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摘编
2016-02-12
论点摘编
群团组织改革不是一场简单的机构改革
2016年1月25日《中国妇女报》刊登了专访郑长忠的文章。文章认为,群团组织改革不是一场简单的机构改革,否则将错过一次更加贴近群众、提升组织先进性的机会。群团改革是一次对群团组织的加强,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更好地联系党、国家和群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基础之一,群团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群团改革也是党的创新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社会结构与群众生存形态发生变化,首先引起了与其联系最为密切的群团组织的不适应,因此,群团组织改革就成了一项急迫的任务。然而,群团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组织载体之一,党的自身组织才是其中根本,社会与群众的变化,归根结底要求党组织也必须进行全面创新与发展。
从国家治理体系的角度观察群团工作发展
李威利在《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的《转型期国家治理视域下党的群团工作发展研究》一文中指出,中国已经进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实现制度定型的关键阶段。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从当前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出发,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政治组织的作用。群团组织是党开展群众工作的基础和依托,具有开展群众工作的传统和优势。因此,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新形势下,群团组织的核心使命是坚持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充分发挥组织特色和优势,全力做好群众工作,破解当前社会治理的若干困境,为国家社会一体化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奠定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群团工作所面对的工作对象和社会关系是多元的。群团组织,一方面要深入社会处理好与群众、社会组织的关系,另一方面还必须在“轴心—外围”的结构中,处理好与党组织、其他群团组织的关系。在群团与政党关系上,二者之间是“党建带群团”。但是,除了政党对群团组织的资源支持关系外,还必须注意到政党与群团组织在具体群众工作中的促进关系。在群众工作中,必须更加重视传统的组织体系建设,重视政党与政府、政党与社会关系的处理。由于群团组织在基本定位上的核心功能是开展群众工作,因此,执政功能相对较弱,而整合功能较强,对社会群体的动向和需求感知更为敏锐,在某些方面与社会群体之间的联系也更为密切。在社会治理的许多微观领域里,群团组织在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中有许多创新性实践,因此,要探索“群团促党建”的可行性。在社会治理和群众工作的实践方面,越是强调群团组织先行者和创新者的作用,就越需要政党在政策、组织、资源方面给予群团工作大力支持。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推动群团改革
文霖在《乡音》2016年第4期的《积极推动群团工作全面深化改革》一文中指出,近年来一些基层群团组织在推动群团深化改革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均没有触及到群团组织体制机制的改革,也无法从根本上破解群团组织面临的“机关化行政化倾向、基层基础薄弱”等现实困境。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注重全面深化改革的统筹协调。群团组织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群团组织的机构职能、管理体系、考核制度等方面,各群团组织的实际情况和遇到的现实问题也存在差别。因此建议统筹考虑各方面的改革,更加注重群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增强群团组织间和各个环节的关联性、互动性。根据改革主体方案,加快制定配套措施,稳步推动群团组织全面深化改革。二是找准改革的切入点。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标本兼治,通过深化改革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三是加大对改革试点的指导,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同时,鼓励基层群团组织根据实际,主动谋划改革,积极探索创新,不做深化改革的旁观者。四是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支持参与改革。积极向所联系的广大干部群众宣传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重大举措,激发支持参与改革的主动性、自觉性。同时,针对群团组织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利益关系调整,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