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加强党性教育的历史考察
2016-02-12陈述
陈 述
(中共中央党校 中共党史教研部,北京 海淀 100091)
中国共产党从自己担负的历史使命出发,一直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并通过党校加强党性教育以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党性修养水平。尤其是从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有近400个中央文献谈到党性、党性教育或党性锻炼的问题。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都针对他们所处历史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强调加强党性教育。八十多年来中央党校一直按照中共中央的决定、要求和部署,把党性教育落实到教学科研工作之中,落实到学员研讨和考核之中并取得实际成效。
一、民主革命时期,为确定党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高度重视党性教育(1933年3月—1947年3月)
这期间,中共中央有五十多篇中央文献谈到党性问题。在民主革命时期,党的领导人特别是担任过中央党校的负责人,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任弼时、陈云,以及李维汉、董必武、邓发等都强调过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在这个长过程中,有几次特别重视党性教育的阶段。
(一)从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到1941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中共中央突出地强调加强党性教育以增强党的团结统一
党性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之前,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193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瓦窑堡会议在部署党的建设时,虽然没有提“党性”这个概念,但都有加强党性锻炼的明确要求。正如任弼时1942年在中共中央党校回答学员提问时说:“各地党校或训练班都有一门功课——党的建设,这就是党的教育和党性的锻炼;过去反对机会主义思想的斗争,也是党性教育,是在实际斗争中间锻炼每个同志的党性。我们可以说过去的党性锻炼只是一般地提出来,没有把它当作特殊的问题提出来。”[1]1933年3月,中共中央在江西瑞金创办中央党校的前身——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这个学校的第一期学员罗明回忆说,当时明确了办校的三个宗旨:一要培养无限忠诚于党、忠诚于工农大众的干部;二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总结亲身革命经验,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三要锻炼思想意识,洗掉旧社会带来的脏东西[2]。
这期间强调党性教育的直接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共党内出现了张国焘1935年10月公开成立的“中央”与中共中央对立,分裂党和红军,1938年5月公开叛党的严重事件;二是出现了1938年初王明凌驾于中共中央之上,不经过毛泽东本人同意就假托毛泽东名义发表文章的情况;三是有个别党部,或者个别干部,对于带有全国性的政治问题,随便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依据自己的估计决定党的政策。主要是针对张国焘的行径,1938年10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重申“四个服从”的党的纪律,即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还强调加强党内法规建设,以统一各级领导机关的行动。但随后又出现过项英不执行中共中央决定的行为,导致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九千多人被围,损失惨重,军长叶挺被扣、项英本人被杀害的“皖南事变”。领导干部党性不纯,给党组织、人民军队带来了重大损失,也直接危害了干部本人。中共中央认为“皖南事变”是项英反抗中央的机会主义和缺乏党性所引起的。
吸取这些历史教训,中共中央采取措施,要求全体党员尤其是干部党员更加增强自己党性的锻炼。1941年7月,中共中央发出王稼祥主持起草的《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这个决定指出:伟大而艰难的事业“要求我们的党更进一步的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塞维克的党,要求全党党员和党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在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和统一纪律下面,团结起来,成为有组织的整体”[3-1]。决定认为:“某些党员的‘个人主义’、‘英雄主义’、‘无组织的状态’、‘独立主义’与‘反集中的分散主义’等等违反党性的倾向。干部中、特别是高级干部和军队干部中的这些倾向,假如听其发展,便会破坏党的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和统一纪律,可能发展到小组织活动与派别斗争,一直到公开反党,使党与革命受到极大损害。而有这些倾向的个人如不改正,亦会身败名裂。叛徒张国焘的结局与项英反抗中央的机会主义所引起的皖南失败,便是明显的历史教训”[3-2]。从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强调加强纪律和党内法规建设到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主要是针对那时的几位领导人(张国焘、王明、项英等)党性不纯的情况作出的,重点是加强党性教育,特别是党的纪律教育。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也是对全党进行的一次全面深刻的党性教育。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整风开始。1945年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全党整风结束。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中央党校的党性教育进一步加强。1942年2月,中央政治局决定毛泽东负责中央党校的政治指导,任弼时负责组织指导。当时中央党校的课程安排是: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党的建设。当时党性教学方式是:中央党校的学员学习研究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和其他二十多个整风文件,自学为主,有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学员提出问题请中央领导同志到中央党校来回答。针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周恩来、朱德、陈云、任弼时、林伯渠等都曾到中央党校作报告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收到《任弼时选集》中《为什么要作出增强党性的决定》的文章,就是任弼时在中央党校回答学员提问所作的关于增强党性的长篇报告中的一部分。1943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毛泽东兼任中央党校校长。毛泽东特别指出:党性教育应有两个重点,就是提高学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注重学员的党性修养。中央党校当时集中了准备参加中共七大的大部分代表和高级干部,还把中央研究院并入中央党校,成为中央党校的第三部,把中共西北局党校并入中央党校,编为第五部等,当时中央党校共有六个学员部,学员总数3000多人。那时的中央党校是历史上招收学员最多的时期之一,也是党性教育卓有成效的时期。一些教学措施大见成效,如校长毛泽东及其他负责同志亲自看学员的学习笔记,并有批语;又如,实行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特点的考试,毛泽东亲自修改考试题目,“什么是党的学风中的教条主义?你所见到的最严重的教条主义表现是哪些?你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曾否犯过教条主义的错误?如果犯过,表现在哪些方面?已经改过了多少?”等等。
