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段位制在福建省小学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以厦门市为例
2016-02-12高楚兰郑磊石
林 骁,高楚兰,郑磊石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
武术段位制在福建省小学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以厦门市为例
林骁,高楚兰,郑磊石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从福建省小学武术段位制的开展状况入手,通过问卷抽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厦门市小学武术段位制开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制约武术段位制在小学推广的因素,指出发展及对策是:加强武术师资队伍建设;在试点学校增设低段位考评点;建立学校武术教学考核体系;丰富武术段位制的考评内容和考评方式;制定激励政策;加大宣传力度,构建多层次推广模式。
关键词:小学;武术段位制;发展对策
学校武术段位制的实施,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是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的需要,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近年来国家对武术发展越来越重视,武术段位制工作也被纳入了国家体育发展战略,2014年中国武术协会将武术段位制进学校作为在学校推广武术运动的着眼点,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将福建省列为学校武术段位制推广试点省份,集美大学体育学院承接了此项重任并迅速成立了“推广校园武术段位制教学组”,将在福建省中小学校全面展开武术段位制的推广工作。笔者就福建省小学武术段位制的推广,以厦门市为例,对厦门市各地区小学的教师及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对其师资力量、教学内容、领导重视程度和宣传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选取了厦门市6个片区(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同安区、海沧区、翔安区)的92所公办小学和18所民办小学进行调查研究。分别有:思明区16所公办小学和4所民办小学;湖里区16所公办小学和4所民办小学;集美区16所公办小学和4所民办小学;同安区17所公办小学和3所民办小学;海沧区12所公办小学和3所民办小学及翔安区15所公办小学。此外还选取了厦门市5位致力于学校武术段位制推广工作的专家进行访谈,包括一位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两位高校教授及两位小学体育教研组组长。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1.2.1.1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对这110所小学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每所小学选取2~4名教师,30名学生;其中教师问卷发放400份,回收372份,回收率93 %,学生问卷发放3 300份,回收3 135份,回收率95 %。
1.2.1.2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为提高问卷的信度,对问卷进行了信度的检验。采取重测法,选取了集美区13所公办小学和2所民办小学的60名教师和100名学生作为调研对象,中间间隔两周,再做第二轮问卷调查。通过SPSS11.0分析结果如下:教师问卷r=0.904,p<0.01;学生问卷r=0.869,P<0.01,说明问卷的信度符合要求。
为提高问卷的效度,对问卷进行了效度的检验。在正式发放之前将问卷送呈十位专家审核,包括八位从事武术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教师(都具有高级职称以上)和两位体育人文社会学和体育统计学方面教授。并结合各位专家的审议意见对问卷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修改。
1.2.2数理统计法
将调查问卷所得到的数据用SPSS11.0软件进行整理和统计,为下一步分析提供依据。
1.2.3专家访谈法
选取5位致力于学校武术段位制推广的武术工作者进行访问,听取他们对福建省小学推广武术段位制的意见和建议。
1.2.4文献资料法
广泛阅读文献资料、关注相关网站新闻动态,归纳整理、综合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2武术段位制在厦门市小学的实施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2.1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师资力量是影响武术教学的关键因素,师资队伍的薄弱,严重束缚着武术的发展和普及。据调查数据表明,厦门市各地区小学武术课主要由非武术专业教师担任,所占比例达72.80 %,而武术专业教师只占27.2 %。由此可见,目前厦门市小学体育师资队伍无法满足当前国家对武术发展的要求;其次,现有的武术师资中,有许多兼职的武术教师,缺乏对武术教学内容系统完整的学习;再则,目前体育院校武术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以习练长拳套路为主,而实际武术的内容是拳种繁多、丰富多样的,这种相对的欠缺也束缚着武术的发展与普及[1];此外,师资的薄弱还体现在教学水平上,存在着“会练不会教”的现象。以上种种迹象都显示着,力量薄弱的师资队伍无法肩负起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
2.2学校重视程度不高
