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都市农业旅游的发展探析*
2016-02-12荣海涛安桃艳
荣海涛,安桃艳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舟山 316021)
·休闲农业·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都市农业旅游的发展探析*
荣海涛,安桃艳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舟山 316021)
文章立足于低碳经济视角下,利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都市农业旅游发展背景进行阐述,明确了我国目前低碳都市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如整体规划缺位、信息不对称、品牌建设不足以及政策扶持欠缺等。同时明确了都市农业旅游的5种发展模式:低碳农业观光型、生活体验型、低碳科普示范型、低碳技术开发型、农业物流型。根据问题,从树立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 充分发挥行业组织指导作用,增加旅游产品的附加值; 构建都市农业旅游市场信息平台; 推进低碳型都市农业旅游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低碳经济 都市农业旅游 可持续发展 资源利用
0 引言
低碳经济主要是利用减排、节能等技术,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与升级,同时转变人们的生存观念,进而实现能源的再循环、再利用,不断开发低碳新能源,改变传统的只重经济忽视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本质上是由依靠传统的矿物燃料向更高端的生态文明时代进行转变。都市农业是指在城市化和工业化高度发展中,依托都市市场需求和地方经济辐射,利用科学技术,科学合理利用城市周边的非建设用地,建成的现代、新型、多功能、生态化的农业体系[1]。其主要标志是高科技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生态绿色农业,它的手段是以规模化和集约经营为主,在市场引导下,形成的生态性、生活性、健康性的现代农业。而都市农业旅游是在都市农业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特殊旅游形式[2-3]。在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人们对低碳旅游和低碳农业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解巍研究[4]指出:都市农业旅游可以对环境改善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维持生态平衡,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低碳型都市农业旅游还具有保护自然景观、野生动物以及风俗习惯的作用。因此,都市农业旅游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先决条件,两者有着天然的契合点。程庆等[4]研究认为发展都市农业旅游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具有很强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黄修杰[5]指出都市农业对城市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作用。然而目前以低碳经济为视角,研究都市农业旅游的相关论文不多,由此文章立足低碳经济这个视角,对都市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几种都市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并提出相关对策措施。
1 低碳经济视角下都市农业旅游发展背景
1.1 都市农业快速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
都市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方式,与都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融为一体化的区域农业。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逐渐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也有显著提升,农业科研实力显著增强,农业园区规模逐渐扩大,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农产品、果蔬产品以及水产品极大丰富,都市农业呈良好态势发展。同时发展都市农业能够使区域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与之带来的农业高科技、农耕文化、休闲农业、生态景观为都市农业旅游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
1.2 政策环境支撑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进一步探索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和路径,使都市农业成为刺激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201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创造多种形式的都市农业,挖掘旅游产品,进一步加快都市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建设。与此同时,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会显著提高,城乡居民对有机(绿色)农产品、特色果蔬及养殖产品、现代农业教育基地、休闲观光农业有了更大的需求,这给发展都市农业旅游带来很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
