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结合的三重维度
2016-02-11王瑞熙
王瑞熙
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结合的三重维度
王瑞熙
摘要:意识形态是反映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利益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念体系,其建构和不断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文化因素就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和不断发展,也离不开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支撑。在政治思想的维度,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政治思想;在民族心理的维度,恰当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为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构民族心理基础;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解释的维度,要恰当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解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通俗化,以利于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三重维度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是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利益的集中体现和反映,也是承载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政治理想、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的有效形式。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的演进中逐渐形成和不断传承的精神文化成果,经过人们的主动选择和长久积淀,构成了特定意识形态观念体系的思想基础和心理支撑。同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也离不开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支撑。因此,审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丰富与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于我们今天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动权、实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在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在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性和极端重要性。2014年社会各界针对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动权,正确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紧迫性。历史经验和现实教训也已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不难发现,在意识形态工作做得深入人心的时候,国家长治久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顺利。而在意识形态工作出现偏差时,国家的各项工作则陷入混乱之中,甚至出现停滞倒退的现象,如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意识形态指导工作出现片面化的问题,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随着对阶级斗争认识的不断升级,毛泽东在1966年6月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常规探索也就基本结束了。”[3]由于这一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失误使“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使本已逐渐好转的国民经济再次陷入严重困境,国家秩序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民主法治遭到极大破坏,大批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严重迫害。历史的惨痛教训再次证明正确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工作的必要性。
一、在政治思想的维度,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政治思想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思想,这些治国理政的思想可以为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工作提供有益借鉴。毛泽东曾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4]因此,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和不断发展中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进行大胆吸收,有效运用。
当前,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里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全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一个问题,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离不开道德教化的作用。道德教化的力量如同春风细雨,在不经意间实现着自身的价值。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可以借助道德教化来引领社会风气,凝聚民族力量,为自身的有效推进提供道德支撑。中国社会有以德治国的历史传统,历代封建王朝也大多奉行德主刑辅的治国政策。商周时期就已有“以德配天”的思想观念。春秋时期,孔子也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治国思想,这些治国的政治思想对历代的国家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民本仁政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家治理思想的瑰宝。这些治国理政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人民性有着一定程度上的相似之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人民群众不但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而且也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为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提供了一种新的媒介。
二、在民族心理的维度,恰当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为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建构民族心理基础
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需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其提供民族心理支撑。民族心理是一种包含着本民族共同文化传统,对民族性格和民族行为模式起决定作用的民族心理倾向和民族精神结构。民族心理对于发展、促进和巩固民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具有内聚性、向心性和自识性。作为中华民族灵魂和血脉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心理趋向和行为准则。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以独立自主、维护统一为代表的爱国精神;以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为代表的奋斗精神;以与时俱进、日新变革为代表的创新精神;以崇实求真、经世致用为代表的实事求是精神;以天下为公、公而忘私为代表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协和万邦、爱好和平为代表的和谐精神。这些强大的民族心理特征为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因此,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发挥二者的合力。
信仰是民族心理的形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当一个民族的成员建立起一种信仰后,在其内心中就会产生民族归属感,整个民族和整个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会得到增强。马克思主义不仅作为一种涵盖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它有以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使每个人得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就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因此,使广大民众构建起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心理,需要调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找到它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最佳契合点,从而建构民众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民族心理基础。
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解释的维度,要恰当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解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通俗化,以利于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5]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要采用群众化的形式,不能大量使用政治语言和学术语言。在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通俗化、大众化的过程中,要想达到使人民群众能够听得懂、记得住、用得着的效果,需要创新宣传形式,运用群众化、生活化的语言表达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其思想理论的大众化,他们认为要使理论成为人民群众手中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就要实现理论的大众化,这样理论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6]同样,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通俗化、大众化需要恰当地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群众语言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解读。正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在俄国广泛传播,离不开列宁的积极推动,在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过程中列宁曾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7]这句话的最大启示性作用在于理论解释的通俗化是理论深入大众的必要形式。因此,从解释的维度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就要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面貌呈现出来。在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时要采用多种形式、使用多种渠道,使广大人民群众理解马克思主义,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此方面毛泽东的哲学著作《矛盾论》和《实践论》就是善于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通俗化解释的典范。邓小平在视察南方一些省市时也曾指出:“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8]邓小平用民众化、口语化的语言,生动准确地表述了马克思主义,这样的表述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通俗化、大众化的又一典范。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结合的这三个维度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相辅相成、融荣共生的辩证统一关系之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政治思想维度的结合具有指引性的作用,为二者的有效结合确立了政治方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民族心理维度的结合具有支撑性的作用,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心理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解释维度的结合为实现二者的结合夯实了群众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三个维度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为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实现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正确引领提供有力抓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不能一股脑儿拿到今天照套照用[EB/OL].2014-09-24. 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9/24/ c_1112610547.htm.
[2]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EB/OL].2013-08-20.http://news.xinhuanet. com/2013-08/20/c_117021464.htm.
[3]石仲泉.毛泽东的艰辛开拓(增订本)[M].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251.
[ 4 ]毛泽东选集(第2卷) [ M ] .人民出版社,1991.533-534.
[5][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9.9.
[ 7 ]列宁全集(第3 6卷) [ M ] .人民出版社,1959.467.
[ 8 ]邓小平文选(第3卷) [ M ] .人民出版社,1993.382.
(责任编辑 丛文娟)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16)01-0079-03
作者简介:王瑞熙,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 (邮政编码 20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