据调查数据显示,厦门市只有21.5 %的小学重视武术课的教学,大部分学校不重视或重视程度一般。据了解当前各小学所使用的体育课程教材均为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体育与健康》,而此教材中武术课的比例仅占1/12,加之师资水平和学校重视程度的影响,导致6.7 %的小学没有开设过武术课,71.6 %的小学一学期仅有不到10节武术课。显而易见,厦门市绝大部分小学对武术课重视程度不高。许多学校为追求升学率,仅重视学生文化课的学习,以至于对体育课关注偏少。加之武术项目在我国现行的《体育课程标准》中不占重要位置,且也非体育达标项目,更没有升学加分政策,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与其它体育项目相比偏少,致使小学武术教育不被了解与重视。因此,武术教学活动在时间、场地、器材等方面都会受到限制,教学活动开展困难,教师工作热情降低。这些都严重束缚着武术段位制在小学的开展。
2.3宣传力度不够
在抽样调查的教师和小学生中,有52.5 %的教师较为了解武术段位制并获得了段位称号,34.5 %的教师表示略有耳闻但具体不太清楚,其他教师对段位制比较陌生;而绝大多数小学生在接受调查前没有听说过武术段位制,但有88 %的小学生表示很乐意学习段位制并考取段位。这说明厦门市武术管理部门在宣传武术段位制的方面有所欠缺。
3武术段位制在福建省小学的发展对策
3.1加强武术师资队伍建设
武术教师是武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实践者,拥有一定的武术师资力量是保证武术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拥有一批热爱武术、具有较强武术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和一位重视武术教学和武术教师培养的校长是影响武术段位制进校园成果的直接因素[2]。
3.1.1建立健全在职武术教师培训体制
首先,体育、教育专家参与研发的现行教材、教法是武术段位制进学校的重要支撑,教师若能完全掌握其精髓在教学实践中必能事半功倍。因此,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熟知段位制理论体系、晋段方式和管理办法。段位制注重的是全面评价,教育体系、知识体系和技术体系并重。
其次,体育部门要和教育部门联合起来,定期举办小学师资段位制培训,要求每位教师熟练掌握多项拳种;以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培训教师进行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的考核,对考核成绩优秀的教师及学校给予表彰奖励,并将随机考核结果纳入教师学期绩效考核体系,激发教师学习段位的积极性和自我提高的主动性。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多种渠道地开展学区间教师教研活动,促进各校教师进行段位制教学方式和教学实施情况的交流,分享经验,共同进步,为中国武术段位制在校园的推广贡献力量。
再则,加强学校教师段位指导员、考评员的培养,鼓励教师在获段基础上积极晋段,并考取段位指导员和考评员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才能真正成为段位制文武双全的骨干教师,担负起传承中华武术的重任。一个学校武术师资整体力量的提高,必能在段位制推广过程中起到中流砥柱、居功至伟的作用。
3.1.2提高新教师招聘准入制度
由于武术运动的专业性较强,非专业的体育教师进行武术课的授课任务,其质量难以保证。只有将高等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与小学武术教师招聘联系起来,才能有效解决小学武术师资缺乏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小学武术师资招聘中,应制定严格的专项标准和专业准入制度,只有同时具备体育教师和武术教师双重身份,才能通过资格审核参与武术教招考试,坚决制止资质不足的跨专业体育教师随意应付武术教学任务。
3.1.3外聘馆校教练或传统拳师进入学校指导教学
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聘用武校、武馆或武术俱乐部的金牌教练进入学校指导段位制教学工作。馆校教练都是专业武术出身,且在多年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懂得如何进行最地道的武术教学和训练,如何迎合小学生的心理,了解小学生的需求,控制教学进度,保障教学效率。还可引进当地传统武术造诣较深的武术拳师前来讲课[3],以开讲座的形式介绍当地武术发展演变历史与现状概况,再以实践课的形式带领学生学习传统拳术基本套路。如此将中小学武术段位制教学内容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凸显段位内容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形成地域性武术特色,这对中华武术的传承和段位制的推广与普及有着重要作用。
3.2在试点学校增设低段位考评点
各地各级武术管理部门要在两级管理、三级办公、层层设点的框架下,在条件符合的段位制推广试点小学建立起段位制二级考评机构,并在这专门的段位制工作机构中设立专门岗位,招聘专业管理人员来负责段位制工作,行成正规化、专业化的工作队伍。
3.2.1加强考点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加强考试点专办人员的培养,组织各考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和基本素质。要求所有考点负责人将有关段位制文件和考试点规则及考试要求了如指掌、烂熟于心,以《中国武术段位制工作手册》为依据,以《段位制教材》为内容,以考点为依托,以指导员、考评员为骨干,积极开展段位制活动,探索并总结段位制推广规律,创建符合福建省实际的段位制推广模式,全力推进武术段位制在校园的普及[4]。
3.2.2定期组织低段位通段考试,严格监督考点工作情况
制定好考试点动态管理实施办法,监管制约办法和巡视评分标准,把考试点建成各校开展培训、交流、考试和竞赛的基地。市段位制办公室要以巡视检查的形式,不定期对各考试点段位制工作进行抽查,并定期组织段位考评员深入到学校组织现场考试,对段位技术达到标准的学生及时晋段,最大限度为小学生考取段位提供方便,激发小学生的学武热情、晋段积极性,使武术段位制真正深入人心。对工作活跃、成绩突出的考试点进行表彰奖励,而对于不合格的考试点,要限期整改,甚至取消。