1.3 城市化进程催生休闲旅游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预测,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超过60%,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会带来人口拥挤、资源耗竭、环境污染以及交通堵塞等一系列负效应,给居住和工作在城市的人带来较大压力,随着我国居民收入逐渐提高,交通条件和设施也有了显著改善,城市居民渴望得到身心放松、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因此,城市周边农业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乡村气息等旅游产品对城市居民有较大的吸引力,居民休闲旅游需求为都市农业旅游创造了客源市场。
2 都市农业旅游发展主要问题
2.1 规划缺位导致我国都市农业旅游发展较慢
目前我国大部分低碳型都市农业旅游景区都是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以低碳为理念的特色生态价值。主要问题有:(1)缺乏科学发展规划,导致很多都市农业旅游景区乱砍滥伐,占用农用土地,旅游垃圾随意堆放,水土流失加剧,植被及生物多样性降低,景区生态环境面临较大威胁。同时个别旅游企业不能从宏观上认识到旅游产业和都市农业之间资源配置关系,致使功能定位混乱。(2)景区内的工业建筑比例明显高于农业生态设施,从而降低游客观光游览的欲望,这也降低了都市农业旅游景区的可持续竞争能力。(3)政府在对都市农业旅游的资金投入和政策的扶持力度上面还稍显欠缺,因为农业周期性较长,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投资。同时在低碳经济度量评估标准方面,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可寻。因内在驱动力不足,很多企业为了追求眼前利益,不注重开展低碳业务及使用低碳产品,也不贯彻环保理念,粗放式经营方式得不到较好改变,旅游景区污染日益严重。
2.2 信息不对称导致都市农业旅游市场资源配置下降
都市农业旅游企业通常利用手里掌握的低碳型旅游产品信息来侵占旅游者的利益。游客在关于产品价格和质量方面的话语权处于劣势地位,主要原因在于都市农业旅游服务具有无形性,对服务质量的评价只能依靠主观性来衡量,没有科学的、规范化的评价体系。同时都市农业旅游企业还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来干扰都市农业旅游市场价格,导致游客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其次,我国目前还缺少有关服务质量和旅游产品的相关法律法规,单个游客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成本很高。因此,都市农业旅游信息不对称问题一直制约都市旅游的发展速度。
2.3 低碳型都市农业旅游品牌建设比较薄弱
目前我国低碳型都市农业旅游项目价格较低,主要原因为:(1)品牌缺乏鲜明特色性,低碳型都市农业旅游企业通常按照工业产业思维来发展都市农业旅游,这种思路并不适合都市农业旅游产业发展需求。(2)地方政府部门注重投入较大资金来支持旅游地的硬件设施建设,缺乏内在生态化设施建设。不能通过农业旅游景区品牌来吸引游客,这导致一些优质景区因为品牌宣传力度不足无法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3)在打造都市农业旅游品牌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喜欢采用主观决策模式,而不是在结合景区资源禀赋特质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再作出相应的决策,这也使很多景区项目雷同性强,产品种类单一,内涵型不高,无法吸引以都市白领为主体的游客群。
3 低碳经济视角下都市农业旅游发展模式
3.1 低碳农业观光型
低碳农业观光型主要是将都市郊区中无公害水果、蔬菜以及其他有机产品结合起来,建设农业绿色产业化生产基地,深入挖掘郊区农业自然景观,通过景观配置和修剪来吸引游客到这里种果、摘果,以达到宣传产品,增加收益的目的。其特点是无农药、无化肥和无公害的低碳发展模式。比较常见的有观光菜园、观光渔场、观光果园、观光茶园、观光牧场、观光林场,如广东梅州的茶园、甘肃敦煌的葡萄园、深圳荔枝生态园以及上海的华侨牧场、罗湖区林果场等低碳农业旅游景点。
3.2 生活体验性
是一种将农耕文化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发展具有乡村特色的农家乐、民族节日、骑自行车比赛、徒步观光等低碳旅游活动来吸引游客进行参与。这种形式主要倡导的是低碳生活理念,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同时,还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4年我国“农家乐”总数超过150万家,年接待游客9亿人次,相当于中国总人口66%,直接带动就业2 000万人。而这个庞大数字背后不仅是经济效益增长,还有效带动了餐饮、服务及周边旅游市场,是一个功能齐全的服务链条。
3.3 低碳科普示范型
低碳科普示范型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以城市农业为核心,建立都市农业博览会、都市主题公园、都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形式,来发挥都市农业的科普性能及相关功能推广作用,通过举办主题观光活动,情景模拟以及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来向全社会宣传报道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人们的低碳生活理念及消费意识。如江苏、浙江、广州等省份在农业旅游开发上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广东建立原始部门村,让游客在此环境中感知低碳生活的乐趣,浙江通过规划和调整城市景观、行道绿化景观及家具植被景观配置来体现低碳理念。
