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太原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

2016-02-12张翠莉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太原市民营企业融资

张翠莉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太原030012)

加快太原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

张翠莉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太原030012)

太原市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处于加速发展期,但依然存在经济总量不足、市场环境不够宽松、管理制度落后,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城市吸引力不高等问题。为促进我市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探索合作发展新路,拓宽融资渠道,开展创业创新活动,调整行政区划。

太原市;民营经济;发展

不久前,省委书记骆惠宁同志在太原调研经济发展时强调,要依靠创新驱动,来实现山西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对于撑起我市经济发展半壁江山的民营经济而言,如何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找到新的增长点已经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太原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太原市民营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对全市经济贡献率不断加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成为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的主要力量。

截至2015年底,太原市民营市场主体总数为27.92万户,其中民营企业8.5万多户,新增民营企业1.6万户以上,同比增长18.8%,总人数达到162.6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76%左右;民间投资成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军,全年完成535.15亿元,同比增长19.82%;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571.53亿元,同比增长10.06%,占全市GDP的67%;上缴税金312.25亿元,同比增长2.8%,占全市财政收入的68%。从以上数据看,民营经济吸纳了全市70%以上的新增就业人员、60%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解决城镇无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国企改制分流人员等群体就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完成的增加值、上缴的各种税金均占到全市的60%以上,有力地推进了富民强市目标的实现,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驱动器”,社会稳定的“减震器”,新常态发展的“稳压器”,民营经济的主体地位日益显现。

二、太原市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太原市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处于加速发展期,在全市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作用不断增强,已成为新常态下改善经济生态的重要力量,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和长三角、珠三角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太原市民营经济存在很大差距,尤其在当前供给侧改革中,民营企业面临短期融资压力增大、长期创新强度增加、市场竞争加剧等一系列发展瓶颈。

(一)经济总量不足,产业结构不优,民营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

我市民营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富士康等少数几家大企业拉动,成规模的民营企业数量太少。传统能源行业方面的民营企业占比仍然很高。民营企业家受利益驱动,投资过于集中在煤炭行业。一定程度上,民营企业家存在思想观念落后,目光短浅,对企业的发展没有长远发展规划或者规划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等问题。煤炭形势好时,受利益驱动,所有人一窝蜂的进入到煤炭领域,2008年的金融危机没有从中汲取教训反而继续加足马力投资。

(二)市场环境不够宽松,融资难和用地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缓解,严重制约民营经济的发展

长期以来,贷款难、融资难、融资贵、担保难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全市贷款总额中真正用于民营企业的占比不足11%,且主要以民间借贷为主,融资成本普遍在15%-18%之间,小微企业则高达25%以上;融资速度慢、融资门槛高使得一些企业在遇到资金短缺的困境时被迫停产、半停产,导致一些很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因此错失了发展良机。而用地难问题导致民营企业发展空间受限,太原民营企业大都是改革开放之后发展起来的,约有90%以上的企业存在土地产权和不动产产权不明晰的现象,既成为制约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也影响了企业的投资信心,导致企业转型步伐缓慢。每年太原市民营企业获得的用地指标与发展需求相差甚远,无法取得合法的土地和厂房手续,给民营企业的融资带来了极大困难,大量有发展潜力的,特别是工业型民营企业外流,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三)管理制度落后,高素质人才缺乏

太原市民营企业普遍自身素质不高,组织管理模式落后。90%以上为家庭式、作坊式管理模式,管理方式粗放,创新观念不强,“小富即安、小成即满”思想严重,普遍缺乏现代经营管理意识,决策能力和长远规划、发展活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新创业的冲动和激情,缺乏做大做强的投资胆量和发展气魄。同时,跨界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既缺乏高素质的企业家,又缺乏科技专家和管理员团队,更缺乏一批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即便企业引入人才,也因各种原因留不住,严重影响民营企业提质上档。据了解,太原民营企业中,有60%左右的企业中各类人才社会保险不健全,致使人才流失。

