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从化区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创新
2016-02-12陈笔琭中共广州市委党校从化分校教研室广东广州510000
陈笔琭(中共广州市委党校从化分校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000)
广州市从化区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创新
陈笔琭(中共广州市委党校从化分校教研室,广东广州510000)
广州市从化区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新打造农村基层组织“便民服务直通车”工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里路,切实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贴心、满意的服务。本文重点阐释了广州市从化区打造农村基层组织“便民服务直通车”的创新做法、成效及若干启示。
农村党建;服务型党组织;实践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广州市第十次党代会作出的实施“党建创新工程”和广州市委十届三次全会作出的“党建工作重心下移”的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转变街镇、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广州市从化区以促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动镇(街)、村职能转变和提高群众满意度为目标,创新打造农村基层组织“便民服务直通车”工程,切实为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贴心、满意的服务,有效提升基层党委、政府、基层组织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一、背景分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近年来,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新的变化。镇、街党委政府如何适应新的形势任务,如何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部署和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新机制,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个重大实践课题。
从化区委组织部根据中央、省委及广州市委的关于打造农村基层组织“便民服务直通车”工程的意见精神,2012年11月,制定了从化《关于打造农村基层组织“便民服务直通车”工程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2012年底前全面开通农村基层组织“便民服务直通车”(一点一站一中心,即镇街建立“政务服务中心”、行政村建立“公共服务站”、自然村建立“公共服务点”),实现镇(街)、行政村和自然村三级服务网络全覆盖,要求通过“便民服务直通车”工程建设,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做到群众“办小事不出村、办大事不离镇”,切实把“便民服务直通车”工程打造成群众满意的惠民工程。这也契合了党的十八大报告“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
2013年5月,根据《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关于实施2013年度基层党组织建设“书记项目”的通知》(穗组通〔2013〕23号文)和从化区委组织部《关于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书记项目”的通知》(从组字〔2013〕14号文)的精神,在全市各党(工)委中实施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重点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书记项目”。在总结2012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作为从化的“书记项目”,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实行便民服务直通车“三个三”工作法。通过推行“三个三”工作法,进一步完善从化“便民服务直通车”各项运行机制,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实现用制度规范事、用制度约束人,进一步体现基层组织便民、利民、亲民服务态度,有效提升改善基层党委、政府、基层组织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从化区的“便民服务直通车”工程,自开展以来,就能做到与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党建创新工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活动结合,与中心工作结合,成为一个镇(街)村干部更好服务群众的载体。这一做法得到广州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中国组织人事报》2014年10月17日进行了报导,广州市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太洋网等也进行转载或报导。
二、主要做法
从化区面积1974.5平方公里,是广州市辖区面积最大的区,其中1933平方公里是农村;人口61万,其中40多万是农民。辖有5镇3街共218条行政村,1670名村干部,因此,从化区面积广,农民多,对不少要出行的村民来说是地偏路远,交通不便,办事极为困难。从化区打造农村基层组织“便民服务直通车”工程,以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为宗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里路,直接把群众的需求送到身边,“零距离”为群众服务。截至2014年9月,从化区8个镇、街都已建立政务服务中心,218条行政村已建立公共服务站,有条件的自然村均已设立公共服务点,基本实现“一点一站一中心”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全覆盖。
(一)健全服务机制
第一,规范服务站点建设。一是按照分类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建立健全一级“示范型”、二级“标准型”和三级“简易型”行政村公共服务站三类的标准,从办公设施、服务功能、工作人员配备、规章制度等方面列出分类进行建设。目前,全区已建成80个示范型、101个标准型和37个简约型公共服务站。同时,要求公共服务站建设标准要做到“六个有”:有场所、有牌子、有设施、有人员、有制度、有台帐。二是要求做到“八个统一”:即各行政村公共服务站建设统一命名为“××村公共服务站,人员统一由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中共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村后备干部组成,统一在村委会驻地单独或联合设立,统一实行柜台式服务,统一配备电脑等办公设施,统一服务内容和流程服务制度,统一设立岗位,统一编印相关规章制度和办事指南等工作资料。三是建设联系点。实行镇街干部联系服务代办点、驻村干部负责一个代办点的工作办法,促进了各代办点的规范化建设。
第二,规范服务队伍建设。一是配备好服务站工作人员。服务站工作人员以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和后备干部等为代理代办主体,广泛吸收村中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人员。二是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宗旨观念教育,提高政治敏锐性和对事物发展的判断力,帮助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三是实行“走出去、请进来”工作办法。带领服务站工作人员外出学习,邀请相关业务人员、优秀人员对代办点进行现场指导,不断提升代办点的综合水平。目前,从化区共有此类人员800多人,累计培训人数近2000人次。