3.4 低碳技术开发型
低碳技术开发型主要是指在都市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对节能、资源重复利用等技术进行研发,建立农业科技支撑体系,运用低碳的技术来实现对农业旅游资源的循环利用、节能减排和增汇固氮,降低在资源开发过程中造成的资源、环境浪费,实现旅游发展下的生态和经济有机统一,目前低碳技术主要包括预防环境的破坏、治理以及相应的改善措施。如:北京蟹岛集团,目前已经形成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一体化的农业生产链,同时还建立了污水处理厂、沼气池以及垃圾处理系统,实现碳的零排放,成为低碳都市农业旅游技术开发型的典型代表。
3.5 农业物流型
农业物流型实际上是在都市农业旅游基础上,将旅游区的绿色(有机)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以满足人们对无公害食品的需求,同时对农产品营销渠道和模式进行创新,建立从田间到地头的直接营销渠道模式,另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对农产品进行销售,建立网购、送货上门一体化流通体系,一方面可以解决销售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另一方面减少产品营销的中间环节,降低运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在物流配送等形式支持下,都市农业旅游发展有了更快的进步。
4 低碳经济视角下都市农业旅游发展路径及对策
低碳经济主要是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损耗,并科学降低对空气环境的污染,利用可再生能源及环保能源取代不可再生能源,从而保障社会经济稳步发展,提升环境空气质量,让居民生活变得更加健康[7]。因此,低碳经济下都市农业旅游科学发展需要进行详细论证,逐步探索都市农业旅游发展路径,并对都市农业、旅游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深入认知,从而确保路径建设的科学性。
4.1 科学规划及开发低碳型都市农业旅游市场
都市农业旅游产业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做好统一规划并有序实施,才能保证都市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1)各级政府在制定都市农业旅游发展规划时,应充分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和自然条件禀赋来挖掘适合本地区都市旅游资源的发展道路。同时应实施差异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布局,避免无序、盲目开发。(2)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如通过建立专项补贴资金、制定免税政策、加大宣传等方式,来促进都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应尽快制定都市农业旅游相关法律,如水源、土壤以及气候等自然资源的法律法规,以对其加大保护,规范耕作方式和人为操作,建立一个良好的农业循环系统。
4.2 树立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
发展低碳都市农业旅游首先要贯彻及弘扬低碳环保理念,积极引入先进的节约能源技术,以光能、风能代替日常的不可再生能源发电,积极采用农家肥、生物肥来代替或者减少化肥使用,科学有效利用沼气取代天然气、液化气,并注重引入节水灌溉技术,进而实现低碳经济的低碳环保落实[10]。在此基础上,积极回收都市农业生产所剩植物资源,将其制作成新的有机肥料及沼气能源,从而实现都市农业的资源循环利用,并将该回收资源利用于旅游经营之中,从而形成天然循环体系。
4.3 充分发挥行业组织指导作用,增加旅游产品的附加值
行业组织主要包括社团组织、中介机构以及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可以有效地将企业和农民联合起来,最大程度发挥旅游区的聚集效应; 其次,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信息交流平台,让低碳农业理念有效传播出去,研发低碳产品,让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 最后通过讲座、论坛、教学等方式对管理及服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知识更新,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品牌建设。
初级旅游产品不但经济效益低,还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同,因此要想提高利润,就要延长产业链条,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比如种植玫瑰园区,除了观赏和采摘之外,还可以推出玫瑰饼的制作和品尝的体验活动,这就将一个产品的产业链进行扩大延伸,创造出新的经济价值。此外,在宣传推广上面,目前大多数都是通过报纸和口碑进行宣传,效率较低,应多利用互联网媒介、举办观光采摘活动周等方式加大宣传的范围和效率,突出自身的旅游特色,提高游客的认知度和观赏度,稳定旅游收入。
4.4 构建都市农业旅游市场信息平台
为了避免都市农业旅游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首先政府部门应该积极推进低碳型都市农业旅游市场信息建设,通过建立公开透明的农业旅游信息平台,让游客能获得真实的价格和需求,而企业也可以根据市场的价格来制定企业的销售计划和运营战略,进一步降低都市农业旅游市场中暴露出“柠檬市场”问题的几率。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依靠旅游市场平台信息约束旅游企业的服务标准、质量以及产品价格,有效遏制旅游产品供给者对消费者合法利益的侵害,使消费者权益得到很好的保障。
