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共同价值
2016-02-11虞崇胜叶长茂
虞崇胜 叶长茂
(1.武汉大学 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430072;2.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政法系 广东 广州 51030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在促进人的发展以及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全面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优秀价值成果,同时也是对人类共同价值的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人类共同价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共同价值的集中体现。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共同价值的关系,全面践行并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基础上促进人类形成价值共识,不仅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社会主义影响力,而且有利于推动各国合作共建一个和谐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过程
社会主义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拒绝人类已经形成的价值共识,共同价值一直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曾经有着巨大的魅力和影响力,吸引着千百万人为之而奋斗,正是因为其对人类共同价值的坚守和发扬光大。人们追求社会主义,就是为了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民主等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共同价值赋予了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正是在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壮大。
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近代人们所追求的民主、自由、人权等共同价值,不仅没有因为这些价值当时只为少数人享有就否定其意义,而且认为这些美好价值也应该为劳动人民所共享。比如,他们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也应该建立民主制度。恩格斯指出:“如果说有什么是无庸置疑的,那就是,我们的党和工人阶级只有在民主共和国这种形式下,才能取得统治。”[1]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特别强调,巴黎公社的普选制和罢免制是真正民主的制度基础。“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2]马克思、恩格斯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民主、自由思想。他们的最高民主理想是一种超越国家的社会民主,在这种“社会民主”制下,社会高度自治,“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下,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十月革命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沙俄所参加的帝国主义战争是不正义的,背离了人类共同价值。布尔什维克党顺应人民对平等、和平、土地的要求,成功掌握了政权。十月革命后,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利用资本主义所取得的带有普遍性的文明及价值成果,“我们不能设想,除了建立在庞大的资本主义文化所获得的一切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还有别的什么社会主义”[4]。列宁还指出无产阶级民主也应符合人类对于民主价值的共识性标准,苏维埃组织应深入地和广泛地发展“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制比中世纪有伟大历史进步性的那一面,即居民参加对公职人员的选举”[5]。由于对人类共同价值的正确认识,十月革命之后社会主义政权不仅得到了巩固,而且在经济建设中取得了突出成就,加快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二战期间,苏联站在反法西斯阵营一边,联合美、英等国家,最终打败了法西斯国家,为捍卫人类共同价值,为人类正义事业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苏联的胜利进一步扩大了社会主义的影响力,增加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即致力于在中国实现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1922年,中共提出现阶段的最低纲领是实现国家统一,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1924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两党主张对外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对内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实行普遍选举,保障个人和团体的自由及权利,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改善劳工的生活。这些崭新的价值理念对民众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促进了北伐的顺利进军,使民主革命呈现大发展的局面。虽然第一次国民大革命最后失败了,但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准备了组织和民意基础。抗战胜利前后,国民党试图在战后中国实行一党专政,共产党则提出必须发展民主政治。中国共产党认为,“人民的平等和自由权利”是“人类共同的宝贝”[6]。“人有天赋的人权,人的自由与尊严,不该为不公正势力所侵犯和亵渎。人民是政府的主人而不是奴隶……这从十八世纪以来,应该早已经是全人类共知公认的常识。”[7]中国共产党主张,战后中国应该在世界各国人民所公认的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的基础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联合性质的民主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8]。中国共产党高举民主、自由的旗帜,致力于改变人民经济上贫困、政治上无权的状态,赢得了人民的信任,积聚起强大的力量,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一个人民共和国。
不幸的是,由于教条主义的影响,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政策长期偏离了人类共同价值,走自我封闭之路,与时代发展严重脱节,致使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曾经遭受严重挫折。
列宁去世后,苏联在相当长的时期没有坚持列宁关于正确对待西方文明和价值的思想,造成了严重的后果。1930年代,苏联开展大清洗,许多无辜的干部、军人、知识分子、普通公民遭受迫害,民主与法治荡然无存,人权失去保障,极大地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声誉。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苏联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权阶层,生活腐败,脱离群众。公民的自由、平等权利长期得不到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名存实亡。苏共最终因为得不到人民的支持而失去了执政权。东欧众多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因为没有很好地坚持和实现人类共同价值,导致了社会主义的失败。
