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调查报告

2016-02-12毕宁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6年5期
关键词:工业企业浙江

毕宁

(浙江省统计局,浙江杭州310025)



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调查报告

毕宁

(浙江省统计局,浙江杭州310025)

摘要:通过对浙江省4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营销创新、企业家对创新的认识及相关政策的看法等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制约全省工业企业创新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工业企业;创新调查;浙江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的关于“建立创新调查制度和创新报告制度”的要求,为全面深入了解企业创新活动现状,反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部署,浙江省统计局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特、一级建筑业企业,各类服务业企业2013—2014年度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营销创新、企业家对创新的认识及相关政策的看法等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浙江省4084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参与了企业创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3—2014年度有创新活动的企业22847家,占比5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1个百分点。其中,成功实现创新的企业21476家,占全部调查企业数的52.6%,创新成功率达到94%。有5570家企业同时实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占全部企业数的13.6%。

1.创新类型更加丰富,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是企业的主要选择。2013—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营销创新的企业分别有15377家、13624家、12600家和12340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37.7%、33.4%、30.9%和30.2%。其中,开展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的企业占48.5%,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开展组织创新或营销创新的企业占37.3%,低于开展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的企业11.2个百分点。从调查结果看,技术创新层面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是企业的主要选择,所占比重高于非技术创新层面的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但另一方面,也应看到,企业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营销和管理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了非技术创新层面的创新活动。

2.创新活动形式不断拓展,内部R&D活动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途径。2013—2014年,在19791家有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中,70.68%的企业选择了“由企业自行承担进行的研发活动”作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实现方式。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768.2亿元,占全部创新经费支出的6成以上,R&D经费支出自2009年以来持续增长,年均增幅18.4%,高于GDP增幅,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1.1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35个百分点。R&D活动作为创新活动最核心、最重要的实现方式已逐渐普及,成为企业首选。而创新活动列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别是:为实现技术创新而购买机器设备和软件(占比58.2%)、为实现技术创新而进行的培训(占比39.2%)。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的创新活动逐步趋向多样化,呈现出了积极活跃的发展势头。

3.创新的规模效应得到体现,大中型企业是提高创新竞争力的中流砥柱。2013—2014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创新活动的大中型企业和成功实现创新的大中型企业占比分别为83% 和80.8%,远远高于小型企业的52.2%和48.64%;同时实现四种创新的大中小型企业占比分别为49.4%、30.1%和11%,大中型企业遥遥领先于小型企业。从创新费用投入来看,大中小型企业R&D经费投入分别为237.2亿元、247.6亿元和283.4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53%、1.23%和0.98%,大型企业比小型企业高0.55个百分点。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企业规模越大,创新的活跃度越高,创新的投入也越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越强。

4.创新合作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市场导向成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因。2013—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14812家开展了创新合作,占36.3%。从创新合作伙伴的选择上看,有55.2%的企业选择了将“客户或消费者”作为创新合作对象,占比居第一位;其次是“设备、原材料、组件或软件供应商(35.8%)”;接下来是“高等学校(25.2%)”、“竞争对手或同行业其他企业(18.9%)”。在合作伙伴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价值判断上,“客户或消费者”,“设备、原材料、组件或软件供应商”分列最有价值合作伙伴第一位和第二位,占比分别为52.1%和30%。这说明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是激发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因。

5.创新产出效果显著,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保持与提高创新竞争力的制度保障。新产品销售情况是反映创新成效的重要指标。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65万亿元,自2009年以来年均增幅21.1%,高于R&D经费支出增幅2.7个百分点,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得到体现。在提升创新产出效果的同时,企业更加重视对创新竞争力的保持和提高。采取了“知识产权保护或相关措施”的企业占比70.2%。其中,选择“对技术秘密进行内部保护”、“发挥了时间上的先发优势”、“申请了注册商标的企业最多”列前三位,占比分别为22.1%、20.1%和18.6%。