(二)延安整风运动取得成效,中共七大胜利召开,对于这时的党性教育毛泽东重点强调“党性与个性统一”
从这时开始,作为中央党校校长,毛泽东在党性教育方面重点强调的是党性与个性的统一。他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结论》中,都突出地强调了发挥党员的个性问题。他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讲得很清楚,他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不能设想每个人不能发展,而社会有发展,同样不能设想我们党有党性,而每个党员没有个性,都是木头,一百二十万党员就是一百二十万块木头。不要使我们的党员成了纸糊泥塑的人,什么都是一样的,那就不好了。其实人有各种各样的,只要他服从党纲、党章、党的决议,在这个大原则下,大家发挥能力就行了。”[4-1]毛泽东认为:有两种个性,即创造性的个性和破坏性的个性。标新立异也有两种,独立性和个性也有两种。“在党性与个性问题上,整风中有党性,也有个性;生产工作中有党性,也有个性;军事工作中有党性,也有个性;政府工作中有党性,也有个性;任何一项凡是我们要做的工作和事情中都有党性,也有个性。这种个性必须是与党性统一的。”[4-2]由于党校学员能集中学习和集体讨论,党性锻炼和党性教育效果更明显。
二、从马列学院到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期间,把“增强党性”纳入到教学方针之中(1948年4月—1977年3月)
由于在延安整风期间中央党校的党性教育取得成效,党性教育已经成为党校教学的常态,在马列学院和中央高级党校期间,党性教育基本上按延安时期形成的党性教育的方式方法实行。这期间中央党校在办校过程中把“增强党性”纳入到教学方针之中。时任中央党校(马列学院)校长的刘少奇,以及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校长的凯丰、杨献珍、王从吾、林枫等,继承了中央党校重视党性教育的传统,党性教育取得成效。
(一)中共中央批准“学习理论,提高认识,联系实际,改造思想”的教学方针
中共中央1948年7月24日发出《中共中央关于创办高级党校(马列学院)的决定》。当时的课程规定第二部分是中国革命基本问题与中国共产党。主要是学习毛泽东的著作《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论联合政府》《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风学风文风》《反对党八股》,刘少奇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共中央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1953年5月23日,马列学院将《关于马列学院的教学任务、教学方针、组织机构、组织领导及党务工作向毛主席并党中央的报告》报送中央,中共中央政治局于6月27日批准。这个文件中规定的教学方针是:学习理论,提高认识,联系实际,改造思想。这个方针是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和党的整风经验制定的,是经党中央批准的[5-1]。这个方针“要求学员有系统地学习马、恩、列、斯的经典著作和毛泽东的著作,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实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和党的路线、政策,和自己的思想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武器,去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和党的路线、政策,分析批判自己的工作和思想,把提高理论水平和改造思想、增强党性紧密地结合起来”[5-2]。
(二)教学方针由“学习理论,提高认识,联系实际,改造思想”改为“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认识,增强党性”
1955年7月5日,中共中央批准马列学院自1955年8月1日起改为“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简称为中央高级党校)。中央高级党校的教学方针还是“学习理论,提高认识,联系实际,改造思想”。1956年1月10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全国初级党校工作会议情况向中央的报告》中,建议将“学习理论,提高认识,联系实际,改造思想”改为“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认识,增强党性”。并谈到改变提法的两条主要原因:一是原方针中四句话容易产生两个阶段的歧义;二是关于“改造思想”,学员认为民主党派、知识分子也提改造思想,领导干部提“增强党性”比“改造思想”更好。2月27日,中央高级党校发出《关于中央正式规定党校教学方针的通知》,这个通知强调:“校部决定:本校今后关于教学方针的提法,应一律遵照前述中央的指示,将‘学习理论,提高认识,联系实际,改造思想’改为‘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认识,增强党性’。”[5-3]
(三)1963年中央党校“四一报告”强调发扬优良传统,增强党性锻炼
1963年4月1日,中央党校向中央递交了《关于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工作问题向中央的报告》[5-4]。这就是中央党校历史上由林枫签名的“四一报告”。这个报告提出,在新的形势下重新教育干部,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进一步武装干部;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帮助党的干部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客观规律;提高阶级觉悟,增强党性锻炼,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报告还提出,学习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革命和建设中的各种新问题。
三、从中共中央党校复校到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把培养觉悟高、党性强、作风好、具有现代知识的领导骨干作为培养目标(1977年—1989年)
1977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恢复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兼任中央党校校长,中央政治局委员汪东兴兼任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胡耀邦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在这期间,胡耀邦充分展现他大刀阔斧、敢于开拓创新的工作风格。在恢复中央党校优良传统和学风校风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在中央党校《理论动态》上首先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全国的大讨论。中央党校为推动全党思想的大解放、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挥了重大作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成为党和国家历史实现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这期间,中央党校围绕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加强党性教育,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中级干部。而后担任校长的王震、高扬,以及蒋南翔副校长等也非常重视党性教育。
(一)提出了“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教学方针,中共中央要求做到每期学员结业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时,在党性方面有明显进步
