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运动处方”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PBL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6-02-12景志强王振亚杨川川张陵
景志强 王振亚 杨川川 张陵
基于“运动处方”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PBL教学模式的探讨
景志强 王振亚 杨川川 张陵
缺乏运动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问题,高校做为学校体育的收官之战,不仅仅是传授运动技能,更应该教授学生“为自己量身打造个性化运动处方,培养学生自主运动,终身体育的生活方式”。传统的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鉴于运动促进健康是属于运动医学交叉学科的内容,本文对“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用于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和培养自主运动做一分析探讨。
体质健康;缺乏运动;体育教育;PBL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11.105
缺乏运动不仅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问题,而且也是威胁人来健康的一号杀手[1]。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收官之战,为学生走向社会,是否能够保持规律运动,终身体育的生活习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中小学阶段体育的风风雨雨,体育已成为了某些学生的“嗜好”,也成为了某些学生的“梦魇”。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收官之战,应避免与中小学教学内容的重复,更要加深学生对“缺乏运动会导致或加重某些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认识,尤其是帮助那些缺乏运动的学生,掌握运动相关科学知识,为自己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的个性化运动处方”,进而培养学生自主运动,终身体育的生活方式。
随着运动科学的发展,大家已经逐渐认识到公共体育课不仅仅是传授运动技能,其重点逐渐聚焦于运动促进健康的理论与实践,即让学生掌握适合于自己的运动方案,并培养终身体育的生活方式。可见,传统的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鉴于运动促进健康是属于运动医学交叉学科的内容,我们可以考虑借鉴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
1. PBL教学模式
PBL教学法于1969年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首先将其引入医学教育,后来扩展到包括教育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的教学改革中,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2,3]。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倡导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PBL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得到的。“情境、协作、会话、建构”是学习过程的四大要素。
PBL教学直指知识的应用,具体表现为教学过程中,以一定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的触发器。同时强调学习是个体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对知识进行理解、分析、批判和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由自己完成,他人无法代替。在评价过程中,PBL遵循形成性评价原则,它关注的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准确度,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和作用,评价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善,让小组的学习效能能够提升[4]。
2. PBL教学模式用于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可行性分析
公共体育课以促进健康为宗旨,即提高心血管耐力、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体成分和社会适应能力,而这些能力的下降与衰退与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心血管耐力差可导致发生心脏相关疾病的危险性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差可导致肌肉和关节的慢性疼痛,体成分不合理可导致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社会适应能力差可导致发生心理疾病的危险性增加。
可见缺乏运动与一些疾病的发生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很适合于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基于案例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此外,运动的实践也适合于基于解决问题的学习与实践(problem-solved learning)。
针对“运动促进健康”的宗旨,我们制定教学目标;①即加深学生对“缺乏运动已经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病因之一”的认识;②掌握运动科学相关理论知识,进而为自己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③培养自主运动,终身体育的健康生活方式;④更重要的是通过PBL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开放性实验的形式,选择没有自主运动习惯的学生,或者体适能较差的同学,并根据其体适能现状进行分组。设计针对性的关于“缺乏运动与健康”具体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文献检索,小组讨论,集中答辩的教学模式,初步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加深了学生对“缺乏运动将影响健康”专业认识,使一部分同学从不运动逐渐开始自主运动,并且通过所学专业知识可以为自己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
3. PBL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中的应用探讨
在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背景下开展PBL教学,要以现行教育体制为基础,抓住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资源三个教学基本要素,有的放矢,扬长避短。
3.1 坚持以学生为本。
PBL教学模式用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是以一种综合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包含运动的人体科学和运动训练学等在内的内容,要求学生了解自己的体质健康及生理状态,从中发现需要改善提高的机能状态,然后通过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为自己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现阶段我国本科高校学生几乎全部来自于高中应届毕业生,长期接受传统模式教学。他们社会经历欠缺,交流、合作等能力不足;并不擅长运用分析论证思维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很薄弱。从传统模式直接进入PBL课程,学生在知识深度和广度、团队合作等方面都无法为自己定位,难以适应。PBL的顺利实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具体措施如:首先,在大一前几次课要加强体适能基础理论教学;其次,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最后,老师对自己班上体质健康差的同学,设计关于“缺乏运动与健康”主题的开放性实验,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基于“运动处方”的PBL教学,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运动促进健康的相关知识,形成健康意识,根据自己的体质健康现状,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逐步培养自己终身体育的生活方式。
3.2 深化教师教改意识。
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师,都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也是传统教学的执行者,擅长于动作技术的讲解与教授,对缺乏运动与健康的深层次理解不足,在改变学生健康意识上没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进而培养学生自主运动,尤其是体质健康差的学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甚至对参与体育运动失去信心。在PBL教学中,教师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讲授者”的角色,主要发挥引导和监督的功能,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学。开展PBL教学,首先要让教师深入理解PBL教学的内涵与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结合不同教师的工作特点、个性特征,通过对教师教学策略的培训以淡化、削弱传统教学模式对其思维和行为的影响。
3.3 评价标准,
学期综合评价,主要建立在以下标准之上,学生的运动处方和健身计划是否得到了贯彻执行,一周有几次一个小时以上的运动;学生的健康意识是否得到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是否得到改善;淡化运动技能在评价中的比重,增加学生参与度的评价,急用相对值而不是绝对值进行成绩的评定。评价只是检验的一种手段,在短时间也难以对长远的发展进行预测,公共体育教学重在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培养其终身体育的习惯,这样,即使学生毕业后离开了学校,他们仍有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能使其受益终身。
4. 总结
综上所述,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难点是针对体质健康差的学生,如何培养他们自主运动的习惯。运动习惯的形成与个体的生理、遗传和认知,以及环境和传统文化等诸多因素相关。但认知是培养习惯的原动力,只有深刻认识到缺乏运动对健康的影响,个体才会主动的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PBL教学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将“知识、态度和行为”的一体教育变为可能。
[1] Li Li.The financial burden of physical inactivity[J].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版).2014,(1):58-59.
[2] Nan-Chieh,Chen.An Educational Approach to Problem-Based Learning[J].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08,(3):23-30.
[3] Kanji,Fukuda,Chiaki,Hamanishi,Osamu,Matsuo.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Medical Education:Its Effects on Learning Attitude and Long-term Memory[J].医学教育.2002,(2):230-233.
中国药科大学2015重点教改课题“建立'促进身体健康-丰富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的综合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 ”(项目编号:2015XJJGZD12); 中国药科大学2015研究性教学试点项目“体适能”。
景志强(1981- ),男,汉族,内蒙古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生理学,讲师,中国药科大学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