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国·柏姓·西平
2016-02-12余全有黄淮学院天中历史文化研究所河南驻马店463000
余全有(黄淮学院 天中历史文化研究所,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柏国·柏姓·西平
余全有
(黄淮学院 天中历史文化研究所,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 要:柏姓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姓氏,来源于一个古老的方国——柏国。柏国由原始部落柏皇氏发展而来,柏皇氏早在炎黄时期就已经是一个重要的部落。据考,古柏国遗址就在今河南省西平县境内。
关键词:柏皇氏;柏国;柏姓;西平县
“柏”姓在百家姓中排名并不算靠前,但它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姓氏,而且从远古开始就有不少重要历史人物出自“柏”氏。“柏成氏,伯成子高,尧时诸侯也。”[1]556“柏氏,柏皇氏之后,又柏亮父为颛顼师,柏招帝喾师,柏冏为周太仆。柏国在汝南西平县,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汉有柏始昌、柏英为大鸿胪,秦大将军柏直。”[2]1580《汉语大字典》对“柏”作注:“柏,姓,《广韵·陌韵》:‘柏,姓。’《姓觽·陌韵》:‘柏,或作栢。《姓考》云:古帝柏皇氏之后,黄帝臣柏常,颛顼师,柏亮父。帝喾师柏昭,周穆王臣柏天,或其后也。’”[3]1270《中国姓氏大全》对“柏”姓作注:“《百家姓》收,分布较广。东周时有史官柏常骞,清代有柏立本。”[4]8柏姓在多部姓氏研究专著中都有收录。
一、柏国来源于古老原始部落柏皇氏
柏姓来源于古老的方国——柏国,古柏国由古老部落柏皇氏发展而来。《中原古国历史与文化》认为:“柏皇氏是华夏族传统中一个极其古老的氏族部落。”[5]353《帝王世纪》第一卷说:“及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混沌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庖牺之号。”《太平御览》第七十八卷引《遁甲开山图》说:“女娲氏没,大庭氏王,有天下,五凤异色。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凡十五代皆袭庖牺之号。自无怀氏已上,经史不记载,莫知都之所在。”《神机制敌太白阴经》第一卷说:“太古之初,有柏皇氏,至于容成氏,不令而人自化,不罚而人自齐,不赏而人自劝;不知怒,不知喜,俞然若赤子。”《太平御览》第七十六卷说:“昔柏皇氏、栗陆氏、骊连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此古之王者也。未使民,民化;未赏民,民劝。此皆古之善为政者也”。据此可知,柏皇氏直接继承女娲氏,柏国应为最早、最重要的方国之一,当时人类社会还处于蒙昧状态。“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6]330−331《全晋书》第一百二十七卷说:“古之有天下者,柏皇栗陆以前,为而不有,应而不求,执大象也。”《梁书》第四十卷记载:“七十二君,夷吾所记,此中世数,裁可得二十余主:伏羲、神农、女娲、大庭、柏皇、中央、栗陆……且燧人以前至周之世,未有君臣,人心淳朴,不应金泥玉检,升中刻石。”《陈书》第六卷说:“柏皇、大庭,鼓淳和于曩日,姬王、嬴后,被浇风于末记载。”这些都说明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知道柏皇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部落或方国。关于“柏皇氏”名称的来历,有学者推测:“这个氏族部落可能是以柏树为图腾的。”[5]353中华民族史专家何光岳说:“柏树为温带和亚执带树种,广泛分布于南岭以北和阴山、燕山以南地带,是我国固有的树种。所以被称为柏树,即因其材质优良,用途很广,为木中之首。犹人中之伯和部落、诸侯之伯主那样,故称为柏。或因柏皇氏居于巨柏之下,这株巨柏被柏人尊为柏中之皇,神树之祖故而得名。”[7]250根据古代氏族或部落名称的来源情况来看,这种推理可能是最为合理的。
