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旅游感知视角的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淮安地区为例

2016-04-05钱惠新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年12期
关键词:淮安居民旅游

钱惠新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淮安 223003)

基于旅游感知视角的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淮安地区为例

钱惠新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淮安 223003)

文章将旅游感知视角为研究点,以江苏省淮安地区某县城里农家乐当地居民、游客及地方政府管理人员为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配问卷调查分析法考核3个农业旅游活动主体的感知,探索3个主体之间倾诉需求统一的结合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比淮安区域内农业旅游的亮点以及不足,分析得出淮安地区农业能源在开拓进程中,这三大主体拥有各自的感知需求,相互之间既有不同之处,又有相同之处。并以此为基础针对相关问题,文章末尾提出了推动淮安地区农业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改进方案。

旅游感知 农业旅游 可持续发展 淮安地区

0 引言

农业旅游提倡亲近自然、加强文化素养并以社区特色为目的。它既有普通旅游的一般特点,还能够扶持贫困地区经济,又因为农业是国内经济的根基所在,所以农业旅游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国外的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可持续旅游”和“社区发展”受到重视,人们逐渐意识到可持续旅游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受旅游影响的社区居民的参与。总体上,国外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研究侧重于4方面: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分析、居民旅游感知影响因素、相关理论以及基于居民旅游感[1]。反观国内,我国对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陆林关于皖南旅游区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调查是早期最具代表性的研究,其主要是以皖南本地居民为例,分析皖南本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态度,研究发现皖南居民对旅游经济利益,旅游社会利益及环境利益影响的正面感知较为强烈,对旅游经济成本,社会成本及环境成本的感知较为敏感。与国外研究相比,我国现有关于旅游地居民态度和旅游发展影响研究仅限于传统村镇、海滨型旅游地,而有关民俗文化型、休闲度假型等不同特征的旅游目的地的研究仍少有问津。特别是由于研究案例不多,不同类型、旅游发展程度不同的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比较研究相对缺乏[2]。

结合文章主题我们总结旅游主体感知主要存在以下2个问题:即作为旅游地当地居民的主人感知与作为旅游者的客体感知。站在“东道主”的角度去思考:“东道主”在旅游活动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地旅游产业的进步推动了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当地环境承受力度,使当地环境遭到了严重污染。富兰克林认为:旅游活动开展可以营造更好的文化气氛。这样就能够强化“东道主”对自己文化的归属感,然后再进一步创造出地方归属感。所以,维护旅游当地居民对旅游感知甚至立场可以促进当地旅游资源的开采,也是作为旅游资源能够经久不衰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对于游客来说,他们在旅游过程中过得是否舒服起了关键性作用[3]。游客对旅游产品的推崇以及多次使用才能够推动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旅游资源开发阶段,需要对游客的感知进行市场调研,这样一来,就能够避开其中较为薄弱部分,可以给将来产品开拓以及变更提供依据。根据以上两大主体因素看,强化旅游品牌的感知水准对农业旅游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4]。

该文拟将淮安地区农业旅游主客体旅游感知为研究基础,建立淮安区域旅游发展指数,并且在构建结构的基础上,对当地经济发展形势进行研究以及评估。

1 淮安区域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淮安这个区域处在苏中北部平原比较重要的地方,较多河流在这里交汇,区域内湖泊众多,总面积是1.01万km2,是538万人生活的故乡,也养育了一代伟人周恩来,历史源远流长。淮安范围内,都是平坦的土地,风景优美,宜室宜家,农产品有稻谷和小麦。而且区域里有4个风景区域,以河流和山水为主,还有农业观光旅游,旅游类型多种多样,让人身心愉快[5]。

1.1 淮安区域开展农业旅游的优势

淮安地处江苏北部平原腹地,全境属黄淮平原与江淮平原的结合部,京杭大运河、淮河贯穿全境,洪泽湖、白马湖镶嵌其中。境内平原广袤、山清水秀、资源丰富,古有“淮上江南”、“壮丽东南第一州”之美,现已成为江苏南北交通中心地带,也是大米、小麦等农业产品的主要产地。当前该地区农业旅游主要有如下特点。

