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乡的柴火垛

2016-02-10胡春麟

老友 2016年4期
关键词:庐陵灶膛柴火

文 胡春麟

家乡的柴火垛

文 胡春麟

今年春节期间,我回到了聚族而居的老家。走在家乡水泥路面的道路上,我不时看到飞檐翘角庐陵风格的农家院落里升起的袅袅炊烟,只觉得浓浓的年味扑面袭来,入眼入心。这不由让我想起少年时老家房前屋后堆得高高的、瓷实的柴火垛。

20世纪60年代的家乡,家家户户都有柴火垛,有的堆在院子里,有的堆在门前的空地上,有的堆在猪圈的棚顶上,有的堆在空置的偏房里。这些柴火基本上就是枯树枝、荆条、树根疙瘩、茅草,还有高粱秸、黄麻秸、芝麻秸、豆秸、花生蔓等。它们一般被用来引火,或是烙饼的时候才用。

家乡有句祖训:“柴多米多日子更多,有钱无钱储柴过年。”那时的柴火垛,对每个家庭来说都尤为重要,做饭、取暖全靠它。它决定了一个家庭的饥寒温饱,牵动着一家人生活的苦与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柴火垛显示着一个家庭和村庄富裕的程度。

小时候,母亲常说,她们以前天不亮就要出门去砍柴,走很远的山路,到大山里才能砍到柴。想起这些,我总会感慨,现在多好啊,村边的树林里、庄稼地头上、丘陵坡上到处都有柴火,只要勤快一些,就不会缺柴烧。而我家因有闲不住的母亲,那时的柴火垛就堆了有好几处。

家乡的柴火垛种类繁多,堆放的方式各有不同,形色各异的柴火垛,构成了家乡特有的一道风景线。

那时,贪玩好动的我们,总是三五成群地出去玩,蓬松柔软有弹性的高粱秸垛、芝麻秸垛便成了我们的乐园。我们在上面跑跳打闹、捉迷藏,稍不留神就陷了进去或是摔个跟头。这时其他人就一块把陷进去的同伴拉出来,有时人没有被拽出来,反而把自己也陷了进去,大家忍不住互相取笑起来。玩得累了,就干脆直接躺在上面,看着天空白云飘过,鸟儿飞过,听着虫鸣阵阵,哼上几首童谣,自在幸福极了。

故乡的柴火垛也是鸡鸭这些家禽的乐园。有时候,一些小牛、小狗,跑丢的羊,也会停留在柴火垛旁,吃着那些秸秆叶子。柴火垛还常常带给人们意外的收获。不定哪次抱柴火的时候就能捡到一些鸡蛋,不过因为时间比较久了,大多数鸡蛋也散黄了,只能扔掉。有时,主人发现家里的母鸡少了一只,还以为丢了,恼得不行,不曾想,过了一段时间,原先不见的母鸡竟然领着一窝小鸡回家了。

柴火经过春夏秋冬四季的风吹日晒,吸收了大自然的精华,在塞进灶膛的瞬间化为燃烧的火焰和袅袅炊烟,烧制成故乡美味的饭菜,满足了我们的味蕾。至今,我总是固执地认为,用煤气灶或是电磁炉做的饭菜,怎么都没有烧柴火的铁锅做出来的饭菜香浓可口,或许是因为缺少了来自乡间田野的原始味道吧。

如今,退休后我每次回到故乡,侄媳妇做饭的时候,我都会主动去抱柴火,然后坐在炉灶前烧火。闻着柴火燃烧的味道,看着柴火在灶膛里尽情地燃烧,听着噼里啪啦柴火燃烧的声音,我总会想起600年前故乡先辈明代状元胡广的诗文《江头八景》:“芙蓉隔江罗翠屏,孤峰独拥金螺青。两山秀色挹青翠,千古气入秋冥冥。”这首诗寓意着故乡不仅山川秀美,而且孕育了灿烂的庐陵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庐陵英才。

柴火垛成了家乡村民们朝夕相处、不可分割的一种依恋、一种情结。它就像一缕始终不会消失的七彩阳光,温暖了乡亲们的生活。正是这一点一滴的温暖,汇集起来,便产生了巨大的能量,这能量不仅温暖今天的你我,还一定会一直传递下去。

猜你喜欢

庐陵灶膛柴火
美丽庐陵
庐陵某者
乡 情
父亲的柴火 母亲的年
“堆花杯”庐陵诗词学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弄柴火
赞庐陵
弄柴火
离乡
南方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