远古时期,柏皇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国,柏氏人物也参与了各种重要的活动,关于柏氏重要人物的记载有很多。《吕氏春秋·尊师》记载:“神农师悉诸,黄帝师大挠,帝颛顼师伯夷父,帝喾师伯招,帝尧师子州支父,帝舜师许由,禹师大成贽,汤师小臣,文王、武王师吕望、周公旦,齐桓公师管夷吾,晋文公师咎犯、随会,秦穆公师百里奚、公孙枝,楚庄王师孙叔敖、沈尹巫,吴王阖闾师伍子胥、文之仪,越王勾践师范蠡、大夫种。此十圣人六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新序·杂事第五》记载:“神农学悉老,黄帝学大真,颛顼学伯夷父,帝喾学伯招,帝尧学州文父,帝舜学许由,禹学大成执,汤学小臣,文王武王学太公望周公旦,齐桓公学管夷吾隰朋,晋文公学咎犯随会,秦穆公学百里奚公孙支,楚庄王学孙叔敖沈尹竺,吴王阖闾学伍子胥文之仪,越王勾践学范蠡大夫种,此皆圣王之所学也。”《汉书·古今人表》中记有柏皇氏、柏夷亮父、柏招、柏奋、柏虎、柏誉、柏阳、柏益、柏因、柏封叔等柏姓人物的名字,其中,柏夷亮父标注为“颛顼师”,柏招标注为“帝喾师”。《姓氏急就篇》上卷记载:“周语晋十一族有柏。魏有柏直,庄子云,柏矩学于老聃。汉有柏始昌,唐有柏良器、柏耆、柏贞节,茂琳文达。”《元和姓纂》第十卷记载:“汉有柏英为大鸿胪,秦大将军柏直,晋武帝柏夫人生赵王伦……王孙孺谱云:‘萧元益娶济阴柏氏,益兄子泉娶济阴柏齐女。贞元左威卫大将军柏良器,济阴人,生耆谏议大夫。’……柏子之后柏怀,后汉魏郡太守……柏子之后,大历中,同州刺史柏贞节。”《晋书》第二卷记载:“颛顼受学于录图,高辛问道于柏招。”《册府元龟》第三十八卷记载:“颛顼师伯夷父,一云学乎绿图,帝喾师伯招,一云学乎赤松子。”《姓氏寻源》列举了大量古籍中记载的古代柏姓人物:“《路史》云:栢皇,姓栢名芝。澍按:芝一作英,一云姓栢名岑,为伏羲下相,以博通万物,曲识人材,居皇人山,其后为栢。又颛顼师栢亮父。见《古史考》《人表》作栢夷亮父。《吕氏春秋》作伯夷父,《山海经》同。而《路史》以栢夷父、栢亮为二人。又帝喾师栢招。见《吕氏春秋》,一作栢昭。黄帝臣栢常负剑,见《拾遗记》。后羿贤臣有栢因。见《左传》。周穆王臣栢夭主车。见《穆天子传》。栢冏为太仆正。见《尚书》。老聃弟子栢矩。见《庄子》。晋十一族有栢氏。即栢戏。见《国语》。韦昭注:栢,晋之旧姓。《左传》皆栢氏之所出,或以栢为伯州犁之后,非也。伯虽与栢通,不容州犁独有子孙。又春秋栢国为楚所灭,子孙当有为氏者。栢常氏:《路史》云:栢皇之后有栢常氏,即伯常氏。栢高氏:澍按:栢高氏,唐虞时之姓。栢侯氏:《路史》云:栢皇之后有栢侯氏,声转为白侯、栢侯。又讹为桓侯氏。”[8]553
二、柏姓是柏皇氏所建方国——柏国的后裔
《元和姓纂》第十卷记载:“柏成子高,尧时诸侯,因氏焉。汉有尚书柏侯隽,管宁从柏侯子安受春秋……柏侯子安居南阳。”由此可见,柏国作为古代重要的一个方国,至少在尧时已经得到公开承认,并不是在周代才出现,只是在周代得到再次承认而已。关于柏皇氏,还有一个说法,详见《路史·前纪》第六卷:“栢皇氏姓栢名芝,(《上清三天列纪》云:上清真人姓栢名芝,乃中皇前人,是知栢乃姓也。庄子六韬人物表亦皆从本传,或作伯字,云借用栢,斯失据矣。)是为皇栢,(三坟书云:伏羲上相共工,下相皇栢,妄也。其失源于班固,应劭叙于伏羲之后,故尔后世以为袭伏羲之号,或云其佐皆失之,庄周所记封禅之帝叙次可以见矣。)出搏日之阳,驾六龙,(春秋命历叙云:皇伯登出,搏桑日之阳,驾六龙而上下,乃栢皇也。)以木纪德,(命历叙)为而不有,应则不求。(干宝晋武革命论云:栢皇栗陆为而不有,应而不求,执大象也。庄子曰:独不知至德之时乎?栢皇栗陆之时,斯至治矣。)立于正阳之南,是为皇人山。(方志华夷图谓之伏羲山,舆地广记:皇栢山在开封陈留县。)其后为栢,(今蔡州西平,古栢国,春秋时栢子之封。)有栢氏,(风俗通云:栢皇氏后。)”后来这个故事又有所演绎:“相传远古时代有柏皇氏,是东方部落的首领,名叫芝,因为以柏木为图腾,所以称为柏芝。据说他曾担任伏羲的助手,勤劳于天下而不居功,造福于民而无所欲求,所以深得百姓拥护,被尊为柏皇。他住在皇柏山(在河南陈留县)上,他的子孙就是柏氏。