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历史问题的重要论述及现实启示
——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回击

2016-02-11赵洪武冯德军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虚无主义改革开放特色

赵洪武 冯德军

习近平关于历史问题的重要论述及现实启示
——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回击

赵洪武 冯德军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与现实相互融通的高度,论述了一系列关于党史、国史和改革开放历史的相关重要问题,对于历史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评价。从而论证和夯实了我们党执政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法性与历史根基,以科学的历史观回击和驳斥了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程的诋毁。同时,让历史昭示未来,坚定了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行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习近平;历史虚无主义;党史;现实启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正确认识和反思历史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会引领我们党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历史问题,要求全党全面把握历史,有助于坚定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关于历史问题的重要论述也有助于克服各种错误思潮,特别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冲击。

众所周知,历史虚无主义以虚化历史、碎片历史等手段,假以反思历史之名,行本质上否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的理论和成就之实,具有极强的危害性和隐蔽性。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科学的历史观,对历史进行全面详尽的科学阐述,破除了存在于部分人们头脑中历史“迷雾”,成为有力回击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论调的有力理论武器。

一、习近平关于历史问题的重要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史、国史的学习与研究,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1]习近平总书记从唯物史观出发,结合历史与现实、国情和党情,坚持实事求是,遵循“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用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客观总结我们党的90多年的奋斗史,新中国60多年的建设史,改革开放30多年的改革史,批驳了历史虚无主义,巩固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认同。

(一) 习近平关于党90多年奋斗史的论述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是一部党团结带领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史学习,并给予党史高度概括与评价。他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总结起来说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其所取得的成就与进步伟大辉煌世所罕见。”[2]自党成立以来,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武装斗争,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中华民族进入历史发展的新纪元;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探索建设,实现了“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物质基础;领导人民制定了一系列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是党争取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的奋斗史,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90多年奋斗的历程代表着中国历史前行的正确方向。“90 年来,我们党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党这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面貌就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人民在90多年的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出的最根本的结论。

(二)习近平关于新中国60多年建设史的论述

新中国60多年的建设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史、发展史。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奋力勇进,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取得辉煌的成就。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路线不动摇,持之以恒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不管是建国创业期、十年动荡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始终心中有人民、发展为人民,找寻一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但本质都是一样的。习近平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这个新历史时期开创的,也是在新中国经过20多年发展、建设形成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开创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30年来否定改革开放前30年,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30年去否定改革开放后30年。社会主义建设依旧任重而道远,在路上,不能停歇,更不能止步。“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旧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旧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5]必须始终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以不懈怠的精神带领群众战胜前进路途上的风险与挑战,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60多年的探索发展,我们开辟了符合国情的中国道路,形成了符合国情的中国理论,确立了符合国情的中国制度,这一切为发展社会主义,巩固社会主义,实现新的历史时期跨越发展奠定了物质、理论、制度基础。

(三)习近平关于改革开放30多年改革史的论述

改革开放30多年的改革史是一部实现转变发展观念、理念的变革史。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谱写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歌可颂的壮美篇章,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个方面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实现从短缺到温饱,从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正在进行的全面建设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这基于在改革开放的征途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然,改革开放是没有、也不可能有完成时,当前我们要把握深化改革、攻坚克难这一进行时,改革不停步,发展不止步。在改革中善于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开创新的发展局面,实现改革新突破。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6]

习近平指出,不尊重历史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不客观公正对待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共产党人要善于从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新中国60多年的建设史、改革开放30多年改革史中总结经验与教训,提取治国理政的智慧;要善于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及危害性

(一)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的泛起

自上个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以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历前所未有的风雨考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趁机加紧西化、分化以中国为代表的现存社会主义国家,已成为其长期坚持的共同战略诉求。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伴随着中国全面有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加速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理念的优化与管理方式的转型,融入西方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进程,中国面临着诸多压力与挑战。尤其在意识形态上,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夹杂在市场化隐蔽土壤中滋生出来。此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在对中国经济、技术上的不对等优势地位转化为在话语权上优势地位。在这一特定的国际大背景下,有些人就寄希望利用改革开放这不可多得的社会变革时机,企图把中国引向西方国家所梦寐以求的资本主义发展方向和制度模式。他们假借“反思历史”的名义,利用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上所曾遭受的短暂挫折,肆意夸大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蓄意歪曲历史事实,制造人民思想意识混乱。

(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的危害性

其一,历史虚无主义泛滥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巩固,削弱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历史虚无主义所散布的错误言论,不仅关系到史学界的大是大非学术问题,而且关乎到对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历史的评价问题。任其发展传播,会让人民群众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产生疑问,进而削弱了对社会主义制度、道路的认同,危及到国家前途命运。历史虚无主义利用党和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特定错误思想路线,刻意放大负面影响,进而意图否定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及其改革开放等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功绩,动摇全国人民坚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

其二,历史虚无主义迎合西方反共势力的战略企图,以期达到“西化、分化”中国之目的。在否定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中,历史虚无主义配合西方敌对势力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图谋,企图搞乱人民群众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改造社会现实的世界观、积极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人生观、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引导人民群众滑向新自由主义思想,达到削弱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使国家、民族、社会自我意识潜移默化地发生转变,从而迟滞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的速度。

