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2016-02-12张蘅杨兆麟
张蘅 杨兆麟
我国传统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张蘅 杨兆麟
我国传统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改革而不是改良,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中曾经指出,无论是世界上的任何事物的产生后是由于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因此,对于我国传统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是这样的。基于此,本文围绕我国传统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行研究,认为体育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对此,首先阐述了传统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逻辑内涵,然后分析了转变传统体育发展方式的原因,并对此做出了相关转变的途径,以期我国传统体育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传统体育;发展方式;转变
针对我国传统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首先一定要正确理解我国体育发展的基本内涵,因为只有正确理解了我国体育发展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有效实现我国传统体育发展方式的基本架构。传统体育的发展从表面上来看是非常大众的问题,很少有人能够对其进行正确的界定,如果从社会学的理论上来讲体育发展就是指体育人口、基础设施以及体育成绩等相关保持增长的同时,传统体育的结构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还有就是对传统体育的增长和结构变化等相关的制度的转变就是传统体育的发展。因此,转变我国传统的体育发展方式主要从以下的三个方面进行。
1.传统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逻辑内涵
首先,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式不只仅限于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增长方式,还包括: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过程中的要素以及相关的配置,还有生产方式、运行机构和消力池水平等相关的特点。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不是短暂的,更不是循规蹈矩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式各种特点也会随之而变化,量的积累必然会导致质的飞跃,这就是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层次。
其次,从我国传统体育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不论是哪个阶段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式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并且都是对之前体育历史阶段发展方式的创新和超越。一般情况下,之前一个历史阶段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式都不会全都不符合下一个阶段的体育发展,只是有一部分内容不合适未来传统体育的发展了。
最后,就是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必须要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带领下,再由多方面得力量共同一起去完成的,同时还要遵守相关的规范和制度原则,并且通过相应的组织体系去共同实施的比较复杂的、系统的、完整的具有社会性的行动体系,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式转变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完整的社会系统,并不是只针对某一个问题而进行的转变,这过程中涉及到了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目标、相关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很多方面的内容,因此,构建出科学的、合理的、系统的、完整的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1]。
2.传统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原因以及途径
2.1 传统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原因
2.1.1 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
最初将传统体育的发展定位于是服务政治的,虽然发展体育是为了增强人民的体质,同样也是为了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并不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形势不断变化,以和平为主是国际发展的主流,因此便忽视了体育,虽然后来还在重视体育的发展,但是更多追求的是速度,只关注量的增长,而忽视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正需求,对此就不能够从真正的意义上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2.1.2 没有体现协调发展的要求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地区拥有体育馆的只占了8. 2%,而城市更像体育指标的投入远远超过了农村,城乡发展不协调。其次,对投资建设体育馆方面来说,我国东部地区的建设远远超过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建设的总和,达到了70.8%。第三点就是体育参与者的阶层不协调。第四就是体育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虽然我国早在之前的政府相关工作的报告中就提出了传统体育的发展工作要坚持体育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方针,但是在很多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这种关系的不协调[2]。
2.1.3 没有体现高效发展的要求
我国传统体育在发展中,形成的体系完全就是官僚体系,缺乏竞争。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参与到传统体育当中,但是这种力量的对比还是非常悬殊。受到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各级政府部门不愿意放弃体育发展的控制权,在一定的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
2.1.4 没有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传统体育的发展要通过自身的需求来拉动自身的发展,然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最终消费变成了我国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来源,并不是自身的需求,而且这些最终消费的对象就是各级政府。另外,在传统体育科学技术的创新方面也表现出了没有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所关注的是竞技体育方面,忽视了传统体育的发展,对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严重缺乏深入地研究,因此,根本就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
2.2 传统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
2.2.1 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工作理念
