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对策
2016-02-11金艳萍冯姗姗信聪聪
金艳萍,冯姗姗,信聪聪
(1.兰州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运输及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81)
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对策
金艳萍1,冯姗姗2,信聪聪1
(1.兰州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运输及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81)
集装箱运输是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的重要载体。从设备设施、市场营销、铁水联运 3 方面阐述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结合目前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在铁路区段运输能力、集装箱场站设施、市场营销机制、多式联运数据交换网络和集装箱运输组织管理 5 方面存在的限制因素,提出加快推进“十三五”铁路建设、提高集装箱办理站设施设备功能、健全集装箱运输市场营销机制、加快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EDI建设和完善集装箱运输组织管理 5 条发展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对策,为促进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提供参考。
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多式联运
集装箱运输具有管理标准化程度高、货物运输安全性好、装卸作业速度快等优点,对于提高运输供给效率与质量、加快货物周转具有重要意义。2015 年 4月铁路现代物流建设现场会召开后,中国铁路总公司开始全面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建设,积极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并且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2015 年全路集装箱发送量为 535 万 TEU,同比增长 20%。2016年 1—5 月,全路发送集装箱 262 万 TEU,同比增长41%,其中 5 月全路集装箱日均装车 9 787 车,占全路货运装车总数的 8.5%。随着集装箱运量的持续增长,集装箱运输在进一步降低全社会综合物流成本,加快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铁路运输服务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
1 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
1.1 设备设施
(1)集装箱办理站建设方面。2015 年 8 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向各铁路局及专业运输公司印发《铁路物流基地布局规划及 2015—2017 年建设计划》,共规划 33 个一级铁路物流基地和 175 个二级铁流物流基地,与铁路局层面自主规划的三级铁路物流基地结合,将基本覆盖全国 GDP 100 亿元以上的行政区域,为中国铁路总公司实现“力争用 3 年左右时间,努力将铁路发展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的总体目标提供硬件支撑,同时各铁路局积极开通集装箱办理站,目前全路集装箱办理站已达 1 149 个,其中,2016 年新增 439 个。
(2)运输设备方面。目前,全路共有铁路产权的集装箱 31 万只,其中通用箱 27 万只,特种箱和长体箱 4 万只,仅 2015 年以来,我国铁路已陆续投入10 万只 20 英尺通用箱,2 万只 40 英尺通用箱,1 万只特种箱和长体箱,为集装箱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此外,全路共有集装箱平车 4.5 万辆[1]。同时近几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加大资金投入,更新集装箱装卸机械,研发适合中小型货场的集装箱装卸机械,在集装箱中心站大型办理站配置大型安检仪、汽车衡、超偏载检测等设备设施,并且初步实现联网监控。
1.2 市场营销
2016 年 5 月 15 日,我国铁路开始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共包含 251 条货物班列线,其中 130 条以上的班列线以集装箱运输为主,各铁路局为了充分发挥集装箱班列能力,不断创新推出新项目,挖掘集装箱运输潜在增长点。①开发批量零散货物入箱业务,采用按照货物实重计费方式,同时铁路局可以根据市场情况确定运输价格,这一举措吸引了海尔、格力家电和医药品等高附加值货物回归铁路,统计显示,2016 年 5 月批量零散货物入箱日均完成 3 976 TEU,占铁路集装箱运量的 20%;②根据客户需求发展“散改集”业务,主要针对矿石、块煤、焦炭、粮食等散装货物运输,2016 年 1—5 月仅块煤、焦炭 2 种货物品类的集装箱发送量达 566 万 t;③大力发展液体货物入箱业务,目前,我国铁路拥有各类液体集装箱 11 500 只,针对液体化工品、液体食品和液体危险货物,可提供高品质的全程物流服务;④发展危险货物入箱业务,在制定安全运输条件后,危险货物可办理入箱运输,目前,氯化钠、硫黄、氢氧化钠、黄磷、八氧化三铀等均可以实现使用铁路集装箱运输,此外,2016 年 5 月我国铁路首次开行了阿克苏至南通的棉花特需集装箱列车。
1.3 铁水联运