(四)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政策性引导不足

政府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计划经济思维,政府、金融机构更愿意将政策和资源向国有企业倾斜,对民营经济支持力度不够。尽管近年来,国家、省、市先后出台了12个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落实情况不尽人意,税费减免政策未完全落实到位,多项涉企收费没有减免,每年新增的民营企业只有一半存活下来,不利于“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格局的形成。在政策的引导方面,政府发挥的作用也非常有限,应通过相应的政策积极扶持民营经济投资民生行业,比如:养老服务业、旅游文化产业等,但是事实上政府在政策性引导上做的还很不够。很多煤老板手中有钱,但不愿投资这些领域。

(五)城市的吸引力不高

政府解放思想不够,无法实现城市行政版图和人口等方面的快速扩容,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市场话语权不足,企业和商家都不重视我省、我市的市场,进而导致城市就业难问题越来越突出,人才就业机会少,各种城市发展要素集聚能力越来越差,市场经济活力越来越弱,在新的城市竞争中呈现出落后的不利局面。

三、促进太原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

(一)转变政府职能,创优发展环境

在“新常态”下优化经营环境,减轻企业负担,政府是可以而且应当有所作为的。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积极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既要解决“越位”给企业造成的负担,又要防止“缺位”对企业造成新的困难与负担。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放管结合”,把该放的权利放开,放到位,同时把该管的事情管好、管到位,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探索发展合作新路子,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互联网时代,企业要想真正做大做强,必须改变单打独斗的经营局面,走集群化发展之路,走战略合作之路,走协同发展之路。政府要加强规划,引导民营企业转变思想观念,变单兵作战为集群发展,增强集群竞争优势;引导民营企业开展多种合作,实现产业协同规模化发展。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总是要经历从小到大、从简单再生产到扩大再生产的过程。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企业规模越大,单位固定成本越低,越能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所以,无论是从企业的成长规律,还是从规模经济效应的角度来说,规模化都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拓宽融资渠道,破解融资难题

政府要筹资建立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采取有限担保方式运作,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建立商业性和互动性信用担保机构,缓解民营企业特别是民间投资者融资信用问题。弱化行政审批,降低小微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上市门槛。创新“助保贷”融资模式,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扩大资金规模,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改变企业发展单纯依赖银行信贷的现状,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四)开展创业创新活动,变资源驱动为创新驱动

太原市相当多的民营企业经营完全利用资源,靠非市场化和垄断的资源发展,包括自然资源、人脉资源、政府资源、金融资源等,进入新常态,此路难以为继。民营经济的提档升级和大发展必须走市场化道路,大力推动创业创新。新常态下,太原民营经济发展总的方向就是要由资源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产业低端向高附加值转变,由传统运营机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带动转变。民营企业要适应新常态下经营环境的变化,主动调整发展战略和策略,实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紧紧抓住“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积极推进互联网技术和服务方式融合创新,推动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加快向“互联网+”演进升级,构筑企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实现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变中取胜。

(五)调整行政区划,增强城市竞争力

一些国际、国内大的商家和企业在规划自己的商业布局的时候,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城市的购买力。太原市要想吸引到更多有实力的企业“落户”太原,可以通过扩大区域面积,来实现人口增加,市场扩容。可以学习安徽“三分巢湖”扩容经验,调整区划将榆次、太谷、平遥纳入太原市行政区域板块。通过快速扩大行政区域范围和人口数量、经济总量,来增加太原市聚人、聚财、聚智慧、聚能量的吸附力,进而增强我市的城市竞争力。大企业落户太原后,可以带动本地人员薪酬水平的提高,进而使我市的消费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又能逐步吸引到更多的人才,一切都将进入良性循环。

(责编:许淑贤)

F276.5

A

1008-8431(2016)05-0019-02

2016-08-10

张翠莉(1976-),女,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副主任。

猜你喜欢

太原市民营企业融资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太原市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及分析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5月重要融资事件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