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开展“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可行性研究
2016-02-12张玮红付瑶陈学海
张玮红 付瑶 陈学海
阳泉市开展“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可行性研究
张玮红 付瑶 陈学海
新常态下,阳泉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体育事业也是突飞猛进,但学生体质状况每况愈下,这样为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营造了较好的外部条件。“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发展,是新常态下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本次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条件、目标、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梳理归纳,着重结合目前泰安市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构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其所处阶段及突出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议,为学生体质提升,构建全方位、系统性的保障网络。
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一体化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8.026
1.前言
当今,以高、中考为中心的现行教育制度和高速发达的网络时代,“绑架”了绝大多数家长和学校的多样化选择,垄断和吞噬了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和体育锻炼活动时间,致使学生体质每况愈下,针对这一问题,有不少学者、专家提出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来全面可持续提升学生体质。最早在2012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时就要求要形成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和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推进机制,建设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本次论文以阳泉市中小学学生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够在分析当前“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建议,为我市教育事业尽一点绵薄之力。
2.开展“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现实意义
“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开展,有利于探索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教育合力的形成,以利于改变目前体育的单一刻板模式和封闭性,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联系,提高体育实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生活个性化,使学生在参与体育的时间上形成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达到全方位、可持续性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发展,将实现在体育与健身教育方面的整合教育效果,推进家庭、社区体育文化普及的趋向,促进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是学校、社区、家庭从不同空间,使学生体育活动能力得到持续发展。学校、家庭、社区体育是把体育按区域划分的结果,它反应了人们对体育途径认识的多元化,有利于体育目的目标实现。
3.阳泉市“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现状及问题
3.1“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现状
3.1.1相对于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而言,学校家庭社区之间联系次数、时间和方式甚少。情况主要为,学校与家庭,76%的学校主要是针对学生体育成绩、中考体育方面与家长进行的家长会、座谈会较多,内容为提高体育成绩对提升学习成绩、升学率的重要性;设置学生双休日及假期锻炼目标等,但没有邀请社区有关人员共同参加。家庭与社区,超过82%的社区与家庭,很少共同举办体育活动,活动内容大致为毽球、羽毛球、器械健身、广场舞和集体健步,主要活动对象为中老年人,严重忽视了青少年体育锻炼。举办地点为广场、公园,家长与社区体育指导员交流较多。社区与学校,有67%的社区与学校,就关于学生体育锻炼方面活动甚少,偶尔有活动其侧重点主要为中老年人。
3.1.2开展的基本条件
组织机构方面,在“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中具有权威性的上层领导小组尚未建立;学校与家庭之间关于体育方面家长、座谈会频繁,学校与社区之间共同组织的体育活动和社区与家庭关于体育锻炼方法的交流日益增多,已具备了形成下行教育协调委员会的条件。平台服务方面,就网络服平台而言,三者各自都有网络基站,尤其是学校和社区网站规模很大,但其体育信息占有比例较少,三者尚无共同网络联络平台。
4.阳泉市开展“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结构性分析
4.1学校体育在“一体化”中起着主导和穿针引线作用,它在一体化中的职责是充分利用好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时机,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培养其正确合理的锻炼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调查显示,超过83%的高中生能正确认识体育,他们认为体育锻炼是一种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活动。但是超过75%初中生对体育认识不足,他们认为参与体育运动目的是同辈群体一起玩娱乐,所以初中生应该是一体化中重点工作对象。除此之外,62%以上的中小学还滞留在竞技体育和身体素质达标;有43%学校从未与家庭社区开展体育活动,与此同时已有35%以上学校与家庭、社区频繁联系、协作,他们教育理念正在转变。
4.2家庭体育在“一体化”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它的职责是继续激发培养学生以及家人正确的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近年来,泰安市“四二一”的家庭结构模式(老人四个、夫妻两个、孩子一个)在不断扩大,中学生隔代教养超过70%溺爱,娇生惯养,过度担心伤害等不当的教育方式相当普遍,大部分学生放学回家后就受到严重限制,家长不允许其过多锻炼,甚至根本不让其运动,终使得“一体化”建设举步维艰。
4.3社区体育在“一体化”中起着补充、延伸作用,它的职责是培养学生在锻炼中团队合作集体主义精神,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等。调查显示,超过70%的社区缺乏科学的健身指导、有效组织形式和场地器材有限。63%社区与学校、家庭协作意识不强,缺乏联动。社区体育面临的突出问题,锻炼设施简陋,缺乏专业的体育指导员,体育活动内容项目单一,锻炼氛围消极等。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阳泉市“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处于有意愿且正向初级阶段发展的趋势。在家庭体育教育方面存在严重的盲区,在彼此的联系上存在着脱节、孤立,需做全面的改进完善。要切实开展好“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要结合目前泰安市实际情况抓好三大部分中主干要素,加强对体育教师全方位培养使其不仅仅局限于学校体育教学,还应在家庭、社区体育中担当角色(家庭体育辅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因为体育教师相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具亲和力、听服力的。还应加强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之间联系,多举办以体育或学生体质为主题的专题讲座或者家长会,发放家本体育课程,协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可通过构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来加强学校与社区体育联系,而且还可以让体育老师在俱乐部担任健身教练,使学生放假或者在校外时,也可便捷系统的进行锻炼。最后要充分挖掘学生在一体化建设的作用,如在学校学习运动技能时,体育让学生作为体育运动的传教士,将其课堂所学知识转教给父母和同辈群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间的中流砥柱作用。
[1]沈建华.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体育发展研究.[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2.
[2]任杰,平杰.青少年体育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干预策略——基于上海地区中、小学生的调查.[J].体育科学,2012,32(9):31-36.
[3]徐霞曲天敏.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网络模式的构建.[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1):94-96.
张玮红(1990-),男,汉族,山西阳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理论与方法,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