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短板视角下浙江专业市场商业模式创新

2016-02-12杨志文

浙江经济 2016年11期
关键词:短板商业模式浙江

杨志文

补短板视角下浙江专业市场商业模式创新

杨志文

浙江专业市场的发展面临诸多短板,亟待通过推进商业模式创新补齐短板,在全国树立专业市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新标杆

浙江是全国闻名的市场大省,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实体市场4243家,全年实现成交总额2.05万亿元;有网上交易市场352家,全年成交总额达到3.6万亿元。专业市场的发展,为浙江商贸繁荣、产业发展、群众创业、财政增收、城乡协同做出了巨大贡献,给所在地及周边地区带来大量的人流、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极大地促进了交通、金融、租赁等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浙货销售提供了重要渠道,成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推动力。然而,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经济大爆发、我国经济迈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浙江许多专业市场的发展面临诸多短板,亟待通过大力推进商业模式创新补齐这些短板,顺应国内外消费模式、投资需求、生产组织方式、市场竞争等全新变化,在全国树立专业市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新标杆,为浙江打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份做出新的重要贡献。

推进专业市场商业模式创新势在必行

近年来,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智能穿戴、虚拟现实技术等的推动下,传统的制造业产业组织模式、市场营销服务模式、大众消费模式等已呈现出显著变化,尤其是商品供应链日益呈现出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相分离以及交易、交割相分离的大趋势,同时销售渠道扁平化、交易媒介电商化、仓储物流智能化、信息处理云端化、资金流转电子化等特征日益明显。与现代科技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要求相比,以“三现”(现场、现货、现金)交易模式为主的浙江传统专业市场在洽谈签约、金融支付、物流配送、信用管理等环节均存在信息化、智能化、国际化等方面的短板。

新技术的进步、产业组织的变革、消费层次的提升等,将为浙江传统专业市场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新的挑战。例如,电子商务、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上游的制造商能够借助互联网第三方销售平台,依托日趋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体系,越过批发市场、经销商等中间环节直面终端需求,这使浙江传统专业市场的交易功能面临被替代的风险;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的应用,为上游的制造商和下游的零售商开展精细化、精准化、个性化生产和销售提供了强大支撑,这对处于中间环节的浙江传统专业市场的大规模批发商业模式或将带来巨大冲击。与此同时,在我国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模仿型排浪式消费模式逐渐转向个性化、多样化占主导的消费模式,产品更新、淘汰的速度不断加快,对产品质量、品牌、舒适度等的要求日益提高,这对习惯于大规模批发业务、依靠价格竞争和走量为主的浙江传统专业市场经营户和相关联的广大中小微企业而言,是一大挑战,亟须尽快转变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以适应新的消费潮流和趋势。

为此,必须顺应互联网时代科技进步和商业模式大变革、大创新的趋势,大力推动浙江专业市场补齐各个环节短板,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步伐。要将浙江专业市场的创新发展置于社会再生产的大格局之中,建立在价值链重构、价值创造、供给创新等视角之上,个性、品质、品牌应成为新标签。要着力推动浙江专业市场在全国率先重构交易洽谈、金融支付、仓储物流、信用评价、配套服务等运行体系,加快市场经营业态、交易主体、交易手段、服务水平等的创新与提升,尤其是要重点支持和引导龙头型市场向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变,市场功能进一步向商品展销、信息集散、价格形成、旅游服务、产品创新、技术交流、标准制订、规则输出等复合型方向拓展,交易方式向洽谈订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方式转变。

浙江专业市场商业模式创新设想

补齐短板,加快浙江专业市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步伐,可从推进功能创新、商流创新、物流创新、信息流创新、资金流创新五个角度入手,重构浙江专业市场的商业模式和运行体系。

推进浙江专业市场的功能创新,由商品交易媒介向综合服务集成商转变。目前,浙江大部分专业市场的功能主要是提供商品交易场地,以商品展示、洽谈下单、仓储物流功能为主,只有部分大型龙头市场(如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柯桥中国轻纺城、海宁中国皮革城、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的功能较为多元。补齐浙江专业市场的功能短板,就要适应现代商业模式变革创新的方向,尤其是不同商业形态跨界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在专业市场现有以大规模批发为主的业态基础上,引入零售、金融、会展、旅游、餐饮、娱乐等其他商业形态的创新模式和手段,推进商品服务化、服务综合化,打造跨界融合的综合服务集成商,成为商品展销、产品创新、技术交流、标准制订、规则输出、文化传播、信用建设等的功能复合体,从而使浙江的专业市场不仅发挥价值传递媒介作用,而且发挥价值发现、挖掘和创造功能。

