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泉国土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2016-02-12龙泉市国土资源局谢丹华

浙江国土资源 2016年4期
关键词:龙泉市龙泉国土资源

龙泉市国土资源局 谢丹华

龙泉国土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龙泉市国土资源局 谢丹华

锐意进取、砥砺前行。

梦想,需脚踏实地的努力。

愿景,需深谋远虑的方略。

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创新是第一驱动力。

龙泉市国土资源局通过深化改革,制度供给驱动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恪守生态、耕地两条红线,依法规划、合理开发、严格管理,走出了一条龙泉特色新路子,为龙泉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国土资源保障和支撑。

2015:砥砺前行谱华章

2015年,龙泉国土承载着不平凡的使命,在龙泉市委、市政府和丽水市国土资源局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和“两美”龙泉建设指导思想,以开展工作落实年活动为载体,主动作为,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把奋力推动县域经济向高层次迈进的“国土步伐”清晰展现在世人面前。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龙泉市国土资源局准确把握新常态,新要求,认真研究新对策,积极应对新挑战,实现了龙泉国土资源工作新跨越。

1.拓发展空间 助文化绚烂绽放

龙泉是中国青瓷之都、中国宝剑之邦、中华灵芝之乡和世界香菇栽培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特色明显。

龙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而如何做好文化产业发展的用地布局规划、优先保障文化产业建设用地需求、加快文化产业项目用地审批、为文化产业项目用地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等成了龙泉市国土资源局服务发展大局的中心工作。

龙泉市国土资源局积极做好主动服务、提前参与、跟踪协调,主动为用地单位介绍用地报批程序,做好征地补偿测算、协商,提高对文化项目用地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简化文化企业用地的审批程序,对文化产业项目做到优先受理、优先申报、优先供地,保障文化产业项目及时落地。

在国土部门等的保障服务下,龙泉重点推进了中国青瓷小镇、青瓷宝剑文化产业园、金观音文化产业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八大工程”。2015年全年供应文化用地8.1781公顷,其中出让2宗,划拨2宗,出让分别是龙泉市青瓷文化创意基地1号地块挂牌出让项目,龙泉市青瓷文化创意基地2号地块,划拨分别为龙泉市东升小学教学综合楼工程,龙泉市塔石中心小学运动场及体艺楼工程。一大批重点项目政策处理工作的推进和完成,为打造“两美”龙泉扩展了空间、增强了后劲、提供了动力。龙泉文化产业之花绚烂绽放。

2.绘国土蓝图 为城市发展奠基

规划先行,谋定后动。

龙泉市国土资源局对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完善,科学划定了“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和生态保护”三条红线。

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对衢宁铁路龙泉段、安仁至西街段公路改建工程、赵麻淤至下堡公路工程、龙泉溪综合治理工程、瓯江源风景区、龙泉山二期、南大洋小学新建等项目用地进行调整完善。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1.11万亩,其中工业用地3403.50亩,旅游用地2973.19亩,民生用地2683.50亩,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用地1805.32亩,其他用地234.49亩,确保了“十三五”时期龙泉市一大批重点交通、水利、能源、旅游、民生等项目用地需求。勾勒出了龙泉未来五年的发展路线图。

3.聚国土力量 为经济发展助力

把脉形势,逆势上扬。

2015年全年龙泉市共计完成建设项目供地135宗,面积1024.60亩,其中出让商服、商住、工业等项目用地55宗,面积828.20亩;划拨安置房、公共基础设施等项目用地80宗,面积196.50亩。全年土地性收入达11.855亿元。尤其是在经济形势持续低迷给土地市场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国土部门主动把脉形势,及时调整策略,夯实基础工作,加大推出力度,实现了逆势上扬。全年出让工业用地41宗面积547.87亩,总量和增幅两项数据均列丽水市第一。2010至2014年的五年总供地率为90.2%,全省排名第二。

4.推国土改革 为国土发展生动力

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是社会关注度和群众关系度最高的。2015年,龙泉市顺利完成了不动产机构职责整合,做到了职责整合到位、机构设置到位、机制明确到位“三到位”。龙泉出台了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方案,明确了将分散在国土、建设、农业、林业等部门的不动产登记职责统一整合到国土部门,同时明确了有关部门所需承担的主要职责。设立了不动产登记局(挂地籍管理科牌子)和不动产登记中心,并落实了人员编制和办公场所,确保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顺利推进。建立了各职能单位间不动产登记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并将实行“同一窗口、一站受理、同步审核、统一备案、档案合并、信息共享”的工作配合机制,目前正在分步骤有计划地开展不动产数据整合移交工作。

5.创民生国土 为百姓民生谋福祉

一年来,龙泉市落实了地质灾害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防灾网络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了“市、乡、村、点”四级防灾管理体系。同时还加强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实现监测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实现隐患排查日常化,实现防灾预案全覆盖,全年完成地灾隐患避让搬迁72户247人。展开地质灾害隐患点拉网式大排查。转移受威胁群众,对地质灾害治理、排险工程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还牵头起草了《龙泉市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将在未来三年内对地质灾害隐患区域内所有受威胁群众实施避让搬迁安置并对隐患实施治理。

2016:谋篇定策向未来

1.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成绩来之不易,但也正因为来之不易才更能增强信心。

2016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深入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新常态下的国土资源工作,要求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利用资源更加节约集约、维护群众权益更加有力有效。

龙泉市国土资源局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为新使命,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把加强国土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在突出位置,着力提高资源配置的质量和效益,着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着力提升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质量,着力推进生态国土建设,着力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有力有效保障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敢于担当,锐意进取,主动作为,实现“十三五”国土资源工作良好开局,为龙泉市实现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资源要素保障。