传说黄帝时有地官(司徒)柏常,帝颛顼有师傅柏亮父,帝喾有师傅柏昭。帝尧时有柏皋土封在柏(在河南舞阳县东南),号柏成子。”[9]4对于这个故事的可靠性,我们大可不必在意,但有几点我们必须关注:一是将柏皇氏具体化为一个人,不太合乎情理。柏皇氏明显是一个原始部落的名称,而不是某个人的名字。也就是说,柏姓是由柏皇这个部落名称而来,而不是柏芝的名字。二是柏皇氏为伏羲的重臣,并驾六龙的说法,虽与柏皇氏继起于女娲氏之后的说法存在出入,但说明柏皇氏与伏羲、女娲氏部落存在密切关系。三是从柏皇氏地位来看,他们作为远古君王的所谓重臣,很有可能是当时最重要的职位,如祭司或军师之类的谋臣。
柏姓作为姓氏,即来源于柏皇氏所建方国。《后汉书》第四十卷认为:“柏氏,柏皇氏之裔。”其意思是说柏姓是柏皇氏所建方国柏国的后裔。《风俗通》也说:“古帝有栢皇氏,其后称栢氏。”[8]553“柏:《姓考》说是古帝柏皇氏的后代……《左传》记载中有柏子国,柏子国的后代因以国为姓。”[10]325“柏:柏氏是以国名为氏的,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三代以前。在周朝的时候就有柏国,也叫柏子国,故址在今河南西平一带。相传柏国的开国君王是黄帝的臣子柏高。春秋时,柏国被楚国所灭,柏国国君的后代有的就以原来的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11]131还有些专著将柏姓来源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古帝柏皇氏之后;二是古有柏国(今河南西平),春秋亡于楚,其后以国为氏[12]71−72。这种分法的意图很明显,即认为柏皇氏在立国之前可能有部分后裔已经离开故土,散落各地,他们以自己的部落名称作为姓氏;后来柏国被灭之后,其国民流落各地,他们以国为姓。尽管看起来是两个来源,但实际上源头只有一个,柏皇氏就是柏国的前身或最原始的称谓,柏国则是柏皇氏的承续或后期的称谓。二者是同一对象的不同名称而已,并没有实质性区别。
由于柏姓名人的后代,有些以其祖先的名字作为姓氏,于是柏姓后来又衍生出柏侯、柏常、柏成、柏高等复姓。《华夏姓氏考》说:“柏侯:尧时有个诸侯叫柏成子高,封于柏(今河南西平)称柏侯。其后代有的就以祖先的爵号为氏,称柏侯氏。柏成:柏成子高的后代,有的以祖先的爵号为氏称柏侯氏,有的以柏成为氏。”[11]120“传说古帝柏皇氏的后代有柏氏……柏常,历史上的罕见姓。传说古帝柏皇氏的后代有柏常氏,亦称伯常氏……柏高,历史上的罕见姓,又写为伯高。柏侯,历史上的复姓。唐尧时代有诸侯柏成子高,因以柏侯为氏;东汉有柏侯子安。”[4]8同时,由于古代文字使用习惯所致,在柏氏的发展过程中,有些变成了“白”,有些变成了“伯”,也有写作“栢”的。如“白侯”一姓,《万姓总谱》说:“白侯,《姓谱》说:是伯皇氏的后代。柏常,《姓纂》说:是黄帝的地官柏常的后代。”[10]329许多姓氏研究专家认为“白侯”源于柏皇氏,是“柏侯”的另一种写法。《万姓总谱》还认为:“伯成,一作‘柏成’。”[10]328《姓氏寻源》也说:“柏常氏,澍按:齐有伯常氏,伯常骞是也。见《晏子春秋》。一作栢常,字相通……伯成氏,澍按:伯成子高之后,一作柏成,字通也。”[8]551−552《汉语大字典》也说:“柏,通‘伯’。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木部》:‘柏,古多假借为伯仲之伯’……俞越平议:‘柏,亦官名也……古柏与伯通。’”[3]1270古人同音互借的例子很多,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很常见。另外,柏姓后裔可能有一部分流落到一些偏远地区,成为今天的少数民族成员,如郭璞在给《山海经》所作的注中说:“伯夷父颛顼师,今氐羌其苗裔也。”[13]462
三、柏皇、柏国在西平
