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跨界融合服务发展范式研究

2016-02-10姜进

图书馆学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跨界图书互联网+

姜进

(湖南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011)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跨界融合服务发展范式研究

姜进

(湖南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011)

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开展跨界融合的必要性,指出“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跨界融合的基本条件,研究了公共图书馆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阅读推广跨界融合服务发展范式,并探讨了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跨界融合发展的保障措施。

“互联网+” 公共图书馆 阅读推广 跨界融合

跨界融合就是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跨越交融,进而产生的新模式、新业态和新风格。“互联网+”时代带来全新的思维方式,信息技术的应用突破了时空限制,增进了不同行业之间的交互往来,使得跨界融合成为全球广泛传播的热词。实践表明,跨界融合实质上是“互联网+”时代全新竞争形势下,各行各业实现创新与转型的必然选择。公共图书馆本身属于巨大的文献资源库,其主要职能就是存储与传播文化知识,然而无论是其阅读推广模式还是图书采访业务,长期以来鲜有变化和革新,难以跨出其服务的“边界”。而“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阅读需求日益多元化,阅读资源日益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的特征,加之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促使公共图书馆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借助先进技术实现与其他领域的协同合作,实现不同行业元素的渗透融合,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开拓新领域。

1“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开展跨界融合的必要性

“互联网+”以其“融合、创新、互联”的思维模式,推进了不同行业之间的跨界交流,也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服务环境与用户需求的变化,迫切要求公共图书馆突破固有思维束缚,认真分析自身服务实际,采取适应“互联网+”思维的方式实现跨界融合。

1.1 公共图书馆履行社会职能的需求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表现在存储、传播人类宝贵的文化资源,开展公共文化教育活动,传递科学文化知识。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个体的自由发展。然而要想真正实现社会职能,诠释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在落实到社会组织和图书馆事业部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阻碍因素。而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建设与信息共享,都可以看作信息传播的终端,也决定了整个信息传播链的畅通性[1]。可以说,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公共图书馆履行社会职能的重点,而全社会范围内的信息共建共享,则需要公共图书馆尽快实现跨界融合。

1.2 与其他行业合作共赢的需求

公共图书馆与其他行业的跨界融合过程中,由于不同行业之间异构的资源与技术标准,难免存在多种制约因素。要想解决公共图书馆跨界融合存在的障碍,可以借鉴社会化思维,采用众筹、众包的方式汇聚社会力量,实现不同社会组织、机构之间信息互补、技术共用的模式。例如,德国国家图书馆推出的百科全书众包,就是图书馆借助社会力量开展服务的成功案例[2]。公共图书馆也需要走出传统的服务模式,实现与多个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机构的跨界交流,扩大信息资源传播范围,各取所长,互帮互助。公共图书馆拥有良好的用户服务基础,这些用户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而用户参与共同开发新的服务领域,也能够利用集体智慧实现合作共赢。

1.3 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需求

当前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仅靠单个信息机构无法提供丰富完备的文化产品,也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变化。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服务机构,在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方面具有整体优势,更加应该协同其它信息机构,共同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中。公共图书馆通过跨界融合,整合不同行业的人力、技术资源,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升公共图书馆的专业技术水平,推动图书馆事业良性发展[3]。此外,无论是与其它机构协作开发区域集成管理系统,还是数字化资源的联合采购,都有利于公共图书馆业务的标准化建设,这不仅是解决不同机构信息异构问题的方式,也是其服务创新的必然要求。

2“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跨界融合的基本条件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跨界融合,并非与其他行业的简单合作,而是以合理的技术手段和必要的物质保障,在精确定位与合理布局的基础上,设计科学的跨界融合服务模式。

2.1 主体思路

公共图书馆应该深入分析自身在阅读推广方面存在的不足,确立“互联网+”思维理念,依托互联网技术平台实现与用户群体的密切交流,确保阅读推广服务效果。互联网中存在多种信息交互途径,方便公共图书馆与其他机构的交流合作,也为用户信息查询提供了便利。然而由于网络信息本身良莠不齐,而不同机构的数据格式、分析指标存在差异,导致在信息共享方面存在局限性[4]。要想尽快实现与其他机构、行业的跨界融合,公共图书馆应借助“互联网+”信息交互、合作共建的理念,形成统一的阅读资源传播标准,以提高阅读推广服务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及时性。

