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现状与建议
2016-02-12韩璐
韩 璐
(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462)
医药管理
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现状与建议
韩 璐
(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462)
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医药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参与实施现代学徒制运行的情况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联合培养参与情况、联合培养的实施情况以及培养实施的效果。同时就如何“提高行业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积极性和进一步深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出对策建议。
现代学徒制,医药行业企业,运行机制
现代学徒制是指依靠合作企业,根据企业需要建立“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毕业即就业、校企双主体联合培养”的模式,充分利用企业的优质培训资源进行校企合作,构建工学结合的模块化特色课程体系,构建有利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和发展的企业充分参与的人才评价体系,最终形成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基础的校企联合培养的教学系统。
我国现代学徒制刚刚起步,实施条件、实施方案都处在试点阶段。现有的各种国家鼓励措施不到位或者无法落实,影响了行业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的积极性,而政府也没有普遍的配套专项经费。行业企业的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成为该模式实施的一大障碍。所以,现阶段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提高滨海新区医药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探讨有效的校企深度合作和现代学徒制的有效运行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组用5个月左右的时间,与已开设的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班的教师、学生进行调查,对京津冀地区,重点对滨海新区的45家医药行业企业进行了走访及问卷调查,收回了40份有效问卷。并查阅了大量资料,重点围绕如何“提高行业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进一步深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这一核心进行了调研。
1 调研方法
采取实地走访、访谈以及发放调研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
2 调研内容
调研内容包括被调研企业的基本情况、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现状以及已参与企业的现代学徒制运行情况、初步效果分析等。
3 调研数据及结果
3.1 企业的基本情况
3.1.1 企业类型 调研企业中31%为国有企业,38%为民营企业,23%为外资企业,8%为其他(如合资企业)。企业规模在100人以下的为8%,企业规模在100~300人的为46%,300~2 000人的占46%。
3.1.2 蓝领人才需求情况 在被调研的企业中,有46%的公司在未来五年对蓝领型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10人以上)。31%的公司小幅度增加(5人左右)。23%的公司与现在基本持平。
3.2 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参与情况
3.2.1 企业参与经验 在调研的企业中,有过与高职院校进行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的经验的占54%,46%的企业还没有与高职院校有过相关合作。
3.2.2 企业参与形式 在调研的企业中,普遍接收了一定数量的实习学生,均采取了一定形式进行顶岗实习:46%的企业采取以学生顶岗为主,企业指导教师在旁辅导的形式;8%的企业采取指导教师操作示范,学生在旁学习的形式;38%的企业采取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师傅与学校指导教师一起指导的形式;15%的企业采取接纳学生实习,随意安排。
3.2.3 企业参与得到的激励情况 关于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是否得到了政府补贴或者免税措施的问题,69%的企业表示没有得到相关补贴;23%的企业表示得到一定补贴,但希望力度能有所提高;仅有8%的企业表示得到了相对满意的补贴或免税措施。
问卷调查中,85%的企业在参与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过程中希望所产生的成本由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来承担;有8%的企业希望在参与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由企业一方来承担;有3%的企业希望在参与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由学校全部承担;有4%的企业希望在参与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由政府全部来承担。
3.2.4 企业提供奖助学金情况 在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奖助学金方面,71%的企业表示愿意在培养期间向学生提供一定数额的奖助学金;23%的企业选择不愿意;6%的企业视情况而定,不能决定。
3.2.5 企业参与的制约因素 制约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积极性的因素方面,企业认为最大原因有三个:一是政府缺少相关政策引导(47%),二是缺乏合作平台(47%),三是缺乏系统保障机制(47%);其次是因为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32%);再次是缺乏合作机制(23%);最后是学校缺乏主动性(12%)。
3.2.6 企业对参与情况的评价 所有调查企业均认为现代学徒制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对企业吸纳人才有很大的帮助,认为有一定经验可以减少企业对他们的岗前培训。
3.3 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的实施情况
3.3.1 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的模式 93%的企业认为前2年在校学习,校企双方派人联合培养,最后1年在企业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校企双方实行双导师制;只有7%的企业认为在3年中主要在校进行校企联合培养,双导师制,随时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到岗位实习。