柏皇氏及柏国的地域主要在今西平县境内,也包括今舞钢市的一部分。马世之曾说:“各家一致认为柏国在今河南省西平县境,对此史无异辞”。[5]353自古以来,西平县就是公认的柏皇氏和古柏国所在地。《水经注》说:西平县,“古柏国也,春秋左传所谓江、黄、道、柏方睦于齐也。汉曰西平,其西吕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平”。[14]734《元和郡县图志》第九卷记载:“西平县……即春秋时柏国也,古韩地之分。”《路史国名纪·卷己》记载:“柏皇后,黄帝臣柏高,春秋之柏子国,楚灭之。今蔡之西平有柏亭(寰宇九域云古柏国)。”《大明一统志》第三十一卷说:西平县,即“古柏子国,汉置西平县”。《读史方舆纪要》第一卷对“栢”的解释是“今汝宁府西平县即古柏国”,该书第五十卷对西平县的解释则是“古柏国,汉置西平县”。《元和姓纂》第十卷在解释“柏”姓时说:“《风俗通》:柏皇氏之后……柏国在汝南西平县,为楚为灭,子孙以国为氏”。《姓氏急就篇·卷上》也说:“柏氏,古帝有柏皇氏……柏国在汝南西平县,后以为氏。”《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河南省》认为西平“春秋柏国地。战国属韩,秦属陈郡,西汉置西平县(治今师灵),属汉南郡”[15]471。史为乐认为“柏,西周封国,在今河南西平县西”[16]1830。魏嵩山认为“柏国,春秋方国之一,在今河南西平县西”[17]748。戴均良认为“柏,古国名。西周封国,春秋时为楚所灭。在今河南省西平县西”[18]2031。《辞源》说:“柏,也作‘栢’……古国名。故地在今河南西平县。”[19]1552《汉语大字典》说:“柏,古国名,故地在今河南省西平县西。”[3]1270潘英认为“柏,己姓,灭于楚,地在今河南西平西南”[20]34−35。
从古代开始,西平一直保留着古柏国的文化标识。《春秋左传分国土地名》第二卷记载:“栢,汝南西平县有栢亭。”《春秋地名考》第十三卷记载:“柏,……杜注柏国在汝南西平县……应劭曰:有柏亭,故柏国也……柏亭在县西。”《左传分国集注》第十一卷记载:“柏,柏氏之裔,今西平县柏亭是。”《大清一统志·汝宁府》记载:“春秋时柏国,汉置西平县”,而柏亭,“在西平县西,故柏子国……汉书地理志西平注,应劭曰,故柏子国,今柏亭是。”《职方典》第四百六十七卷认为西平“春秋为柏子国,战国属韩,秦属颍川郡,汉始置西平县”;柏国“前连吴房,后接定陵,左倚旧蔡,右达不羹”;西平“八景”之一便是“柏亭春霭”,“柏亭桥,在县西门外,旧为木桥,明万历十一年知县张启改建石桥”。第四百七十卷还说:“柏,子爵,柏皇氏之裔也……今汝南府西平县即其地云”。近现代出版的有关地名辞典及其他各种工具书也都认为古柏国就在西平县。比如,《春秋大事表》说:“柏,今河南汝宁府西平县有柏亭。”[21]583《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说:“柏,周国名……今河南西平县有柏亭,应劭曰:故柏子国也,今柏亭是。”[22]628有专家考证:“柏亭位于西平县城西门外0.5公里处,后世玄武庙所在即其旧址。”[5]353−354如前所述,关于柏国地域在西平县的看法,可以说是众口一词,并无异议。
关于柏国被灭,史料记载为楚国所灭。《中国疆域沿革史》清楚地列出了楚国所灭五十八国的名单,其中就有柏国[23]44。至于楚灭柏国的时间,有研究者认为“约前633~前626年(楚成王三十九年至四十六年),楚人并吞道、柏、房,楚境伸出方城以东”[24]383,也有人认为“约在公元前642~前626年之际,即鲁僖公十八年到鲁文公元年间,被楚成王所灭”[25]11。尽管在时间上稍有差异,但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灭柏的楚君是楚成王。柏国被灭的主要原因是楚国在其势力强大之后大肆北扩,与楚相邻的北方小国自然成为其兼并的首要对象。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则是弦对楚国的不恭引起楚国的强烈不满。弦与江、黄、道、柏又有联姻关系,楚国自然将这几个国家看作弦的幕后指使或后台。恰在此时,这几个小国的背后靠山齐国因桓公的去世而国力削弱,楚国乘此机会灭掉了这几个国家。《左传纪事本末》第四十五卷对此记载:“僖公五年,楚斗谷于菟灭弦,弦子奔黄。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皆弦姻也。弦子恃之而不事楚,又不设备,故亡。”
综上所述,柏国为柏皇氏所建,柏姓乃柏国后裔,也即柏皇氏后裔;柏国、柏皇氏所在地在今天的西平县,可以说西平县是柏姓的发源地。
参考文献:
[1] 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 林宝.元和姓纂[M].岑仲勉,校.北京:中华书局,1994.