发展多式联运是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重要手段,铁水联运是中国铁路总公司面向多式联运提出的新举措:①组织各铁路局开行 107 条集装箱铁水联运班列线,其中,铁路局管内集装箱铁水联运班列线路 70 条,跨局集装箱铁水联运班列线路 37条,基本建成连接港口与内陆主要腹地的集疏运网络;②鼓励各铁路局与港航企业合作,尤其加强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 (以下简称“中远”)、中外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等主要集装箱港口的合作,同时注重在码头运营、场地建设、综合物流等领域开展合资合作,如上海铁路局与中远合作开发了 15 个近港下水和 10个港口上岸项目,广州铁路 (集团) 公司与广东省交通厅签订铁水联运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进泛珠地区无水港建设工作;③铁路部门初步实现与营口港、天津港、青岛港、连云港港、宁波港、厦门港 6 个港口和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的数据交换,各铁路局与港口间的电子数据交换 (Electric Data Interchange,EDI) 信息共享逐步推进;④2016 年 1—5 月我国上海港、青岛港、连云港港等 10 个主要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完成了 85 万 TEU,同比增长 28%,铁路集装箱下水业务主要以内贸运输为主,部分到达日韩等国家,铁水联运市场潜力巨大,客观需求强烈,将进一步带动铁路集装箱的发展。
2 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主要限制因素
(1)铁路部分区段运输能力尚不适应。以往,由于我国部分铁路区段运能较为紧张,导致以下现象存在:①铁路部门将旅客和传统大宗物资作为重点运输对象,铁路集装箱运输处于次要地位;②在春运、暑运等运输繁忙季节,为保证旅客运输,部分集装箱班列停运现象时有发生;③铁路集装箱班列运输时效性较低,正点率不高,存在晚点到达、中途停留、解编等现象,影响客户对集装箱运输的信赖度和依赖性;④大部分具有“小批量、多批次、门到门”运输特点的高附加值集装箱适箱货源,由于铁路运能有限,难以开行定点、定时“小编组”、“多趟次”的铁路集装箱班列,而不得不改走公路等其他运输方式。
(2)集装箱场站及装备设施建设相对滞后。①规划的集装箱中心站和办理站的建设进度缓慢,截至目前,18 个集装箱中心站只有 10 个建成投产,大型集装箱办理站中,仅有满洲里、长沙霞凝、贵阳改貌、银川南、合肥北等办理站开通,此外,在珠江三角洲集装箱货源充足地区缺乏现代化集装箱办理场
站;②除新近建成的集装箱中心站和办理站外,大部分集装箱办理站场地面积狭小,装卸线长度短,堆场硬面破损严重,而且大多数办理站缺少专用的集装箱装卸龙门吊和正面吊,致使集装箱装卸效率较低,容易导致集装箱和货物的损坏;③铁路集装箱专用车保有量不足,导致一部分集装箱通过敞车或平车等代用车运输,影响运输服务质量,难以满足现代化物流发展的需要[2]。
(3)集装箱运输市场营销机制有待健全。在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的货物中,煤炭、水泥和建材等低附加值产品运输仍然占有一定比例,医药、纺织、化肥、粮食等适箱货物集装箱运输占总运量的比例不高。主要原因在于:①缺乏适应市场的营销机制,大部分集装箱办理站都没有专职的市场调研开发机构,市场开发意识不强。货物的流量、流向基本都是由货主或货运代理公司提供,作为承运人只能被动接受,缺乏对市场的足够了解,难以事先预判市场变化,进而无法根据市场变化及时优化运输产品;②缺乏市场经营理念,部分集装箱办理站的集装箱从业人员服务意识不够,部分车站存在服务质量不高、野蛮装卸、损坏箱体等问题,影响服务形象,一定程度上造成客户流失[3];③缺乏专业化市场营销人员,由于缺乏系统培训,铁路集装箱运输的从业人员在专业技术和能力方面素质不高,难以适应铁路集装箱运输现代化发展需求。
(4)集装箱多式联运数据交换网络尚未完善。近年来,铁路系统先后建设了集装箱管理信息系统、集装箱追踪管理信息系统、集装箱运输清算系统、集装箱统计分析系统、集装箱运输调度系统、特种集装箱管理信息系统和票据管理及资金清算系统等,为提高铁路集装箱运输经营管理水平和集装箱运输生产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但这些系统主要是以铁路内部的生产管理为服务对象,没有完全与货主、货运代理、港口、航运和物流等企业实现信息共享,集装箱信息采集、信息追踪查询、电子支付单证等对外服务功能尚不健全,信息化水平较低,制约了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4]。
(5)集装箱运输组织管理有待加强。从运输市场反应的问题看,目前铁路集装箱运输在组织管理体制方面仍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全程经营人缺失,难以满足客户对集装箱运输时效性和可靠性的需求。目前,铁路局作为集装箱运输承运人,主要负责局管内的集装箱运输业务,对于跨局长途集装箱运输业务,在集装箱全程运行动态、全程费用、运到时限和承运后的追踪服务方面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货主对相关铁路局、当地物流企业等协同实现集装箱“门到门”运输的期望越来越高。同时,与货运代理公司和物流公司相比,铁路局对市场反应较慢,在运费支付方式、运到时限等方面难以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3 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对策