1977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办好各级党校的决定》。按照这个决定,中央党校提出“一个阵地和一个模范”的办学目标,即“不但要把党校办成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坚强阵地,而且要把党校办成一个发扬光大我们党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模范”。确定了实行“坚持学习原著为主,自学为主的方法”。规定中央党校学员要完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贯彻邓小平提出的关于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主张。并决定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党的建设作为中央党校教学和科研的主要内容。胡耀邦要求党校学员“自觉地改造世界观,经过学习在增强党性、改进作风方面有明显的进步,明显的提高”[5-5]。
(二)把培养具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党性强、作风好、又有现代化建设知识的领导骨干作为党校担负的基本任务之一
1982年10月,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一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确定从1983年冬季开始全面整党,用3年时间分期分批地对党的作风和党的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整顿。在这个背景下,1983年2月,第二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召开。1983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这个决定规定,各级党校担负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和必要的现代科学知识、业务知识武装党的干部,为党培训具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党性强、作风好、又有现代化建设知识的领导骨干。”[6-1]中央党校校长王震在1983年秋季开学典礼上,强调要增强党性锻炼。并把对共产主义是否具有坚强的信念,对党的事业是否忠心耿耿,对自己的言行是否用共产主义世界观作指导,能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能否胜任领导工作的首要条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选拨“第三梯队”的衡量条件。1983年中共中央党校开始招收研究生,培养能够独立担负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又红又专的理论骨干。对研究生的基本要求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和较强的党性修养。1984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结合在全党正在进行的整党活动,副校长蒋南翔再次重点强调了党性锻炼的问题。1984年7月,校长王震、副校长蒋南翔向中共中央报送《关于中央党校培训对象的请示报告》,这个报告提出:党校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和课程设置都要有利于加深学员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并扩大知识面;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环节,加强党性锻炼。
(三)围绕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提高执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方面增强党性
1987年4月,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下发《关于中央党校一九八七年下半年各班次招生工作的通知》,1987年10月中央党校报给中共中央,中央办公厅11月转发的《关于改革中央党校工作报告》中,分别在学习内容、课程设置和培养对象的要求上,强调增强党性。如报告指出:“要通过教学帮助学员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党性,提高执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6-2]
四、在经受国内外严重政治风波考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新世纪期间,提出“党性教育是必修课”和“党性锻炼的熔炉”(1989年—2007年)
这个历史阶段是中国和整个世界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国内政治风波和苏东剧变的严重考验,经历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实行严厉“制裁”的考验,经历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考验。这期间担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乔石、胡锦涛、曾庆红,常务副校长薛驹、汪家镠、郑必坚、虞云耀等,都高度重视党性教育。
(一)强调把党性教育作为党校的必修课,充分发挥中央党校“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作用,提出“党校姓党”原则
1990年,在处理北京政治风波和应对苏东剧变、西方发达国家“制裁”,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的背景下,从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到中央党校校长乔石,以及常务副校长薛驹、中组部部长吕枫,都在1990年6月举行的全国党校校长座谈会上强调党性教育。关于把党性教育作为党校的必修课,就是江泽民在这次座谈会上正式提出来的。此外他还强调要突出党性教育,把党性锻炼贯穿于党校教学的全过程,真正使各级党校成为学员进行党性锻炼的熔炉[6-3]。乔石强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还要同增强党性相结合。”薛驹强调:“无论什么班,都要把党性教育作为必修课,把党性锻炼贯穿于学员的理论学习与日常生活中。”“学员在结业或毕业时,要对个人党性状况进行分析检查,并作为一个主要内容写入个人学习小结。”[6-4]中组部部长吕枫在会上指出,党校的活动要突出党性。“党校姓‘党’”,党校对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必须同增强党性锻炼紧密结合起来[7]。这是我们查到的最早提出“党校姓党”的出处。
1990年5月,中共中央15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校工作的通知》正式提出:“各级党校要努力办成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阵地,成为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6-5]这标志中央确定了中央党校“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工作定位。
(二)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在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新布局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到法治建设对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党校加强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学习和研讨,在要求学员学习法律、守法用法的同时,强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增强党性锻炼,加强党风建设。乔石校长在1993年7月毕业典礼上说:“市场经济越发展,改革开放越发展对党员干部的党性要求越高”[6-6],“增强党性锻炼,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光荣使命”[6-7]。
