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哲学思维
2016-02-11樊宪雷
□樊宪雷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北京 100017)
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哲学思维
□樊宪雷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北京100017)
[摘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维,比如全局和局部的关系;破旧和立新的关系;求同和存异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运用战略思维作出的顶层设计,把握住了当前我国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既有重点又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方略、总框架、总抓手、总遵循,开辟了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关键词]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辩证法;哲学智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武器,是我们树立正确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关键。十八大以来,面对改革发展的重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新的伟大事业、新的伟大工程和新的伟大斗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运用战略思维,加强顶层设计,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一“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方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智慧。本文以几组辩证关系为例,作些探讨分析。
一、全局和局部
世界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联系的普遍性和系统性,表明事物的整体不等于各个组成部分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全局由局部组成,高于局部、统帅局部;局部隶属于全局,又对全局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认识事物的局部,就无从把握全局;但要真正认识事物,又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把握事物的全局。这就要求我们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时,要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弄清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立足整体、统揽全局,寻找最佳结合点。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善于从全局看问题,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因为“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1]P88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现在走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都明显高于以往。继续深化改革,就要统筹谋划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系统配合;要坚持整体推进,加强改革的配套和衔接,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针对改革进入深水区以后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作出的顶层设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凸显了大局观,追求的是总体效应和总体效果。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整体性、系统性,习近平指出,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相互关系,习近平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三项战略举措相互配合,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2]P14-1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讲究的是“立治有体,施治有序”。
另一方面,作为局部的每一个“全面”,也都具有重大意义。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例来说,它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着动力保障。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中国面貌。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国过去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3]可以说,改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难题和挑战,必须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必须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动力。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全局框架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牵动作用更加突出。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全局起推动作用的局部要素。而就全面深化改革来说,它自身又是一个系统工程,亦需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推动各项改革措施协同配合。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4]P35对此,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全面深化改革方案的时候,中央已有深入考虑。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只讲经济体制改革,或者只讲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因为要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4]P47。所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在总目标统领下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深化改革的分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各个分目标,也体现着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辩证法思想。比如在谈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时,习近平强调:“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5]山、水、林、田、湖,各要素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共同构筑了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统一体。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统筹谋划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推动其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系统配合,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方面相互配套衔接、整体推进,取得整体效果。
二、破旧和立新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发展是事物前进的变化或上升的运动,意味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和处理问题,处理好破旧和立新的关系。
善于破旧立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曙光在望时,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6]P1439改革开放开启后,邓小平也多次指出,要敢于打破老框框,勇于创新。习近平同样善于从战略高度思考“破”和“立”的关系问题。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在谈到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时,习近平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三中全会决定和四中全会决定是姊妹篇,体现了‘破’和‘立’的辩证统一。”[2]P13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在于“改”和“革”,即改变和革除陈旧思想观念、突破利益固化藩篱,为经济社会发展廓清道路;而全面依法治国重点在于法治,即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立规矩、立良法、谋善治。改革和法治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立法主动适应改革需要,积极发挥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穿透力。”[2]P52使改革在法治下推进,法治在改革中完善。
具体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各个“全面”来说,也是有破有立,在破旧和立新的辩证统一中,协调推进着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说,党的十八大提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的奋斗目标,是有深刻考虑的。首先,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空前提高,国家面貌出现历史性变化。但同时,党中央也看到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7]P4,等等。正是基于这些面临的问题,回应群众期盼,我们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存在问题就要解决,群众有需求就要回应。问题的解决就是破旧,而对群众的回应就是立新。问题要在不断发展的实践逐步解决,而新的奋斗目标则清晰可见,那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就全面深化改革来说,破除的是改革道路上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同时又要构建新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比如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定位,这就要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解决好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市场应该分担什么角色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破除的是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过细的状况,该下放的权力要下放;确立的政府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是要改变市场秩序不规范,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改变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的状况;改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大量存在的状况;改变市场竞争不充分,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的状况,等等。