3.2.3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在校学生通段免收费用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2011年3月18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武术段位制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的通知》(武术字[2011]88号)明确指出:因考虑到中小学生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和普及段位工作的需要,凡中小学在读学生参加相应段级考试获得段位者,免收段位认定费。免费范围规定为:小学为段前1~3级、一段;初中为二段及其以下;高中为三段及其以下。此政策为武术段位制在中小学的推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应该严格贯彻,认真执行。建议可实行在校生通段两次免费政策,以此给学生一点压力,必须认真练习,争取一次考过,而不是因为有免费政策就可以拖拖拉拉,反复考试,抱有侥幸心理,这样的方式对学生也是一种鞭策。
3.3建立学校武术教学考核体系
3.3.1将武术段位制列为初考体育加试项目
建议在小学生升初中的体育达标中增加武术段位制内容为必考项目,并借鉴跆拳道的段位考核系统,在晋段要求中设置定量化的评价指标,即建立好段位制评价体系,使段位制习练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此外,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进行段位技术考评,而且注重对武德、武礼、身体素质、学习态度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素质等方面的考核。武术段位制注重的是全面发展,文武同重要。
3.3.2将武术段位制列为学校体育必修课程
要想使武术真正地引起学校领导及老师、学生及家长的重视,必须从国家层面出发,加大对武术运动的支持力度,制定支持武术发展与普及的政策,建立健全的武术段位制教学考核体系,对武术教学的内容、课时量、师资等做出硬性规定,这样武术才能在小学课堂中站稳脚跟,如将段位制教程直接列入小学课程标准,使其成为小学体育必修课,并定期举行段位晋升考试,或在学校大课间活动中增加武术段位制内容的习练,成为日常校园活动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当武术项目真正地进入学生日常校园锻炼,进入了学习课堂,才是武术项目能真正普及发展的关键所在。
3.4丰富武术段位制的考评内容和考评方式
3.4.1将段位制考评工作与武术竞赛活动相结合
由于段位制技术体系和武术竞赛套路有着统一的内容和统一的标准,所以可以直接将武术段位制通段考试和武术竞赛结合起来。分层赛事,办好各个级别的段位制通段比赛,并建立标准化的段位制考赛体系,从竞赛规程、比赛规则、评判标准,到动作规格、场地要求、组织机构等方面形成统一规范的国家标准,发挥段位考试的激励机制和运动竞赛的杠杆作用。直接将考试与比赛结合,考段和竞赛并重,晋升段位和夺取奖牌兼顾,使小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国家认可的武术成绩,还能拿到名次,获得荣誉。这种统一规程、同一时间比赛的形式既方便了参赛运动员,调动了学生的习武热情,还节省了时间、经费,一举多得。
具体操作如下:将参加一定级别武术段位制比赛并获得规定名次的学生授予相应的段位。凡在区县级举行的武术段位制比赛中获得前三名、地市级比赛中获得前六名、省级比赛中获得前十名、国家级比赛中获得前十六名的团体成员,可根据演练水平,授予一段或段前1~3级称号。这样的多级考试制度和以赛代评制度为小学生获取段位开辟了多种渠道,还极大地调动了小学生习练武术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通过竞赛来加大段位制的知晓力、吸引力,从技术上培养孩子们的基本武术规范、培养学校武术人才,以及探索通过段位制的推广来传播中国武术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3.4.2将段位制考评与课外武术活动和其他武术培训经历挂钩
将相关段位制集训活动或武术夏令营培训经历作为习武者参与考评和晋级的重要依据,参与武术活动频繁者,长期习武人员在段位制考评中可以获得一定的优先资格[5]。
3.5制定激励政策,保障武术段位制顺利高效推广
3.5.1增加社会认可度,增强人们对武术的重视程度
武术段位制的推广是一个新兴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激励机制来保障其顺利开展。段位制推广小组应和教育部协商,争取将段位等级与与学生评优、评先挂钩,与初考、中考、高考加分等升学考试将结合[6]。如同运动员的一级证书一样,达到规定武术段位称号的高考考生,也将在未来的高考之中获得加分机会。还可赋予拥有段位指导员、考评员等级的教育工作者有与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群众体育传播者有相同的地位、荣誉和权限,以此来鼓励广大体育教师努力学习武术段位制,考取指导员、考评员证。
3.5.2实行目标管理,对工作出色的学校给予荣誉表彰
吸取前人在段位制推广过程中出现的“虎头蛇尾”现象,为了避免我们的工作中出现“吃大锅饭、人浮于事”、“干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都一样”的现象。在工作落实过程中,应结合各地市小学实际量化工作指标,实行目标管理。如:年初要求各小学体育组上交段位制年度工作计划,年末监督各小学计划完成情况,随机检查考试点晋段情况,并定期开展小学生校园武术段位制竞赛,将比赛总分获胜的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
3.6加大宣传力度,构建多层次推广模式
3.6.1加强各级媒体对小学武术段位制宣传力度
有效利用新闻媒体的力量,及时宣传,扩大知晓面,积极营造推广段位制的舆论氛围,发挥中华武术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在宣传中,应注重突出武术的民族品牌特色,站在传播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宣传武术活动,将武术理论、文化内涵、武德武礼等教育纳入小学生武术课堂,突出武术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地方,充分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还可以利用其他多种媒体多渠道、多方式地积极宣传武术段位制,如校园广播里及时发布有关段位制培训或比赛的通知,与报社合作在报纸上及时更新有关段位制活动的新闻,与电视台合作对段位制活动进行直播或报导,利用微信、微博平台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武术段位制的发展等。