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曾出现重大失误,首先表现为对民主等价值的理解出现偏差,将平等理解为平均,将民主仅仅理解为“替民做主”,认为只要政府的性质是人民政府,由政府来对人民所需的生存资源进行平均主义式的分配,就意味着人民民主的实现。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政治实践中过多地追求国家权力的集中和国家实力的强大,否认个体的自由和价值,压制社会的活力,无视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和自由权利的保障,国家权力异化为一种绝对的、不受限制的权力。因为没有在国家制度建设中贯彻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价值取向,偏离了人类共同价值,所以出现了反右扩大化、大跃进、“文革”这样比较大的错误,民主与法治遭到严重破坏,公民权益被大量侵害,经济也频临崩溃。
“文革”结束以后,惨痛的历史教训使邓小平等认识到,国家的发展如果严重偏离了人类共同价值,就不能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和权利要求,就会失去在现代世界立足的基础。于是中国开始了全面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向人类的共同价值和常识回归:经济改革最突出的内容是将经济自由权、自主权还给人民,使人民能够自由地创造和拥有财富;政治改革重点是在制度建设中遵循民主与法治的价值,“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9],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思想文化领域的改革就是解放思想,使执政党能够倾听人民的声音,使人民能够自由思想、自由表达,即使批评和监督政府,也不会因言获罪。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容愈来愈丰富,民主、法治、自由、平等等人类共同价值逐渐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共十八大完整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0]。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重要讲话。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人类共同价值联系起来,明确指出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1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向人类共同价值靠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秩序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各项权利也得到越来越好的保障。
共同价值是推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是世界各国人民都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共同价值的实现是任何力量也不能阻挡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不能与人类共同价值对立起来,必须正确对待人类共同认可的美好价值。历史已经证明,偏离人类共同价值,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坚持人类共同价值,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兴旺发达。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类共同价值的高度凝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人类共同价值,继承了人类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价值成果。社会主义在吸收人类优秀价值的同时,进一步容纳了广大劳动人民的价值需求,妥善调和各种价值之间的冲突,推进了人类共同价值内涵的发展和优化。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较好地解决了自由与平等的冲突,使人类共同价值能够惠及多数人。自由与平等是人类所追求的两大基本价值,其他价值都是这两大价值的延伸与扩展。自由与平等虽然相互依存,但也存在一定的冲突。如果不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冲突,不但会彼此伤害,也会影响到整个人类共同价值的实现。
自由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但自由如果不加节制,会对平等造成伤害。自由竞争的结果会出现大量的失败者,使社会成员之间产生不平等。纯粹因为自由竞争而引起的不平等虽然不能从道德上予以过多地指责,但是自由竞争中的成功者不全是自身努力的结果,也有运气等偶然性因素的影响。不是所有人都能坦然接受自由竞争的结果,尤其是当这种结果已经影响到人的生存与尊严。如果不对这种不平等加以纠正,就会伤害人类的同情心和人道原则,而且也是极其危险的。不平等可能会使许多人怀疑并且否定自由的价值,甚至采取激烈行动来反抗现有的价值体系,宁愿牺牲自由也要获得平等。这会使自由本身面临威胁,进而伤及整个人类共同体。
平等也是人类所追求的一种美好理想,反映了人们对特权、专制和不公正的反抗。但平等的含义是极其复杂的,过度地追求平等,使平等趋向极端,将威胁到自由的存在。劳动人民基于自身的地位和需求,更看重平等的价值,但是很容易逾越必要的限度,除了追求身份、权利、机会的平等之外,会进一步追求结果方面的平等。因为个体自由发展的结果必然是不同的,所以要实现结果平等,就需要集中国家的权力,借助国家的力量强制性地实现无差别平等,这必然会产生另一种消极的后果,即牺牲人们的自由来实现平等。
早期资本主义未能处理好自由与平等的关系。早期资本主义保护的是人们的消极自由,许多人并不能真正地享有自由。平等的价值被忽视,使人类美好价值只能为少数人所享有。社会主义在近代的出现正是为了纠正资本主义的弊端,纠正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存在的严重不平等、不正义的现象,把公认人之为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和自由普及到所有人身上,使少数人和多数人能够共享人类共同价值。但社会主义以平等为旗帜来纠正资本主义的弊端,也曾矫枉过正,在历史上曾出现将平等理解为一切方面都完全平等,不仅损害了自由的价值,而且反过来也损害了平等。
