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女足的历史竞技贡献研究

2016-02-12孙乐宁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30期
关键词:中国女足女足技战术

孙乐宁

新中国女足的历史竞技贡献研究

孙乐宁

通过分析中国女足的发展历程及世界女足的发展趋势,从竞技贡献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新中国女子足球取得辉煌成绩对于提升足球国际地位,形成足球技战术风格,满足社会竞技心理,探索足球管理体制方面的贡献。并由此引出了对于当前男女足运动发展的启示,探讨了未来男女足该如何有所作为。该研究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分析了当前形势下的发展问题,对于女足重塑辉煌成绩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研究成果可为决策部门进行战略抉择提供参考。

女足;贡献;启示

从1986年到2000年的这14年时间里,中国女足在世界各大赛事中取得了优异的战绩,“铿锵玫瑰”的赞誉家喻户晓,几乎成为了全民族的骄傲。以孙雯,刘爱玲,高红等为代表的女足姑娘凭借着敢打敢拼,不屈不挠的女足精神,深深的影响了一代中国球迷。有着明星效应的女足精神,对中国女足运动的发展,乃至整个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随着世界女子足坛格局的变化和技战术发展趋势越来越男性化,中国女足慢慢丧失了很多以前具备的优势。纵观中国女足的发展历程,中国女足经历了起始、辉煌和下滑阶段。本文立足于研究新中国女子足球对足球竞技方面的贡献,总结辉煌成绩背后的成功经验,希望能给男女足未来的发展一些启发。

1.新中国女子足球的起步

“我国的现代女子足球运动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1]。当时的中国刚刚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所有体育事业都百废待兴,女足运动也正是抓住了这一历史发展机遇,迈出了发展的第一步。而整个20世纪80年代,由于政府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社会的资助,女子足球运动在中国得到了蓬勃发展。1981年2月,北京首次举办了中学生女足邀请赛,同年5月广东省举办了首届女足赛;1982年8月,体育报、人民体育出版社、新体育、中国体育报、足球世界五家首都体育新闻单位在北京联合举办“全国10省市女子足球邀请赛”,拉开了全国性女子足球竞赛活动的序幕;1982年底,国家体委正式把女子足球纳入全国竞赛计划,并从1983年起每年举办一届全国女子足球锦标赛;1984年组建了第一支女子国家集训队,并第一次举办了全国女子足球邀请赛;1985年,女子足球以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发展潜力,被列为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比赛项目;1989年,又增加了“全国青年女子足球锦标赛”,进一步推动了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

2.新中国女足的历史竞技贡献研究

2.1 对提升足球国际地位的贡献

女足运动经过十几年的沉淀与发展,经历了刚开始的举步维艰,处境艰难,到慢慢的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尤其以中国女足为代表,在世界赛场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96年,女足首次进入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中国女足一举夺得亚军。从1986年7月首次出访欧洲,到2000年第27届奥运会14年间,中国女足国家队囊括了女足亚洲杯和亚运会女足赛冠军,夺得第17届大学生运动会女足赛冠军,第4届世界友好运动会女足赛亚军,第1届女足世界杯第5名、第2届女足世界杯第4名、第3届女足世界杯亚军,第26届奥运会女足赛亚军、第27届奥运会第5名”【2】。这一系列的骄人战绩令国际足坛为之震惊,也奠定了中国女足在国际足坛的领先地位。

2.2 对形成足球技战术风格的贡献

“足球技战术风格是指一支球队的个人和整体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结合足球运动发展趋势,经过长期训练和比赛,在比赛中从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和思想作风上表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运动员和球队稳定性的综合特征”[3]。中国女足在技战术方面勇于创新,从1996年开始,国家女足就开始尝试“中前场压迫式”打法,以充沛的体能为保障,形成了整体稳固防守,快速灵活进攻的特点。这种尝试曾在1999年第3届女足世界杯赛上获得巨大成功,国际足联用“在地毯上下棋”来高度评价和赞美中国女足比赛。最终,中国女足成功地实现了亚洲人以“速度、技术、整体和准确性”来抗衡和战胜欧美列强的技战术思路。“中国女足也形成了以“快”“灵”为特点、技术细腻、进攻强调整体配合、防守依靠严密组织、思想作风顽强的技战术风格”[4]。可以说,此时的女足具有鲜明的技战术风格,是制胜的重要法宝。

