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裕禄精神在提升党的执政软权力中的作用和意义

2016-02-12王素玲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党风中国共产党

王素玲

(洛阳师范学院马列部,河南洛阳471022)



焦裕禄精神在提升党的执政软权力中的作用和意义

王素玲

(洛阳师范学院马列部,河南洛阳471022)

摘要:中国共产党执政软权力是建立在政党价值观、理想、信仰等政党文化及外在形象等基础之上的党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焦裕禄精神在党风建设中能够起到对照和标杆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对于焦裕禄精神的学习和践行,无疑能够匡扶正风,清除歪风邪气,从而增强党的威信,巩固党的执政软权力的基础。焦裕禄精神对于中国共产党巩固软权力基础、开发和维护软权力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焦裕禄精神;软权力;中国共产党;党风

目前,软权力概念在我国哲学、军事学、文学、医学等众多领域里被广泛使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软权力是建立在政党价值、理想、信仰等政党文化及外在形象等基础之上的党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学习和践行焦裕禄精神对于中国共产党巩固软权力基础开发和维护软权力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软权力概念的内涵

国内学术界关于软权力这一概念的渊源都出自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的软权力理论体系。约瑟夫·奈的软权力内涵集中于国际政治领域,尤其注重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国内学者对软权力的研究都是从对国内政治权力本身和一般权力的研究发展而来的。约瑟夫·奈的软权力既具有权力概念的一般性含义,又具有其独特性。

1.约瑟夫·奈的软权力概念中的权力属性。权力是一种存在于社会关系性中的能力,它体现在权力行为者引起其他人行为发生变化的关系中。权力不能离开社会关系而独立存在,不能被某个人或集团所占有。就这个意义而言,权力显然和自身能够拥有的“实力”不能等同。同时,在国际关系中的软权力又具有其独特性——无形的吸引力。权力的行为者引起权力对象行为发生变化的原因不仅是一国之军事、经济等有形的物质力量的强大,而且是一国之文化、政治价值观、对外政策等无形的精神,这种无形的力量即为软权力。软权力具有使权力对象自愿地创造权力所有者想要的结果的吸引力。

2.约瑟夫·奈的软权力概念的私有性。软权力生成的国际政治环境,决定了软权力性质的私有。在国际事务中,每个国家都是独立的权力行为主体。因为在现行的国际制度下没有形成一个最高的权威实体,每个国家都是在一个无政府主义的国际社会中运行,权力行使的环境相对于国内而言比较自由。国际舞台可以说是与前人类社会的“自然状态”相类似,即霍布斯所描述的自由人之间的战争。这样,面对由利益相互冲突的国家组成的世界,各个国家都追求着各自权力的最大化,以维护和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因此,国际关系中软权力行使的目的在于个体性的国家利益而非公共性的世界整体利益。在权力类型上,软权力属于私有权力。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约瑟夫·奈的软权力概念和理论随着其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因为约瑟夫·奈有一种始终如一的关怀:美国如何更好地维护其国家利益和维持其世界领导的地位。当我们把软权力理论视野集中于中国国内政治时,随着软权力作用环境的变化,其性质、目的和内涵必然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3.中国政治中软权力的性质。国内政治中的软权力可以说是政治权力或国家权力的第二面,具有公共权力的性质。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权力是限制其他集团的国家最高权力,“在阶级反对阶级的任何斗争中,斗争的直接目的是政治权力;统治阶级保卫自己的最高政治权力,也就是说保卫它在立法机关中的可靠的多数;被统治阶级首先争取一部分政治权力,然后争取全部政治权力,以便能按照他们的利益和需要去改变现行法律”[1]。在马克思看来,在阶级社会中只有那些占据着特殊经济地位、掌握足够政治资源并具有根本性利益指向的政治主体,并以国家或政府的名义来行使的权力才是政治权力。或者说,政治权力就是国家权力。虽然政治权力一贯依托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国家机器强制性地使权力对象的行为发生变化,但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政治权力并不一定是命令式的强制力,也可以是魅力式的吸引力。政治权力不是一维的,而是二维的,不仅包括有形的硬权力因素,还包括无形的软权力因素。国内社会中的软权力具有政治权力的性质,是一种具有普遍性效力的公共权力。