要坚持以人文本,转变传统的工作观念。首先是要转变相关政府的工作观念,以前政府将传统体育的发展当做是辅助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具,因此,转变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理念,将传统体育的发展当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不可以将传统体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对立起来,将传统体育的发展看做耗时耗钱的事情。根据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传统体育的发展不但不会与经济之间相互冲突,还会与经济之间相互促进,传统体育的良好发展会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的缓解了社会存在的冲突,为促进经济提供发展的动力。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能够促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提升。因此,在传统体育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人文本的理念,重视体育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体育成绩的提升还要重视人们的传统体育意识,加强体育技能培训,政府在提出政策和相应设施时,要与广大人民的意愿和需求相一致,为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式的转变奠定良好的基础。
2.2.2 深化传统体育社会化的发展和改革,构建体育发展体制
首先从社会的层面上来看,一定要加快传统体育社会化的改革,在政府相关政策和法律制度方面确立我国传统体育在市场和非营利组织等当中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将社会传统体育组织当做“体制外”的错误理念纠正过来,要重视传统体育相关组织的地位,因为这是关乎我国国家事业建设的问题,根据相关的规定是可以获得国家发展建设的拨款款项,促使相关的社会组织可以真正的参与到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式转变当中。其次,从政府的层面上来看,应该加强政府相关部门推动我国传统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职责,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方式的转变是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可以通过市场中所运行的规律,会根据市场中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然而传统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多的是要依赖于有意识的、集体的、统一的活动,这种活动的建立就需要人们具有社会共识,因此,我国传统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也需要市场中所运行的规律,会根据市场中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来帮助传统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必须要确定的是,我国传统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国家发展的责任。同时,还要加强对社会非营利组织的培育,加强其专业性和自身的建设,以此来保证我国传统体育发展方式转变在我国发展中可以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和前进[3]。
2.2.3 转变和创新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资源的分配模式
首先,坚持公平原则分配体育资源。近几年,我国在公共服务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非常显著,并且还提出了公平分配体育公共服务等相关的概念,从理论的角度上来讲,这样的概念是不足的,原因是只将体育公共服务等进行公平分配是行不通的,应该是全部的体育资源都实行公平分配的原则,然而,由于当前我国社会的发扎状况来看,可以将我国传统体育发展方式转变分为近期的发展目标和远期的发展目标,可以将体育公共服务的公平分配当做是近期的发展目标,但是最红目标还是要将全部的体育资源公平分配。其次就是在分配的过程中要实行民主化。人民群众、相关的社会组织等必须要参与到公平分配的过程当中,并且拥有发言权,在公平分配的过程中还要受到人民群众和相关社会组织等的监督,在分配时要充分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并不是政府和其他集团的利益。针对弱势群体要实行重点的照顾,并且要落实到实处,有效的推动我国传统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2.2.4 改革决策机制,不断优化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式运行机制
改革决策机制,就要不断优化我国传统体育发展方式的运行机制,因此,就必须要找到突破口,实际上决策机制的改革就是突破口。让人民群众、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我国传统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决策中来,将体育公共服务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积极地引进来,可以使用听证会制等相关的一系列方法引用到我国传统体育房展方式的转变当中来,努力做到多元化、科学化和合理化,尽可能的做到我国传统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可以复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另外,我国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体育政策,为参与体育的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环境,并且还可以通过税收的方式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传统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加大对体育发展的创新和科学技术的投入,为我国传统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持久的动力[4]。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也会随之出现或多或少的挫折,严重的可能会与经济发展之间产生冲突,因此,传统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想要实现我国传统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和工作目标,深化传统体育社会化的发展和改革,构建体育发展体制,转变和创新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资源的分配模式,不断优化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式运行机制,以推动我国传统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1]赵进,王健.从西俗东渐中青少年体育休闲方式的变迁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77-81.
[2]汪文奇,金涛.从低水平非均衡迈向高水平均衡——对我国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09:18-23.
[3]浦义俊,吴贻刚.英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历史转型及其启示——基于政府职能转变视角[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01:13-20.
[4]杨尚剑,孙有平,季浏.桎梏、特征与价值取向:基于竞技体育传统指导思想的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11:140-144.
10.16730 /j.cnki.61-1019/g8.2016.10.038
张 蘅(1973-),男,汉族,河南信阳人,本科,研究方向:体育理论及体育教学,讲师,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系;
杨兆麟(1981-),男,汉族,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理论及体育教学训练,讲师,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