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集中制思想的形成过程及现实启示

2016-02-11孙嘉翊任学辉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成都610072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民主集中制俄国列宁

孙嘉翊  任学辉(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成都 610072)

列宁集中制思想的形成过程及现实启示

孙嘉翊任学辉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成都 610072)

列宁集中制思想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列宁在担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领导人期间,将集中制思想运用到社会主义政党建设的实践中,对推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和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列宁对民主集中制的理解和在党的建设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对我国各级党组织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列宁;集中制思想;现实启示

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党委纪委要保证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党的集中统一”,并强调“强化党内监督,必须坚持、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确保党内监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进一步认识与研究列宁集中制思想,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供可靠的理论渊源。

一、列宁集中制思想形成的主要阶段

正如恩格斯所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列宁集中制思想是他用来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的理论武器,是他对当时俄国无产阶级政党面对国内外革命斗争形势变化的理论回应。按照历史时间的划分,列宁集中制思想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提出统一的集中制阶段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一个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尝试,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党派在沙皇专制统治的背景下成立,但其力量还很弱小。当时反动统治阶级采取镇压手段打击尚未巩固的社会民主党组织。面对这种特殊情况,列宁在《我们当前的任务》中提出了“集中制”的建党原则。1903年俄国党“二大”的召开,标志着俄国党的小组从分散走向统一。列宁认为,“必须成立统一的因而也是集中制的党”,才能有效地对抗宪警的围捕和沙皇的专制统治,保证党的稳定和统一并使之得到壮大发展。在这一阶段,列宁强调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党组织结构“集中”的重要性,主要还是由当时俄国历史条件决定的,这也为俄国党战胜敌人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提出民主的集中制阶段

在俄国党“二大”召开之后,党纲实现统一,又陷入了分裂状态。以马尔托夫等孟什维克成员质疑甚至批评列宁集中制思想,认为俄国党应当采用民主制,集中制只会助长党内拉帮结派和个人独裁的不良风气。面对这些反对的声音,1904年,列宁在《进一步、退两步》中谈到他的集中制思想是一种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即这种集中是多数人决定的,反映了多数人的意志。1906年召开“四大”时,他强调,“决不能忘记,我们坚持集中制只是坚持民主集中制”。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章程》的修订版中提到,有必要规范党组织的制度和架构。在这一阶段的论述中,列宁集中制思想已经比较系统,内容比较完备。

(三)提出战争命令制阶段

在十月革命以后,革命的胜利果实一直受到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觊觎。1918年春,俄国出现了白匪叛乱以及同年7月帝国主义国家对苏维埃政权的军事干涉。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列宁通过党内七大、八大、九大的召开,将“民主集中制”原则逐步替换为“极端集中制”思想。1920年,他在《共产主义运动的“左”派幼稚病》中指出,高度的集中和严格的纪律,是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在这一阶段,面对战争的艰苦条件,“寡头政治”是无法避免的,这种高度集中方式,不仅能显著加强各级党组织的执行力,也能明显提高行政效率。应该说,极端集中制是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战胜国内外敌人的关键。

(四)提出正确的集中制阶段

1921年,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广大工农群众对“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越发不满,出现农民暴动、工人罢工等社会,从而引发一系列国内危机。面对国内形势的急剧变化,列宁在战后召开的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上,提出适合目前形势的工人民主制。在这一阶段,列宁十分重视党内民主建设。当然,不能把这一民主制理解为绝对民主制,实行工人民主制也强调集中,仍没有丢下集中制,而是为了保证更好的集中。在当时的政权还充满各种危机的情况下,列宁提出工人民主制,是为了规范一些不利于党内稳定的规定,平衡了民主和集中之间的关系。

二、列宁集中制思想的主要特征

通过上述阶段分析,列宁集中制思想是变化的、分时期的,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一)具有实践性

列宁集中制思想的演变始于1898年,并在俄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得以发展,包括四个阶段:一是1898年至1904年“自上而下”集中制时期。当时俄国党刚刚建立,列宁认为,在沙皇政府的高压政策下,“广泛民主制”不利于保护党的有生力量,必须采取“自上而下”的集中统一组织原则。二是1903年至1905年集中制思想的酝酿时期。1903年俄国党“二大”召开,列宁强调,必须严格区分组织上的抵制行为和党内正常的意见分歧,并尊重和保护党内少数派的权利。1905年俄国党“三大”召开,列宁对党内生活民主化进行了改革,这标志着他在走出“自上而下集中制”的局限基础上,思想认识得到进一步深化。三是1905年至1917年集中制思想进一步发展时期。1905年,列宁在党的第一次代表会议上,首次提出民主集中制原则,并对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进行党内思想斗争作了进一步论述。四是1917年后集中制思想最后形成时期。在十月革命后的前几年,由于俄国党面对内外反动势力的侵扰,列宁采取了“战争命令制”,有效地捍卫革命胜利果实。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引起党内危机。他提出新的组织形式,即工人民主制。在这一时期,列宁集中制思想的论述是很明确的,即发展党内民主制度。