4.政治权力中软权力与硬权力的区别。第一,政治权力中权力主体的行为方式不同。政治权力中硬权力和软权力主体的行为方式不同,前者体现为诱惑、强制,后者体现为吸引。由于政治权力是介于行使主体和行使客体之间的一种精神联系,政治权力行使者是通过对权力对象心智或思想的影响而使其行为发生改变。一般来说,政治权力的“这种影响产生自三个方面:对利益的期望、对居于劣势的恐惧和对人或组织的尊崇或爱戴”[2]。如果把对利益的期望、对居于劣势的恐惧这种诱惑力或威慑力看作是政治权力中的硬权力因素,那么软权力因素则是那些能够产生对人或组织的尊崇或爱戴的吸引力。第二,权力的资源不同。政治权力中硬权力和软权力的资源或基础不同。硬权力的资源来源于军事、经济实力等等,软权力则建立在政治价值观、文化、团体素质以及个体人格魅力的基础上。因此,中国共产党执政软权力属于公共性的政治权力,是建立在政党价值观、理想、信仰等政党文化及政党形象等基础上的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

二、焦裕禄精神在提升党的执政软权力中的作用

1.政党的意识形态与执政软权力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执政软权力的基础和来源不仅在于政党意识形态,而且在于以党风形式体现的政党形象。就政党的产生和存在而言,政党执政软权力的基础和来源在于政党意识形态。政党文化作为一种复杂的精神观念系统,其主要内容是处于政党文化核心层次的政党意识形态即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产生和存在的逻辑前提,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也不会有凝聚党员成员和吸引党外群众的政党。意识形态不仅是维护特定阶级利益的价值观念体系,而且具有强烈的实践倾向,而实践的主体就是中国共产党。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把意识形态即马克思主义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意识形态的精神支撑,意识形态是政党的灵魂;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则把政党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中国共产党可以说是意识形态的人格化表现。这样,内在精神观念系统的政党文化通过外在的政党形象即党风而得以表现。

2.党风与我们党执权软权力的联系。党风由作风演绎而来。1942年,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间接地提出党风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这种作风包括了党员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活动方式。“党风是政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制度规范的外化”[3],其实质是现实的政党文化形态。随着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政党执政软权力的基础和来源会越来越倚重于党风,即倚重于党组织成员的习惯和行为方式。因为“在一种文化已经存在很久的情况下,这种文化的意识形态基础所起的作用便不如所有的习惯和行为的作用大”[4]。因此,党风建设应该成为执政党的一种自觉行为。就起源而言,党风的产生既是组织成员自觉实践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环境的产物。党风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具有变化性。第一,党风与其他社会组织文化形态相比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其思想方式、情感方式和行为方式具有特定的政治立场;第二,党风又会随着时代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党风无论从其构成成分还是构成成分的性质而言,并不是单一、纯净的,而是混合、斑杂的文化形态,正确与错误的思想方式、行为方式并存。如果党风中存在着一些错误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并任其“风行”,那么它最终会成为组织中约定俗成的潜规则,长此以往,这些潜规则就会堂而皇之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并支配人们的行为。而端正党风需要在党内树立起党员干部的标杆、范式,让人们的行为有所对照——找差距,精神有所趋向——立目标。