第三,规范服务流程管理。严格把关受理、承办和回复三大环节。建立全程代办、公开办事、村主要干部每周轮流坐班、集中办公、电话受理、绩效考核等工作制度,做到“一旦受理、全程服务”;采取即办、承诺办理时间和告知上报等形式,做到“事事有答复、件件有着落”,并对办理结果实行一月一报;推行首问责任、一次告知、限时办理、上门服务、周一例会制度、服务承诺等制度。如吕田镇村干部将自己的服务内容、服务时限、服务标准等事项向群众作出公开承诺并予以公示。
(二)加强服务保障
第一,制度保障。落实建设责任。实行村党组织书记负总责制,驻村干部、村委会主任、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协助连带制,村代办员具体负责制的“三制合一”,推动便民服务工作规范高效。建立健全市、镇街、村三级联动制度,村级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进行梳理提交镇街,由镇街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一事一议,集中协调,分线指导;镇街层面无法解决的,由市级部门通过召开协调会、专题研究会等方式予以研究解决。
第二,经费保障。积极筹集资金,用于“便民服务直通车”软、硬件设施建设,明确要求各村级公共服务站建设经费原则上不少于3万元。目前,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村级公共服务站建设。
第三,考核保障。成立“便民服务直通车”建设督查小组,对各村级公共服务站的日常运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促使代办员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三)创新服务载体
第一,开展“四个一”活动。组织开展一枚党徽亮身份、一块标牌示承诺、一张卡片便群众、一个信箱纳意见“四个一”活动,使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
第二,开展村机(农村与机关)共建工程和“双联三促惠农村”活动。组织全市79个市直属局以上单位与全市218条村挂钩联系,每个市直属局以上单位联系1—6条行政村,做到一个不漏。如太平镇驻村干部与市直属局单位干部每月中旬到村级公共服务站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认真落实包村联户制度,定期不定期到联系的农民家中,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引导全体农村党员积极参与“便民服务直通车”的志愿服务,鼓励党员在空闲时间轮流到各村级服务站坐班,并把党员参与社会服务作为党员评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江埔街辖区内每个村都聘请了3至4名热心社会工作、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作为特聘工作人员,积极调解辖区矛盾、宣传政策,使得便民服务直通车的实效性明显增强。
(四)完善运行机制
为进一步完善“便民服务直通车”运行机制,作为从化的“书记项目”,推出“三个三”工作法,将服务下沉到基层,送到村民家门口,为群众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便捷服务。
第一,实施“三确定”,公示于民。一是确定职责。以为民代办事项为主要职责,以为民便民、方便群众办事、密切与群众关系为目的,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二是确定制度。建立挂牌服务、首问责任、全程代办等六项制度,实现服务对象、服务措施、服务标准、完成时限、服务效果“五明确”。三是确定内容。明确将劳动就业、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退管服务、人口与计划生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涉农补贴等涉及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各类事项纳入服务范畴。所有代办业务免费由村公共服务站派人到市、镇街相关部门办理,使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代办、咨询、调解等各方面快捷的服务。
第二,加强“三规范”,便利于民。一是规范服务平台建设。将“要我服务”的传统服务观转变为“我要服务”现代服务观,通过一站式服务、网络式、集中式、预约式、上门式等多种方式,及时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服务。二是规范审批服务程序。围绕优化办理流程、减少办事环节,重点对服务审批项目、时限、程序、流程等内容进行优化调整。推行政策咨询、业务审批等服务。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三是规范考核评价。出台《关于开展“五好”村和科级村官干部评选的实施意见》,把便民服务直通车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各村两委干部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探索出台《从化市行政村服务站考核办法》,通过对村干部、代办员的考勤、代办事项的数量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年终开展评优评先工作。
第三,落实“三联结”,承诺于民。一是以“一员、一箱”为联结点,构建干群联系线。每个村公共服务站明确1名信息员,信息员由党员和村民代表担任,随时反映群众的诉求、意见和建议。每个村公共服务站设置一个民情联系箱,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二是以“一报一查”为联结点,构建信息沟通线。搞好村情通报制度。村公共服务站建立村情通报制度,对群众反映的重大事项随时通报,接受群众监督。建立问题排查机制。每月对村级公共服务站收集群众意见进行一次汇总排查,对排查出的意见登记造册,制定应对措施。三是以“一诺一册”为联结点,构建为民服务线。实行便民服务承诺。每年年初,村级干部和代办员在村民代表会上,对便民服务服务态度、服务质量进行承诺。为每名村干部和党员印发一本《便民服务册》,对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便民服务等方面进行详细记载。如太平镇“连塘村便民服务中心”,每逢镇里有招聘会,服务中心会专门派车接送村民到招聘会现场。想找工作的村民也可以把简历放在服务中心里或到服务中心登记,如遇到合适的工作,服务中心办事员会专门通知村民。村民何大哥对村里的便民服务中心赞不绝口,他说,服务中心帮他找到了一份工作,解决了他的生活难题,非常感激。
三、活动成效
“便民服务直通车”工程,强化服务功能作用,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服务管理水平,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良性互动。自开通“便民服务直通车”后,全区各级服务机构共接待前来咨询、办事群众10万余人次,为群众代办各类事务6万余件,受理农民咨询900多人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700多件。广大群众普遍反映,开通“便民服务直通车”,实行“一站式”服务,办事不出村,群众满意度提高了,党群干群关系和谐了。
(一)通过抓特色、求创新,使农村党建工作有了大转变
各镇(街)、村在推动“便民服务直通车”中紧紧围绕推动从化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导党员群众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幸福从化的主动性、责任感和紧迫感。如温泉镇南平村,充分发挥老党员和年轻党员的带头作用,鼓励他们为本村的发展献计献策。党支部创新推出“四式工作法”即覆盖式培训、制度式推进、亲情式帮扶以及重点式发展推进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二)通过抓管理、促服务,使基层党员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