(1)加快推进“十三五”铁路建设。“十三五”是加快铁路建设的重要时期,“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开展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加快完善高速铁路网,扩大集装箱中心站、末端配送等货物集散服务网络,形成配套便捷、站城融合的现代化交通枢纽,鼓励中欧等国际集装箱运输班列发展,推动新亚欧大陆桥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为各铁路局发展集装箱运输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和发展机遇。此外,昌赣深客运专线 (南昌—深圳)、蒙华煤运通道 (浩勒报吉南—吉安) 江西段等 8 条铁路计划于“十三五”期间建成,昌景黄高速铁路 (南昌—景德镇—黄山)、渝长厦高速铁路 (重庆—长沙—井冈山—厦门) 等 4 条铁路计划于“十三五”期间开工。届时,旅客运输、煤炭等传统大宗物资的运输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满足,不再影响“小批量、多批次”高附加值的铁路集装箱班列的正点开行,集装箱班列的运输时效性将进一步得到保障,从而提高铁路集装箱在运输市场的占有率。
(2)提高集装箱办理站设施设备功能。①加快推进集装箱中心站、办理站的建设和运营,同时政府应鼓励各省、市、地区出台以集装箱中心站为龙头的物流园区建设规划,为集装箱中心站融入区域物流发展格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②加快改造升级集装箱办理站内陈旧落后、技术状态不
良、超期服役的设备,加大叉车、龙门吊、正面吊、堆垛起重机、旋转式起重机、超偏载检测装置、动态轨道衡等大型先进机械的投入;③各集装箱办理站增配小型集装箱、托盘、集装袋、集装笼、集装网等集装化用具,推广使用小吨位电瓶叉车,完善装卸机械化作业条件,满足集装化运输、机械化装卸要求;④加快集装箱办理站集装箱专用装卸机械研发,积极研发适宜铁路车辆、货场条件的集装箱专用装卸机械及索具,提高集装箱办理站装卸机械化水平。
(3)健全集装箱运输市场营销机制。①提高集装箱货源市场调研的主动性,在集装箱货源充足地区、集装箱中心站、大型集装箱办理站设立集装箱货源市场调研开发专职机构,定期挖掘所在地区已流失或潜在的集装箱适箱货源,通过在运价上对运量较大而且稳定的货主给予更多的折扣以吸引更多的集装箱货源;②着力提高集装箱运输服务质量,与高附加值客户合作,联手周边铁路公司、船公司,以重点城市货物集结、一票到底、全程代理跟踪的方式,提升集装箱班列品牌价值[5],同时考虑开行客车化的、小编组冷藏集装箱班列,满足鲜活市场运输需求,增加客户对集装箱运输的信赖度;③对集装箱运输作业行车组织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对集装箱办理站内具体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包括铁路运输名词、术语、代码等基础标准,车辆、托盘、货架等装备设施,运输调度、经营业务、运输流程、客户管理、装卸组织、设备运行和转运衔接等集装箱运输业务内容进行规范,提高集装箱运输网络综合服务质量,吸引更多集装箱客户。
(4)加快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 EDI 建设。集装箱多式联运生产过程中需要各业务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因而迫切需要整合既有信息系统,打破系统间壁垒,实现各系统间资源共享和信息互联互通,以列车、机车、车辆、货物、人员等诸要素为主线,在原本彼此孤立的信息系统之间建立关联,搭建覆盖集装箱多式联运全过程的信息集成平台,为集装箱多式联运运输组织的各个管理层面提供完整、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此外,各业务部门可以在平台的基础上深度开发和完善相关系统,在向平台提供本部门业务数据的同时,可以从平台获取其他业务部门的信息,以实现对集装箱多式联运运输组织各要素信息的综合利用和全面展示,发挥信息资源整体优势[6]。EDI 平台能够实现与港口信息的实时交换,它的建立将对集装箱多式联运运输组织的统筹管理、科学决策、持续改进与优化发挥重要作用。利用 EDI 平台,港口可以将港内作业与铁路集疏运作业的信息综合考虑,提前制订装卸计划,合理安排港口集装箱堆放面积,减少等待环节,铁路则可以根据港口的货物情况提前组织取送车作业,提高港铁联合作业效率;利用 EDI 平台还可以编制衔接紧密的集装箱班列到达、开行计划,减少运力运能的浪费,提高集装箱多式联运时效性,降低运输流通成本。
(5)完善集装箱运输组织管理。健全的集装箱运输组织管理体系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根本保障,2013 年 6 月 15 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对全路集装箱运输组织进行优化调整,加快发展集装箱门到门运输,规范集装箱运输收费,将铁路集装箱运输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同时加强安全考核力度,提高安全卡控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确保铁路集装箱运输生产安全的有效控制,健全集装箱运输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完善集装箱专业管理体系,确保集装箱运输生产安全责任有效落实,进一步为铁路发展集装箱运输提供制度保障[7]。在此基础上为更好地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铁路集装箱各办理站站点可以结合市场竞争需求,根据不同企业、不同地区、不同消费群体对集装箱运价的承受能力实行区域运价,同时在集装箱中心站开展包括仓储、堆存、拼箱、转运、“一关三检”等多种经营活动,加强与生产厂商、社会物流企业、船公司及港口的合作,班列在集装箱中心站集结后,允许相关企业成列包租去往特定到站或港口方向二次起运,带动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
4 结束语
铁路货运改革将集装箱运输作为主攻方向之一,促使铁路企业内部对于集装箱运输的政策逐步明朗,包括降低集装箱办理站审批门槛、增加适箱货源品类、大力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等,为铁路集装箱运
