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观下技工院校篮球教学改革初探
2016-02-12姬保华裴蓓
姬保华 裴蓓
终身体育观下技工院校篮球教学改革初探
姬保华 裴蓓
学校篮球运动不在仅仅是为教学生怎样学会打篮球,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与养成终身体育习惯,以此回归体育为人服务的本质与初衷。文章分析了篮球运动在培养终身体育方面的优势,从加强理论知识传授、注重篮球基础性“学练”、采用分层教学法、培养篮球组织与管理能力与渗透团队精神五个方面,探讨了终身体育观下技工院校篮球教学改革的对策措施。
终身体育;篮球教学;教学改革;技工院校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8.051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的时间内都有接受体育教育和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而且将这种意识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1]技工院校学生是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毕业后走上一线工作岗位,就要用所学知识技能奉献人生、服务社会,但必须有一个健康的身心状态为物质依托和前提保证。古训云“生命在于运动。”为此,在读期间所养成的终身体育习惯对他们及他们家人的社会生活相当重要。为此,技工院校的篮球教学在秉续成功经验之路上,也要审时度势、放眼未来,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而鼎故革新,为提高他们的终身篮球习惯而打下良好的运动技术基础。因此,高校篮球老师要通过合理引导,发挥学科优势,以新一轮篮球教学改革为起点,提高技工院校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为基础,并长期坚持下来,逐渐形成终身参与的意识习惯,使篮球运动成为技工院校学生毕业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通过篮球运动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终身体育的优势分析
1.1篮球运动具有易开展性
终身体育项目一般都具有“易开展性”。调查显示,篮球、足球、小球类,健身走、广场舞等项目比例较高。很少有人有条件拿攀岩、撑杆跳高、高空跳伞作为余暇时间中的身体锻炼项目。篮球运动对场地的要求不高,有一块平整的地面、甚至一个篮球架即可因陋就简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小群体性半场篮球活动。
1.2篮球队具有休闲娱乐性
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许多人在参加某项运动时,往往不太关心该项目的竞技水平,而对运动所带来的休闲娱乐却显得更为关注。[2]篮球运动具有休闲娱乐性,符合当代学生热情奔放、活泼好动的个性特征,所以也深受技工院校学生的喜爱。篮球运动能够提高学生顽强拼搏、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压力剧增,通过篮球运动,不仅可以缓解学习与生活所带来的压力,同时还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减少不和谐因素,构建出一种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
1.3篮球运动具有群体性基础
自从篮球运动进入国门后,篮球课已作为体育课程的一个门类,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普及。中小学学校都配备有篮球架,体育教师基本都懂篮球。为此,篮球运动在我国具有群体性基础。技工院校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爱与不爱篮球运动,但都接触过篮球,如果加以适当引导,就会步入篮球运动的行列,逐步养成篮球运动习惯。
1.4篮球运动已成为体育运动中的热点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快速传播,篮球运动方面的信息已充斥到手机、电脑、电视等屏幕之上,让人无法回避。同时,现代篮球运动,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我国亿万球迷为之高度关注,以姚明、林书豪、詹姆斯、周琦等国内外球星为代表的国内外篮球比赛的价值已远远超出了强身健体的范围。其社会功能和社会教育价值已经被全社会所认识,已成为当前体育运动中的热点话题,也深深影响了当代技工院校的学生,在榜样力量的影响下,篮球运动逐渐成为个人余暇时间的主要运动项目。
2.终身体育观下技工院校篮球教学改革措施
2.1加强理论知识传授
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从篮球运动的起源开始,篮球运动与发展的沿革与演进,以及篮球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等,都要让技工院校学生有所了解。特别是我国男篮、女篮近年来在亚运会、奥运会取得的新成就及姚明等球星对世界篮球文化的重要影响作用,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进而增强对篮球运动的热爱。其次,通过室内篮球理论课教学,使技工院校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篮球运动的基本理论常识。例如让技工院校学生懂得篮球运动对身体各大系统的促进与改善作用,通过篮球运动可以强身健体,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通过篮球运动,可以陶冶身心、舒怀减压、结识新朋友、增强友谊等。通过系统的篮球理论教学,使技工院校学生掌握篮球理论知识。知是行之始,这样才能从理论上对篮球运动的意义和社会价值有着充分的认识,然后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践中持之以恒,从而养成锻炼习惯。