1993年11月,《邓小平文选》第3卷出版,中央党校在教学上开始逐步突破沿用多年的“老五门”的教学框架。在1994年3月召开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期间,胡锦涛校长提出紧紧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心内容,努力探索新的教学体系的任务。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中共中央(1994)5号文件在继续肯定中央党校“三个阵地、一个熔炉”作用的基础上,“一个中心、四句话”的教学布局也有了初步形态。1996年10月,胡锦涛在全国党校科研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央党校建立了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同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著作,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现代化建设必备知识,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增强党性锻炼等四个方面相结合的教学新体系。
2000年3月3日,在春季学期面向全校学员的教学引论中,常务副校长郑必坚指出:“按照中央党校校委报经胡锦涛校长批准的思路,我们总的提法是:我们所要努力建设的,是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为中心,面向二十一世纪,能够不丢掉马克思主义老祖宗而又充分适应世界大转折形势新发展的理论、战略和党性教育课程。说的具体点,就是“一个中心、四句话”。一个中心,是“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四句话,则是“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6-8]。6月在中共中央(2000)10号文件《关于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中,对这个教学布局给予确定,并对“党性修养”进行概括。决定规定:“抓好‘党性修养’,即在教学全过程贯穿增强党性的要求,同时专门进行党史、党建教学,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6-9]2000年中央党校颁布《学员管理工作暂行条例》,对学员的学习管理、学籍管理、党性党风教育、生活管理等,都制定了严格且操作性很强的规定。
2001年9月,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进一步强调指出: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种干部教育机构,都要“按照提高理论素养、树立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培养良好作风”。
(三)把贯彻“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新布局作为衡量党校办学成效的标准
2002年12月,胡锦涛在与曾庆红进行校长交接时,总结了党校工作的九条经验。其中的两条,一是充分发挥党校“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重要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党校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培训轮训主渠道的作用,着眼于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着重搞好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等方面的教育,帮助领导干部提高理论素养、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曾庆红在同中央党校校委座谈时强调,对党校学员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学员在学习期间要把党性锻炼作为必修课。在这期间,胡锦涛和曾庆红这两位新老校长都强调一个重要原则,这就是“党校姓党,从严治校”。
2003年3月,曾庆红在全国党校校长会议上讲话强调:“衡量党校的办学成效如何,一个重要标准是要看按照既定的教学布局开展的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方面的教育搞得怎么样,再就是要看领导干部通过党校的教育培训在这些方面是否有新的提高。”“领导干部到党校是来学习理论、加强党性锻炼的,不是来享乐和享受的”等。在这次讲话中,曾庆红明确了“四句话、十六个字”的办学方针和办学要求,既“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6-10]。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联名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党校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这个意见指出:党的十五大后逐步形成了“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新布局,即紧紧围绕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中心,建设好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充分适应世界大转折和中国新发展要求的,主要包含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这几个方面内容的教育课程。这说明这个教学布局将继续实行。
这期间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强调“党性教育寓于教学的全过程”。中央党校培训部制定了《党性教育计划》,如,一年制中青班党性教育教学安排两段,分为党性分析与党性教育,安排教学时间进行讨论,要求学员毕业前要交党性分析思想小结。学位研究生也专门有一项规定,必须有个人党性分析的思想小结。
五、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和改进作风为重点增强学员的党性修养(2007年—2015年)
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后,根据中央决定,习近平兼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在这期间,确定了党性修养的重点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和改进作风,并把“党校姓党”的原则、党性教育方面的要求写入党内法规。在《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党性教育是党校的必修课。党校要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加强党性锻炼结合起来,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致力于坚定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党性教育要贯穿于党校教学全过程。”这期间担任中共中央校长的习近平、刘云山,常务副校长李景田、何毅亭等,更高度重视党性教育。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党校在各项工作都上一个新台阶的同时,党性教育也出现新的进展。
(一)提出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和改进作风为重点增强学员的党性修养,把“党校姓党”原则和党性修养要求写入党内法规