1.1.1 丰厚的旅游资源

淮安地区里的自然景观以及文化风情呈现多样化趋势,分为3种类型:长征战时风景区、自然风景区、人文古迹区。第一种涵盖:对周恩来以及刘少奇等革命烈士纪念以及缅怀的风景区; 第二种涵盖:多种岛屿的公园、植物园以及动物园等相类似的景区; 第三种涵盖:古时候创建的漕运、人工河道、楼等。

1.1.2 独一无二的餐饮文化

从春秋时代起,淮安的菜就有淮安扬州菜的故乡之称,并且在唐朝的时候得到传播,特别是明清时期达到鼎盛,隋唐时期已经是在中国大地广为流传的四大经典菜系之一。淮扬菜以口味清淡而出名,菜品不仅讲究口味,还讲究原料、色泽、营养、加工程序等。软兜长鱼、平桥豆腐、开洋蒲菜等都是淮扬菜中的招牌菜肴。从2002年起,淮安举行的淮扬菜美食文化节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1.1.3 交通的便利

淮安北与连云港相连,东与盐城交界,西与宿迁为邻,淮安至连云港驱车只需1.5h。公路:淮安处在104国道和205国道交汇处,G2高速公路由北至南贯穿淮安。从淮安出发,去上海仅需4h,到南京仅需2h。铁路:2005年淮安有了火车站,2019年 “连淮镇”高铁将正式通车,这将会使得江苏地区更多的人来淮安旅游,推动旅游业进一步发展。航空:2008年,经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在淮安建立飞机场,自此给淮安交通带来了历史性的改变。

1.2 淮安区域开展农业旅游的劣势

1.2.1 产品构架单调,资源一元化

尽管淮安有别的地方没有的自然风景以及人文风情旅游特色,但是它没有对其进行下一步的开发,产品构架单调,看重文化旅游却忽视了自然风景,发展的方式非常落后而且固定化,没有推陈出新,不能满足现在市场需求。

1.2.2 经济进步趋势不明显

近几年,淮安地区虽然经济发展趋势向好,相较于江苏省其他城市,发展稍微逊色,基本的设备、服务设备都不健全,旅游角逐力度增加的经济水平以及硬件设施非常不稳定,没有办法展开较大形式的实际操作,《江苏省旅游业年度报告》这一文件表明在江苏省的其他市排名第二,和其他城市相较量,没有可比性。

1.2.3 旅游企业队伍弱小

淮安地区的旅游企业较多,但是基本上都是比较薄弱、规模小、松散。现在淮安跨国的旅游社仅有1家,其他的都是依靠它存活,高端的餐饮企业也极少,旅游饭店业还没有形成链条式发展模式。

2 淮安区域内农业旅游发展指数的构建与评估

2.1 农业旅游发展指数的构建

将旅游感知和可持续性作为变量建立2个模型。淮安当地旅游收入是Y,感知数值用X表示。对江苏淮安地区某个农业旅游村的农家乐老板、旅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应的调查。赋予固定数字1~10表示各评价等级,1代表极其不赞同,10代表极其赞同。总共收回了160份调查问卷,其中包含了农家乐老板和附近居民40份,旅客100份,地方政府人员20份。对这三大主体调查和研究结果如下(表1~2)。从表1可以得出,当地居民最看重的就是发展旅游业能够创造工作契机以及提升收入,然后就是维护自然环境、再者就是不扰乱生活状态,最后一步才考虑到对于旅游的管制以及做出的相关决定。

根据对旅客的调查显示(表3~4)本地的游客最为重视的是山水田园风景,然后就是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民风民俗,最后是当地的待客条件。根据表5数据显示,当地国家机关最为重视的就是旅游业所带来的税收利益以及居民收入水准的提升,然后就是提高了光辉形象和增加职位空缺,最不看重的就是多样化的生活以及文化水平。

