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对就业与劳动关系的影响探讨∗
2016-02-11刘社建
刘社建
(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200020)
供给侧改革对就业与劳动关系的影响探讨∗
刘社建
(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200020)
为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改革推进的初期,随着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动和优化升级,相关行业和企业可能经历关停并转,这将在某些地区、某些行业、某些企业出现较大规模的失业现象进而出现劳动关系紧张的局面。但随着中长期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经济发展不断创造就业岗位和劳动力在不同行业间的转移,就业总量将会增加,就业结构更趋优化,劳动关系将逐步和谐稳定。在此过程中,要通过加强职工培训不断提升劳动力的岗位转换能力,也要通过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质量不断拓宽社会就业服务途径,以有效缓解由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致的失业和劳动关系紧张问题。
供给侧改革;就业;劳动关系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和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人为加大投资和依靠外需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持续,一旦投资增长有所下降或国际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经济增长速度会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急剧下降,在此背景下本应顺应国际环境变化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但政府却通过增加四万亿投资的方式使经济增长保持在较高的速度。过度增加投资不但使某些行业产能过剩、库存增加,也使部分领域的商品与服务供给不足。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与企业虽然吸纳了一定数量的就业但这部分劳动力的产出效率很低甚至为负,而在某些需求旺盛的领域或行业则没有足够的产品和服务供给,这使高速的经济增长难以持续。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央适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从生产领域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发挥供给与需求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的合力。
中央正式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理论界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2016)[1]通过访问权威人士,探讨了有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七大问题,消除了理论界与实务界存在的一些不当认识与疑问,对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吴敬莲等(2016)[2]、腾泰等(2016)[3]等分析了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以及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应措施。刘伟等(2016)[4]探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经济增长新常态的影响,杨伟民(2016)[5]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是否定扩大内需,韦森(2016)[6]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减税与节减行政开支并举,刘元春(2016)[7]重点探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钟祥财(2016)[8]强调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必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他研究中李佐军(2016)[9]、李稻葵(2016)[10]、冯志峰(2016)[11]、罗良文等(2016)[12]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学者们的分析和探讨,对于正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以及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十三五”及以后时期引领与推进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战略举措,对未来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就业和劳动关系是与经济增长关系极为密切的重要社会问题,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将对就业总量、就业结构、劳动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从短期来看,供给侧改革对就业和劳动关系的影响可能是负面的,但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必将有利于促进就业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供给侧改革对就业的影响
供给侧改革,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方式调整结构,矫正要素配置扭曲,而劳动力恰恰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供给要素之一,所以供给侧改革必然对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过程必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总体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就业既有负面影响也有正面影响,而且在短期与中长期对就业的影响是不同的。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初期,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上失业总量的增加:第一,在以往的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些劳动力低效配置的部门、行业和企业,随着改革的推进,这些相关行业和企业会释放出一定量的劳动力以降低成本、增加效率;第二,与去产能、去库存改革相关的部分行业企业的关停并转,必将会导致部分劳动力失业;第三,在去产能、去库存的过程中,部分行业企业可能会产能萎缩、利润下降,会导致其吸纳新增就业的能力下降,所以整个社会的新增就业量会在短期内有所下降。因而在改革推进的初期,社会失业总量会增加。当然,不同地区由于产能过剩程度和去库存的压力不同其失业增加程度是不同的。
由于受到区域之间、行业之间进入壁垒的影响,以及劳动力岗位与劳动力素质并非同质性的影响,失业的劳动力并非总能顺利找到新的就业岗位。一方面是受到就业信息是否畅通的影响,在需要劳动力的就业岗位与正在寻找就业岗位的劳动力之间存在信息摩擦,可能会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需要劳动力的就业岗位与寻找就业岗位的劳动力不能顺利匹配。另一方面,不同行业与不同企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同,有些岗位对劳动力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并不是所有的劳动力均能满足就业岗位的需求,这种情况下寻找就业岗位的劳动力也难以有效实现再就业。所以在供给侧改革推进的初期,劳动力市场上的失业总量增加,而且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并存。
但是,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导致的劳动力市场上的短期失业问题并不会发展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对于外来劳动力而言,其自身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而且在不断的岗位转换中也具备一定的新技能学习能力,他们无论是回乡就业创业还是到本地的其他企业或者去其他地区寻找工作,更多的是短期的摩擦性失业,不可能导致长期的较为严重的失业。对于户籍劳动力而言,在当地具有较完备的失业保障,所以其失业问题也不至于对社会造成太大的冲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劳动力的流动成为一种常态,所以总体而言,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导致的短期失业问题并不会太严重。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经济发展吸纳就业的能力必将不断增强,这主要来源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与补短板相关的行业和部门的发展将吸纳大量的劳动力,这主要来源于原有短板行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和新兴行业企业的建立发展所产生的新增劳动力需求;第二,在整个社会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新增企业的数量必将大大提高,各种就业形式也不断增加,整个社会的就业容量会大大上升;第三,在供给侧改革初期产生的失业劳动力,通过有效的职业能力培训后会逐渐适应新的岗位需求,通过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间的合理流动,实现再就业,失业率也随之大大降低。所以,从中长期来看,在供给侧改革初期所产生的短期失业问题会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得到解决。而且,由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劳动者技能和素质的提高以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结构更趋高级化,劳动者更有可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三、供给侧改革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上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对整个社会的劳动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的就业容量减少、失业量增加时,劳动关系很有可能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在就业总量增加、就业结构优化时,劳动关系更容易趋向稳定和谐。具体来说,在供给侧改革的初期,由于工资增长幅度降低、实际工资减少、一定规模的失业和下岗职工安置问题等会使劳动关系趋于紧张;在供给侧改革的中后期,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和劳动者就业质量的提高将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
