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运动性质的不同认识导致毛泽东与刘少奇产生分歧
2016-02-11戴茂林
对运动性质的不同认识导致毛泽东与刘少奇产生分歧
从八届十中全会重提阶级斗争、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来,虽然毛泽东与刘少奇对如何在农村开展社教运动产生了一些矛盾,而且矛盾还在逐步加深,但二者之间并没有发生直接的冲突,毛泽东在表面上也都表示同意刘少奇的意见。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从八届十中全会后,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统领社教运动这个根本问题上,毛泽东与刘少奇之间并没有冲突,某种程度上刘少奇比毛泽东的一些认识更加激进。二者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一些具体的做法上,并不是根本问题上的矛盾。
然而,随着农村社教运动的深入,如何认识运动的主要矛盾和运动的性质这些根本问题开始浮出水面,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分歧也终于公开暴露。
1964年12月15日至28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中央工作会议,集中讨论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的一些问题。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与刘少奇在农村社教问题上的分歧开始公开化。
……
由中央工作会议到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毛泽东与刘少奇之间简直就是唇枪舌剑,各抒己见。尤其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围绕着主要矛盾问题,毛泽东是步步紧逼,既发问又反问;刘少奇也不甘示弱,坚持四清与四不清就是主要矛盾。
到了这个份上,毛泽东已经不是简单地认为刘少奇是一般的工作中的不同认识问题了,而是认为刘少奇是不听指挥“翘尾巴”,是向修正主义方向发展的政治问题了。
所以,毛泽东接下来做了一件谁也没有预料到的举动:他要举着宪法和党的文件,为自己维权了。
在开会前,毛泽东向身边工作人员要去两本书,《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带到了会场。当时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两本书。在大会发言后,毛泽东讲话,主要就“十七条”中的第一条和第十六条发表意见。
文件的第一条“运动性质”,其中这样表述:几种提法:1.四清和四不清的矛盾;2.党内外矛盾的交叉,或者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交叉;3.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后一种提法较适当,概括了问题的性质。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这一条正是这次会议上毛泽东与刘少奇争论的焦点。毛泽东说:
这么规定可不可以?有三种提法,是前两种提法较好,还是第三种提法较好?我们常委会谈过,也跟几位地方的同志谈过,恐怕还是以第三种提法较好。因为我们这个运动,它的名称就叫做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不是叫做什么四清四不清教育运动,不是什么党内外矛盾交叉或者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交叉的教育运动。
我们常委会觉得,大区同志也觉得,似乎你们也讨论了一下吧,小组也觉得,就是说,大家都觉得,第三条这样的提法比较妥当,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是主要的矛盾,概括了问题的性质。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在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对“十七条”提了一些具体意见后,毛泽东说:
我是没有话了。如果要还讲几句,就是请你们回去找党章看一下,宪法第三章也看一下,那是讲民主自由的。有一本书,叫《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第一百页到一百零四页,你们去看一看。不要犯法呀,自己通过的,又不遵守。又有一本书,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章的第一条,这个条文叫第八十五条,中间讲到,‘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然后第八十七条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比如我们这些人算不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如果算的话,那么有没有言论自由?准不准许我们和你们讲几句话?有没有出版自由?现在文化部它就只许那些人有出版自由。这个出版机关,我看得整顿一下,许多抓在坏人手里。集会自由,譬如我们现在这个河北厅不是在这里集合吗?这叫集会吧?不算呀?(周恩来答:算集会。)还有结社。现在我们要结社,就是要把那些四不清太严重的人弄出去,要结一个共产党。要把支部整顿好,把基层党委整顿好,把各级党委也整顿好。这叫结社。游行、示威,早几天我们不是在天安门搞过游行示威吗?那是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刚果。我是历来赞成对于我们官僚主义者举行示威的。
最后他问大家:“同志们有话没有?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要耽误你们的时间,我又变成个官僚主义。”
毛泽东的这段话言辞尖刻,出乎大家的意料,一时间会场上鸦雀无声。但他的锋芒所指,矛头所向,与会者是都明白的。
刘少奇也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一改前几次会议上与毛泽东争论的做法,几乎很少说话了。
但是,毛泽东并没有就此罢休。1965年1月3日晚,毛泽东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继续批评刘少奇在指导“四清”运动中的一些做法。他说:
有同志提出打歼灭战,怎么打?集中了一万五千人,搞一个小县,二十八万人口,搞了几个月还搞不开。学习文件四十天,不进村。我看是搞了繁琐哲学。我不赞成这种学习,到农村去可以学嘛。
我跟前的一个警卫员写信来说,学了四十天文件,根本没有学懂。下去两个礼拜之后,才弄清了一些问题。听说还有好多怕,怕扎错根子,怕住错人家,怕干部捣鬼。怕这个,怕那个,那怎么行?
你一个新城县,二十八万人口,下去一万五千人,还说人少了。哪里来这么多的人?哪里要这么多的人?我看是人多了。你只依靠工作队,为什么不依靠那个县的二十几万人?比如二十八个人中有一两个是坏的,还有二十六七个是好的嘛。为什么不依靠这些人?如果依靠好了,我看十几个人就行了。可能十几个人不行,但我们革命从来不是这么革的。你一万五千人扎根串连,什么扎根串连!冷冷清清。
1月5日下午,毛泽东再次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继续批评刘少奇。虽然仍然没有点刘少奇的名,但对于“桃园经验”,则是点了王光美的名字予以否定。他说:
我听说有六怕,一怕扎错根,二怕沾干部等,所有的怕,都是怕右倾来的。怕右倾成为一种框框。还是江苏那句话,有啥反啥,有多少反多少,有右反右,有‘左’反‘左’。现在的问题是工作队的人数很多,按兵不动,人海战术。
现在,有些人好像马克思主义都是对别人的,对自己就一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了。完全否定一切,不是一片漆黑嘛!干部贪污几十元、百把元、几百元的还是多数嘛,千元以上的不多嘛。有百分之七八十是好的,是可以争取的。王光美去的那个大队,我数来数去,贪污上千元的只有四个人,没有第五个人嘛!
毛泽东的批评越来越严厉,刘少奇对自己的做法也越来越否定。1月13日下午,刘少奇召集了一个党内生活会,周恩来、邓小平、彭真、贺龙、陈毅、罗瑞卿、陈伯达、李井泉、李雪峰、刘澜涛、宋任穷、谢富治、王任重、魏文伯、李葆华、谭启龙等17人参加。刘少奇在会上做了自我批评,也诚恳地征求大家的意见,希望大家给予帮助。
在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朱德、贺龙等人曾找过刘少奇,希望他顾全大局,要谨慎,要尊重毛泽东。会议结束后,刘少奇主动找毛泽东谈话,作了自我批评。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文件“二十三条”确实是定了,但在文件制定过程中毛泽东与刘少奇产生的矛盾和分歧却没有像毛泽东所讲的那样“就无事了”,而是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毛泽东对刘少奇失去了信任,决心“把刘少奇这个人从政治上搞掉”。
一场悲剧的发生,已经不可避免了。
(本文摘自《“毛泽东查刘少奇档案”真相调查》一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戴茂林著)
责任编辑: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