其三,历史虚无主义妄图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历史虚无主义竭力诋毁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竭力诋毁和否定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史,甚至竭力诋毁和否定党领导人民开创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征程的改革建设史。新的历史条件下,历史虚无主义最终目的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使改革开放、振兴中国的富强之路正确方向发生偏移,走资本主义改良道路,依附、受制于一个或几个大国联盟,失去中华民族的独立地位和复兴机会,妄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共同缔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历史虚无主义是以“反思历史”为名,借以攻击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否定其合法性。意识形态领域要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以科学的理论阐述回击历史虚无主义,对于凝聚共识、团结各方力量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关重要。

三、习近平关于历史问题的重要思想是对历史虚无主义最有力的批驳

(一)重申党的根本宗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中华民族苦难的昨天、立足中华民族进步的今天、着眼中华民族美好的明天,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7]90多年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深刻总结国内、国外正反两个方面经验与教训,历经艰辛摸索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的“革命带来的可能不仅仅是失败,它还可能打断了清末以前一直在进行的朝着现代化方向的发展过程”的“告别中国革命”错误观点。习近平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共产党人要从中国革命历史中汲取营养,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增加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二)维护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地位,保证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不变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地位不可动摇,党要始终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中发挥先锋队和中流砥柱的作用。新中国60多年的建设史实质上,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中国发展好与坏、成与败皆系于中国共产党,因此,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同时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高度重视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仍然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习近平指出,经过60多年建设与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人民过上了小康生活,但发展的道路上依然面临着严峻复杂的挑战和问题,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挑战和风险依然存在,党的建设不能停步,可以说永远在路上。当前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的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以前所未有的政治魄力和决心狠抓党的建设,总结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建设经验,以党风带动民风、社风好转,以党的建设成果凝聚人心,以党的建设成果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党的全面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保持“两个务必”作风。这些论述有力回击历史虚无主义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的否定,确保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地位,保证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不变色。

(三)确定攻坚克难主旋律,确保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新的战略机遇期,应对经济新常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动摇。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避免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窠臼中,用改革开放后3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否定改革开放前30年社会主义曲折探索建设实践,用改革开放前30年社会主义探索建设正确实践否定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矛盾,甚至认为我们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前后两个30年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艰辛探索,任何离断两个30年的做法在理论上都是错误的,在实践中都是有害的。习近平指出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关系到国家道路问题、方向问题。对待两个历史时期不能彼此割裂,更不能彼此对立,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把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推向新的胜利。有力地抵制了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妄图改变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深化了党对改革开放规律的认识,成为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继续前进的根本指针。

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问题重要论述的现实启示

习近平指出,“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必然要求,是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8]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科学对待党的历史的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准确把握党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而进行了曲折执着的探索和艰苦卓绝的奋斗,是我们党在90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以贯之的主题和主线。为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三大改造”的社会主义革命,为我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一切制度基础;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的发展进步奠定物质基础;进行了新的伟大革命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最根本是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牢牢夯实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历史、文化、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党的90多年的奋斗史同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抗争史有效衔接,牢牢把握党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有利于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维护党的执政地位

习近平指出,一切伟大事业都是在成功与失败中总结教训经验,开辟前进的道路中成功的。对党在历史上出现过的失误,我们应着重分析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社会、历史和思想根源,建立起预防办法、措施和制度。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党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失误和曲折,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的实践探索。任何探索都会受到时代和实践的限制,不能以今天的认识水平和实践成就去否定前人,这是缺乏历史性思维的。我们党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人阶级政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执政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要在政治上自觉维护党的权威,一心一意跟党走,坚决抵制西方“和平演变”图谋,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变色,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三)有利于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更加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些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失去它们就意味着失去了根基。历史虽然是已经过往的事实,关键是以何种态度对待历史。科学地分析和对待历史,历史的教训也能成为宝贵的财富;否则,则会成为“历史的包袱”,成为影响我们前进的阻滞力。科学地评价历史会有力地驳斥历史虚无主义。对此,习近平指出,要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反对党史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唯物史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正确对待党史的立场观点方法,有力地回击了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坚定了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不被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要保持头脑清醒和原则的坚定性,就要自己学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9]学习历史是克服各种在历史问题上错误认识和倾向的有效途径,也会有效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带来的不利影响。

[1][9]习近平.在对历史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 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N].人民日报,2013-06-27.

[2]习近平.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 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N].人民日报,2013-04-21.

[3]习近平.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中共党史,2010(8).

[4]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6.

[5]习近平.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再访西柏坡侧记[N].人民日报,2013-07-14.

[6]习近平.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 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N].人民日报,2012-12-12.

[7]习近平.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01-30.

[8]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6.

(责任编辑 马树颜)

赵洪武,黑龙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冯德军,黑龙江科技大学副教授,法学博士(邮政编码150022)

D2-0

A

1672-6359(2016)03-0017-04

猜你喜欢

虚无主义改革开放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举旗亮剑遏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道路自信 理直气壮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必须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