3.6.2体教结合推动武术段位制在学校顺利开展
在推进武术段位制进校园的工作中,要注重发挥体育局、教育局和武术协会的合作作用。武术段位制在校园里想要站住脚跟,单靠体育局制定方略而没有教育局的重视和支持是不行的,只有通过“体教结合”、协同合作才能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提高社会认可度,真正地走进校园,成为学校课程标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省武术协会应发动各地武协组织的积极作用,依靠各级武术协会,充分发挥各市青少年体校、武术少年宫、青少年武术俱乐部等的作用,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并联合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在“体教结合”工作中发挥更大效能,更好地发挥培养武术后备人才的骨干作用,加强武术后备人才培养。
3.6.3构建多层次推广模式,加快市场化运作
武术段位制进校园不能采取行政强制方式,更多地还应该用引导、服务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认段自觉性。因为武术段位制的认定既是国家意志、政府行为,同时还有更多的因素体现着学生个人发展需求。所以,体教结合不是解决段位制进校园的基本途径,段位制进校园说起来是大事,但做起来却是细琐的事情,还需要用对待小微事业的方式对待。我们应该转变武术段位进校园的行政思维方式,打破武术段位进校园的垄断方式,简政放权、激活市场[7]。
4结论
综上所述,武术段位制若想在小学校园里顺利高效开展,必须加强武术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武术教师在职培训体制,提高学校武术教师招聘准入制度,外聘馆校教练或传统拳师进入学校指导教学;在试点学校增设低段位考评点,定期组织低段位通段考试,缩短考评周期,并加强考点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建立学校武术教学考核体系,提高人们对武术段位制的重视程度;丰富武术段位制的考评内容和考评方式;还要制定激励政策,加大宣传力度,构建多层次推广模式。
参考文献
[1]曾凡瑜,高楚兰. 武术段位制在高校实施开展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4,2(3):28.
[2]蒋亚明.用教学主渠道推动武术进校园[N].中国体育报,2015-02-05(4).
[3]毛天春.推进大中小学武术段位制的普及教育[J].学校武术研究,2012,1(4):96.
[4]王晃.湖南创建推广模式全面启动武术进高校[N].中国体育报,2015-05-14(1).
[5]文明华.中国武术段位制教学试点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25(4):46.
[6]王国成.学校推广武术段位制的优势与策略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 27(3):27.
[7]蒋亚明.“进校园”夯实徐州武术名城基石[EB/OL].(2015-01-15)[2015-11-20].http://www.sport.gov.cn.
[责任编辑魏宁]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Wushu Duan System in Fujian Province Primary School——Taking Xiamen City as an Example
LIN Xiao,GAO Chu-lan,ZHENG Lei-shi
(Jimei University Sport Institute, Xiamen 361021, China)
Abstract:Sampling by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expert interviews and literature method, this article analyses Wushu Duan System's current situ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 of Xiamen, which comes out the factors of Wushu Duan System spread in Primary Schools. Estimated from the sample, we propose the following measures in order to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popularity of Wushu Duan system in primary schools of Fujian province: strengthening Wushu teachers' professional teaching; additional pilot schools in low grade evaluation points; establishing schools teaching martial arts assessment system; enriching the evaluation content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of Wushu Duan system; developing incentive policies; stepping up publicity efforts to build a multi-level promotion model.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Wushu Duan System; development strategy
收稿日期:2015-11-25
第一作者简介:林骁(1990—),女,福建厦门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通信 高楚兰(1964—),女,广东揭阳人,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413(2016)02-008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