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时间研究
——以辽宁省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为例

2016-02-10孟志丹

图书馆学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辽宁省志愿志愿者

孟志丹 张 焱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167)

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时间研究
——以辽宁省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为例

孟志丹 张 焱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167)

文化志愿服务已成为公共图书馆发展中一支重要的辅助力量。以辽宁省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为研究对象,选取一年的时间为研究节点,采取数据分析、文献查阅、人员采访等研究方法,探索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者服务时间的基本规律。

公共图书馆 文化志愿者 服务时间

2015年8月22日,辽宁省图书馆新馆一期试开放,根据《辽宁省文化厅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暂行)》等相关规定,结合新馆的实际工作,招募了图书馆文化志愿者。一年以来,辽宁省图书馆通过完善机制、统一指挥、充分保障、及时鼓励等措施,积极调动志愿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引导和帮助志愿者奉献参与,协助图书馆开展相关服务工作,受到广大读者广泛认可与好评。志愿者自身也在参加图书馆文化服务期间,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实现了社会价值、提升了社会实践能力。笔者以辽宁省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时间为研究对象,采取数据分析、文献查阅、人员采访等研究方法,探索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者服务时间的基本规律,以期为图书馆文化志愿者管理和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1 志愿服务时间的纵向分析

从2015年8月22日新馆试开放起,至2016年8月21日的一年观察期内,辽宁省图书馆共组织志愿服务活动215次,志愿者提供服务时间9045小时,参与志愿服务1809人次。其中,个人年均服务时间34.11小时,个人累积服务时间最长146小时,最少时间0小时,个人服务累积次数最多的为38次,最少0次;团体年均服务时间50小时。

1.1 志愿服务时间的总量分析

由图1可以发现,辽宁省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时间的总量在一年内呈现波动性特征,最低值在200小时以下,最高点达到1200小时,最大振幅超过1000小时,最低值与最高值间隔3个月。

图1 辽宁省图书馆文化志愿者服务时间统计(单位:小时)

总量波动分析:受气候条件影响,全年志愿服务时间最低点出现在一二月份。受图书馆工作特性影响,全年服务时间的最高点出现在5月份,全国范围内开展“全民读书节”等系列主题活动对志愿服务时间的需求大幅度提升。除去气候因素的影响,其他各月份志愿服务时间能够保持在平均500小时以上,体现出辽宁省图书馆长期开展的“老年人学电脑”“英语角”“手语世界”“对面朗读”“少儿活动”等常规服务,形成了对志愿服务时间的稳定需求。

1.2 志愿服务时间的密度分析

笔者把一个阶段内图书馆平均每次志愿活动接受的总服务时间,称为志愿服务密度。图2中折线代表各月份志愿服务密度的平均密度。辽宁省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密度在一年内呈现波动性特征,最低值在20小时,最高值达到60小时,最大振幅40小时,最低值与最高值间隔5个月。

图2 辽宁省图书馆文化志愿者服务密度(单位:小时/次)

志愿服务密度波动分析:透过图2可以看出,5月和7月、8月辽宁省图书馆志愿服务密度最大。这是由于在此期间辽宁省图书馆开展了新馆开馆、全民读书节等少批次、大批量的志愿服务。1月、2月,活动规模相对较小,即便如此,志愿服务密度依然保持在20小时以上,说明常规志愿服务活动稳定、持续。

1.3 志愿服务时间的周期分析

通过图3可以看到,志愿服务时间的周六、周日占比分别为32.3%和26.4%,合计超过总服务时间的半数以上,接近六成。而周一至周五的服务时间占比分别从6.2%至8.7%不等,合计不到总数的四成。志愿者服务时间呈现出周末多,工作日少的特征,这与图书馆遵循读者作息时间开展各项文化服务活动具有相关性。

图3 辽宁省图书馆文化志愿者一周服务占比(单位:%)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一年中,辽宁省图书馆针对文化志愿者采取的集中培训、后勤保障、表彰激励等管理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成效。图书馆文化志愿者为图书馆各项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服务时间供给,既满足了大型综合活动对志愿服务时间的大量、集中需求,也满足了经常性、周期性工作对志愿服务时间的稳定、持久、高质量需求。

