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十年评说
2016-02-11陈树强
陈树强
顾东辉
赵学慧
矫 扬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十年评说
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中走过十年
陈树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于1993年开始举办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成立了当时大陆地区最早的社会工作专业系级教学单位——社会工作与管理系。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该系于1999年增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05年增设社会学专业,2006年开始招收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含应用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两个方向),并于同年12月底更名为社会工作学院, 2014年又开始招收社会工作硕士(MSW)研究生。
如果从1993年算起,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走过了23年的历程;如果从2006年社会工作学院成立算起,我校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刚好经历了一个新的10年。10年来,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根据社会工作教育的国际发展趋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本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不断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培养合格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2006年以来,我们在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开始进入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社会工作教育的新阶段。我校是隶属共青团中央的一所高等院校,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就是“青年”。反映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我们对课程进行了模块化设置,围绕青少年社会工作方向开设了青少年社会工作、青少年心理咨询、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等课程,培养以青少年社会工作见长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2006年开始招收社会工作方向研究生之后,如何在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之间划清界限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科生教育是基础,研究生教育是进阶,在层次上有所不同。因而在制定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上,我们特别注重在二者之间要有所差别。2008年,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开始推行“能力为本的教育”,要求社会工作毕业生要具备10项核心能力。我校及时抓住这一最新发展趋势,自2010年开始探索构建本校能力为本的社会工作教育体系。我们请来美国福特汉姆大学的教师传授经验,组成课程改革小组,选择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课程进行实验,明确社会工作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分解到每门课程的章节,改革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效。
(作者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院长、教授)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十年:自我增能与“促境美好”
顾东辉
2006年至今10年间,中央政府强力建构社会工作的宏观场境,社会工作教育的课程教学、人才培养等领域得以更好发展。
教学单位快速增加。本科教学院校增加,截至2015年底,全国从事社会工作教学的本科院校达321所。硕士教学不断完善,全国目前有104所院校具有MSW学位(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博士层面教学稳步发展,2010年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院校就已在社会学、社会保障等博士点下开设社会工作方向;2011年起,中山大学等院校在社会学一级博士点下自设了社会工作二级博士点;多家院校在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中设置了社会工作方向。
课程教学不断优化。规范化建设是过去10年社会工作教学的重大特色,全国性专业组织在其中发挥了关键角色。早在“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战略提出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就指定了本科教学的专业主干课程,提出了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了教材编写安排,还对本科实习教学提出了指导性要求。同时,协会通过教学培训、专业评估、境外学习等途径,积极协助专业教师成长。在硕士教学方面,全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简称MSW教指委)除了提出指导性要求外,多次邀请境外专家来华开展教师培训,安排国内同行进行工作分享,还受国务院学位办委托进行了首批MSW授予点的专业评估。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和全国MSW教指委还积极协助办学单位基于自身基础,结合地区需求,打造自身特色。
人才培养体现特色。截至2015年底,全国321所院校每年培养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约1.2万人,MSW学位授予点每年培养专业硕士毕业生约8000人。他们与社会工作师和助理社会工作师一起,成为国家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提升综合素养是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重要特色。
学科建设全面开展。过去10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已由教育先行朝教育实务并进转型,已从模仿参照西方经验朝“外来经验本土化和本土经验规范化”转向,教师队伍实力和教育单位权能与1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社会工作教学团队除了助人自助和自我增能之外,还积极“促境美好”。在实务推进方面,他们或通过担任理事会成员、咨询团成员、实务督导师等角色推动社会服务机构建设,或直接举办服务机构开展专业服务,或统领援边服务和灾后重建带动当地队伍成长。在行政管理方面,社会工作教师承担各个层面的专业培训,参与各类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协助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在政策参与方面,社会工作教师大力参与国家层面的职业水平制度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任务,在许多地区的社会工作整体制度设计和专项制度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又反哺了社会工作学科,社会工作教师也由教学科研的双重角色稳步向教学科研服务倡导的多元角色转型。
(作者系复旦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党委书记)
高等教育快速提升的十年
赵学慧
10年间,我国社会工作制度化、专业化、职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工作高等教育在规模、层次、质量等方面也得到快速提升。社会工作高等教育体系逐渐完善。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职高专、本科院校数量不断增多,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从无到有,2011年起以社会工作专业名义的博士层次的人才也开始培养。我国已经形成了从高职高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结构完善、层次合理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
社会工作专业学科建设得到大力推进。教师水平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因素,10年间教师水平不断提升。教师通过参加培训,参与实务工作,在不同领域开展实务工作能力、临床介入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在对实务经验提升总结过程中提升了科学研究能力。教师在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工作实务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教材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目前已经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理论取向、实务取向等不同系列的专业教材,缓解了社会工作专业教材严重缺乏的局面。另外,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注重专业规范的建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组织讨论制定了《社会工作专业评估方案》,在对74所高校自评报告统计分析基础上,形成了《中国高校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研究报告——以74所高校专业教育自评报告为样本》,极大地推动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作者系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
社会工作教育的升级发展
矫 扬
1988—2005年,社会工作高等教育从人才培养到实践促进,再到政策推进,始终坚定地倡导和推动着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道路。而2006至今这10年间,社会工作教育发展又是怎样的呢?
调整角色定位,为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专业支撑。这10年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势头迅猛,大量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出现,承担起提供直接专业服务的责任,彰显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中的突出作用。社会工作教育则成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人才库和专业资源。
提高办学层次,开展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2009年我国开始举办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MSW)培养,大大提升了人才培养学历层次,使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学历体系更加丰富,为社会工作发展输送了更多高层次专业人才。
确立学科地位,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的指导下,2009年12月全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正式成立。教指委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构建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评估体系,探索社会工作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近两年开展的全国58家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MSW)授权单位专项评估以及推进案例教学工作对提高办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社会工作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对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0年来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就人才培养需求而言,学历结构不完整,缺少社会工作博士学位(DSW),这将成为下一个10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作者系中华女子学院研究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