2.2注重篮球基础性“学练”
为遵循教育规律,篮球教学要结合学情,认真研究技工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在公共体育篮球教学实践中,特别要注重技工院校学生的篮球运动基础,调查发现,技工院校大学生篮球运动水平优秀者为数不多。为此,为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终身篮球意识,就不能按《篮球教材》照本宣科,甚至可以从零开始,对基本的传、接、运球、投篮等技术及课前常规练习进行调整,技工院校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若能做到学练结合,进步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另一方面,简化动作,降低考核难度,满足技工院校学生的成就动机,通过合理教学的课堂教学进程安排,让技工院校学生从培养兴趣到养成篮球运动习惯。在次,要重视学生的篮球运动心理,不要忽视学生情趣与娱乐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快乐篮球教学氛围,使不具有篮球运动基础的学生喜欢打篮球,然后逐步养成一种运动习惯。为此,注重篮球基础性“学练”,也是帮助技工院校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动力。[3]
2.3采用分层教学法
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技工院校学生在身体条件、运动基础、悟性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距,如果在篮球课堂教学中忽略这些个体差异,采用传统“齐步走”的教学方法,就会导致一些有篮球运动基础的学生对篮球课堂教学失去兴趣,另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也会感觉难度大,逐渐失去自信心,甚至会渐渐疏远体育课,为此,在教学方法安排上,要因势利导,为激发潜能,在参照技工院校学生的实际篮球运动水平,对授课班级进行分组,采用分层教学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例如一节篮球课堂教学中,篮球基础差的安排行进间传接球和定点投篮;中水平组学生安排简易突破后三步上篮;本授课班高水平组进行挡拆、策应、如何快速反击等技战术演练。同一课堂,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有所获、都能体验到自己的成功喜悦,不仅激发了技工院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为他们毕业后继续参与篮球运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2.4培养篮球组织与管理能力
培养技工院校学生在篮球运动方面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是篮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技工院校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的重要举措。技工院校学生,毕业后踏入社会、入住社区,随着《全民健身纲要》的进一步推进,不仅要求他们是篮球运动的参与者,更要求他们必须是社区篮球运动的组织者和篮球文化的传播者。为此,技工院校学生在读期间,也要培养他们在篮球运动方面的组织管理能力。首先是场地器材的规划与安装。例如场地怎样规划、缓冲区留多宽、篮圈离地面多高等基本知识都要在实践中会操作;其次,社区在上级部门安排下,经常会在国庆、五一等重大节日安排社区篮球赛。例如如何组织抽签、安排淘汰赛、循环赛等赛事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与管理经验;三是要胜任篮球裁判员工作,在赛场上鸣哨执法要果断自信、裁判手势准确到位、熟稔有余。
2.5渗透团队精神
众所周知,篮球运动是一项群体活动,一个人难以开展。为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篮球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在读期间就要通过篮球教学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篮球团队精神一旦形成,个体就具有一定的凝聚力与亲和力,无论工作在哪里,闲暇时间都会用篮球将周围之人组成一个团结和谐、其乐融融的小群体。篮球小群体的形成,对终身篮球运动又具有很强的维系作用。工作之余,小群体成员之间就会运用现代便捷的通讯联系方式相约一起打篮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篮球终身锻炼习惯。为此,在日常篮球教学实践中就要注重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篮球团队精神。例如在上述的分层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三人组半场篮球淘汰赛,用自由结合的方式,三人组合必须是教师分组后的高、中、低每组一人,第一轮自由组合,第二轮随机叫号或临时抽签,以此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团队精神。
[1]申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终身篮球体育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5,3:134-136.
[2]左琦.对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12:54-55.
[3]冯爱绒.在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55-156.
姬保华(1974—),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讲师,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