2 志愿服务时间的横向比较分析

2.1 辽宁省图书馆文化志愿者平均服务时间与现行标准的比较

目前,辽宁省图书馆依据《辽宁省文化厅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暂行)》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工作,因此有关文化志愿服务的时间标准依照该办法执行。

图4 辽宁省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时间与现行标准比较(单位:小时)

通过图4可以看出,辽宁省图书馆文化志愿者人均服务时间满足了最低标准,处于一星级志愿者标准和二星级志愿者标准之间。

2.2 辽宁省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时间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比较

从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看,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时间并没有统一的统计标准和体系,因此笔者仅就可查到的数据与辽宁省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时间进行对照比较。

2.2.1 与国内的比较。深圳市宝安区2014年9月有建档持证义务馆员328名,过半数志愿者较少参与活动,甚至有近50人几乎从未提供服务。由此推算,该图书馆文化志愿者提供零服务比例约为15%。从统计数据看,辽宁省图书馆文化志愿者约50%未能达到省文化厅划定的20小时基本服务时间标准,约有4%志愿者提供了零服务,与深圳市情况基本一致。

2.2.2 与国外对照。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2007年有481名志愿者工作19052小时,由此我们推算每人每年服务时间达到39.5小时,这与辽宁省图书馆一年内的平均服务时间34.11小时基本相当。

2.2.3 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时间衡量标准的比较。通过表1对比发现,辽宁省图书馆目前采用的评价标准与国内多数同类评价标准相比,具有指向明确、操作性强的特点。

图5 国内部分地区星级文化志愿者服务时间标准(单位:小时)

表1 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时间标准比较

图5是从表1当中抽取出来采取星级志愿者嘉许制度的3个省级文化志愿者管理规范,比较发现,辽宁省图书馆采用的星级标准鼓励的初级门槛最低,高级门槛与其他省市水平相当,制度设计更加有利于激发志愿者对服务的参与性和服务时间的付出。

通过辽宁省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时间与当地适用标准的比较,辽宁省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时间与国内外图书馆的比较,以及当地适用标准与国内各地的比较,我们认为辽宁省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超过当地现行标准,达到了国内外较高水平。

3 志愿服务时间的内部结构分析

按照《辽宁省文化厅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暂行)》的嘉许标准,志愿者根据服务时间的长短分为一星至五星5个级别。通过对各星级志愿者的分析,我们发现辽宁省图书馆培养锻炼出一批成熟的、能够胜任文化志愿服务各项任务的骨干志愿者队伍。一是出现一批人均服务时间较多的星级志愿者,二是星级志愿者付出的服务时间总量占比较大。

表2 各等级志愿者人员分布情况

表2中按照服务时间列出了各等级志愿者群体,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各等级志愿者群体的特点:一是三星级志愿者崭露头角,人数达到5.77%;二是一星级以上志愿者人数超过总人数的1/3,达到36.54%;三是合格线以上志愿者人数与合格线以下志愿者人数各占一半。和辽宁等省都以小时为单位对志愿者服务开展星级评定,浙江以工作日为单位开展荣誉馆员评定,这种情况不利于各地公共图书馆就文化志愿者工作开展交流、学习和提高。文化志愿服务团队嘉许机制有待建立。

图6 辽宁省图书馆文化志愿者服务时间占比

4.2 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4.2.1 志愿服务工作信息化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应获得准确数据信息的支撑,常规管理状态与当前志愿者工作的快速发展形势不相适应。

4.2.2 志愿服务服务时间冗余和不足现象同时并存。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时间在总量上满足了图书馆需求,但内部利用效率不均衡。有针对性的新兴的知识密集型文化志愿服务有待加强。

通过图6可以看出,在志愿者总服务时间中,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志愿者分别提供了23%、27%和23%的占比,合计占比73%。结合表2我们认为,服务时间占总人数约1/3的星级志愿者提供了接近3/4志愿服务时间,星级志愿者是志愿服务队伍的主力军。

