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理性思考学生体质持续下降这一现象

2016-02-12何爱红鞠年群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30期
关键词:耐力体质素质

何爱红 鞠年群

如何理性思考学生体质持续下降这一现象

何爱红 鞠年群

中国从1985年—2010年间,先后进行了五次全国青少年(6—18岁学生群体)体质健康调查。调研资料显示,这二十几年,我国青少年的体质整体在持续下降,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整体体质下降,但不是所有的指标都在下降近20年来,我国中学学生体质呈下降的趋势。特别是中学生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机能耐力下降显著。2000年第一次国民体质监测显示,城市3至6岁幼儿的速度、柔韧性和协凋性好于农村同龄人群;农村男性儿童青少年(学生)的肌力和耐力好于城市同龄人群。儿童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呈全面降低趋势。

青少年;体质

“民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家强”,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中国从国家领导到全社会都在关注全国青少年健康体质状况,各种数据统计分析均表明中国学生体健康状况20年来在持续下降。这一现象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原因呢?

1.体质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中国从1985年—2010年间,先后进行了五次全国青少年(6—18岁学生群体)体质健康调查。调研资料显示,这二十几年,我国青少年的体质整体在持续下降,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首先我们得知道体质指的是什么?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生理意义:表现为机能、代谢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简要地说,体质是指人体自身的质量,是人体在身体形态、素质对环境气候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等多方面表现出来相对稳定的特征。

2.学生体质下降的具体分析

2.1 评价标准的分析

学生体质的下降主要表现在学生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在此定义之下我们具体分析:

随着科研和科技的发展20多年来体质健康评价方法与手段发生了变化。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如何通过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在理念和认识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手段和方法上也有所改进和创新,在体质健康的测量与评价方面也已发生了一些不小的变化。人们开始对通过身体运动素质测试来反映学生的健康水平产生怀疑。专家认为,心血管系统功能是健康的重要指标,它与有氧耐力关系密切,而身体成分又对前两者发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腹部肌肉力量差、腿后部肌肉的伸展性差是引起腰背部疼痛的主要原因。由于对影响健康要素认识的提高,体育课程的着眼点开始从“身体运动素质”向“身体健康素质”转化,课程评价也随之发出了重大的变化。1985年—2001年主要是采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来评价学生的体质状况。测试的主要内容为:速度素质(50或100米或25米往返跑)、速度耐力素质(女800米、男1000米跑)、爆发力素质(跳远或跳高或立定跳远)、力量素质和技能力量素质(掷实心球或推铅球,男引体向上、女1分钟仰卧起坐)。这是更倾向于运动能力素质的测试。2002年—2010年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以此评价学生的体质状况。测试的主要内容为:体质健康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身体成分(身高标准体重)、心血管系统机能(台阶试验或耐久跑:男1000、女800)、呼吸系统机能(肺活量体重指数)、速度、爆发力素质(50米跑或立定跳远)、柔韧素质、力量耐力素质(坐位体前屈或握力体重指数或屈腿仰卧起坐)。相比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体质健康标准》更科学全面的反映了个体的体质状况。但两个《标准》之间的评分分档不一致,测试容易导致数据的差异性。

整体体质下降,但不是所有的指标都在下降,近20年来,我国中学学生体质呈下降的趋势。特别是中学生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机能耐力下降显著。2000年第一次国民体质监测显示,城市3至6岁幼儿的速度、柔韧性和协凋性好于农村同龄人群;农村男性儿童青少年(学生)的肌力和耐力好于城市同龄人群。儿童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呈全面降低趋势。特别是肌力、耐力和柔韧性下降幅较大。值得注意的是,7至18岁男性儿童青少年(学生)人群的肥胖率比1995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城市男性小胖子由59%增加到10.1%,5年多了一倍多。2005年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调研结果显示:在学生体质健康得到继续改善的同时,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呈下降趋势,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比较两次体质监测公告来看,中国国民体质总体水平比2000年略有提高,儿童青少年体质得到改善,但仍存在肥胖率增加、体质水平差距明显、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等趋势。但从2006年起,部分数据出现拐点,根据《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有改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形态发育水平持续提高。结果显示,城乡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等生长发育水平继续呈现增长趋势。

②肺活量水平出现上升拐点。结果显示,反映人体生理机能水平的重要指标——肺活量,在连续20年下降的情况下,出现上升拐点。

③营养情况继续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继续得到改善,低体重及营养不良检出率进一步下降,且没有重中度营养不良。

