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探索民主的历史进程和理论创新

2016-02-11李效东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民主革命农村

李效东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100044)

中国共产党探索民主的历史进程和理论创新

李效东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100044)

追求民主是辛亥革命以来中国政治的主题。中国人民对民主政治的追求经历了从学习借鉴美国民主之路到学习借鉴俄国民主之路、从城市到农村、从东部到西部的革命进程,最后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新民主主义之“新”在于它以立足于中国广大的中西部农村而不是东部沿海城市,以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而不是少数城市居民作为主体,以实现、发展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首要目标。这种历史经验深深地影响了今天中国人民对民主政治的基本看法,形成了以群众路线为主要形式、以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理论。

中国;民主;经验

追求民主是辛亥革命以来中国政治的主题。中国人民对民主政治的追求经历了从学习借鉴美国民主之的路到学习借鉴苏联民主之路、从城市到农村、从东部到西部的革命进程,最后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新民主主义之“新”在于它以实现、发展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首要目标。这种历史经验深深地影响了今天中国人民对民主政治的基本看法,形成了以群众路线为主要形式、以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理论。

一、从学习借鉴美国民主之路到学习借鉴苏联民主之路

(一)孙中山以美国为榜样,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人对民主的追求始于孙中山,正如毛泽东说的,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又是以美国为榜样,他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制国家。美国人在华盛顿领导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制国家,孙中山则在东方亚洲建立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制国家。但是,华盛顿领导的美利坚合众国不仅生存下来了,而且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却只留下一块招牌,根本不可能实现孙中山复兴中华的梦想。

华盛顿是一个大农场主,其他主要建国者大多数也基本上是工商业富翁,他们能够组织一支革命武装力量。与此同时,作为新大陆殖民地的十三个州,内部不存在封建势力,它们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宗主国英国。另外,美国人也充分利用了英国和法国两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在美洲殖民地的矛盾,获得了法国对独立战争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支持。总的来说,美国革命的领导者大多数属于资产阶级,富兰克林甚至被马克斯·韦伯称作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代表,所以,我们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反对欧洲老牌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开创了没有君主的民主共和政体,是民主反对君主、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历史性胜利。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尤其是美国在20世纪初期的迅猛发展,使得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之苦的中国人看到了希望。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13岁随母赴檀香山,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教育,对美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在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时政被置之不理后,赴檀香山在华侨中宣传民主革命。这年他在檀香山创建了“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这个主张很明显地和美国独立战争的目标具有类似性。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里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和美国总统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提出的“民有、民治、民享”有类似性。大体按照美国民主政体的目标模式,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开始了中国的民主革命。孙中山亲自领导了黄冈起义、七女湖起义、镇南关起义、广州新军起义以及最著名的黄花冈起义等10次武装起义。在孙中山革命精神的指引下,全国各地的革命形势如火山爆发前的熔岩一样炙热。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是这股酝酿已久的革命熔岩如火山爆发,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瞬间灰飞烟灭。

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使民主观念取代了君主观念,从此即便是军阀也必须号称“代表人民”才能实现统治,所以试图复辟君主制度的努力都迅速遭到可耻的失败。而且,也只是在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人才真正有了相对于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现代“民族国家”观念,而过去中国人其实只有王朝和江山社稷观念。但是,也应该看到这时候的中国人的民族国家观念还很淡薄,更缺乏建立民主国家的思想和能力。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的,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实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他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它不代表政治思想,只是政治思想的一幅漫画,一幅粗糙的、幼稚的、小学生漫画。……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

孙中山主要依靠工商业者出资搞民主革命,而且他本人也是商人家庭出身,所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也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是,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美国的民主革命情况很不一样。首先,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封建君主专制历史的国家,封建主义并非外部的统治力量,相反它从中央到地方都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封建思想也因此在人民头脑当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其次,孙中山和黄兴等革命同志不像美国的华盛顿和富兰克林等人,他们只是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吸收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但并没有组织革命武装的经济能力。最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矛盾不似英法在美国那样针锋相对,相反它们在中国达成了一定的协调,比如通过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和“最惠国待遇”等方式,共同瓜分中国。总之,中国的资产阶级太弱小,它还不如地主能够组织团练。与此同时,中国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互相勾结又太强大了,封建主还在中国社会中下层有深厚的根基。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在普通民众看来是罪不容诛的“反天”。即便如此,正如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说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队伍尽管非常弱小,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还是被民主革命所推翻。但是,正因为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资产阶级尽管推翻了封建主义,却不能巩固民主主义革命的果实。封建军阀窃取了中国的国家政权,封建地主通过土地所有权继续统治中国农民,帝国主义通过封建势力控制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国共产党人学习俄国革命,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