就全面依法治国来说,破除的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种种问题。比如,各种部门和地方保护主义、市场秩序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存在的各种不严、不公问题,网络、生产、食品等安全问题,以及需要不断创新完善的社会治理体制和不断克服的各种不良作风等。[2]P10-11另外,就立法领域自身来说,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比如,立法质量不高,针对性、可造作性不强,效率低下,相互推诿、久拖不决等,对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造成严重危害,特别是一些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需要及时修改和废止等,针对这些问题,强化全面依法治国,就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就全面从严治党来说,当前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知道,推进改革的目的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活力,其中最核心的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就必须革故布新,彻底清除党内存在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严明党的纪律,坚定理想信念,严格执行党章党规,执行党的政治纪律,自觉维护中央权威,扶正祛邪;坚决反对任人唯亲、排斥异己,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匿名诬告、制造谣言,收买人心、拉动选票,封官许愿、弹冠相庆,自行其是、阳奉阴违,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行为。不以规矩不成方圆。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十八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7]P39的目标落到实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勇于“破”,又善于“立”。“破”是为了破除束缚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立”是为了建立起运转良好的制度体系和有利于发展的体制机制,在“破”和“立”的辩证统一中,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有序地良性发展。
三、求同和存异
世界是充满矛盾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矛盾都由对立着的两个方面构成,这两个方面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要求我们在分析、处理问题时要做好求同和存异的关系。求同,就是寻找共同点,形成统一;存异,就是保留不同点,允许多样性。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对求同和存异关系的处理突出体现在战略目标的制定上。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确立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犹如一面光彩夺目的旗帜树立在世人面前,引领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不断向前迈进。能够树立这么一面旗帜,是不容易的。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极大变化,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极大提高。但同时也要看到,“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凝聚改革共识难度加大,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有人甚至认为,在继续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发展的问题上不能形成共识。对此,习近平明确指出:“越是思想认识不统一就越要善于寻求最大公约数。”[4]P46如何寻求最大公约数呢?习近平指出:“不同地方、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方面,大家会有不同想法,那就要考虑,哪些是可以‘求同’的?哪些是可以经过做工作形成或转化为共识的?哪些是可以继续‘存异’的?”[8]P45如此,才能够集中群众智慧,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最大程度上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愿望。正如习近平所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9]
目标确立了,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其中需要解决的一系列困难和挑战都是硬骨头,“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10]。这不仅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更要凝聚中国力量。凝聚中国力量,也要处理好求同和存异的关系。首先,在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上,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11]这样做了,才能广泛听取民意,总结群众经验,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在全面依法治国问题上,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各种社会和经济活动,都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全力保证法律的公平公正,让人民群众在面对法律时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对于那些不作为、乱作为的违法乱纪问题,虽是个别现象,也一定要严厉打击,不能让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在全面从严治党问题上,要围绕具有普遍性的、表现突出的问题从严惩治。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正是看到党内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才坚定地由上而下地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针对人民群众普遍不满的贪污腐败现象,党中央更是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查处惩治。而在党的作风问题上,则聚焦于作风不严、不实的问题,加强“三严三实”教育。
矛盾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对立统一,我们不仅要关注矛盾的普遍性,也要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处理好求同和存异的关系,不只注重于求同,对“异”也是同样重视。有的时候,在有的问题上,不只是“存异”,而且还要“立异”,寻求问题的解决,这突出表现在对党的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格外关注上。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到实处,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党的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领导干部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各方面,带好了头、作好榜样,具有重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习近平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有担当精神,就是因为领导干部是相关决策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监督者,有着不同于普通党员和一般群众的社会影响力和道德感召力。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习近平特意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在这个“关键少数”人群中,习近平又十分看重县委书记的作用。他指出:“依法治国的根基在基层。县委书记要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做决策、开展工作多想一想法律的依据、法定的程序、违法的后果,自觉当依法治国的推动者、守护者。”[2]P116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群众的情绪,带动着一方的风气。因此,抓住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就树立了旗帜,明确了目标和导向,工作推动起来也就容易了。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中,也同样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四、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
永恒发展的事物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这种统一是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体现,而统一点就在于“度”。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制定政策时要注意分寸、掌握适度原则,要有底线思维。这就要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