④与2005年相比,我国乡村小学生蛔虫感染率持续降低。

⑤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开始得到遏制。结果显示,7——18岁中小学生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持续下滑趋势开始得到遏制,与2005年相比,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2 实践操作层面的分析

操作层面原因分析,查阅现今众多文献以及体质调查报告中,表明导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地区存在的问题也不同,总的来看有社会大环境、家庭环境、场地设施、体育教师等因素,这是大家所公知的,但究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科学有效的运动锻炼。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国家提出了每天运动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可在实际的操作中学校、教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把一些带有一定危险性的、冲撞比较激烈的运动项目都排除在教学内容之外。

耐力素质是最能衡量一个个体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耐力素质的下降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也有学校与教师规避责任的原因。大家都知道近年来好多次报到有大、中学生在长跑中猝死的消息。这给家庭与学校体育的开展都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就像前些时候学生跑了两个400米后猝死了,家长追究学校的责任,教师的责任,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能课的开展。好多学校为此缩短了长跑的距离,一些教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也不敢让学生去跑到一定的量和强度,考试的要求也有所降低,少部分学校只要学生跑完全程就及格。很多地方的体育中考也把长跑项目取消了,甚至市级的中学生田径比赛也取消了3000米以上的比赛项目。仅仅依靠几节耐久跑课根本不能多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心血管系统机能,耐力素质的提高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长期坚持适当强度和运动量训练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速度、爆发力素质的下降,强壮的肌肉,灵敏的速度有利于个体完成较大负荷的体力活动,能更好的自我保护。我们经常发现那些容易受伤的学生往往都是力量不强,速度不灵敏的。导致这些素质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学校和教师的因素、学生个体受社会文化影响的因素。大多数学校和教师现在为了避免一些教学安全隐患,把最利于发展力量素质的体操、器械类教学内容直接剔除了。社会、媒体上一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错误言论和观念也给学生带来了体育锻炼的误区,很多学生怕拥有一个强壮的身体而被人讥笑。

柔韧素质有利于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关节灵活性,相对来说这一素质下降的幅度不是太大。导致这一素质下降的主要因素在于教师的引导与学生自身的认知。也正因为体操类的教材被忽略,很多柔韧性练习也跟着被忽视,经调查学生个体自认为柔韧性练习对他们的运动帮助不是很大,而且很多学生都明确表示怕进行柔韧练习是因为怕疼。

3.提出策略

针对上述分析提出几点操作策:

3.1 从管理层面,教育监管部门要做好本地区指导与监管工作,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纳入到对学校、校长和教师的绩效考核中去。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要不定时检查督导。学校体育工作中要保障学校和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切实有效的平等体育教师的工作待遇。

3.2 为每个学生个体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并将档案跟随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特殊体质的学生须在档案中注明。特殊疾病史,这一点往往被家长刻意隐瞒,家长害怕孩子在升学时会受到限制有时会故意隐瞒孩子的特殊病情。而这恰恰是导致猝死的最危险的潜在因素。

3.3 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要切实做好教育部和体育总局提出的“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把发展耐力素质的运动作为学生的必修教材内容。

3.4 学校体育工作应注重体育文化的建设,可设立体育活动节、体育夏、冬令营等主题。指导学生会社团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体育展示等校园体育文化活动。

4.结论和建议

随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贯彻实施,强调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形态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身体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参加经常性的体育锻炼的功能;淡化的是测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它有利于促进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对“健康”概念的重新认识;有利于目的明确地帮助和督导学生实现健康目标;有利于促进学校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的体育课程全面改革;有利于课程结构和成分的转变,激励学生上好体育课,全面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有利于科学、综合地评价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对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进行监控和及时反馈,激发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一生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行为和习惯;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减轻由于测试给学校人力、财力和物力带来的负担;有利于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

[1]国家体质测试标准.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指标体系结构与嬗变研究甄志平,毛振明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动态变化研究邵金艇 -《内江科技》-2010.

10.16730 /j.cnki.61-1019/g8.2016.10.102

何爱红(1973.2-),女,汉族,江苏盐城人,副教授,扬州职业大学;

鞠年群,扬州中学。

猜你喜欢

耐力体质素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如何在小场地上进行耐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