输发展注入新活力,全路集装箱发送量呈现大幅增长态势。面对集装箱市场的旺盛需求,铁路调度部门需要进一步做好集装箱装车需求对接,加强铁路空集装箱调运,提高集装箱运用效率,全力保障铁路局装车需求[8]。
[1] 2016 年 1—5 月全国铁路集装箱运量同比增长 41%[J].大陆桥视野,2016(11):18-19.
[2] 文全林.铁路集装箱运输组织相关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3] 王志芳.加强铁路集装箱货运营销和运输组织的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15(6):30-34.
[4] 徐利民,杨 磊,杨 旭,等.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组织技术发展方向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2,34(12):18-25. XU LI-min,YANG Lei,YANG Xu,et al.Study on Technical Development Trend of Railway Container Transport Organization in China[J].Railway Transport and Economy,2012,34(12):18-25.
[5] 孙 群.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思考[J].铁道货运,2014,32(4):52-56.SUN Qun.Thoughts o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ailway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J].Railway Freight Transportation,2014,32(4):52-56.
[6] 裴世廉.基于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的集装箱铁水联运EDI 研究[D].北京: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5.
[7] 陈 辉,孔庆霆,李 辉.铁路货运改革对集装箱运输的影响[J].山东工业技术,2015(20):187.
[8] 铁路集装箱发送量呈大幅增长态势[N].人民铁道,2016-08-02(A1).
(责任编辑 冯姗姗)
Countermeasures for China Railway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JIN Yan-ping, FENG Shan-shan, XIN Cong-cong
(1.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Gansu, China; 2. Transportation and Economic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 is a crucial carrier for transformation of railway from freight transportation to modern logistic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 railway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of infrastructure and facilities, marketing and railway and water 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 and puts forwards five countermeasures for railway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 including promoting railway construction during the“13th Five Year Plan”, elevating function of facilities in container handling station, improving marketing mechanism of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 and speeding up EDI of container 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 and improving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which provide valu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railway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
Railway; Container; Handling Station; 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
1004-2024(2016)10-0049-05
U294.3
B
10.16669/j.cnki.issn.1004-2024.2016.10.10
2016-08-24
金艳萍 (1990—),女,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冯姗姗 (1982—),女,贵州六盘水人,硕士。信聪聪 (1992—),女,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2016YFB1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