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研究

2016-02-12叶松东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供给部门

叶松东

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研究

叶松东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政府的职能之一。体育公共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是公共部门主导下形成的公共部门、私人部门、第三部门相互合作的多元供给主体,公共部门居于核心地位;目前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存在供给主体单一、多方合作机制尚不健全、体育中介公司和体育社会组织仍处于发展期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政府职能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8.023

新公共管理理论,带来了公共服务管理方式和价值观的转变,它主张将私人部门的管理方式引入到公共部门中,坚持顾客导向,注重工作效率。新公共服务理论主张以公民为中心,注重公共利益,将公共服务、民主治理和公民参与置于新公共服务的中心位置。公共物品理论则从经济学的视角对公共物品(服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公共物品的两个特性:排他性和竞争性。三个理论从不同的方面为本文提供了支撑。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是政府,这是由政府的职责和体育公共服务公益性、均等化等特性决定的。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要生产所有的体育公共服务。政府固然在体育公共服务的提供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但是政府可以采用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通过其它供给主体来生产体育公共服务。萨瓦斯和奥斯特罗姆等人分析了公共服务供给者、生产者、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的观点。

1.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

“西方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改革的实践经验表明,提升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公平性和可选性,并不是一个简单地将公共服务供给的任务交给政府还是交给市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问题。[1]”西方发达国家合理的体育管理体制促进了其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德国以非营利组织管理本国的体育公共服务,“在德国最具权威的体育管理机构是德国体育联合会,国家体育政策的制定、实施以及体育资源的分配基本都是由德国体育联合会负责,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发展中可以对相关政策、措施提出建议,并对体育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供资助,但它基本不干预体育公共服务管理事务,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管理中只扮演一个协作者的角色。[2]”美国则是充分发挥了私营部门和非营利组织在体育公共服务中的作用,“美国各地政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体育公共服务政策,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对私营部门、非盈利部门进行竞争性选拔之后,由他们承担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管理的责任。[3]”由此可见,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在体育公共服务中的角色非常重要。政府和市场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以及非营利组织的“自愿性、自治性、非盈利性、私有性、组织性”等特性决定了体育公共服务不能由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中的某一主体单独供给,而是应该相互合作。体育公共服务作为一种公益事业,必然是在政府主导与管理下开展的,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在政府监管下提供体育公共服务。因此,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是公共部门主导下的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与第三部门相互合作形成的多元主体。

1.1公共部门

公共部门,以追求公共利益为目标,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所属部门之和,它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政府部门、公共事业部门、公共企业部门[4]。在体育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是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核心主体,主要是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派出机关组成的宏观管理部门,以及由国家体育总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市体育局县级市的文体局组成的具体执行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第八十九条之规定:“国务院行使领导和管理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工作。[5]”因此国务院是体育公共服务的最终管理者,我国宪法、地方各级政府组织法中规定了地方政府的职责权限中包括体育行政管理职能,因此地方政府又是各地的体育公共服务管理者。地方各级政府又通过设立工作部门的方式来管理体育公共服务,地市级以上的体育局、县区的文体局就是依据地方组织法设立的体育行政机关,依法行使体育行政权。“我国现行法律实践中的行政主体仅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两类。[6]”除去体育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也是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部门,例如各类公办学校、体育场馆中心等。

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体育公共服务的的政策制定、资金支持、监督管理。例如《全民健身条例》就是由国务院颁布实施;体育公共服务的资金也是由宏观管理部门提供。

具体执行部门主要负责体育公共服务的直接管理及落实,国家的体育公共服务工作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这在《全民健身条例》中已经说明,地方各级体育局则是负责本区域内的体育公共服务。包括落实国家制定的政策方针、制定和落实国家或本区域内体育公共服务的相关政策、开展具体的体育公共服务,例如: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各地区体育局、文体局开展相关的体育公共服务。

1.2第三部门

第三部门是具有法人资格,以公共服务为使命,享有免税优待,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盈余不分配给内部成员,并具有民间独立性质的组织[7]。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中的第三部门主要指法律授权的体育社团,例如广州市羽毛球协会,积极生产体育公共服务,每年在广州市举办“市长杯”羽毛球赛。除此之外,该协会还承办了一系列的国际、国家级羽毛球赛事。