推进浙江专业市场的商流创新,由中小微企业销售平台向品牌企业展销中心转变。目前,浙江绝大部分专业市场主要是作为中小微企业(包括许多家庭作坊、手工艺个体户等)的低成本共享型销售平台而存在和发展的,采购商以规模较小的二级批发商和中小零售商为主,市场内销售的主要是中低端产品,依靠低廉价格、大规模批发开拓国内外市场,品牌建设较为滞后。无论是市场交易主体还是交易客体,其层次均偏低,并由此产生了恶性价格竞争、赊销经营风险、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浙江专业市场在上述方面存在的短板,成为影响其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因。要补齐浙江专业市场的商流短板,应全力推进市场的品牌建设。由于市场经营户的规模普遍较小、实力较弱,在单独开展品牌建设上困难重重,因而应着力打造和提升市场整体品牌形象,大力培育和引进品牌供应商、品牌采购商、品牌商品等,有序引导浙江专业市场逐步转变为极具品牌内涵的极致产品、精致企业的展销中心。

推进浙江专业市场的物流创新,由货物集散平台向智能仓储物流中心转变。目前,浙江绝大部分专业市场的仓储物流体系均较为粗放。一些专业市场的配套仓储物流场地散落于居民区,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和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尽管部分专业市场在升级换代过程中建立了专门的仓储物流中心,但中心内的经营主体大都由原先的联托运部转变而来,数量众多,规模普遍较小,硬件设施、经营模式、管理水平等较为落后,尤其是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低,业务流程主要依靠人工完成,难以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大变革背景下仓储物流业高速发展、高效运作的要求,已日益成为制约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一大短板。补齐浙江专业市场的物流短板,应着力打破仓储物流经营主体各自为政、粗放竞争的现状,通过对现有的经营主体进行资源整合,培育若干家大型专业化仓储物流商;推动构建统一的智能仓储物流中心,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仓储物流技术,促进传统仓储物流设施的系统化、数字化、互联化、自动化、智能化建设和发展,并将商品在物理上的分散与信息上的集中相结合,实现智能化高效率配送。

推进浙江专业市场的信息流创新,由信息集聚发布平台向大数据中心转变。目前,浙江绝大部分专业市场的信息服务主要集中于供需、价格、行业、政策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尽管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柯桥中国轻纺城、余姚中国塑料城等大型龙头市场还编制发布了“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中国·柯桥纺织指数”“中国余姚塑料城塑料原料价格指数”等指数,且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日益提高,已成为许多市场主体获取相关行业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总体上浙江绝大部分专业市场尚未对大规模交易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利用,因而无法为市场交易主体提供更为精准、细致的信息服务。要补齐浙江专业市场在上述信息服务方面存在的短板,应着力引导、支持若干家大型龙头市场由信息集聚发布平台向大数据中心转变。通过与IBM、谷歌、亚马逊、百度、阿里巴巴等国内外大数据开发和应用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的知名企业合作,嫁接相关技术和资源,对实体市场、仓储设施、物流中心、货运场站、运输车辆以及相关电商平台的交易数据进行大规模采集、存储、统计、挖掘和转化利用,为市场主体提供客流分布、供需变化、价格波动、仓储状态、资金流向、货物运输等精准、细致的信息。

推进浙江专业市场的资金流创新,由资金流转平台向供应链金融中心转变。目前,浙江绝大部分专业市场的金融服务主要是为买卖双方资金流转提供必要支持。由于市场交易主体主要从事商品流通业务,大都属于轻资产型的销售代理商、小型批发商、零售商等,缺乏融资所需的相关抵押物;加之经营过程中存在业务淡旺季,时常对资金有短期周转需求,而大部分金融机构难以提供相应的资金供给服务。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存在明显错位,成为影响浙江专业市场活力提升的一大短板。补齐浙江专业市场资金流短板,应着力引导、支持、推动与市场交易活动特点相匹配的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尤其是重点支持发展基础较好的大型龙头市场由资金流转平台向供应链金融中心转变。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引入专业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公司,将经营户、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采购商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管理优势等进行整合,有针对性地开发多元化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提供更为精准、灵活、完善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努力将专业市场打造成“资金池”和行业金融服务中心。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本文是作者主持的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新常态下“电商换市”与浙江专业市场转型发展研究》(编号2015C350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短板商业模式浙江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补齐短板中的短板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立新标 补齐劳动防护短板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商业模式从0到N
补齐短板 建好“四好农村路”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