3.焦裕禄精神的标杆作用。焦裕禄精神在党风建设中能够起到对照和标杆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对于焦裕禄精神的学习和践行,无疑能够匡扶正风,清除歪风邪气,从而增强党的威信,巩固党执政软权力的基础。焦裕禄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的精神能够使那些具有奢侈、享乐之思想作风和行为作风的党员,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及自身与党的先进性要求之间的差距,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焦裕禄亲民爱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能使那些迷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之中的党员找到自己的精神航向和价值追求。第一,就整体的中国共产党而言,焦裕禄精神是党风建设中的一面镜子。焦裕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焦裕禄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典范和代表,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焦裕禄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理想、信仰和价值追求的完美阐释,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性意义。他的崇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二,就个体的党员干部而言,焦裕禄精神具有精神风向标的作用。焦裕禄精神中亲民爱民的价值导向作用,有助于党员干部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焦裕禄精神的核心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立场上的亲民爱民的政治价值观。身为县委书记,焦裕禄代表着中国共产党执政、行政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取向的权力意识。焦裕禄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国共产党政权意识的先进性和人民性,“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焦裕禄精神中崇高的道德风范能够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每个人面临这种至高至圣的道德境界,无不自我强烈地感受到一个党员干部的职责和使命,并使个体返身自悟、自省,提升长处、弥补不足。第三,焦裕禄精神是警钟。学习焦裕禄精神,能够使党员干部开阔胸襟,转换视域,走出自己固守的一隅之地,把自己个体的生命与整个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焦裕禄精神中的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的行为作风,有助于增强当代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艰辛和挑战,只有党员干部一如既往地带领民众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才能汇聚强大的正能量,推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特别是当今时代,我们距离实现中国梦的目标越近,越需要人们成绩面前不骄傲、困难面前不退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5]焦裕禄精神能够警醒那些消极懈怠者,进而增强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三、焦裕禄精神在提升党的执政软权力中的意义

就软权力的基础和来源而言,由于执政软权力涉及政党文化与社会大众的心理层面,社会大众对执政党的认同,是软权力的领域,中国共产党执政软权力与硬权力相比,是一种生成性权力。这就要求代表人民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树立巩固软权力基础、维护与发展软权力资源的责任意识,千万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听任民心涣散、软权力资源流失。

1.中国文化传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软权力的一种重要资源。中国文化传统特别是近代中国革命传统不但能够建立起社会大众与中国共产党历史、革命前辈的情感联系,而且传统中的道德规范和要求被人们看作是一种自然智慧,人们应该无可置疑地去接受和遵循。“传统是必需的,而且总是应该坚持,因为它们给予生活连续性并形成生活。当传统与习俗的影响在全球层次上减小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我们的自我感觉的基础发生了变化”[6]。毛泽东曾说:“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一切优秀的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7]

2.群众路线教育能够加强党的执政软权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整顿党风,能够加强党的执政软权力的道德基础。任何一个社会和谐有序的政治都需要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只问权力,不问道德的政治是不存在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更应该占领社会道德的制高点。如果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从整体上夯实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道德理想,那么对焦裕禄精神的学习和弘扬则可以从党员干部层面筑牢中国共产党执政、行政的道德之基。只有“为政以德”,才能有“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效果。

3.提升党的执政软权力的重要途径。以模范党员、优秀干部为榜样,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软权力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大量的先进人物、优秀党员干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党员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浩然正气。倡导党员干部向这些模范人物学习,能够匡扶党内正风、遏制歪风邪气。党的作风与政党形象具有高度关联甚至具有等价性,或者说政党作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政党形象。毛泽东曾经在《论联合政府》中把三大作风看作共产党人区别于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江泽民指出:“党的作风问题也是党的形象问题,作风不正,形象也好不了,必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8]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能够树立良好的政党形象,增强执政党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284.

[2][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M].孙芳,李晖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37.

[3]赵理富.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结构[J].党建新论,2008,(6).

[4][法]莫里斯·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M].杨祖功,王大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00.

[5]李平.坚定理想信念怎么强调都不为过[N].北京日报,2012-11-23(03).

[6][英]安东尼·吉登斯.失控的世界[M].周红方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42.

[7]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41.

[8]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442-443.

[责任编辑游玉华]

作者简介:王素玲(1969—),女,河南偃师人,硕士,洛阳师范学院马列部讲师。

收稿日期:2015-12-16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701(2016)01-0038-04

猜你喜欢

党风中国共产党
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遵循——《搞好党风的几个问题》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洁宣教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以乐山市中区为例
“三级”党风廉政督查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七一”高歌新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