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妥善处理了自由与平等的冲突,使自由与平等实现有机结合。自由不仅是不受干涉,而且具有了积极的普遍的含义,使多数人都能够有条件享有自由,有能力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平等也不再等同于平均,不是低水平的强制性财富再分配,而是使大多数人能够平等地享有各项基本权利和自由。为保证更多的人享有自由与平等,并且不致使二者相互损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公正与法治的价值,公正矫正了自由与平等各自所蕴含的偏执与缺失,在二者之间采取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使两者都不至于走向极端而有损于对方,使自由与平等达到一种动态平衡,法治则确保这种平衡不会受到任意的破坏。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个人与共同体在价值层面的平衡。人类共同价值的进步性突出表现在其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肯定,但在某些国家也曾过分强调个人权利的至上性,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果公民只考虑个人利益,不考虑社群和共同体的利益,也是不合理的,个人对自由的追求不能使共同利益遭受损失,这应该是个人自由的一个合理的限度。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社会富裕程度不高,仅仅依靠个人奋斗很难使更多人充分享有自由、福利等现代价值。国家的富强成为劳动人民实现个人自由和权利的重要保障条件,实现个人权利,需要发挥国家的作用,需要国家创造机会和条件使每个人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因此,国家富强应成为共同价值的重要内容。反之,如果个人权利得不到保障,个人发展的积极性受到压制,国家权力不受制约,也会对国家的发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历史境遇,摒弃了极端个人主义,反映了世界上占人口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的需求和期望,在尊重个人权利、自由的同时,将个人与社群、共同体结合起来,以实现个人价值与共同体价值的平衡。不仅要通过建设民主与法治保护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也要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实现整个社会的文明与和谐。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使人类共同价值形成系统的完整的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制度与共同体三个层面集中概括了人类自由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价值需求。
在个人道德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反映了人类在个人道德层面的价值需求,这也是共同体要求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个人总是生活在既定的国家之中,对国家怀有朴素的情感,每个人希望自己同时也希望同胞能够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国家就愿意为国家多做贡献,也期盼通过勤奋工作获取他人的尊重,所以每个社会都会尊敬那些兢兢业业工作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喜欢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之中,渴望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诚信、友善就成为一个良好社会对个体道德的基本要求。
在政治与社会制度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公民个体的权利要求,个人希望共同体能够保障公民所追求的价值。每个人都希望自由行动,自由表达,自由支配合法财产,自主决定个人事务。由于人们都希望得到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同时也不希望别人比自己获得的更多,所以只能将自由和权利平等地进行分配。基于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人们自然会提出公正的要求,希望政府对每一个公民都能够同等对待,希望社会财富的分配能够不违背正义原则,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同等的权利、机会和利益[12]。公民要确信政府能够坚守公正的价值,就必须在制度层面贯彻法治原则。只有法治才能给公民以信心,使公民相信政府能够保障自由与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个人。制度层面的价值是核心价值观中一个最为关键的层次,是联结个人与共同体的纽带。制度层面的价值相当重要,因为良好的制度是诸多美好价值实现的保障。只有提供了制度保障,个人的道德回馈才有依托,个人才能产生责任感和义务感,保证共同体层面的价值顺利实现。
在共同体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充分反映了人类的美好愿望。公民个人对自由、平等、公正的追求上升到国家政治层面就是民主,因为追求自由,所以不希望建立一个压迫性的专制政府;因为人人平等,所以没有人天生就有资格执掌政治权力,只能由大家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来确定政治领导人。人们在共同体层面的价值要求不仅仅是政治上实行民主,同时也盼望经济富裕,国家富强,整个社会文明和谐,人与人、国与国、人与自然之间能够文明对待,和谐相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构成一个严密的完整的价值体系。个人道德层面的价值是义务性价值需求,是生活、工作与社会交往中自然产生的价值需求。制度层面的价值是权利性需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自由发展的价值保障。如果个人与制度层面的价值顺利实现,共同体满足了个人的自由、权利要求,个人承担了对共同体的责任和义务,那就是共同体层面的价值实现,是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实现的良好状态。
人类共同价值就是能够满足人的多样化、全方位的价值需求,维护人的尊严,保护人的安全、自由和权利,引领个人与社会全面发展,得到世界各国人民普遍承认的基本价值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兼容并包,全面反映了人的自由发展的需要,表达了人类的共同愿望,符合世界潮流和历史进步的方向,是迄今为止人类共同价值的高度凝结和完整表达。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类价值共识
人类共同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吸收各种文明价值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凝结并优化了人类共同价值,在促进人类形成新的更人道更公平的价值共识方面理应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应该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积极参与推动人类价值共识的形成,一方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华内容为其他国家所理解和接受,成为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积极与其他国家进行价值领域的对话和交流,推动各国在平等、包容的基础上达成价值共识。促进人类价值共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创新国家治理方式,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先进的完整的价值体系,但是如果不能在实践中充分落实,就不能证明其在推动个人及社会发展方面的有效性、公正性,因此我国必须付出长期的艰苦的努力去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民主、法治、社会管理等方面推动国家治理方式的创新,构建实现公民选举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制度体系,实现司法公正,加强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的合作治理,使人民的自由平等权利、人格尊严得到严格保障,为人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各项救助。
一个民主公正的社会,能够强化人们的爱国情感,使人们对国家的感情从自然的热爱上升到理性的忠诚,进而更加敬业并从工作中获得尊严、荣誉和幸福。公民之间建立起互助体系,社会资本也日益发达,人人诚信友善,相互关爱。在此基础上,社会成员创业、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空前提高,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领域的文明程度全面提升,推动整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中国将发展成为一个富强民主、高度文明、和谐宜居的社会。