1.3私人部门

私人部门是指那些产权明晰从而可以分散决策的个人、家庭与企业[8]。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是企业在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第二是企业在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并产生一定的广告效应。例如:佳得乐举办的三人篮球赛“街战到底”是佳得乐组织的一项不设任何门槛,没有任何限制,为所有篮球运动爱好者举办的全民篮球赛事,阿迪达斯、耐克在中国组织的青少年篮球训练营、夏季篮球联赛、“耐克运动汇”、“篮球之友”、“篮球攻会”等活动。除了与体育相关的企业提供了一定的体育公共服务外,很多非体育企业也涉足了体育公共服务领域,蒙牛与中央五套联合打造的城市之间是一个大众体育娱乐平台,为公众提供了体育赛事服务,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伴随着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与社会化发展趋势,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也开始朝着多元化供给的方向发展。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只是为了更好的提供服务,而并非责任的分离。政府的主体责任是不变的,它要对生产出来的体育公共服务负责。政府可以直接提供体育公共服务也可以通过企业和非营利组织来提供体育公共服务。政府要监督、管理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供给的体育公共服务,在公益性、公平性价值的前提下提高供给效率。

2.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存在的问题

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是实现政府、市场、社会的协同合作,最大限度的满足公众的体育公共需求,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公共利益最大化。目前,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仍然存在供给主体单一、购买机制不成熟、体育中介企业和体育社会组织发展迟缓等问题。

2.1供给主体单一

受制于传统的体育管理体制,我国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总体来看还是政府部门大包大揽。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开始试行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实现供给主体多元化外,其它地区还是按传统的方式供给体育公共服务。

2.2尚未构建科学合理的多方合作机制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正式发布,提出了:政府采购服务包括政府自身需要的服务和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该条例的发布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提供了法律保障。虽然,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有了法律上的依据,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相关配套政策不足的问题,例如: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标准和监管机制等。“目前,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向社会组织购买体育公共服务暂行办法》,除此之外,大部分地方政府并未就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机制或流程加以规范,使得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难以依法有序进行。[9]”

2.3体育中介企业和体育社会组织发展不健全

2014年,我国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完善政策措施,加快人才、资本等要素流动,优化场馆等资源配置,提升体育产业对社会资本吸引力。培育发展多形式、多层次体育协会和中介组织。加快体育产业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体育用品、体育服务、场馆建筑等行业发展。[10]”体育中介企业和体育社会组织作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未发挥相应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两者正处于发展瓶颈期,缺乏有效的培育和引导。

3.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发展策略

无论是从公众的体育公共利益最大化,还是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优化体育产业市场的角度,实现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是必然趋势。

3.1政府简政放权,由“划桨”到“掌舵”

政府部门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体育公共服务政策法规制定、体育公共服务监管和大型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中,将具体的执行工作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或体育产业企业,实现合理分工,以提高体育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2制定科学合理的多方合作机制

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是实现供给主体多元化的主要手段,虽然国家层面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但大部分地方政府并没有出台具体的实施方案,以至于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这一方式没有很好地执行。因此,各地方政府部门应该根据地方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合作机制。

3.3积极培育体育社会组织和体育中介公司

体育社会组织和体育中介公司作为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目前仍处于转型发展期,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培育。以中国足球协会的改革为标志,我国的体育社会组织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在转型期,体育社会组织难以靠自身的力量完成变革,需要政府以及社会力量的扶持。而体育中介公司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企业规模、企业数量和企业影响力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有体育社会组织和体育中介公司得到了发展,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才能得以实现。

[1]郭剑鸣.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与现实路径:以广东公共服务业多元化发展为例[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1(3):61-66.

[2]李向东.中国与德国体育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5(5):53-55.

[3]刘玉.发达国家体育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实践及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3):1-5.

[4]朱柏铭.公共经济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8.

[5]人民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EB/OL].[2012-02-26].http://www.people.com.cn/GB/shehui/1060/2391834.html

[6]闫成栋.试论地方体育主管部门的法律地位[J].体育文化导刊,2012,06(6):17-21.

[7]席恒.公与私:公共事业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42.

[8]吴正涛.私人部门参与城市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1.

[9]郑志强等.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经济效应与推进策略[J].体育学刊,2015,22(5):49-53.

[10]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EB/OL].

华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培育基金项目"增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项目编号:14SK16);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与管理研究项目"研究生素质教育的价值探求和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YJSCXY201510)。

叶松东(1986-),男,汉族,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高等教育管理,助教,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供给部门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