表1 当地居民调查描述性统计结果

序号指标样本量极大值极小值中位数平均值1关于当地农业旅游发展管理的满意度4010688.1002提供就业机会水平4010999.85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4010788.234保护生态环境4010899.405丰富文化生活4010688.666参与旅游管理决策4010578.7

表2 受访当地居民描述统计

表3 游客调查描述性统计结果

序号指标样本量极大值极小值中位数平均值1当地农业旅游满意度10010677.212接待条件满意度10010268.043旅游服务满意度10010256.784消费满意度10010345.565餐饮特色满意度10010257.986交通便利满意度10010245.327自然田园风光满意度10010234.458民族特色满意度10010247.44

表4 游客基本统计分析

表5 淮安市政府工作人员描述统计结果

序号指标样本量极大值极小值中位数平均值1对当地农业旅游满意度209788.22提高税收209999.13提高地方形象209899.24提供就业机会206788.45丰丰富文化生活207777.36保障生态环境209688.47改善其他产业发展209788.68改善基础设施209777.2

综合以上调查分析得出:在三大主体对于农业旅游合意的水准中,地方机关单位满意度最高,然后是当地居民,最后才是旅游者。

2.2 农业旅游发展现状的评估

2.2.1 模型与变量的选择

基于以上分析该文拟采用相关回归模型探讨均衡农业旅游三大主体的旅游感知水平的关键变化因素,把相异的旅游主体对当地旅游资源合意水平用因变量Y来表示,然后按照调查问卷分别设立以下相适应的自变量:X1代表了提高居民工作水准以及收入,X2代表了当地的基本建筑条件,X3代表了当地自然环境好转,X4代表了当前情况下的民风民俗,X5代表了增强当地文化水平,X6代表了参加旅游管制以及决议,X7代表了旅游目的地款待状况,X8代表当地提供服务的水准,X9代表了旅客的经济能力,X10代表旅游目的地特色的饮食,X11代表了交通情况,X12代表了旅客参与旅游活动的积极性,X13代表增加了当地税收,这个只是作为对国家机关核查的指标,X14代表建立了当地光辉的形象,X15代表附加其他行业的发展,把这些作为根基,将可以掌控的变化的数量X16作为接受采访的人的性别,X17代表接受采访的人的年龄大小,X18代表接受采访的人的受教育程度,X19代表接受采访的人的家庭收入高低,X20代表了接受采访人群。从而创建多元化回归模型如下:

Y=α0+α1X1+α2X2+…+β16X16+β17X17+…+β20X20

2.2.2 评估的结果与分析

表6 回归模型结果

根据表6的数据显示,把当地居民作为旅游主体的感知调研中,工作以及收入、当地的自然环境维护以及增强生活状态和当地旅游合意成都呈现互相增长的趋势由此可见,作为旅游当地居民除了看重旅游产业的发展给他们带来的财富以及工作机会,还注重当地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文化的传递,比较反对以环境为代价来拉动经济。但是在参加管制以及决议中,没有很高的呼声,从而影响了淮安区域农业旅游的规模。接受采访的居民还没有切身参与到优化旅游资源配置,因此没有体会到旅游资源的协调发展的好处,这也是淮安农业资源不能让人满意的地方。把旅客作为主体的研究中,当地自然环境以及文化的保护也是呈现递增趋势,除此之外,当地的款待水准以及消费水准也作为旅客合意水平高低的评判准则。从国家机关来看,更加注重的是当地的税收收入,这和居民对工作以及收入增加的热忱息息相关。

3 淮安区域内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方案

综合以上分析得出:农业能源在开拓进程中,这三大主体拥有各自的感知需求,相互之间既有不同之处,又有相同之处。例如:居民更加看重自己的工作以及工资待遇,注重旅游业能给自己带来的收入水平; 淮安当地政府机构更加在意当地形象及旅游业对税收贡献; 旅游者就更加注重当地款待状况以及服务水准。然而,这三大主体也有共同的需求点所在,都希望旅游资源能够达到自然环境和文化状况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文明能够永存。所以,只有当需求达到统一的旅游资源开拓方可把这3个主体的感知倾诉需求得到融合。未来淮安区域农业旅游资源开采需要按照以下3个方向努力。