“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是改革开放之初,针对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和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的现实,邓小平提出的指导改革的方针和原则。他指出:“我们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我们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不会动摇的,一直要干下去,重要的是走一段就要总结经验。”[12]P113改革是一场试验,对于看准了的事情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12]P372另一方面,改革又是在探索中前进的,经验不足,难免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错误,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十八大以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处理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依然十分重要。一方面,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的矛盾、问题和挑战更加突出和严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坚定改革步伐,以更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气,推进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要统筹谋划,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使各项改革措施协同推进,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又要注意策略和方法,做到步子要稳。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是辩证统一的,胆子要大,才敢于将改革的航船驶入深水区;步子要稳,才能保障改革的航向正确。正因为如此,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习近平强调要把握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他说:“我们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失误,一旦出现就无可挽回、无法弥补。同时,又不能因此就什么都不动、什么也不改,那样就是僵化、封闭、保守。要采取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的方法,取得了经验,形成了共识,看得很准了,感觉到推开很稳当了,再推开,积小胜为大胜。”[4]P35
对于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指出:“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13]胆子要大,是讲战略上要勇于进取,只要经过了充分论证和评估,只要是符合实际、必须做的,该干的还是要大胆干;步子要稳,是说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要统筹考虑、全面论证、科学决策。对改革进程中的问题,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出招,才能做到“蹄急而步稳”。
对于全面依法治国,当然要强调于法有据,要按照法律制度办事。但同时,也不能拘泥于已有的规章制度而止步不前。对此,习近平指出:“对实践证明已经比较成熟的改革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要尽快上升为法律。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要加快推动和协调,不能久拖不决。对时间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既不允许随意突破法律红线,也不允许简单以现行法律没有依据为由迟滞改革。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现行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或废止,不能让一些过时的法律条款成为改革的‘绊马索’。”[2]P52-53这段话,清楚透彻地讲清了全面依法治国方面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辩证关系。
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党风廉政建设,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特别是作为社会毒瘤的贪污腐败,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将有亡党亡国之危险。“我们必须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做到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必尽。”[14]P103另一方面,还要看到全面从严治党是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很多问题不是一次活动就能完全解决的。党的建设没有休止符,一直是进行时,永远在路上。这就要求我们做好“抓常、抓细、抓长”的工作,依靠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制度,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处理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还要具有底线思维,坚定政治定力。我们进行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对此,习近平明确指出:“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4]P15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我们既要坚定地高举改革旗帜,但同时在方向问题上,也绝不能含糊不清,要明白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哪些是不能改的呢?很明确,那就是“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4]P15在这些问题上,一定要有政治定力,无论别人怎么摇旗呐喊、制造舆论、混淆视听,我们都要洞若观火,保持政治坚定性,明确政治定位,任他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运用战略思维作出的顶层设计,把握住了当前我国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既有重点又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方略、总框架、总抓手、总遵循,开辟了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又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熠熠光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深入领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3]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
[4]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5]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
[6]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8]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9]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 [N].人民日报,2012-11-30.
[10]习近平在武汉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强调 加强对改革重大问题调查研究 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决策科学性 [N].人民日报,2013-07-25.
[11]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J].求是,2014(3).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3]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N].人民日报,2014-02-09.
[14]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朱文鸿)
Understanding the Philosophical Thinking of the“Four Comprehensives” Strategic Blueprint
FAN Xian-lei
(LiteratureResearchCenteroftheCPCCentralCommittee,Beijing100017,China)
Abstract:The “four comprehensives” strategic blueprint contains profound philosophical thinking,for example,the dialec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hole and the parts,between ringing out the old and ringing in the new,between seeking the common and reserving differences,between being daring and moving ahead steadily,and so on.Being the top-level design made by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centering on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the “four comprehensives” strategic blueprint reflects the essence and law of development for the current period.It not only emphasizes the key points,but also makes overall planning;not only roots upon the current situation,but also looks forward to the future.It is the general strategy,framework,guideline and criterion for our advancing the new great cour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new great project of party building,reaching a new level in the Party’s governing the state.
Key words:Xi Jinping;“four comprehensives” strategic blueprint;dialectics;philosophical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6)02-0035-07
[作者简介]樊宪雷(1978—),男,山东单县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党的文献》杂志社一处处长、副编审,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收稿日期]2016-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