3.3.2 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实施中企业付出 参与校内教学时企业最担心其人力资源的付出(100%),其次是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益(46%);再次是设备损耗(15%)和学生管理安全(15%);最后才是实习劳动报酬(8%)。
3.3.3 专业实施方面 企业要求学生专业要与岗位相关或者对应,企业更看重高职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素质方面,企业最注重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69%),其次是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62%),再次是专业知识(46%)和创新能力(23%)。
3.3.4 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进入到企业实习的环节 有62%的被调查企业愿意高职学院派驻教师进企业,24%明确表示不愿意,其余14%不太确定。
3.3.5 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在校培养 62%的企业愿意派技术专家参与专业教学或专业共建,23%的企业选择不愿意,另有15%的企业表示不确定。
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专业共建方式排序依次为:来校讲座、担任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及教材建设、参与集中实训指导。
3.4 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实施的效果
3.4.1 参与学生的表现 在企业接纳的高职学生的工作表现方面,认为工作表现很优秀的占30%,认为较优秀的占62%,认为表现一般的有8%。
3.4.2 参与学生态度和能力提升情况 在企业接纳实习的高职学生工作态度方面,认为很好的占23%,认为较好占69%,认为一般占8%。实施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后,进行过校企联合培养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均有较大提升;但在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和发展潜力方面没有多大进步。
3.4.3 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和后续合作情况 企业普遍认为,与未进行过校企联合培养的实习学生相比,实施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的实习学生整体质量明显优秀的有8%,比较优秀的有84%,基本一样的有8%;54%的被调研企业今后希望能够开展与高职院校进行现代学徒制的长期合作;31%的企业非常希望聘用进行过联合培养的高职院校学生,23%的企业表示希望聘用进行过联合培养的高职院校学生。
3.4.4 合作参与方式 61%的企业希望与某一专业对接,单独组班冠名,参与校企联合培养;31%的企业希望与多个专业对接,与多家企业联合组班,多家企业合作参与校企联合培养;8%的企业希望与某一专业对接,与多家企业联合组班,多家企业联合开设现代学徒制班。
4 调研结论分析
4.1 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得到大部分企业的认可,但需要政府进一步扶持和鼓励。
被调查的所有企业都认识到现代学徒制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对企业吸纳人才有很大的帮助,具体来讲,企业认为联合培养的模式可以将学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实现零对接,学生有一定经验可以减少企业对他们的岗前培训。并且50%以上的被调查企业已经参与到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的校企合作中来,愿意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由企业的指导老师(师傅)给予一定的指导。大多数的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也愿意与政府、学校共同承担培养成本,并且愿意承担奖助学金的费用。
但另一方面,仅有8%的被调查企业表示在参与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过程中享受到了政府的经济鼓励和相关补贴。虽然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国家政府在制定激励政策层面日益倾斜,但也要看到,在招生、企业补偿等方面,落实还没有完全到位,没有一个政策落实的相关制度执行。校企之间的合作缺乏完善的、切实可行合作机制和服务平台做依托,医药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付出大、保障少,提高了企业进入现代学徒制的门槛。校企开展现代学徒制只能是从自身需求出发,全部企业自我付出。
4.2 医药行业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的运行过程中既想付出,又怕付出,顾虑重重,需要进一步的机制完善和保障。
调查发现,制约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的因素,一个是政策倾斜力度,一个是系统平台机制。企业与医药高职院校在开展现代学徒制时,非常希望能有一个系统平台来表达行业企业、高职学院、学生及家长的各方利益、发展和诉求,保证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的运行和实施。
医药企业想付出,表现在:首先,企业已经认识到,医药行业,尤其是生物医药类企业多为高新技术企业,整个行业发展非常快,技术更新也快,技术技能水平也高。整体来讲行业紧缺高职层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十三五期间大的行业背景下,企业对未来行业的发展是有信心和决心的,认为企业前途是光明的。并愿意与高职学院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有益尝试。故而大部分被调研的企业均很期望能够与医药高职院校在专业层面探索新的人才培养的机制,包括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实施。
其次,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要求高新技术人才水平逐渐提高。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越来越无法通过短期上岗实习培训达到满意用人。而参与实施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教学模式的企业发现,联合培养班的学生整体质量明显优秀。医药企业非常愿意聘用校企联合培养过的高职学生。因此,所有企业均愿意自我付出一部分人力资源成本参与校企合作,全方位参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
但另一方面,经调查后发现,医药企业也怕付出。这表现在,医药企业普遍是技术密集型企业,部分还是高新技术企业。对于经培养后可能会出现的学员流失有顾虑。害怕辛辛苦苦付出人力物力财力,最终有可能为竞争对手培养人才。另外,一部分医药企业害怕参与高职学生的联合培养会增加企业的负担;扰乱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会对医药企业造成不良影响。企业怕付出还表现在,不愿意过早在进入现代学徒制班的学生中开展有效的激励措施和鼓励,不愿意过早与现代学徒制班的学生签订意向协议等。