2.3 对满足国人获胜心理期待的贡献

中国女足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虽然这种辉煌还伴随着从未在世界大赛中登顶的遗憾。1984年,中国女足集训队成立,在中国足球的历史上,第一次有了女足国字号球队。经过两年集训的中国女足第一次参加亚洲锦标赛便取得冠军。其后五年,商瑞华带领中国女足连续两次蝉联亚洲锦标赛冠军,勇夺北京亚运会女足金牌,将中国女足塑造成为亚洲一流强队。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马元安接过中国女足教鞭。在近十年时间里,中国女足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和1999年美国世界杯赛上两次打入决赛,最终负于美国队,与冠军擦肩而过。尽管如此,中国女足仍然带给国人以骄傲,人们把“铿锵玫瑰”这样的赞誉送给了女足姑娘,孙雯、刘爱玲、温莉蓉、高红、赵利红等队员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著名电视主持人刘建宏曾说过“中国踢球的孩子,太需要自己的偶像了”。足球虽然是一个11个人的团队运动,但是每个球队都会有灵魂人物,每一支球队都会有自己的精神,这就是榜样的作用。中国女足在国际赛场上取得的一系列骄人战绩,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它不仅慰藉了国人因为男足在世界赛场上没落而失衡的心理,也引起了社会对女足运动的广泛关注,在很大程度上了促进了人们对女足运动的了解。踢球的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偶像,在全国各地都掀起了踢球的热潮,草根足球也像雨后春笋一样快速的发展起来。很好的带动了足球运动的开展。

2.4 对探索足球训练管理体制的贡献

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女足在世界赛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此期间,中国女足实行的是“举国体制”的管理体制,这种体育体制的主要特点是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来管理体育,依靠计划手段来为体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举国体制的实施,在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振作民族精神、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识水平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5]。在我国经济尚处于整体不发达的背景下,依靠社会主义特有的制度优势,实施“举国体制”这种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是适应时代特点的重要选择。从20世纪70年代到2000年,在中国女足的辉煌阶段时,我们发现,世界女足的发展尚处于“自发”的业余阶段,以专业体制对付业余体制,中国女足具有明显的优势。2000年后,随着世界女足快速向职业化、商业化发展,现代女足水平在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力量、耐力等方面,在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也更趋向于男子足球,比赛节奏也明显加快”[6]。面对职业化,商业化的现代女足,中国女足的专业体制不再具有优势。中国女足在下滑阶段暴露出很多问题,但从制度角度来看,中国女足缺乏与女足运动职业化、商业化发展相匹配的管理体制及制度建设,导致中国女足的管理层更换过于频繁,宏观指导思想缺乏延续性,女足管理的专业化、职业化制度缺乏。因此,在坚持“举国体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职业化道路是解决女足发展问题的当务之急。

3.女足竞技贡献的当下发展启示

3.1 对于女足技战术风格发展的启示

90年代的中国女足辉煌时期,在马元安教练的精心指导下,形成了以强调技术为中国队的立足治本,并注重球队的整体战术配合,利于技战术上的优势来弥补身高和对抗能力的不足。在1999年世界杯的比赛中,中国队已经熟练从容的运用胸部停球、铲球等技术动作,一方面使动作更简洁,保证比赛的连贯性和观赏性,另一方面铲球、铲断和铲球破坏进攻都有效的提高了队伍的防守质量和比赛的激烈程度。“据统计在1999年世界杯中,中国女足边路进攻进球只有总进球数的17.2%,远射进球达到了9.8%”[7]。随着世界女足运动职业化商业化的发展,女足运动员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各国在女足的技战术打法及训练模式上都仿效男子,并且这一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男子足球技术革命已经给女足带来深刻的影响,将来男女足之间的关系将变得更加密切,在技战术打法、训练模式等方面更加趋于统一。面对这一形势,中国女足应该继承和发扬前辈们的技战术特点,即坚持以“快”“灵”为特点、技术细腻、进攻强调整体配合、防守依靠严密组织、思想作风顽强的传统技战术风格,在此基础上加强力量性训练,提高身体素质,顺应风格男性化的发展趋势,而不是放弃传统风格,盲目追求力量型技战术打法[8]。

3.2 对于改革女足管理体制的启示

“职业化已经成为近年来女足运动发展的明显趋势。在以市场经济为主要形式的世界经济体系中,没有市场就没有竞技体育的社会生存环境。可以说推向社会、占领市场、走职业化道路是女足运动之所以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其今后发展的必然方向”[9]。以美国为例,前几年女足大联盟的迅速发展,其影响遍及世界。这个赛事吸引了许多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到那里工作,在比赛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世界上最优秀运动的魅力,很明显欧美已经走在女足职业化的最前列。职业化也使美国、德国等国从默默无闻到世界冠军。“欧美模式”已成为女足职业化的成功模式。

相比之下,举国体制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面对世界女足运动职业化的发展趋势,必然要有所改变。“现阶段我国各级队伍的组建和训练还是以全运会、城运会、省市运动会为中心,主要依靠国家投人和行政手段管理,教练员、运动员缺乏制度上的保障机制”[10]。面对新形势的挑战,足球管理体制需要更加深入的变革。2016年2月,“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撤销,中国足协与国家体育总局的“脱钩”基本完成。这标志着中国足协的调整改革进入了“快车道”,这是在中国足球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进展。