2.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

这是一条“守红线保耕地”的升级版新路。

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标准农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财富,加强耕地保护,扎实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龙泉市连续十七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有力、有效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特别是在垦造耕地方面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实践经验,其做法还得到了丽水市主要领导的肯定和批示,走出了一条彰显龙泉地方特色的土地整治工作新路径。

龙泉市国土资源局恪尽职守保资源,以红线意识筑底线。多维建设打造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体系。从项目前期入手,在源头上加强保护制度建设。从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入手,以专项资金扶持和激励机制推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从共管机制的落实上入手,以执法约束力度倒逼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通过整合力量、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多维度立体保护体系构建。

为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龙泉市健全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建设。领导干部耕地保护离任审计制等机制,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状。建立并完善全程共管机制,建立行政监督管理与执法监督检查配合协作机制,构建起事前预防、事中检查、事后查处有机结合的长效监管机制。扎实做好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整改工作。保持对违法用地监管和查处的高压态势。以巡查发现、群众举报和卫片执法检查为依托,对违法用地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着重查处非法占地、破坏耕地等违法行为。切实加大联合执法的力度和频率,坚决制止各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

为保护矿产资源,龙泉市推行矿产资源全产业链生态建设,将绿色矿山建设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全力全速推进土地整治建设。在开发中要求最大限度的生态保护,鼓励整体开采;开发后形成的尾砂库、矿地等,积极实行再开发政策。编制并落实《“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确保全市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平衡。

3.利用资源更加节约集约

龙泉市国土资源局严守红线强调规划龙头作用,摸索出一条“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集聚区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的“三集中”路子。

在安排年度计划指标时强调计划指标分配的“适时、适度、适量”,积极完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分配与存量土地盘活、土地产出效益、违法用地等挂钩制度。精准配置显化土地调控作用。在盘活存量用地方面通过收储手段,改变规划用途,坚持土地价值最大化。强化市场配置的关键作用,推广亩产综合效益评价机制,通过差别化政策引导企业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同时提高低效用地企业的土地持有成本,倒逼低效用地企业退出土地。

在盘活存量上,龙泉市全力激发“三改一拆”拆后土地及改造土地的利用价值和社会效益,逐步将拆改土地利用纳入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规划,实行联动开发。突出重点凸显节约集约力度。全面贯彻《开展闲置及低效工业用地处置工作的实施意见》,突出“一心五点”范围内闲置及低效工业用地清理盘活工作,积极鼓励工业企业充分利用自有存量土地和原厂房兴办现代第三产业,并鼓励企业通过零增地技改、建造多层标准厂房等措施破解用地瓶颈。

4.维护群众权益更加有力有效

龙泉市国土资源局提质增速促改革,积极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在信息平台建设上,加快对各类不动产登记信息进行整合建库,将分散在各部门单位的不动产数据汇聚到国土部门,并对各类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进行融合、对接,实现登记业务、数据库本地运行,保证登记业务的顺利开展,做好与相应审批、交易部门间信息实时互通共享,对外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同时理顺机构职责关系,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积极稳妥做好不动产登记改革工作。通过减少合并证照、收费、信息共享等环节,进一步规范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大力推行在不动产登记中心进行“一站式”服务,并加大对相关不动产之间的权属界线不清、权利归属不明、权利互相冲突等问题的调处,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节约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龙泉市坚持“防、治、迁”并举,始终将群众生命财产放在首位。使地质灾害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全覆盖。深入推进避让搬迁“万千百十”工程。计划在全市所有C类及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不稳定区域建设地质灾害动态监测预警系统,结合雨量自动监测站,打造全天候、全方位的综合监测体系。通过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对重点区域实施24小时动态监测,加上每个隐患点监测员进行实地监查,以技防和人防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布预警、告警信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因地制宜做好避让搬迁工作。全市将实施地质灾害避让搬迁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至2018年分年度实施避让搬迁工作。构建市郊安置小区、中心镇(乡)安置点、村级就近安置、临时安置及其他安置等安置体系,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实现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其他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区域的受威胁群众全部避让搬迁到位。全面开展治理排险工程建设。拟投资500余万元对龙渊街道一村、道太乡下乾村、锦溪镇卫生院旁地块等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综合治理工程,受益人口330余人;拟对上垟镇五都垟等3个隐患点开展应急排险,受益人口180多人,预计投资45万元。

为保障农民建房权益,龙泉市国土资源局在破解农民建房难上下足功夫,守住“农民权益”一条底线,制定农民建房五年行动计划,开展无房户、危房户刚性建房需求专项调查,结合实际排定优先次序,力求做到应保尽保。建立各镇、街道、国土、村镇建设、综合执法等部门单位组成的宅基地管理工作机制,负责日常农民建房工作的开展和宅基地管理。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优先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解决部分农民建房,进一步破解农民建房难题。在征地管理上深入打造“阳光征地”。切实维护被征地户合法权益,积极完善征地程序、补偿安置、征地费用监管等征地工作机制。严格按照征地区片综合价,制定补偿标准,充分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获得合理补偿,真正体现土地对农民价值,确保征地信息公开透明。

寸土寸金承载民生。

承接历史,开启未来。

站在新的起点,面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龙泉国土人胸中有数,落实有策,行动有力。在奋勇前行的路上,必将给自然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美好的家园。

猜你喜欢

龙泉市龙泉国土资源
龙泉青瓷
美从极致简中来——浅析“龙泉”紫砂壶
欢迎订阅2020年《国土资源信息化》
龙泉铁壶 文化传承中的一抹惊艳
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探究
欢迎订阅2018年《国土资源情报》
欢迎订阅2018年《国土资源情报》
2016年国土资源科技成果统计分析
龙泉:政府规划议案被暂缓表决
龙泉市珍稀濒危植物调查及保护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