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陶刻之“陶言壶语”

2016-02-12袁中泽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6年11期
关键词:紫砂陶陶刻宜兴

袁中泽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陶刻之“陶言壶语”

袁中泽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陶刻最初见于清朝初年,随着紫砂壶艺的发展,紫砂陶刻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在制壶艺人的巧妙构思下,紫砂陶刻逐渐融入了金石、文学、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成为了集文、陶工、文工的智慧结晶为一体的艺术珍品。

陶刻;艺术风格;价值

宜兴紫砂陶艺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继承民族文化的精髓,融汇文人文化的气息,在长期的历史磨合中,在陶瓷文化的表达中获取了生命的永恒。它充盈着文化味和书卷气,挖掘出历史文化富矿中的精华,并在弘扬继承中按照文化艺术的规律,超越了实用功能的束缚,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精神艺术品。自紫砂艺术诞生以来,陶刻就与紫砂有着扯不断的关系。紫砂陶刻最初见于清朝初年,随着紫砂壶艺的发展,紫砂陶刻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在制壶艺人的巧妙构思下,紫砂陶刻逐渐融入了金石、文学、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成为了集文、陶工、文工的智慧结晶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刻”的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几乎与文字同时诞生,最有力的佐证便是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出现于3000多年前的商代,主要为占卜所用。人们将龟骨和兽骨进行加工和打磨,尔后将卜辞等信息刻在上面由专人保管。甲骨文之后,金文开始盛行,它同样以“刻”为手段,所不同的是,它不是刻在龟骨和兽骨上,而是刻在钟鼎之上,因此又称为“钟鼎文”。无论是甲骨文还是钟鼎文,都是国之瑰宝。我们的祖先在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的条件下,将华夏文明深深地“刻”在了历史的础石上,由此可见,“刻”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即便如此,甲骨文和钟鼎文仍然不能算是“刻”之艺术的鼻祖,比它们更加历史悠久的,应该是陶刻艺术。紫砂陶刻形成优良的传统和强烈的艺术风格,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元人蔡司沾《霁园丛话》里就有“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的记载,由此说明早在元代紫砂器的初创时期,已在紫砂器上进行陶刻了。紫砂陶刻与坯体制作的造型设计是分不开的,陶刻的装饰作用远远超过了其装饰的本能。随着审美意识的提高和觉悟,逐步形成了书画陶刻和紫砂造型艺术浑为一体的风格,趋向厚重端庄。

陶刻,顾名思义就是以刀代笔,刻于陶土之上,以提高其器皿的欣赏价值。紫砂陶刻的装饰方法,若以烧成前后来分,在烧成前有绞泥、浮雕、堆绘、仿古青铜器装饰和陶刻等装饰手法;烧成后的装饰则有釉彩、抛光和包铜、金银丝镶嵌装饰等多种手法。陶刻是最主要的装饰手法,由于紫砂陶坯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故易于在紫砂陶上进行雕刻,无论草、隶、篆、魏碑、汉瓦、钟鼎铭文等各种书体,或花卉、虫鸟、山水、人物等国画白描,汇集中国文学、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诸艺术于一体,形成我国紫砂陶特有的雕刻装饰工艺。

紫砂艺术积淀着极其丰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无论是天然材质、艺术创意、制作技法和装饰表现等,无不具有鲜明的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特点。这种文化特点的原味性和传承性是我们的骄傲,是真正的“中国特色”,并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的社会以及民族心理之中。因此,紫砂壶的造型也必须遵循文化的发展规律,只有在形制的设计上牢牢地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上生根,才能体现出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作为陶刻工作者,要想创作出一件能陶冶人们思想情感的高品位的陶刻艺术作品,除了长期刻苦钻研和实践总结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书画艺术功底和较深的文化艺术修养,不断汲取历代名人的精髓来完善自己。陶刻作为紫砂最主要的语言,通过它的语言向懂它、爱它的人传递着它的思想、它的情感。陶刻魅力由此可见。

[1]《阳羡砂器精品图谱》 赖福来 台北淑馨出版社 1985年版

猜你喜欢

紫砂陶陶刻宜兴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陶刻作品《十八罗汉拜观世音》的造型意蕴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