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加强基层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6-02-11王理阳
王理阳
(中共宜昌市委,四川宜昌443000)
大力加强基层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王理阳
(中共宜昌市委,四川宜昌443000)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这是新形势下全面加强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同样,加强基层法治文化建设,更是推进法治建设、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目标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宜昌市深入贯彻落实各级有关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要求和精神,大力加强基层法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基层;法治文化;建议
一、加强基层法治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一)加强基层法治文化建设,是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六五”普法规划指出,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氛围。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着重强调,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各地也都纷纷出台了关于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规定和意见,进一步落实中央精神。贯彻落实好中央以及各地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省、依法治市的规定和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同样,加强基层法治文化建设,更是推进法治建设、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目标的基础和关键。
(二)加强基层法治文化建设,是满足广大群众热切期盼的现实需要。我国建设的法治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法治社会,与此相适应的法治文化同样是社会主义的法治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要求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要求在全社会构建以民主、权利、公平、正义、法律至上为基石的现代法治价值体系;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主动面向群众,服务引导群众,维护群众利益,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人民群众依法维护、实现和发展权益。由此,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如果建设的好,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能感受到公平和正义、自由和尊严,这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三)加强基层法治文化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的动力保障。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指出,要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提出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钱穆先生曾说,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此言虽有些极端,但不难看出文化的重要性。法治文化作为“法治”和“文化”的结合体,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力。实现“五位一体”建设目标,必须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强化“五位一体”法治建设。法治建设要靠法治文化引领,由此,法治文化是推动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宜昌市推进基层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
(一)各级高度重视,狠抓责任落实。近年来,宜昌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法治宜昌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意见》,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推进法治宜昌建设的重点工作予以明确。各级党委、政府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基础性社会工程,列入年度工作计划,重点部署,加大投入,积极推进,成效显著。枝江市、远安县率先以党委、政府名义出台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法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当阳市委市政府明确法治文化建设责任单位,抓住关键环节,突出工作重点,切实保障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经费。
(二)加强载体建设,形式丰富多样。各地以阵地建设为基础,化无形为有形,全面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一是打造户外法治文化景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将刻有法治内容的清江奇石镶嵌于主城区文化公园,在清江亲水平台创建了长达100米的“民族法治走廊”。枝江市将市政府门前人流量最大的街道打造成长达500米的“法治文化一条街”。宜都市、当阳市、西陵区、伍家岗区、猇亭区、夷陵区在主城区建设了面向群众、贴近群众和服务群众的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小区和法治文化院落。二是建立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各地依托图书馆、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公共设施和各类反腐倡廉基地,大力开展法治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基层,建设一批不同主题、不同类别,针对不同人群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构建覆盖全市、惠及全民的法治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当阳市育溪镇针对青少年学生,尤其是留守未成年人的现状,建立未成年人驿站,先后有不同家庭背景的600多名未成年人,在未成年人驿站受到了良好的法制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夷陵区行政服务中心在大厅制作法制宣传牌、摆放法律书籍、通过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法治短语,使前来办事的群众能时刻感受“法就在身边”。三是广泛开辟其他宣传阵地。法治文化演出、法治书法和摄影大赛、普法大篷车、电子法治宣传栏等法治宣传形式被广泛运用,电视、网络、报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宣传作用被充分利用。