(二)具有创新性

列宁集中制思想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其侧重点随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并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在建党初期,面对沙皇专制统治,列宁采取集中制的建党原则。1905年,俄国爆发了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俄国党在斗争中争取到一定的政治自由。为顺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同年列宁将“集中制”发展为“民主集中制”。在十月革命胜利不久,革命胜利果实受到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觊觎。为巩固新生政权,他实行了军事化的党组织管理方式。经过近三年的斗争,俄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并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他认为,在新形势下,应该重点关注经济和民生问题,决定实行工人民主制方针。正是由于俄国建党和建设实践,列宁才能创造性地丰富和完善集中制思想内涵。

(三)具有辩证性

关于列宁集中制思想的发展,它并不是民主与集中这两部分内容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民主与集中两者间取得平衡。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它一直在发生变化,但遵循的基本思路是:党内集中实行的程度必须根据党面临的客观条件而定。它不仅使粗糙的“自上而下集中制”得到改造,也使他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深化,由最初的“自上而下集中制”到民主集中制,再到战争命令制,最后到工人民主制。列宁集中制思想,尤其是在处理民主和集中的关系上,是他对俄国党的组织原则、党内斗争等方面的经验教训总结,也是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发展阶段有关。

(四)具有全面性

列宁集中制思想,在他建党的过程中,根据国内外斗争形势的变化,经历了数次发展,主要从三个方面全面阐述集中制思想的内涵:一是党的组织原则层面。在俄国党建立初期,列宁并不主张党的组织原则采取广泛民主的形式,而是提倡集中制。1905年,他在德国社会民主工党耶拿代表大会上提出,“实行彻底的集中制和坚决扩大党组织内的民主制”。十月革命之后,列宁实行高度集中,其基本目的是“建立更坚固的组织”。二是国家建设层面。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国家建设方面做了系列阐述,如“从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革命的观点出发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单一而不可分的共和国”等。三是经济管理层面。他曾提出“任何大机器工业即社会主义的物质的、生产的泉源和基础——都要求无条件的和最严格的统一意志”。为保证正常的工业生产和发展,他要求工人生产必须做到绝对的协调和统一。

三、列宁集中制思想的历史作用

(一)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度,对俄国建党思想与实践的创新发挥了巨大的启示作用

列宁集中制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度,是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回顾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可以看出,列宁集中制思想是对俄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它并不是只解决个别理论问题,而是正确解决俄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建党思想是列宁党内民主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规定:全体盟员一律平等,都有相同的参与党内事务的权利…而列宁认为,“党内一切事务是由全体党员直接或者通过代表,在平等条件下来处理的”。对比马克思和列宁的论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内民主内涵的界定直接影响着列宁对党内民主本质的理解。通过对列宁集中制思想脉络的考察,可以发现:列宁始终重视党内民主建设,并根据不同的历史背景、时期及任务,对“民主”与“集中”的度进行了符合实际的思考与实践,继承了马克思高度重视党内制度建设的优良传统,进一步丰富了党内民主与集中的形式。

(二)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和实现国家统一发挥了巨大的理论指导作用

列宁集中制思想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它有助于正确处理好在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中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列宁通过加强俄国党的自身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俄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正如1905年列宁在《工人论党内分裂》一书的序言中,提到党组织方式的五个基本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布尔什维克党和孟什维克党的矛盾,也为后来领导革命胜利做好了组织准备。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国内外反动势力企图窃取革命胜利的果实并发动反革命叛乱。在这一特殊时期,列宁认为,在政治上,党组织的军事化管理必然成为党的新的组织形式。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组织,才能战胜敌人并巩固国家政权。在经济上,采取新经济政策,奠定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经济基础。在外交上,采取和平共处的理念,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社会主义国家形象。在列宁的领导下,他提出的集中制思想对俄国革命的胜利和国家统一具有巨大的理论指导作用。

(三)对推动其他国家政党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列宁集中制思想是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高度集中的制度。这里的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在集中的前提下发扬民主,故民主集中制的重点在集中制。他提倡的民主集中制,对中国、朝鲜、古巴、越南、老挝等国家建党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中国为例,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制度优势,它使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切实贯彻执行,保证国家始终沿着光明的道路前进。