6.创新活动的地区差异性较为明显,经济发达地区的创新投入相对较高。从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占比来看,最高的是宁波,为64%;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有台州(62.2%)、嘉兴(60%)、丽水(59.7%)和金华(56.4%),最高的设区市比最低的设区市高18.6个百分点。从投入的创新经费看,最高的是杭州,达307.3亿元,其中R&D经费投入177.4亿元;其次是宁波,R&D经费投入160亿元。杭州和宁波的R&D经费投入合计337.4亿元,占全省43.9%,相当于排名第四位到第十一位的市全部R&D经费投入,集聚效应非常明显。

二、企业家对创新的认同及评价情况

参与企业家问卷调查的企业家中,有74.8%的企业家年龄在49岁以下,50岁以上的仅占25.2%,中青年企业家成为了企业家队伍中的主力军。有90.4%的企业家认为创新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起了作用,其中,31.4%认为起到重要作用。

1.从文化程度上看,企业家的素质在不断提升。调查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的企业家占75.5%,比2007年第一次企业创新调查时高12.6个百分点。其中,受教育程度为本科的企业家占24.67%;受教育程度为硕士的企业家占3.3%;受教育程度为博士的企业家占0.4%。企业家受教育程度也与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密切相关,在有创新活动的企业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比上升为89.8%;有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中,硕士以上教育程度的企业家占比达5.3%。

2.从企业家对创新的认识上看,创新驱动发展得到了企业家的认同。在有创新活动企业中,认为创新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企业家占31.4%,认为起到一定作用的占59%,认为没有起到作用的仅占9.6%。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中认为创新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企业家分别占63.3%、48.2%和28.8%。企业规模越大,企业家对创新作用的认同度越高。有61.9%企业家认为创新对企业有影响。其中,认为产品创新影响最大的企业家占比最高,占全部企业的56.8%,超过半数。

3.从企业创新的成功因素上看,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等三项因素产生了重要影响。企业家认为,“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高素质的人才”、“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是影响创新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有41.8%、40.6%和35.1%的企业家选择了此项。“充足的经费支持”、“有效的技术战略或计划”、“企业内部的激励措施”、“畅通的信息渠道”也对企业创新成功发挥了相当大作用,占比分别为33.3%、32.7%、32.6%和31.2%。而可信赖的创新合作伙伴、优惠政策的扶持两个因素的认可度最低,选择“低”、“无”的企业家最多。

4.从创新激励措施和效果上看,增加工资或奖金成为了激发员工创新热情的最重要方法。企业家普遍认为采用“增加工资或奖金”来激励员工开展创新活动最好,有92.5%的企业家选择了这种激励方式,有44%的企业家认为这种方式效果最好;列第二和第三位激励措施是“采用岗位调整或升职机会”、“培训或深造机会”,分别有79.9%和71.8%的企业家选择了这两种方式,有33.2%和26.2%的企业家认为这两种方式效果最好。而股权或期权、汽车住房等物质奖励措施则使用较少。

5.从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程度看,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等六项政策对企业创新有较大影响。近年来,国家和省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创新的优惠政策,本次调查就其中9项政策的实施效果对企业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62.7%的企业家认为这些政策措施对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有影响。其中,“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吸引和培养人才的相关政策”和“优先发展产业的支持政策”等五大政策的影响程度最高,企业家选择“高”的比重分别为17.5%、16.8%、14.9%、13.3%和12.4%。