就在中国人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望之时,俄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爆发了。其时,中国正在掀起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主要目的就是要用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改造中国根深蒂固的专制和愚昧思想。运动的主要领导者陈独秀、胡适、李大钊、蔡元培等人,都是曾经留学海外的著名学者。当时虽然存在着“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科学”和“玄学”的论争,但是,中国每况愈下的国势显然让“海龟”成为时代的先锋。“打倒孔家店”是“海龟”的共同口号,但是“打倒孔家店”之后向何处去却存在明显的分歧。留学美国的胡适信奉他的导师杜威的实用主义,试图在中国走一条渐进式民主改革的道路。以胡适为首的新改良派和以梁启超为首的旧改良派合流,成为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潮的代表。他们大概研究美国战后已经完备的制度比较多,不怎么研究美国的独立战争和内战的历史,也不怎么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或者他们注重反思这些革命历史,总之,他们信奉英国和日本的渐进式改良主义道路。反倒是留学日本的陈独秀和李大钊,他们一下子就被俄国十月革命吸引了,而对英国、日本式的改革不抱希望。从此,中国的思想文化界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以胡适为代表的改良派逐渐成为依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革命,以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代表的革命派成为继孙中山之后的革命派。

俄国革命的突出特点是依靠工人和农民的力量,这给了孙中山很大的启发。在总结革命教训的基础上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决定改变过去主要依靠资产阶级经济资助、依靠军阀武装力量和依靠青年学生革命热情的政治路线,学习俄国革命发动广大工人和农民。为了执行新的革命路线,孙中山还决定按照苏联模式改造国民党,并创办军校和建立独立的革命武装。苏俄派遣鲍罗廷来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又派来越飞协助孙中山建立黄埔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已经从反封建主义为主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国”,转变为联合整个中华民族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孙中山说:“民国之民权,唯民国之国民乃能享之,必不轻授此权于反对民国之人,使得借以破坏民国。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民权主义也从国家层面的“创立民国”转变为人民民主的权力。孙中山说:“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并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民生也不再仅仅是从上而下的由国家“节制资本,平均地权”,而是“扶助农工”自我解放的国民革命。他说:“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对于农夫、工人之运动,以全力助其开展,辅助其经济组织,使日趋于发达”。新三民主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最低革命纲领基本一致,因此有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

在国民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对俄国革命的热情完全超过对美国民主自由的热情。就连后来的反共总头目蒋介石,这时也不仅和苏联及共产党合作建设黄埔军校,而且还把自己的儿子蒋经国送到苏联留学。改造后的国民党不像原来那样松散了,组织领导革命的能力大大增强,新式军队也较旧式军阀战斗力更强大,发动工农又使国民革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能量。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战争从广州出发,以摧枯拉朽之势一路打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打到北京城,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一全中国,建立新国家,这一切好像指日可待。但是恰恰在此时,中国民主革命的最主要领导人孙中山逝世。

孙中山在临终遗言中说到:“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的革命遗志,坚持“唤起民众”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的基本思想,继续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

二、从中心城市起义到农村包围城市

俄国十月革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革命,工人阶级是资产阶级推动工业化、市场化和城镇化的产物。所以,俄国十月革命是工人阶级在俄国工业发达的圣彼得堡发动起义,一举夺取国家政权。受俄国十月革命鼓舞的中国知识分子,投身民主革命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这件事情当然也只能在中国的中心城市进行。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广州、武汉、长沙等中心城市发动武装起义。但是,这些革命努力因为力量悬殊过大,都遭到了惨痛的失败。这些失败说明在共产党力量极其薄弱的情况下,延续过去攻打中心城市的革命道路走不通。