5 建议与对策
5.1 政府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建立全社会层面的激励保障机制,努力提高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运行机制的积极性。政府层面的现代学徒制顶层设计非常重要。除了要从立法以及政策层面明确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并给予医药企业相关行业扶持和税收减免外,还应建立一个能够保证企业、院校、学生三方利益的平台机制,对于现代学徒制的推进将会非常有效。学习吸取德国的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职教体系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相关现代学徒制的运行体制和运行经验,完善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现代学徒制开展试点的重点试验领域,也应该是政府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优势和促进现代学徒制运行工作的紧迫任务之一。有效的系统保障和平台的运行才能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解决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后顾之忧,并保证行业企业、高职学院和学生及家长三方利益。
5.2 行业协会应发挥积极作用,建立校企合作的沟通平台,建立有效运行机制,保证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的有效运行。要想推行现代学徒制,必须要建立并完善起现代学徒制有效运行机制。在这个过程中,行业协会应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增强行业协会在现代职业教育,在现代学徒制运行中的作用。具体来讲,建立政府支持的、行业协会主导的、企业和高职学院进入的现代学徒制有效运行平台,发挥沟通平台的专业服务作用,加快扶植和发展第三方服务机构,协调解决医药企业和高职学院的人才供需和培养事宜,并能分担部分人力成本,最终保证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的高效运行。
5.3 高职学院要建立起适应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管理制度,全面提高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的运行质量。
5.3.1 构建以岗位工作内容为依据的、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提高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运行质量的根本保证。高职学院主导,企业人员广泛参与的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人才培养方案是以招生招工的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立的。校企双方先对岗位任务能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其中不同的能力目标转化为学习领域,最终形成以岗位工作流程为本的教学课程。通过在校学习、企业现场教学、网络远程教学、跟岗实习、轮岗实习、顶岗实习等模式,完成不同模块的教学工作,校企双方根据课程需要派出师资,学校课程学习与已有企业内训课程相融合,双方共同实施联合培养,保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
5.3.2 建立与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相适应的灵活的教学管理模式是提高运行质量的重要措施。建立开展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必须实现在实际联合培养实施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与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模式。校企共同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与运行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评价,实行校企学分互认,灵活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学生与第三方成为教学运行管理中不同层面的评价主体,最终形成多元教学组织管理与评价。
5.3.3 加强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企业师傅执教能力和学校教师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创新。一方面,学校专任教师到企业去学习、调研、见习,接受企业开展的职业化技术培训,按照企业的技能标准和职业素养要求组织教学。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进入医药企业参与岗位实践,亲身了解了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亲自实践岗位职责和岗位任务,掌握第一手企业实际和技术更新资料,与现有教学有机结合并能够进一步改进提升,最终提升学校教师生产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同时,选聘企业的能工巧匠进入专业兼职教师队伍,对其职教能力进行相关培训,努力提高企业师傅的执教水平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应从制度上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或者承担应用型强的科研项目,鼓励创新创业。广泛开展学校与企业人员互聘、双向挂职和横向课题联合研发等工作,以从根本上保证在进行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师资问题。
1 李祥富.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研究之三—长效机制的建立[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5):15-18
2 史金虎.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有效性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2,14(3):7-8
3 韩璐.滨海新区医药行业企业参与工学交替运行机制的调研分析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5(6):4-8
4 姜云桥.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析[J].职业创新与应用,2012,2(20):310
2016-05-30
天津市教委2015年度重点调研课题(No.JWDY-20153012)
G712
A
1006-5687(2016)06-007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