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2016-02-12张瑞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专业课程课程体系

张瑞



对我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张瑞

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是目前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课程设置的问题已日益引起高校各个专业的重视,休闲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尚属起步阶段,以课程设置的结构为依据,对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研究,并对在体育院校中进行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

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

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是指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以及与高等教育系统运行密切相关的其他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工作方式。这种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影响着高等教育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结构及其功能的发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在过去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正在逐渐形成。对于这种运行机制的分析实质上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规律的客观考察。这一规律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以及对高等院校的微观组织行为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所以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必须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2. 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背景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人们对精神生活、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体育作为人类高级的文明活动,遵循事物繁荣发展的基本规律,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在我国,尤其是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之后,体育事业更是蓬勃发展,并对国民的影响日益高涨,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的概念已不仅限于传统的竞技体育、学校体育范畴,已扩展到了体育经济、体育管理、体育产业、社区体育等社会诸多领域之中。

由于休闲体育专业建设尚属起步阶段,其课程体系处于未经系统研究和科学论证后的简单设置状态。目前休闲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还只是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等内容的简单组合,而未能从现代课程论、教学论的角度进行系统的论证,造成了休闲体育专业毕业生的知识零散、技能肤浅以及难于满足社会要求的现实。本文对休闲体育专业的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体系组成因素进行系统研究,力图使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等共同交汇于休闲体育专业这一交叉性学科上,特别是对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进行阐述与论证,找出综合性院校无法比拟的优势,利用其他学科的师资优势和教学实验条件,实现休闲体育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 休闲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3.1课程设置的依据

目前,高等学校课程设置的方法有很多,但课程设置的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本文采用郝德永博士《课程研制方法论》专著中所论述的课程研制过程的结构,对综合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的课程进行设置研究。可以看出,此设置过程由两个系统构成,一个是由课程规划到实施、评价、调整后再回到课程规划的外循环系统。另一个则是由课程设置过程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内部序列化活动组成的内层系统。这两个系统标志着课程设置活动自身的逻辑性及其独立性。课程设置活动的结构既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的集中体现,也是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培养目标的主要形式和途径,为综合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了依据和范围上的思考空间。

3.2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流程

3.2.1课程设置的依据与目标

休闲体育专业(本科)的课程体系与其他体育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区别表现在:有着与众不同的主干学科及其所支撑的课程体系;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专业方向;有着许多其他体育专业所没有的理论课程;有着许多能够体现休闲体育专业特点的运动项目课程。更重要的是,当这些不同类别、不同科学领域的课程协调搭配,按层次实现最佳组合的时候,它所发挥的整体最优育人功能,直逼休闲体育专业的人才规格和业务培养目标。

3.2.2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力求做到基础为主,突出综合,层次鲜明。要在基础上下功夫,在综合上做文章。也就是说,各个方向课(体育管理、社区体育、体育产业等)内部的教学内容上自成体系,同时,注意各学科内部各门课程之间以及各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融合,使基础性和综合性在不同的层次上表现出来。

3.3课程的实施

课程实施是将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落实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休闲体育专业方向的确定及课程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在社会与经济大背景下进行,必须从教育改革和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出发,培养具有专业特长的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体育人才。

3.4课程评价及调整

课程评价是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在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其基本目的就是对课程计划、活动及其结果等进行描述和价值判断,确定课程评价指标,制定课程评价的程序及方法,明确课程与教学是否实现教育目标,进而提供改进的反馈意见,对课程研制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程评价应做到有效性、教育性、明确性、公平性、综合性。

4. 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势

在体育院校开设休闲体育专业最有利的条件,是给休闲体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特殊体育环境,可以共享其他体育教学资源,并且有长期从事体育教学的各方面的优秀教师给与指导,会增加学生对休闲体育的认识与学习.处在一个体育为主的学校到处可以感受体育的魅力从而能更好的学习体育方面的知识形成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知识渊博的复合型休闲体育人才。

[1] 杨建设.郑文海.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价值工程2010,29(35).

[2] 冯晓霞 从山西省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现状看课程设置,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3(3).

[3] 陈军 广西北部湾地区体育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7).

[4] 樊翠红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研究,科技信息2009(22).

[5] 孙静.张广群 社会体育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7(4).

张瑞(1990.12-),男,汉族,安徽凤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生理学,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1.053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专业课程课程体系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