4.5 推进低碳型都市农业旅游品牌建设
旅游主管部门应通过电视、网络、会谈及主体活动等方式加大对低碳型都市农业旅游地的品牌推介力度,在旅游方案制定中应结合地区旅游市场资源及定位来构建本地区的品牌形象,用鲜明的图形标识和简练的语言将都市农业旅游景点展现在游客面前,有政府的信用担保,游客对景区会有眷恋心理情结,这样可以增加旅游者在景区的体验时间和消费强度,进而增加旅游地的收益。旅游主管部门也可从生态化和休闲化角度来突出都市农业旅游景区品牌形象,为都市白领提供释放心理压力的场所,同时还可以满足其迥异于都市高碳生活的低碳生活需求。
[1] 程庆. 基于低碳经济视域探讨都市农业旅游的发展.农业经济,2015, 3(9): 59~60
[2] 何红. 低碳经济下都市农业旅游:政府行为与市场边界.改革,2011, 3(2): 62~68
[3] 沈鹏. 低碳经济与科学农业规划方式探析.上海农业技术专科学院学报,2011, 3(7): 34~36
[4] 宏坤. 低碳环保与旅游科学融合的低碳经济研究.旅游经济,2015, 6(2): 102~108
[5] 洪小平,林文生.低碳经济与地域发展的科学构建——以北京近郊生态农业发展为例.北京农业科学,2010, 8(34): 191~192
[6] 李俊岭. 东北多功能农业功能价值实证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 30(2): 32~36
[7] 毕捷. 全产业链视角下三亚海棠湾都市农业园区规划策略研究.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8] 杨彬如. 多维角度的中国低碳乡村发展研究.兰州:兰州大学,2014
[9] 孙乾. 低碳经济视角下京津冀产业分工合作探讨.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1
[10]罗其友,高明杰,陶陶.农业功能统筹战略问题.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3, 24(6): 25~29
[11]林夏. 低碳经济视与我国农业发展建设研究.经济与农业,2013, 6(12): 57~58
[12]钟芸香. 低碳经济与湖南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研究.经营管理者,2014, 6(31): 211~212
DEVELOPMENT PATH ON URBAN AGRICULTRAL-TOURISM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LOW-CARBON ECONOMY*
Rong Haitao,An Taoyan
(Zhoushan Tourism And Health College, Zhou ShanZhe Jiang,316021)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low-carbon economy,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alysis, 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agri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discussed the bottleneck problems in tourism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urban agriculture in China, such as lack of overall planning, information asymmetry, lack of brand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the lack of policy support, and so on.At the same time, it summed up five kinds of development pattern of urban agriculture tourism, i.e., low carbon agriculture sightseeing garden, life experience type, low-carbon popular science demonstration type, low carb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logistics type. Finally, it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cept,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industry to increase the added value of tourism products, building urban agriculture tourism market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promoting low carbon urban agriculture tourism brand construction.
low carbon economy; urban agriculture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ource utilization
10.7621/cjarrp.1005-9121.20161232
2015-12-14
荣海涛(1975—),男,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旅游文化。Email: 2334771843@qq.com
*资助项目: 2017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国际海岛旅游大会推动下舟山海岛休闲旅游目的地提升路径研究——基于旅游供给侧创新的视角”(17NDJC346YBM)
F32; F592
A
1005-9121[2016]12-02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