如何将体育德育二者更好地融为一体,即在体育教学全过程中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品德教育是当前学校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体育不仅能培养拼搏进取的竞争意识,而且能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体育不仅能培养竞争胜利的良好心态,而且能锻炼竞争失败后对后果的承受力,体育还能培养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责任感与荣誉感。本文以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状况,结合多年从事体育教学实践,探讨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1.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日益成为学校教育主旋律的今天,思想品德教育已经在学校中占主导地位,它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力和适应力,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自身修养等。但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开展的并不乐观,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意识不够,体育教师过多地重视体育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方法比较简单,以说教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德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2.教师应具备的品德素养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必须要长期抓好抓实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道德素养与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直接相关,教师人格本身就是一门隐性课程。民族精神、人文特质、科学理性、开放胸襟以及务实作风,应当成为大学教师必备的品德,这样才能保证教师以优良的品质塑造学生、以高尚的情操熏陶学生、以优秀的业务影响学生。
2.1教师应做到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学中品德教育的关键是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区别于其他课教师的特点在于既要动脑又要动体,而学校德育工作的状况和效果与教师自身思想品德素质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教师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处处都能为人师表,教师要求学生遵守做到的,教师自己就要更加严格的遵守和做到。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健康的行为,教师要讲究仪表,衣着整洁,语言文明礼貌,态度温和亲切、守信并将自身的思想修养全过程,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理育人,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教学工作中去。
2.2教师必须具备精湛的业务教育水平、渊博的知识和强健的体魄,良好的运动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方能树立威信,享有声望和信誉,方能获得学生的崇敬感和信任感、信服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把提高道德品质、增强体质、掌握技术融为一体。在具体的做法上重在“寓”,做到有序、有效,并逐步形成有利于“寓”德育于教学之中的管理体制和合理科学的考评方法,使之经常化、科学化、制度化。
3.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3.1现在的体育教材主要是以技术为主,理论性较强,做为教师就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特点,通过体育教学把学生的身体锻炼和社会责任感联系起来,教育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培养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和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培养文明行为,陶冶学生美的情感。教案的设计要纳入思想品质教育内容,把思想教育贯穿体育课的始终。
3.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在活跃的运动中,其思想觉悟、优点、弱点都会在言行上表露出来,教师应及时捕捉教育时机,进行表扬或指出不足,渗透德育教育。要全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达到既可育体,又可育心的目的。要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规范,思想教育须要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必须注意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坚持常抓不懈。
3.2.1培养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采用挫折训练方法,具体的说,就是在教学中设置困难环节,在原有练习内容、结构、方法和要求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抓住各环节及时采用激励、批评、表扬,强化训练等方法帮助学生磨练意志。例如,艰苦、单调、枯燥的中长跑项目就是一个极好的教学内容,能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品质。
3.2.2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及参与精神:体育教学的集体运动项目能够教育学生形成集体主义观念,培养齐心合力,团结协作精神,置个体于集体利益之中。在体育教学中,利用体操中的单杠、跳马,田径中的跨栏等具有挑战性的项目鼓励学生积极进取、敢于参与、勇于竟争、顽强拼搏,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
4.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几种方法
4.1讲解、表扬、熏陶感染法
体育课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对目的和任务作出简明扼要的阐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纪律严明、团结互助等。对在课上表现出良好思想行为的学生应及时做出充分的肯定并给于表扬。德育教育中熏陶感染艺术能使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受到教育,如在跳远课前,沙坑不平,教师平整沙坑,这种行为感动了在场的学生。因此,要充分发挥熏陶感染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从点滴入手,努力创造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
4.2榜样激励及效果奖励法
体育课中应充分利用英雄人物及教师所展现的良好师德和表帅作用来熏陶学生,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养成优良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在田径教学时可例举奥运会冠军刘翔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事迹,使学生对田径课的认识加深并且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练习时,效果就会更好。对在练习中完成任务好的学生,教师可安排他们去进行一些喜爱的项目来进行练习,这样对其他学生是一种无形的鞭策。只有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的生理、身心和个性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5.结束语
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体育教师的道德素养有直接关系,教师应该做到: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全方位多渠道的,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前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时机随时随地进行德育教育,同时,课后要坚持写好课后思,反思本课的成功与失败之处,为上好下一次课打好良好的基础。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06.
[2]卢文辉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J].群文天地2013(07).
[3]肖亮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德育教育[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2).
[4]杨秀坤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19).
于洁(1959-),男,汉族,山东文登人,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学,副教授,青岛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