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财务评价体系构建
2016-02-12窦晓萍
窦晓萍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河南分所,河南 郑州 450000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财务评价体系构建
窦晓萍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河南分所,河南 郑州 450000
现行对企业进行财务评价时多重视使用财务指标,而忽视了有关环境保护的生态指标和衡量社会贡献的社会指标。社会发展到现在,可持续发展已经上升到战略高度,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评价企业已势在必行。因此,本文拟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构建一套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的财务评价体系。
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评价
1 财务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构建的企业财务评价体系包含有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其建立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完备性原则。完备性原则指该指标体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既要包含经济类财务评价指标、也要包含社会和生态类财务评价类指标。且每一类指标在进行选择时,要求内容全面完整但又不重复,相互之间具备独立性,但结合使用又能够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符合科学性和完整性的要求。
第二,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即该指标体系数据能够在非同一企业之间或是同一企业的非同一年度之间能够有一定的可比性,满足横向和纵向的比较需要,
第三,代表性原则。代表性原则即该指标体系所选取的指标数据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反映出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高低,不会出现相对比较模糊的指标或者是会对指标使用人造成困扰的指标。
第四,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即该指标体系在操作上和计量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具体指该指标体系中所涉及指标可以通过该公司对外公开披露的数据中获得,诸如证券网、企业网站等,同时指标所反映的内容可以进行定量分析,本文中所选取的指标全部为定量指标。
第五,结构层次性原则。结构层次性原则即该指标体系中所选取的指标层次分明,结构完整,本文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选取反映不同内容的指标,最终构建一个有机完整的指标体系。
2 财务评价体系构建
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指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相互影响和促进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要对企业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就要从经济性财务评价、社会性财务评价和生态性财务评价三个方面考虑,三者缺一不可。
(一)经济性财务评价指标
经济性财务评价是各行企业都要进行的基本评价,企业只有取得良好的收益,才能为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和生态责任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提供资金支持。传统的财务指标主要考虑企业的偿债、营运和盈利能力,本文拟在原有指标的基础上,新增价值创造能力和现金流量,重新构建经济性财务评价指标,具体内容如下:
(1)价值创造能力,指标值为:销售增值率及资产增值率,计算方法分别为:有效增加值/销售收入、有效增加值/平均资产总额。
(2)盈利能力,指标值为: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计算方法分别为:息税前利润/平均资产总额、息税前利润/平均净资产、净利润/销售收入。
(3)营运能力,指标值为:应收款项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计算方法分别为:销售收入/应收款项平均余额、销售收入/存货平均余额。
(4)偿债能力,指标值为:资产负债率、现金比率、流动比率、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计算方法分别为: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经营现金净流量/利息费用。
(5)现金流量,指标值为:单位资产经营活动现金流,计算方法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平均资产总额。
在应用上述指标进行计算分析时,要注意凡涉及时点指标的数据,不应按照传统的方法简单取期初、期末的平均数,而是应该考虑全年数据的增减变化,取加权平均数更为科学。
(二)社会性财务评价指标
企业对社会的贡献水平也是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传统的企业更多的是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其应履行的社会责任。而实际上,作为社会组成的重要部分,权利和义务是对应的,企业创造的财富越多,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愈多。企业的发展一方面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本文从社会的角度,以利益相关者作为理论依据,构建了社会性财务评价指标。
(1)政府,指标值为:税收贡献率、社会贡献率,计算方法分别为:企业支付的各项税款/平均资产总额、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2)员工,指标值为:员工报酬率、员工工资增长率、员工教育培训支出率、职工福利计提率、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计提率,计算方法分别为:员工报酬总额/营业收入、当年员工工资增长额/上一年度员工工资总额、教育培训支出/营业收入、职工福利费及非货币性福利等/营业收入、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计提总额/营业收入。
(3)客户和供应商,指标值为:对主要供应商的贡献率、主要客户贡献率、退货或返修率,计算方法分别为: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全年采购总额、前五名客户销售额/营业收入、退货或返修产品销售量/全年总销售量。
(4)科研和创新服务,指标值为:创新产品增效率、研发投入率、科研效益率,计算方法分别为:创新产品利润/利润总额、创新研发投入/总投入、科研效益/利润总额。
(5)社会公众,指标值为:社会捐赠率、公益性广告支出率,计算方法分别为:社会捐赠总额/营业收入、公益性广告支出总额/广告支出总额。
在应用上述指标时,除要参照经济性财务评价指标中时点指标的计算方法,另该类指标中社会贡献总额包括企业对社会做出的全部贡献,包括工资(含津贴补贴、福利和社会保险等)、利息、税金和净利润。
(三)生态性财务评价指标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重视环境保护,采取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等方法,使企业从投入到产出的整个过程都遵守绿色环保的理念,不但要生产绿色产品,更要绿色生产,始终都应把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战略的中心。本文对生态性财务指标的构建如下:
(1)能源消耗,评价指标为: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能源投入产出率,计算方法分别为:能源消耗/产值、有效增加值/能源使用总量。
(2)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为:原材料投入产出率、单位产值水资源消耗量、单位产值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量、再生资源使用率,计算方法分别为:有效增加值/原料投入总额、水资源消耗/产值、不可再生资源消耗/产值、再生资源使用量/资源使用总量。
(3)污染物排放,评价指标为: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量、废弃物处理率,计算方法分别为:污染物排放量/有效增加值、废弃物处理量/废弃物排放总量。
(4)环保项目投资,评价指标为:环保投资比重,计算方法为:环保投资额/投资总额。
(5)产品和服务,评价指标为:环保产品销售比重、绿色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方法分别为:环保产品销售额/销售总额、绿色产品所获收益/绿色成本费用。
3 可持续发展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企业作为经济的细胞,作为组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来看企业的发展,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企业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履行其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保护环境的义务;另一方面,企业要能够保持自身的发展,确保生命永存。因此,通过上述三类指标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能够同时囊括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方面。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共同作用下,如果三个方面能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则会形成良性循环,说明企业发展势态良好;反之,企业则会呈现出整体衰退之势。因此,通过本文构建的新的指标体系,则是要求企业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不忘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和环保义务,从而保证真正的基业长青。
[1] 郭复初.经济可持续发展财务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 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论[J].会计研究,2006
[3] 威廉·R.布莱克本.可持续发展实践指南——社会、经济与环境责任的履行[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