在攻打长沙的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带领部队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30年,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中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1938年,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应该说1927年的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相信中国共产党能够长期存在,更不敢相信中国共产党最终能够夺取国家政权。毛泽东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为革命者确立了信心、撒下了火种、指明了方向。《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分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和革命形势,给了革命者必胜的信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就像播散下了革命的一粒火种,为全国各地的革命群众树立了一个榜样,从此无数的革命根据地就像燎原之火燃遍全国。中国的红色政权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中国农村存在建立根据地的条件。学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做法,在全国各地建立根据地,不断积蓄革命的力量,最终就能依靠逐步壮大的武装力量,包围城市并夺取全国政权。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这条革命道路的指导之下,全国各地的革命者都知道了革命的前进方向,也就是从城市向农村的转移。邓小平就从上海中央到了广西,发动百色起义,建立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有些革命者原来并非共产党人,比如那些因为贫穷和受迫害而准备走劫富济贫的绿林道路的人,他们也“加盟“中国共产党和工农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最早在北京这样的文化中心得到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创建于上海这样一个工人集中的工业大城市,但是,最终中国共产党却走了一条迂回曲折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中国革命要“唤醒民众”就必须唤醒农民。中国一直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的国家,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都在中心城市,农村则延续着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上海当时已经是国际性大都市,北京、广州、武汉、南京也是世界名城。但是,城市是反动统治的堡垒,控制着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在城市里,试图通过革命改变命运的革命者既不能获得生存的经济基础,也没有任何政治权益可以利用,任何在思想文化上支持革命的力量都会被绞杀。南昌起义即便成功了,也很难守得住。长沙起义和广州起义没有成功。攻打南京或北京则更不可能成功。毛泽东是一个中国历史知识相当丰富的知识分子,在遭遇攻打中心城市失败后,他最先认识到必须把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农村。中国的革命道路也只能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首先,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而且农村有广阔的回旋余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买办资本主义势力全都盘踞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这样的东部沿海大城市,而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多省交界的山区农村,是他们不屑一顾的蛮荒之地。井冈山有土匪活动,但没驻扎国民党的部队,由于共产党方法得当,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比较顺利。实际上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问题不是打仗,而是解决农民的问题,获得农民的支持。当然,农村有地主团练,也会受到国民党正规部队的围剿。但是,农村也有广阔的回旋余地。毛泽东还为山区农村游击战总结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方针,使进攻和围剿革命根据地的国民党军一再遭到失败。

其次,农民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他们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而且,在地主和军阀的压榨之下,中国普通农民除了参军并没有其他改变命运的出路,所以农民也是革命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历朝历代都是依靠农民的力量建立起来的,也都是在农民起义中被推翻的。中国是建立在泥腿子上的国家,是扛在农民肩膀上的国家,得到了农民的支持就拥有了革命成功的社会基础。

最后,中国的农业基本上还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革命队伍在农村可以实现经济上的自给自足。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任何战争归根结底其实都是经济的战争,不能解决经济问题的军事斗争必然失败。虽然中国农村是穷乡僻壤甚至蛮荒之地,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但是,城市工商业离不开农业提供的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离开了农村城市生活就难以为继。

毛泽东领导共产党人,在无边黑暗中点燃了星星之火,它以燎原之势照亮了整个中国。中国共产党一旦探索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的火焰就再也扑不灭了。尽管赣南闽西的中央根据地和广西百色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被围剿了,在陕北的延安还有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事实上,包括海南和东北的全国各地都有革命根据地,而且还处在蓬勃发展之中。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雨后春笋般的革命根据地必定完全改变中国。

三、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农村

中国共产党人不仅从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中心来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偏僻农村,后来也把党中央从上海迁到了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央苏区。反对国民党第五次围剿失败后红军进行长征,中央又从中部山区迁到西北黄土高原。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国革命的领导人尤其是将领也大量来自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中西部地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一直非常注意中西部和农村的发展,“大跃进”搞“大炼钢铁”、“大修水利”、“扫盲教育”、“赤脚医生”等等,就是加快我国中西部和农村工业和现代化的进程。虽然“大跃进”最终失败了,但是这种关注全国最广阔的中西部农村地区发展的情怀无疑是很宝贵的。60年代,处于战备和均衡发展的目的,党中央、国务院又组织开展“三线建设”,把大量工业企业和人力物力转移到中西部和农村地区。“三线建设”虽然也有许多不良后果,但是,它促进了中西部和农村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西部很多重大军事和民用工业以及教育机构都是那时候建立的,比如著名的西安交通大学。今天看来,中西部无疑需要更多高科技工业企业和教育机构。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又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知识青年到农村也促进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中国的改革也同样是从农村开始的,可以说是新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一九八四年六月三十日,邓小平在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说: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所以,我们首先在农村实行搞活经济和开放政策,调动了全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的积极性。我们是在一九七八年底制定这个方针的,几年功夫就见效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需要的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中国精神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