2.2 实现要素

“互联网+”背景下随着用户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多,要想实现与其他领域的跨界融合,公共图书馆实现必须有充足的信息资源提供保障。要求图书馆员以网络资源为建设重点,扩大数字化资源采集范围,利用“互联网+”思维确立资源共享的战略规划,基于馆际合作实现不同数据库信息的对接与增值,重视文献资源流通的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图书馆员也要具备敏锐的信息整合意识,较高的数据处理和信息沟通能力,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够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保障图书馆跨界融合的人才需求。此外,构建阅读推广服务平台为跨界融合提供保障,根据学科门类设置平台入口链接,整合各大网站的信息资源,也可以让用户获得优质服务体验。

2.3 基本模式

公共图书馆实现阅读推广跨界服务不是盲目进行的,而应以挖掘自身优势和用户需求为基础,选择合适的跨界融合模式,开发具有竞争力的阅读推广产品,形成集成化的跨界服务格局。“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知识的生产、传递、扩散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形成了多个环节关联反馈的广义知识链[5]。公共图书馆置身于以互联网为背景的庞大知识链中,应利用“互联网+”技术汇聚数据流、知识流,围绕知识生产、认证直到创新的一系列循环过程(见图1),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展知识产权管理、知识发现、知识推送等服务,提高知识链管理水平。

图1 公共图书馆基于知识链的跨界服务流程

3 公共图书馆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阅读推广跨界融合服务发展范式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在于“开放、创新、互联”,公共图书馆借助“互联网+”思维开发阅读推广跨界服务范式,是避免图书馆服务边缘化,提高图书馆系统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用户阅读服务体验的重要目标。

3.1 以“互联网+”推进全民阅读

“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主体的一系列信息技术体系的总和,包括物联网、大数据等,具有“开放融合,连接一切”的特征。公共图书馆与互联网+的结合,可以提供无处不在的数字阅读,改善图书馆用户的阅读体验,提高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水平,推动全民阅读顺利实施。例如,广州市图书馆联合市教育局、博物馆、科技馆,基于“互联网+”思维构建智慧图书馆,共同开发、生产数字化阅读资源,提高了图书馆文献借阅率,成为我国助力“全民阅读”的典范。上海市利用互联网技术设计图书馆“一卡通”管理系统,实现了市区内不同类型图书馆之间图书的通借通还,方便了用户自由选择所需的阅读资料,为上海市民阅读率的提升提供了保障。

3.2 基于图书众筹捐赠的服务机制

公共图书馆借助互联网平台,与电商、公益机构、媒体机构实现跨界合作,重塑图书馆的图书捐赠业务流程,设计图书众筹捐赠系统,建设基于在线小额图书捐赠的服务机制,能够进一步扩大阅读推广服务范围,形成完善的公益生态链(如图2)。在这样的阅读推广服务范式下,捐赠者可以按照系统操作完成图书捐赠,由公共图书馆对受赠图书进行整理,在向图书电商支付费用后,将捐赠图书纳入馆藏,并向捐赠者推送图书借阅的动态信息。这种服务机制不仅使得公众能够了解每一本捐赠图书的利用情况,也实现了图书电商、图书馆与捐赠者之间的相互制衡,提高了图书众筹捐赠的透明度。同时公共图书馆众筹捐赠系统具有多个不同的数据接口,任何人都可以在线参与捐赠,不仅强化了图书馆与公众之间的联系,也实现了图书馆与其他机构的跨界融合,营造出“微公益”的阅读推广环境。

图2 公共图书馆众筹捐赠的服务机制

3.3 构建城市阅读推广服务网络

公共图书馆以阅读推广为契机,联合社会管理部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构建城市书网,完善包括流通图书馆、城市书吧、城市知网在内的阅读推广设施,通过阅读推广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有助于提升公众的阅读兴趣。例如,温州市图书馆依据“15分钟阅读圈”的要求,探索图书馆的社会化治理模式,形成以自助图书馆、巴士图书馆等为支撑的新型城市阅读服务体系。2013年8月温州市首次将8辆中巴车改为巴士图书馆,开展定时定点的“公交线路式”阅读推广服务,为市民获取阅读资源提供了便利。2014年温州市在多个重要街道设计装饰精美、具有书香气息的自助图书馆,迄今服务读者30余万次,外借图书超过15万册,也吸引了更多社会人士参与到城市阅读服务体系建设中。