“便民服务直通车”工程核心任务是“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在打造“便民服务直通车”工程中,设立了“全程代理服务制、首问负责制、承诺办理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解决工作人员办事简单、素质不强、作风粗暴的问题,增强党员干部服务意识。“便民服务直通车”以服务对象为主体,采用集中式、预约式、上门式等“一站式”为群众服务,如办完大病救助申报的鳌头镇帝田村村民徐先生满意地说:“来服务站办事很顺当,工作人员态度好,讲解问题耐心细致,今天我深有感触。以前经常因材料准备不齐、内容填写不规范来回跑,现在工作人员一次性告知并帮我完善资料,我不会写申请,工作人员帮我代写,我只要把名字签上就行,不到10分钟就办完了。”通过“面对面”“零距离”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转变。
(三)通过抓稳定、促和谐,使农村社会化管理迅速向服务型转变
各镇(街)、村在推动“便民服务直通车”中,把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摆在首位,正确把握农村形势的变化特点和规律,采取新措施。特别是在管理机制、管理主体、管理手段等方面推进转型和创新,优化公共服务,越来越多的村都建立了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完善服务设施和服务职能,扩大服务群众的范围,破解社会难题,维护农村群众的利益,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如上述南平村就通过“一站式”全免费代办服务,让村民足不出村就把事办完。截至目前,南平村已为村民办理各类事项1000余件。
(四)通过抓帮扶、促发展,使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各镇(街)村级公共服务站充分利用村务公开栏,宣传农技知识,发布致富信息,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致富增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发挥便民服务直通车传导式作用,帮助提高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如太平镇上塘村突出发展绿色产业总体思路,通过实施鱼塘升级改造,引进150亩石斛药材种植基地,为村民带来超过25万元年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同时也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引进绿化苗圃基地,有效解决当地贫困劳动力约100人就业难题。
四、几点启示
(一)“便民服务直通车”工程,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载体
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常抓不懈的重大课题。打造“便民服务直通车”工程与加强农村党建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就是通过打造一个便民利民富民的让基层满意、党员满意、群众满意的“便民服务直通车”工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村科学发展、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和扩大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二)“便民服务直通车”工程,是加快镇、街党委政府职能转变的有效途径
当前,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解决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农村经济社会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镇、街党委基层组织要由在传统体制下的重管理轻服务的管理方式到向服务型、技能型政府转变。“便民服务直通车”工程,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核心,搭建便民服务平台、不断丰富为民服务和形式的内涵,创新为民服务措施,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从化特色的工作方法,促进了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基层干部从“不愿服务”、“不会服务”到“我要服务”、“会服务”转变。强化了乡镇党委政府服务职能,拉近了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找到了加快乡镇党委政府职能转变的切入点。
(三)“便民服务直通车”工程,是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有效抓手
打造“便民服务直通车”,强调党员干部要多走基层、多听群众意见、多元化设立便民服务点,将便民服务窗口前移,不断拓展服务渠道,提升服务质量,以最大的努力为群众提供最大的便利,让距离不再成为便民服务的障碍,做到“使干部多走一公里,让群众少走一公里,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因此,“便民服务直通车”的实行,成为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有效抓手。
(四)“便民服务直通车”工程,是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益探索
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心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必须加强和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推进,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大幅改善,农村建设面貌焕然一新,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与此同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也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农村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也使利益诉求更加广泛,农村的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挑战。实施“便民服务直通车”工程,创新民情民意收集和交办方式,使传统的管理为主向服务百姓需求转化,把服务的触角有效地延伸到群众生产生活地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搭建起了干部群众沟通交流的平台,畅通了民情诉求渠道,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服务格局,实现了“管理到门口、服务进家庭”的零距离对接,体现出政府职能由被动治理到主动服务的转变。这是社会管理的创新。
从化区打造“便民服务直通车”品牌,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里路,使“便民服务直通车”工程成为百姓“连心桥”,但与广大群众期盼还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通过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意识,打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实的服务。
责任编辑:周权雄
D262
A
1003—8744(2016)05—0047—06
2016—8—14
陈笔琭(1972—),女,中共广州市委党校从化分校教研室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基层党建、基层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