在供给侧改革推进的初期,有几个方面的因素可能会引起劳动关系的不和谐甚至紧张。第一,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控制劳动力用工成本的不断上升有可能成为企业降成本的举措之一,所以劳动力的薪酬增长速度可能会普遍放慢;这对于习惯了薪酬较快增长的劳动者而言,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和被剥夺感,所以也会对劳动关系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二,在改革的过程中,一些效率低下的企业可能会面临生产规模收缩和利润下降的情况,其员工的实际工资和福利可能会相应地降低,这也是劳动关系发展的不利因素。第三,在去产能、去库存的过程中部分行业萎缩以及部分企业关停并转势必将会导致部分劳动者失业;在劳动者由原单位失业时,在劳动力的职业转换,或者是终结合同的赔偿,或者是托底安置等方面,处置稍微不当,就可能引起劳动关系的紧张。
但是,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改革初期造成的劳动关系紧张能够在中长期内得到缓解。因为,随着改革的推进,经济增长的质量不断提升,更高级的产业结构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吸纳就业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而且,在有效推进失业劳动者培训的前提下,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也会不断提高,将逐渐适应升级了的产业结构。所以,经济发展的就业容量将大大增加,失业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而且,劳动者在更高级的产业结构中就业则更有可能实现就业质量的提高。失业问题的解决和就业质量的提高都会对劳动关系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将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总体来说,供给侧改革初期引起的劳动关系紧张能够随着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随着社会就业容量的扩大和就业结构的优化而得到解决,所以,从长期来看,供给侧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推进更有利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四、应对供给侧改革负面影响的对策探讨
虽然由供给侧改革初期引起的就业萎缩和劳动关系紧张是暂时的,是可以随着改革的推进逐步得到缓解的,但并不能因此而忽视改革对就业和劳动关系的不利影响,各级政府仍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将供给侧改革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并争取尽快发挥供给侧改革对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正面效应。
首先,有效发挥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做好劳动力市场信息的调查研究,提供相关劳动力供求信息,保证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畅通;尽快破除劳动力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流动的障碍,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进一步健全完善有利于劳动力市场运行的相关法律法规,有效发挥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其次,有效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加大对相关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加强劳动力转岗培训,不断提升相关劳动力的职业转换能力以保障其尽快实现重新就业;加强对创新创业的支持,积极促进大学毕业生、青年劳动者等特殊群体劳动力就业;持续健全完善就业托底机制,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体系促进就业的作用。
再次,加强研究,做好预案;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供给侧改革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以及不同时期对就业和劳动关系的影响并不相同,所以各地区应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强研究,对于各种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做好预案。对于那些去产能重点推进的区域和行业,应当有计划地适度推进去产能进程,防止突然把失业人群过度释放,同时必须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适当缓解失业压力。
[1]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吴敬莲等,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3]腾泰等,供给侧改革[M].上海:东方出版社,2016.
[4]刘伟等,经济增长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求是学刊,2006年(1).
[5]杨伟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是否定扩大内需[J].中国经贸导刊,2016(1).
[6]韦森.减税+行政节支:供给侧改革两大举措[J].人民论坛,2015(36).
[7]刘元春.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N].北京:人民日报,2016-02-25.
[8]钟祥财.经济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解放日报,2016-02-24.
[9]李佐军.推进供给侧改革 谨防陷入误区[J].中国经贸导刊,2016(1).
[10]李稻葵.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理论视野,2015 (12).
[11]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J].经济问题,2016(2).
[12]罗良文等,论新常态下中国供给侧结构性动力机制的优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6(2).
[责任编辑:晓 智]
The Influence of Supply-side Reform on Employment and Labor Relations
LIU Shejian
(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hanghai 200020,China)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balanced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e Chinese Government put forward“cut overcapacity and excess inventory,deleverage,reduce costs,and strengthen points of weakness”a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supply side.At the beginning of the reform,the relevant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 may close down,suspend operation,merge with others or shift to different line of production as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and this can result in a larger scale unemployment and labor relations tensions.But with the long-term structural reform of supply side,economic development continues to create jobs and labor transfers in different industries,and this can increase the total employment,further optimize employment structure and create harmonious and stable labor relations.In this process,enhancing the post conversion ability of the labor force by strengthening staff training,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and widening the ways of social employment service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unemployment and labor relations tensions caused by promoting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supply side.
supply-side reform;employment;labor relations
F241.4;F246
A
1673-2375(2016)06-0006-05
2016-09-16
刘社建(1973—),男,河南濮阳人,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关系。
本文为上海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金项目《实现上海更高质量就业的保障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15XAF00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