2008年10月,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必须完善教学布局,坚持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中心,着眼于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领导素质和执政能力,以掌握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为重点夯实学员的理论基础,以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为重点拓展学员的世界眼光,以强化大局意识和应对复杂局面为重点培养学员的战略思维,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和改进作风为重点增强学员的党性修养。各级党校要紧紧扭住理论教育这个龙头,以理论教育引领和带动党性教育和知识教育,使学员通过党校教育培训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优良作风,掌握过硬本领。
根据这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的精神,2008年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以党内法规形式规定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党校要加强对学员培训轮训情况的考核,把学员的学习、党性修养、遵守校规校纪情况作为考核内容。考核情况将作为干部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党校教学布局要坚持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中心,着眼于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领导素质和执政能力,以掌握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为重点夯实学员的理论基础,以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为重点拓展学员的世界眼光,以强化大局意识和应对复杂局面为重点培养学员的战略思维,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和改进作风为重点加强学员的党性修养。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不断充实和创新教学内容,优化党校教学布局[6-11]。
这期间中央党校继续把党性教育作为党校的必修课,进一步把党性教育贯穿于党校教学全过程,加强对学员培训轮训情况的考核。把学员的学习、党性修养、遵守校规校纪情况作为考核内容。将考核情况作为干部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2008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强调,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校办学的正确方向,坚持党校一切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办学活动都要遵循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恪守党的政治纪律,为党校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服务,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服务。
(二)强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在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指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第一位的任务就是在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上下功夫。
2010年9月27日,习近平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座谈会上讲道: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突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党性教育,着力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要通过潜移默化的传输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使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成为干部的自觉行动。近年来,浦东、井冈山、延安三所干部学院采取课堂讲授与现场体验相结合的方式,用长三角改革开放的实践成果印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强大生命力,用井冈山、延安的红色资源回溯和重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有力地推动了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更有成效地进入干部头脑。这些经验做法值得总结推广。
2012年7月,习近平在全国党校校长会议开幕式上强调:第一,坚持把党校姓党作为党校的灵魂,贯穿于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各个方面工作之中,融入到党校教员和管理人员的思想与行动之中。第二,坚持党校的科学定位,发挥好党校教育的自身优势,突出服务大局的特色、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特色、思想库的特色等。
(三)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特别是干部队伍状况新变化强调思想教育要突出重点,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科学分析世情国情党情特别是干部队伍状况的新变化,反复强调要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强调干部到党校学习,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放在首位;强调思想教育要突出重点,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中央党校校委高度重视党性教育,注重在教学总体布局中加强党性教育的地位,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具体落实。刘云山担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以来,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和习近平系列讲话要求,进一步强调加强党性教育。分别在历次开学典礼上发表《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领导干部要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努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等重要讲话,对学员提出明确的党性教育方面的要求。
2014年12月,全国党校系统第六次教学改革研讨会在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召开。这次教学改革研讨会的主题是认真研讨在党校教学中如何加强党性教育、进一步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在会上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党性教育的重大意义,分析了全国党校系统开展党性教育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加强党性教育进行了部署。他指出,各级党校要牢记党校职责,坚持党校姓党,进一步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党性教育充分展开。要改进教学内容设计,逐步形成科学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要适应教学需要搞好党性教育教材建设。要整合全国党校资源,打造一批党性教育精品课。
(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再次郑重强调加强党性教育,并以党内法规的方式把党性教育确定为党校教学的首要任务