与共产党人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不同,当年国民党的领导干部很多都接受了最好的教育,蒋介石、何应钦本人是日本东京振武学校毕业,宋美龄是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大学毕业,宋子文是哈佛大学毕业、孔祥熙是耶鲁大学、孙科是加州伯克利大学、陈立夫是匹兹堡大学,像翁文灏、胡适、蒋廷黻等亦官亦学的人也都受到西方最好的教育,而且很多这些人早年也受到最好国学和教会学校教育。但是事实证明,这些教育只是让他们失去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而且也丧失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中国精神,他们对美国和西方的爱很可能超过了中国,对中国人民也只是看到了他们的不幸而从来看不到他们的潜力。他们很多人都是基督徒,而且最终选择老死美国,他们的精神和灵魂都不在中国。这种只想统治中国而不能和中国人民同心同德的买办资产阶级,永远不会得到中国人民支持,因此也永远不可能靠他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曾指出国民党那些受到西方教育的官员的缺点:对西方模式的依赖成了南京政府和西方国家的共同利益的纽带,同时也说明了这个政权根基的浮浅。南京政府制定的现代化规划几乎就是全盘西化。受过西方教育的官员们也有“学以致用”的想法,但他们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反映的都是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管理体制、技术和生活方式,而农业的落后显然不是那些国家的主要社会问题。结果,南京政府对现代金融、外贸、国际交往及交通和通讯的熟悉程度远胜于它对中国内地农村的了解,醉心于现代事物的官僚一到农村则往往感到不快。在中国共产党内,只有王明一人一生听从苏联最终老死苏联。大多数共产党人都像邓小平说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大多数共产党人虽然受的教育不多甚至没有受到正规的教育,却在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的支撑下成了民族的脊梁并创建了流芳千古的事业。

广阔的中西部和农村是迫切需要播撒希望的火种且能收获燎原大火般的事业发展机会的地方。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成功之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最终打败了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最发达的江浙城市为基地而且得到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主义美国支持的国民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又是通过支持中西部省份安徽、四川农民搞“包干到户”打开局面,走出了一条新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化改革之路。当前,中国共产党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和进城务工农民城镇化,可以说是又一次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必定使中国再一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中国共产党对民主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1921年在中国的大都市上海成立,但是,建立江西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才是成功探索革命道路的开始,陕北延安则是革命走向全国胜利的历史转折点。究其原因,中国是一个农民占全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国家,农村占全国土地面积的绝大多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革命以农民为主力军并且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因此中国革命的大批领导干部来自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中西部农村。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改革、“大跃进”、“三线”建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一系列政治运动,又使中西部农村成为党和国家领导干部的主要培养基地。1978年开始的中国改革的成功之路,从中西部省份安徽和四川开始,可以说是一条新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是从农村开始的。

当前,中国正在掀起一场从农村开始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农村迫切地需要优秀人才。“大学生村官”就是为了满足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需要,最早由地方政府尝试、后来中央统一部署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200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6年2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座谈会。2010年4月,中央组织部下发通知,5年内选聘10万大学生村官增长为5年内选聘20万大学生村官。随着这些文件和政策的落实,可以预见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大学生到农村基层组织去接受锻炼,也可以预见未来中国领导人还会大量地来自中国中西部的农村基层组织。

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深深地影响了今天中国人的民主价值观。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民主的首要内容是要代表占全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和工人的利益,而党和国家领导人要从这些基层群众中来并经常回到他们当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疾苦,满足群众愿望,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民主的主要表现形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是民主的价值所在,也就是它的实质内容。

很显然,中国人这种民主价值观与西方以多党竞选和公民投票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有很大不同。西方把民主本身看作是价值目标,所以注重的是民主的形式本身。中国基本上把民主看作是手段,注重民主所能实现的价值目标。所以中国人并不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本身看得多么伟大,正如毛泽东说的,“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民主革命并不是最终目的,它是一种必要的手段。“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民主革命胜利的真正意义,民主的真正价值,正如1949年6月15日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说的: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后来,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指出:“民主这个东西,有时看来似乎是目的,实际上,只是一种手段。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民主属于上层建筑,属于政治这个范畴。这就是说,归根结蒂,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邓小平说:“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

西方民主病在哪里?《民主是做什么用的》一书的作者斯坦·林根所说的,民主的目的不是民主本身而是更好地为公民服务。因此,他向政治学家同行呼吁:我们每一个研究民主的人都应该少一点强调民主的程序与过程,多一点关心民主制度能否更好地为公民服务这些实质性问题。前英国首相布莱尔2014年也发表文章说,民主体制光给民众投票权是不够的,还需要做出实实在在的成果。这些观点算是看到了西方民主的病根,但是,仅此还不够。民主还需要走群众路线,还需要领导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5.

[2]费正清,著.中国:传统与变迁[M].张沛,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56.

[3]毛泽东选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4.

(责编:许淑贤)

D26

A

1008-8431(2016)01-0039-06

2015-12-18

本文为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课题项目“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战略意义研究”(QA1506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李效东(1972-),男,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法学博士。

猜你喜欢

民主革命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选举年的民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