6.从企业创新战略目标的制定上看,六成多的企业制定了创新战略规划。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64.6%家企业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了未来创新战略目标,这些企业将在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中融入更多的创新元素。在制定了创新战略目标的企业中,53.1%的企业选择了“增加创新投入,提升企业竞争力”;21.1%的企业选择了“赶超同行业国内领先企业”;14.1%的企业选择了“保持现有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经营状况”;7.6%的企业选择了“赶超同行业国际领先企业”。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浙江制造业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此次企业创新调查,产品创新的新颖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国际市场新”、“国内市场新”和“本企业新”和“无创新”四个选择,不同新颖度产品实现的市场份额决定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2013—2014年,浙江制造业企业推出的新产品中,“本企业新”和“国内市场新”分别只占总数的38.2%和21.4%,拥有国际市场新的仅占9.1%,不到一成。2014年,制造业企业中“国际市场新”、“国内市场新”和“本企业新”的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8%、8.7%和16.3%,无创新的产品比重高达72.2%。调查结果说明,全省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成果科技含量高的不多、产品经济效益佳的不多、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不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创新人才匮乏成为阻碍企业创新的最重要因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33.2%的企业将“缺乏人才或人才流失”视作开展技术创新的最大阻碍,占比超过了“创新费用方面成本过高(25%)”和“缺乏技术方面的信息(23.9%)”,在十三个选项中列第一位。这个结果,一方面说明了浙江省的创新人才培养速度和培养质量与企业的需求有脱节,企业亟需的创新人才资源和要素较为匮乏,给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带来了较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企业在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方面还有欠缺。与此同时,在“鼓励企业吸引和培养人才的相关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程度选择上,有近一半的企业认为没有作用,而没有作用的原因主要是:“不具备享受该政策的资格”(占63.4%)、“不知道此政策”(占15.2%),政策的收益面较为狭窄,宣传工作未实现全覆盖。

3.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领域扶持力度还不够。R&D活动是创新活动的源头、核心和基础,是创新活动的最高层次。由于R&D活动受到不确定性和外部性特点的双重制约,创新主体往往面临相当大的风险。近年来,全省工业企业的R&D经费投入持续增长,来源于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也在不断增加,由2009年的9.3亿元提升到2014年的15亿元,年均增长10%,但增速低于同期全行业R&D经费增速8.4个百分点,政府资金占比也由2009年的2.8%进一步下降到2014年的2%,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与此同时,反映政府支持企业研发的优惠政策——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减免税,2014年共减免企业税收42.8亿元,自2009年以来,年均增长10.5%,低于同期全行业R&D经费增速7.9个百分点。政府对企业研发活动的扶持力度还需加强。

四、提升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4.加大对企业R&D活动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更好开展核心领域的创新活动。政府对研发活动的直接和间接投入不仅是研发活动的重要资金来源,而且是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重要举措。一方面,政府应鼓励和引导有条件和有能力的企业研究机构参与到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项目与产业技术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中,将宝贵的政府资金应用到企业一线研发项目上去,缓解企业的研发风险担忧。另一方面,政府应通过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税收减免、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政策间接帮助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减少企业研发负担,提升研发活动成功率。

1.加大创新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政策普惠性和适应性。首先,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各种平台,把政策毫无保留地送达到企业,做到宽层次、多领域、全覆盖。其次,要建立起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政策环境。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立足企业,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健全评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第三,是要简政放权,让好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着力简化政策申请和办理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环节,优化操作流程,加快办理速度,提高实施效果。

2.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技术升级,大力培育优势产业。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要求为指引,牢牢把握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的历史机遇,着力培育发展富有活力的创新型企业,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型。积极推进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紧密联合、深度合作。加快培育有竞争力的优势业务,扶持一批支撑可持续发展的龙头企业。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全力打造一批在国际上站的住脚、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产品和工艺。

3.科学培养和使用创新人才,让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创新。一是向教育要创新人才和团队。要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同时注重工作中的培训,要把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作为培训的目标。二是着力引进和使用高素质人才。充分利用“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浙商回归”等政策措施,引进和使用海内外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型紧缺型人才,特别是对带项目、带成果、带技术的领军人物要开辟“绿色通道”。三是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利用增加工资或奖金激励、岗位调整或升职奖励、培训或深造奖励等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责任编辑:施越霞)

猜你喜欢

工业企业浙江
Mother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双下沉、两提升”浙江医改提升群众获得感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浅析
论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潜存问题及解决策略
构建产业转型升级倒逼机制的路径研究
对现代工业企业能源计量的规范化管理探讨
如何有效加强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