2015年12月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党校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党校姓党这个党校工作根本原则,更加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习近平指出,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主要任务是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他强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各级党校要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党校党性教育单元要加大力度、增加分量,安排足够时间,形成党性教育课程体系,有效改进党性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党性教育实效。会议期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在意见的第三部分“把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党校教学首要任务”中规定:强化党性教育,各级党校每个主体班次都要设置专门的“党性教育单元”,确保党性教育课不低于总课时的20%。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深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深入开展道德品行教育、法治思维教育、反腐倡廉教育,引导学员提升政治修养、道德修养、法纪修养、作风修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持先进典型示范教育与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相结合、党性分析与组织生活相结合,加强对违法违纪典型案例的剖析,推动党员干部自觉打扫政治灰尘、净化思想灵魂,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可以说,中央党校积极贯彻中共中央的要求,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立即进行了落实。
结语
通过对八十多年中央党校党性教育的考察,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党性教育和理论学习共同提高
党校教学的核心就是理论学习和党性教育,毛泽东特别指出:党校教育应有两个重点,就是提高学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注重学员的党性修养。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毛泽东同志经常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修养的极大重要性。”[8-1]他在延安马列学院演讲时指出:“我们共产党员不能把理论学习和思想意识修养互相割裂开来。我们共产党员,不但要在革命的实践中改造自己,锻炼自己的无产阶级思想意识,而且要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改造自己,锻炼自己的无产阶级思想意识。”[8-2]毛泽东在整风运动中强调:“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9]理论学习与党性教育共同提高不仅体现在教学上,还体现在学员讨论以及毕业考试中。这从前面所述的经毛泽东修改的考试题中就可以看出。在八十多年的历史中,中央党校始终把加强理论基础和党性教育作为办学的主要目的,让学员的理论学习与个人的党性教育紧密结合,因而受到非常深刻的教育。在学员理论水平提高的同时,相辅相成,党性也得到锻炼和提高,这已经成为中央党校教学工作的突出特点。
(二)党性教育与中心工作统一起来
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不同时期有着特定的基本纲领以及路线方针和政策,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中心任务。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央党校的党性教育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把反对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等作风,确立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为中央党校加强党性教育的中心内容。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中央党校实事求是地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客观规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革命和建设中的各种新问题,提出“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认识,增强党性”的教学方针。1977年3月中共中央党校复校,在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时期,中央党校紧紧围绕拨乱反正、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和改革开放,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加强党性教育,把培养具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党性强、作风好、又有现代化建设知识的领导骨干作为党校担负的基本任务。进入新世纪,面临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挑战,围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中心任务,中央党校正式提出了“一个中心、四句话”的教学布局。中共十八大以后,习近平科学分析世情国情党情特别是干部队伍状况的新变化,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反复强调要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强调干部到党校学习,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放在首位;强调思想教育要突出重点,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可以说,把党性教育与中心工作统一起来是中央党校八十多年来开展党性教育的又一突出特点。
(三)把党性教育与作风养成紧密结合
作风体现党性,党性决定作风。延安整风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延安整风期间是中央党校历史上学员最多的时期之一。这时期的学员达到三千多人,其中中共七大代表中的大多数都在中央党校学习。中央党校在这期间,把毛泽东在1941年5月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1942年在中央党校作的《整顿学风党风文风》的报告,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及其他中央文件作为主要文献来学习,从理论上搞清楚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等学风、党风和文风的危害,以加强党性教育,促进了中央党校整风运动的展开和深入,提高了学员党性锻炼的成效,促进了良好作风的养成。几十年来,中央党校培养了数以万计具有坚强党性和优良作风的党的事业的领导骨干,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从延安时期开始,理论联系实际等作风教育了历届学员,实事求是的作风不仅是中央党校的校训,而且内化为中央党校的校魂、历届学员的过硬作风。这又是中央党校进行党性教育的突出特点。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我们相信,各级党校将遵循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要求,更加重视党性教育,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完成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的艰巨而光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