星级志愿者的大量付出得到了辽宁省图书馆的肯定,在2016年“优秀文化志愿者大会”上,15名文化志愿者获得“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4 志愿者服务时间管理存在的不足

4.1 志愿服务时间管理机制需要继续完善

4.1.1 地方管理办法应当与文化部规章进一步衔接

2016年7月文化部印发的《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从维护志愿者权益、鼓励志愿行为的角度,将志愿服务时间列入志愿者权利章节,志愿者“享有根据自己的意愿、时间和能力提供文化志愿服务的权利”。各省现行的管理办法已经不能适应这一新形势的发展,如辽宁、湖南等多把一年内完成20小时志愿服务时间列入志愿者义务章节,志愿者一旦不能完成20小时的最低服务时间,将失去志愿者身份。因此,完善地方管理办法以适应新的政策,是摆在图书馆志愿者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4.1.2 志愿者嘉许体系标准需要得到统一

4.1.2.1 志愿服务时间的价值评估需要进一步明确标准。一些知识密集型文化志愿服务工作付出的时间具有非标准化特征,比如文案撰写、创意提供、艺术创作、教学备课等在图书馆以外的地点完成,在馆服务时间难以直接衡量服务价值,影响了对志愿者贡献程度评价的准确性。

4.1.2.2 个人志愿者嘉许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个人志愿者嘉许标准各地不统一,如前文图5中列举的湖南、广东

5 完善图书馆文化志愿者服务时间管理的建议

5.1 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时间的顶层制度设计

5.1.1 各地方应当完善文化志愿者管理政策。根据文化部《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及时修订各省市、自治区文化志愿服务管理规定,特别是要打破文化志愿者服务时间的最低标准这个门槛,让更多有志愿服务愿望和能力的读者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获得更多志愿服务时间。

5.1.2 完善志愿服务评价标准。对文案撰写、创意提供、艺术创作、教学备课等知识密集型志愿服务给予认可,尝试知识密集型文化志愿服务与劳动密集型文化志愿服务时间的对比系数;建立独立于劳动密集型之外的知识密集型文化志愿服务时间的考评体系;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知识密集型文化志愿服务考评体系;建立与个人志愿服务密切关联的团体文化志愿者服务时间考评体系。

5.2 提高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时间的日常管理水平

5.2.1 形成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时间统计调研机制。建立图书馆文化志愿者电子注册、电子签到、电子计时、电子评价、电子统计、电子反馈的大数据系统,让志愿者工作数据活起来,让数据成为评价志愿者工作贡献的依据,成为彰显志愿者工作业绩的依据。

5.2.2 建立志愿服务时间供需调节机制。通过增加登记志愿服务人数、鼓励并提高志愿服务出勤率和单次服务时间。同时,根据图书馆志愿服务时间需求招募和管理志愿者,合理分配志愿服务时间,避免各部门之间的服务时间冗余或短缺。

5.2.3 扩大高质量的志愿者队伍规模。采取基层图书馆推荐、签订文化志愿服务协议、丰富志愿服务嘉许措施等办法,推动高技能、高素质的志愿者在县、市、省乃至国家图书馆之间的流动。

5.2.4 发挥志愿者引领带动作用。落实文化部和各地区文化志愿者嘉许制度,及时兑现奖励措施,肯定志愿服务时间付出。同时加大对志愿者的培养力度,通过异地学习、拓展训练、业务培训等方式,提高其工作能力,激发其工作热情,进一步发挥其主力军作用。

[1] 王筱雯.愿与春潮波涌的事业长相伴——图书馆管理工作从业所感[J].图书馆,2014(6).

[2] 付翠阳.关于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志愿活动的思考——以宝安区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研究,2014(5).

[3]吴迪.海外图书馆志愿者的经验及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09(1).

[4]辽宁省文化厅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暂行).

孟志丹女,1972年生。本科学历,研究馆员,社会活动部主任。

张 焱辽宁省图书馆文化志愿者。

G252

2016-10-18;责编:徐向东。)

猜你喜欢

辽宁省志愿志愿者
志愿者
我志愿……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我是志愿者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