3.1 发挥区位优势,重视区域旅游的开展

淮安是江苏省的要地所在,交通优势尤其突

出,因此发展旅游业有很好的区域条件。充足利用这一条件,采用一带一的、一带多的方式,可以带动周围区域共同发展,创建出新的区域格局,增强整个城市旅游业的角逐力度。再利用交通便利的优势,开拓邻近城市之间的路线较短的交通线路,把相互之间的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重新整合配置,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创造出新的旅游特色。区域内主打旅游品牌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度,利用这一特点,增加旅游期间的消费力度,这样也就促进旅游创收。

3.2 掌握区域内文化涵养,开发出独一无二的产品

掌握区域内的文化涵养成为了淮安区域里旅游业的关键所在。关于增强淮安地区的文化旅游角逐力度中最重要的是全面协调发展策略,也就需要持续推进5个同步。第一、筹备和战略需要在一个步调上,第二、能源保护和适时适量开采在同一步伐上,第三、打造特色产品和相关项目在同一时间进行,第四、经营销售和推广策略要保持在同一个方向上,第五、拥有专业技能的人和相关产业要有好的发展前景。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到最真实、最精巧、最独特、最具涵养,最魅力四射。

3.3 强化自身对环境保护的支持,以此带动经济进步

“第17届大会首次定义了生态文明,它和科学发展的观念相对吻合,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城市的角逐力度,这就需要在发展经济时也要顾虑到环境现实。当前,淮安拥有1万km2的面积,25%是湖泊,10%是比较湿润的土地,20%以上是种植了树木让环境漂亮的绿化场地,这就加大了淮安地区与其他地方相比较的砝码。

[1] 杨铭铎,焦翠翠.基于旅游特点的黑龙江农业旅游发展思路.商业时代,2009,(04): 22~23

[2] 蔡磊.乡村休闲旅游资源系统特征分析——以济南市周边为例.湖北农业科学,2013, 53(21): 56~58

[3] 杨汉兵.我国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14, 90(26): 60~62

[4] 周波.澳大利亚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天津农业科学,2014,(06): 72~73

[5] 肖洪磊.禄劝县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商贸,2014,(07): 88~89

[6] 李林.吉林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 37(4): 219~223

[7] 引弟.体验经济视域下西安浐灞生态区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 37(2): 210~214

[8] 张蓓,刘人怀.基于WSR方法论的都市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 30(6): 42~46

[9] 杨文华.基于城乡统筹的重庆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安徽农业科学,2011, 39(16): 9974~9977

[10]颜文华.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创新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 36(7): 123~128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TOURISM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M PERCEPTION*———TAKING HUAIAN AREA AS AN EXAMPLE

Qian Huixin

(Jiangsu food and drug Career Technical College,Huaian 223003,China)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local residents, tourists and government management personnel in Huaian county, Jiangsu province, this paper assessed the percep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tourism, discussed the combination point of the three main bodies′ demands,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agricultural tourism by the comparison of the agricultural tourisms in Huaia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ceived demands had both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for example, resident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ir jobs and wages, if the tourism industry can improve their own income levels; government agencie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local image and tourism contribution to the tax. Finally, it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tourism in Huaian.

tourism perception; agricultural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uaian

10.7621/cjarrp.1005-9121.20161227

2015-12-25

钱惠新(1976—),女,江苏镇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酒店管理、旅游管理。Email: 705405659@qq.com

*资助项目:淮安市科技局课题“面向长三角市场的洪泽湖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研究”(HARZ2014010)

F592.7; F327

A

1005-9121[2016]12-0173-06

猜你喜欢

淮安居民旅游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石器时代的居民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石器时代的居民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
你睡得香吗?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