列宁集中制思想,是建立在他的思考与实践基础上的。这些思考与实践在理论上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度,在实践上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和实现国家统一发挥了巨大的理论指导作用,并对推动其他民族国家政党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对新形势下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

四、列宁集中制思想的现实启示

(一)党内集中实行程度必须把党面临的客观条件作为现实前提

十月革命前,为避免受到沙皇政府的迫害并巩固新生政党,列宁提出了集中制建党原则。这与当时的孟什维克提倡的“广泛的民主原则”不同。在俄国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列宁认为,只有建立职业革命家组织,才能取得革命胜利。十月革命后,俄国党成为执政党,原本是可以实现广泛的党内民主。但是,不久国内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并发动反革命叛乱,企图推翻新生政权。为了捍卫革命胜利的果实,俄国党采取“军事化”的党组织方式,战胜了敌人的反抗并使社会主义站稳脚跟。随着战争的结束和国内形势的好转,为了实现广泛的民主并加快国家建设,列宁在经济方面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国内生产。在党内也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列宁于1921年春召开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强调要充分发展党内民主。可见,党内集中实行的程度必须根据党面临的客观条件而定。

(二)加强党内集中必须把反对党内任何形式的派别活动作为常态课题

列宁在领导俄国党开展反对专制统治的实践中,在党内先后与孟什维克派、取消派、召回派等进行了不可调和的斗争。他强调,全体党员要提高政治觉悟,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破坏全党的团结,将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渗透到全党内,对此,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坚决予以取缔和制止。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讲到:“党内上下关系、人际关系、工作氛围都要突出团结和谐、纯洁健康、弘扬正气,不允许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不允许搞利益集团”。各级党组织要把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运用到党的各领域活动中,全体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切实保证政令畅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吹响了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胜利的号角,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的努力,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将会不断地得到加强。

(三)加强党内集中必须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关键举措

列宁集中制思想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它是当时俄国党在行使公共权力时与人们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党内监督,既有利于防止党内搞派别活动和西方资本主义扩散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分裂活动,也有利于加强党内集中,实现各级党组织上行下效的目的。列宁的党内监督无论是从制度设计还是到具体实践都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有益养分,以务实的作风不断创新完善民主集中制。各级党组织要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强化党内监督的重要基础性法规,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增强我们党的拒腐防变能力。

(四)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必须把严明党的纪律作为重要保证

严明党的纪律,首先是要严明政治纪律。党的纪律需要通过《准则》和《条例》等制度来规范和加强。列宁集中制思想是科学的领导体制和组织原则,也是科学的议事规则和工作方式,对于增强俄国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天,列宁集中制思想也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为此,我们必须加强民主集中制的具体的、系统化的制度建设,要以制度约束人、引导人,以制度保证任何人都必须遵守它而不能违背它。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纪律,带头执行纪律,带头维护纪律,带头接受监督,以自身的模范行动推动党章党纪党规真正落实到位。

(五)党内民主的实现必须把党内集中指导作为正确集中的一种功能体现

列宁集中制思想,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充分发展党内民主。但是,在强调发展党内民主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不能完全对立地看待党内民主与党内集中之间的关系,否则就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并走入误区,进而危害党的团结统一。加强党的建设,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既需要发展党内民主,也需要发展党内集中,两者在党的工作实践中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党内民主,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级党组织就会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丧失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果没有党内集中,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级党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发挥不了作用,党就不能保持团结统一。

[1]李晶.新常态下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J].华人时刊旬刊,2015(9):13-14.

[2]陆晓禾.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点问题的思考[J].社会科学,1993(8):35-39.

[3]列宁全集:第3卷、第4卷、第14卷、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吴志生.党的集中制和铁的纪律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的基本条件之一——学习《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第二章的一点体会[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5(4).

[5]张慕良.列宁民主集中制通俗解读[J].理论动态,2009:13-28.

[6]张祥云.列宁联邦制理论与实践问题探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3):41-47.

[7]姜胜洪.遏制党内利益集团形成的对策思考[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11):75-78.

(责编:刘海琴)

A82

A

1008-8431(2016)04-0006-04

2016-06-25

孙嘉翊(1993-),女,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党史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任学辉(1967-),男,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学部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民主集中制俄国列宁
陈云民主集中制思想论析
民主集中制的知与行
中国共产党发展民主集中制的百年历程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
党的建设科学化与健全民主集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