3.3 对当前男女足该如何作为的启示

3.3.1 转变足球发展战略,扩大群众基础

首先要转变观念,将重心转移到夯实群众基础的工作上,“以全民健身为重要事业,体育强国为重要基石,民族精神为重要载体”[11]。中国足球的发展要摆脱那种把精力主要放在短期内可能出成绩的思维模式上,不能一味地以金牌、奖牌论英雄,需要在项目的普及工作上长期规划、扎实打基础。足协等应该将工作重心适度向为爱好者的服务倾斜,并进一步加大对社区足球体育场馆、场地、设施等的配备,为广大老百姓的体育锻炼提供场地及器材保障,这样才能有效发展和提升足球的定位。同时要重点抓普及,扩大足球项目的参与人数。因为群众基础不仅可以源源不断地输送后备人才,还可以拓宽相关赛事的消费市场,可以更好地进行赛事市场开发,是足球足球商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石。在普及足球运动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更加了解足球文化,理解足球对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等方而的影响,爱上足球,从而感受到足球的乐趣,从而培育广泛的群众基础。

3.3.2 重视足球人才培养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借鉴苏联的竞技体育体制基础上,我国竞技体育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举国体制”管理模式。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以体校为依托,形成以“三级训练网”为标志的一条龙培养体系。实践表明,“体校专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依靠举国体制的“先发优势”,我国女足在20世纪90年代成就辉煌,一度引领世界女足发展潮流[12]。此后我国女足未能将这种辉煌延续,世界排名逐年下降(目前已跌至第15位),大赛成绩也不尽如人意。我国女足水平已与世界强队相去甚远,2011年甚至未进入女足世界杯决赛圈。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并未给女足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带来根本性的改变。相反,青少年女足队伍、人数却呈现逐年萎缩的境况。目前中国女足的还不到1000人。“比如女足超级联赛,16支队每队20多人,一线球员还不到400人。相比之下,日本女足人口3万人,澳大利亚女足踢球人口目前有12.5万人,德国女足人口100万人,美国女足人口达到了惊人的300万人”[13]。可以认为,我国足球运动落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青少年培养工作的薄弱与偏差,要振兴我国的竞技足球,必须坚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体教结合的系统进程。

3.3.4 挖掘足球发展的市场潜力

坚持市场化改革是实现竞技足球成绩突破的根本,足球运动的商业化运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项目的技术水平,促进足球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开展。足球训练的职业化将保证足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俱乐部的人才培养作用,俱乐部是竞技体育职业化、产业化的必然趋势,大多数足球强国也是采取的这种模式,并且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韩国足球社会化的经济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足协、足球俱乐部、足球传统学校等要依靠社会力量,共同来投资、兴办和经营,自负盈亏,为足球训练提供场地设施、教练员指导、运动员相关配套设施等,定期组织相关邀请赛、对抗赛和社区比赛等,在提高其市场化效益的同时,为国家源源不断的选拨和输送高水平运动员。另一方而,足球主管部门应全方位、准确把握体育消费者的心态,最大限度地开发足球的潜在市场,做好赛前包装、策划及宣传,努力提高消费市场。

4.结论

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女足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世界足坛占有了这些辉煌成就已成为历史。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遇了诸多的新问题,我们需要借鉴女足辉煌期的成功经验,促进女足乃至我国男女足的整体发展。确保训练管理体制与时代特点实质性融合,在训练中发展和形成女足自己的技术风格和战术特点,重视群众基础和后备人才的规划培养。社会化、市场化是职业足球发展的重要标志,一定要让市场来引领女足运动的发展,减少干预,按照规律运行足球。期待我国女足再回世界之巅。

[1]彭彦铭.中国女足“二次创业”的目标设置[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6).

[2]刘勇.中国女足与世界女足强队技战术风格比较研究[J].榆林学院.2011

[3]刘明胜.中国“女足二次创业”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2).

[4]邹国防.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时期的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5]张艳明.以史分析现代女足发展趋势[J].河南理工大学,454000.

[6]戴进,戴汉东对第3届女子世界杯足球赛进球情况的分析统计[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3):10-11.

[7]谭森,杨雷.我国女足运动管理体制困境解析及其创新路径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2(1).

[8]冯伟中.世界女足运动发展趋势--析中国女足奥运会失利原因[J],2005,24(2)

[9]张丽丽.中国女足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3).

[10]黄兰,李可可.“体育强国视”视域下我国竞技足球难以实现突破的根源探析.湖北大学体育学院.2015(11).

10.16730 /j.cnki.61-1019/g8.2016.10.023

孙乐宁(1975-),男,山东人,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讲师,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嘉庚学院体育部。

猜你喜欢

中国女足女足技战术
姚春生
破解电动车火灾扑救关键技战术的几点思考
在被冷落中“拼命”的中国女足
致敬女足!致敬为水产事业而奋斗的女神们!
冠军游行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我国高水平女足裁判员培训现状调查
中国女足:重返奥运会舞台
德约科维奇与费雷尔技战术对比分析
21分每球得分制对羽毛球男子双打技战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