(三)推进队伍建设,强化人才保障。高度重视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统筹发挥好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和法学教育研究队伍的作用。各地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各级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积极行动,广泛参与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宜都市市长与全市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了《“谁执法,谁普法”责任状》。远安法院坚持把普法工作纳入审判工作的重要方面,自觉承担审判机关在普法工作中的责任义务。以第五轮“三万”活动为契机,各地积极开展“法律服务进农家”活动。市司法局制定出台《关于在全市村(居)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的意见》,落实村(居)委会法律顾问,实现“一村(居)一法律顾问”的工作目标。枝江、远安、伍家岗等地全面开展村(居)委法治副主任试点工作。注重发挥现有乡风文明中心户和民调中心户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培养有影响、有代表性的“法治文化示范户”。当阳市玉泉办事处三桥村村民杨明生,在自家办起了“明生调解文化大院”;当阳市两河镇“凤平法治文化餐馆”负责人王道凤,在餐馆办起了100多平米的法治宣传墙,把餐馆接待室改成阅览室,订阅法制报刊十余种、法律书籍一千余册,周末免费对外开放。各地还积极与三峡大学等有关机构联系合作,认真开展法治建设工作调研,科学制定和谋划法治建设工作规划。此外,各地还广泛开展“免费律师法律援助”行动,组织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积极调解民间矛盾纠纷。
(四)着力打造品牌,工作亮点纷呈。各地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有亮点、有特色、有氛围、有影响,树立了优质品牌,为全市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当阳市以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理念为核心,突出以法治文化建设为主线,开展法治文化“培根工程”建设活动,加快构建传播快捷、覆盖广泛、影响深入的法治文化传播平台,打造富有特色的竞争力的法治文化品牌,为法治当阳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远安县全面实施“法务导航”工程,坚持用先进的法治文化领航、用丰富的法务载体引航、用健全的法务网络护航,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法治远安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果。宜都市全力推进“法润宜都”工程建设,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育法治文化,实施小康护航,提升法治实践。
各地在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上虽然成绩突出、亮点纷呈,但也必须看到,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基层法治文化建设还必须大力加强。
三、加强基层法治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大力培育群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意识。法治信仰是一种内在心理信念,表现为从内心深层情感上尊崇法律、忠诚法律、遵守法律。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从卢梭的这句名言中,法治信仰、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当前,很多地方对法治文化理论研究不深,对法治文化理解简单化、机械化、肤浅化,忽略了法治文化本身的精神内涵,简单地以纯粹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条文的宣传代替法治精神、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育。鉴于此,各地对法治文化建设还要进行深入研究,努力在培育公众法治信仰上多下功夫。要在广大群众中广泛宣传现代法治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民主、公正、理性、和谐和人权等成为全体人民的公共精神和社会理想,并努力推动广大群众积极践行,形成自觉守法学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进一步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要在继续沿用原有的切实管用的传统宣教手段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创新,广泛开辟法治文化宣传途径。要防止形式单一、缺少创新、千篇一律,工作缺乏时代性和长效性现象的发生。二是注重分类指导、因人施教。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既要符合大局要求,又要从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不同层面和不同社会职业者的特点和诉求出发,区别工作重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不能简单搞一刀切,抱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思想毫无针对性的对所有群体、所有地区使用同一种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和工作内容。三是要深入挖掘和培育独具本地特色的法治文化资源。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资源,有些地方的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有大量有益成分值得汲取。法治文化建设必须“接地气”,积极萃取传统文化精髓,并不断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从中获得丰富的滋养,依托地缘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法治文化。
(三)充分发挥重点群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法治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员干部带头学法,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法治素养、增强法治思维、主动依法办事,更能为广大群众当好表率和模范,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处于成长期,抓好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在法治建设中具有基础性、源头性作用,将极大推动其法治意识的培育,使其终身受用,同时也能直接带动影响周边人学法守法。此外,在广大群众中涌现出的“法治中心户”、“法治示范户”等学法典型,是群众自我宣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生动实践,能够有效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学法守法。各地要在学法典型的选树培育上狠下功夫,不仅要在政策、物质、业务方面加强帮扶,而且要在精神上给予相应奖励,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学好法、守好法是一种无上光荣。
(四)不断完善法治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一是应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基层法治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其公益性、群众性、社会化、经常化的特点决定了要不断加强合作、交流沟通,通过部门配合、分工协作、扩大交流,不断提高普法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建立健全法治文化建设考核机制,把法治文化建设绩效作为政绩考核的“风向标”。综合运用法律知识考试等多种手段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法治素养的考察考核。要重点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法治建设情况的考核,将法治建设考核作为重要一项纳入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加大权重,突出法治建设战略地位,凸显法治政绩导向。要高度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彰显法治考核“刚性”,切实把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领导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不重视法治建设甚至有违法违纪和犯罪行为的领导干部,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处理。
(责编:许淑贤)
D631
A
1008-8431(2016)01-0062-03
2015-11-03
王理阳(1986-),男,中共宜昌市委办公室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