我国在制度建设和社会实践中全面落实核心价值观,兑现对人民的价值承诺,证明其可以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引领社会进步,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性和生命力,将树立起先进理念与中国模式相结合的成功范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认同,有助于扩大其在全世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推动人类形成价值共识提供启示和借鉴。
第二,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与构建人类共同价值体系。人类社会在相互联系和交往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共同价值。我国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共同价值问题,不能否认价值的普遍性,否则在国际社会就可能被孤立,失去在价值领域的话语权。在五千年文明进程和六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我国积累有丰富的价值成果,“理所当然地需要而且能够担当起构建人类普遍价值的权利和责任”,主动自觉地对共同价值作出“自己的科学化的理解”[13],积极参与人类共同价值体系的建设。我国在历史上曾参与推动人类共同价值的形成。1945年,中、美、苏、英四国共同发起了旧金山制宪会议,制定了《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宪章》把“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确立为根本宗旨。中国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中共代表董必武也在宪章上签上自己的名字。1948年,中国代表张彭春参与了《世界人权宣言》的起草,他把“仁”翻译成英语的“良心”一词,经各国代表认可后,将儒家的仁爱思想写进了宣言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14]人权是当代世界各国共同认可的重要价值,中国在推动人权价值完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53年,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过世界各国爱好和平人士的共同努力,和平共处也已经成为一项各国所公认的共同价值。
如今,我国的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得到了极大地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臻完善,我们更要有价值自信,在对外交往中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与各国开展价值、人权领域的对话,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就共同价值进行探讨和交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普遍性内容得到更多国家的理解与认同,使其融入人类共同价值体系。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占据道义制高点,彰显社会主义的道德正当性,促进人类价值进步。但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国应坚持和而不同的立场,不能强加于人,只能通过平等对话寻求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在价值认同方面的最大公约数,使各国人民认识到中国所倡导的基本价值能够“适合人类绝大多数个体的生活方式和切身利益,并且为人们的经验和条件所认同”[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古今中外各种价值兼收并蓄,具有普遍性与合理性,理应能够为人类形成价值领域的共识贡献优秀的价值成果。
第三,倡导建立国际关系新模式,促进人类形成价值共识。在过去较长的历史时期,由于不平等国际关系的限制,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人类价值领域缺少话语权,西方国家的价值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价值观,以至于很多人将西方价值等同于普世价值。在今天这个时代,人类已经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起面临着极其复杂的问题和挑战,单靠一种价值体系已经不能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因此,需要各国人民广泛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共同参与构建人类共同价值。各个国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本国人民所珍爱,同时又具有普遍性的价值,都应该纳入人类共同价值体系。
发展中国家要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中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必须改变不平等的国际关系。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在国际关系领域坚持社会主义平等、公正、民主、和谐的价值,倡导国际关系新模式,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平等地位,“支持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11],推动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机制朝着更加民主、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16]。各国之间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世界各国无论大小、强弱一律平等,“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以对话解争端、以协商化分歧”[11]。
在人类价值领域,中国应和其他国家一起,致力于建设一个开放、宽容、竞争性的思想市场,营造诚信、友善的交往氛围。在这个开放的思想市场中,各国互相理解,彼此尊重,互相学习和借鉴。人类共同价值的形成不再是一种价值体系单向地向世界普及,不是借助武力或经济制裁迫使其他国家接受某种价值体系,而是各个国家、各种文明将其自身所形成的具有普遍性的价值拿来进行对话和交流。各国人民在平等交往、共同实践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弱化分歧,经过各种价值理念的碰撞、竞争、融合,不断建构和生成新的价值共识,使人类共同价值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人类价值共识,是人类共同价值的提炼、浓缩和升华。在国内,我国政府正努力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使公民诚信友善,政治清明公正,社会文明和谐,让国际社会更容易认可和接纳中国的和平崛起。在国际上,我国正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贡献中华文明的价值成果,促进人类形成价值共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如果各国政府能够充分认识到人类利益需求可以实现多方共赢,人类价值理念可以达成重叠共识,那么,在人类共同价值指引下,世界将会变得更加和谐,各国人民就能够携手合作,建设一个彼此尊重、共同发展、高度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