[3] 《汉语大字典》委员会.汉语大字典[K].武汉:崇文书局,2010.
[4] 陈明远,汪宗虎.中国姓氏大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
[5] 马世之.中原古国历史与文化[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8.
[6] 刘文典.庄子补正[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
[7] 何光岳.中原古国源流史[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85.
[8] 张澍.姓氏寻源[M].赵振兴,校.长沙:岳麓书社,1991.
[9] 胡尧.中国姓氏寻根[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10] 陈士元.万姓总谱[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11] 石玉新,徐俊元,张占军.华夏姓氏考[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2] 杜建春.中华万姓溯源[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
[13] 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4] 陈桥驿.水经注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5] 尚世英.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河南省[K].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16] 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K].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7] 魏嵩山.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K].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18] 戴均良.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19]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K].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0] 潘英.中国上古国名地名辞汇及索引[K].台北:明文书局,1986.
[21] 顾栋高.春秋大事表[M].吴树民,李解民,校.北京:中华书局,1993.
[22] 谢寿昌,陈镐基,等.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K].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23] 顾颉刚,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4] 何浩.楚灭国研究[M].武汉:武汉出版社,1989.
[25] 何光岳.楚灭国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责任编辑 牛建兵〕
作者简介:余全有(1965-),男,河南遂平人,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5-07-23
中图分类号:K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261(2016)01−01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