4“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跨界融合发展的保障措施

公共图书馆在借鉴“互联网+”思维开展阅读推广服务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结构之间的差异,应该注意完善协作交流渠道,扩大阅读推广范围,保障阅读推广服务效果。

4.1 扩大文献服务范围

公共图书馆要适应“互联网+”时代跨界融合的发展趋势,将阅读推广作为专业服务拓展的切入点,关键在于突破传统业务的局限,扩大文献服务范围,与其他机构共谋发展。“互联网+”为公共图书馆提供了更多接触公众的机会,也是其扩大阅读推广服务覆盖面的有效途径[6]。公共图书馆通过跨界融合整合网络资源,形成向公众展示阅读信息的新空间,借助丰富多彩的文献资源激发公众的阅读兴趣,同时吸引更多潜在用户,也能够及时获得用户的反馈信息。而随着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跨界融合的不断深化,也需要公共图书馆改变原有的阅读推广方式,如读者俱乐部、阅读沙龙等,基于互联网创新阅读推广内容,为推进全民阅读提供支持。

4.2 完善协作交流渠道

公共图书馆与其他行业、机构之间的信息交互障碍,直接影响到跨界融合效果,完善不同机构之间的协作交流渠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手段。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目的在于服务大众,而设计协作交流平台,是保障公共图书馆与其它机构畅通交流的关键[7]。首先,公共图书馆应该关注自身与协作机构的共性和差异,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配套,设计满足不同机构数据处理习惯,有助于信息传递与技术共享的交流平台。其次,联合出版机构、图书供应商、图书馆协会等,实现对图书馆领域资源的高效整合,建立满足阅读推广需求的跨界资源交流平台,强化公共图书馆与协作机构的关系。

4.3 设计数字阅读推广平台

“互联网+”时代数字阅读资源迅速增多,公共图书馆设计数字阅读推广平台,可以汇聚大量优质数字阅读资源,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数字阅读需求。用户能够利用平台在线分享阅读心得,实现与图书馆员的互动交流,形成有效的信息反馈。公共图书馆也可以利用数字阅读推广平台,全方位了解用户阅读需求,对用户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培养用户阅读兴趣。而具体设计过程,要求公共图书馆加强与技术人才、出版界、移动通讯供应商等的跨界合作,集思广益,设计符合各方实际需求,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能够承载与推荐大量优质阅读资源的服务平台,切实保障阅读推广跨界融合服务质量。

5 结语

全民阅读是我国领导层高度重视且多次提及的议题,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跨界融合提供了发展机遇。公共图书馆承担着存储、传播文化知识的重任,借鉴“互联网+”思维实现与其他机构的跨界合作,是改善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边缘化状况,提升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水平的客观要求。当前公共图书馆应抓住跨界融合的良好契机,基于互补合作和资源共享,探索阅读推广服务的全新发展路径。

[1]程远.公共图书馆优化跨界合作的展览服务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5(12):79-82.

[2] 冯薏儒.跨界合作:构建顺畅的图书产业信息链——谈图书馆在协同创新环境下的角色定位[J].图书馆学刊,2015 (11):19-21

[3] 屠淑敏,等.互联网思维视野下的公共图书馆跨界服务思考——跨界OR被跨界[J].图书与情报,2015(1):125-130.

[4]陈鹃.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考试周刊,2015(19):25-26.

[5]张岩.充当行业砥柱,构建“图书馆+”发展新模式[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4):27-29.

[6]钟静.图书馆跨界合作的实践和探索[J].河北科技图苑,2015(5):17-19.

[7]姜晶.跨界合作在图书馆与出版社、书商合作中的应用研究[J].创新科技,2015(9):73-75.

姜 进女,1963年生。本科学历,副研究馆员。

G252

2016-09-29;责编:姚雪梅。)

猜你喜欢

跨界图书互联网+
图书推荐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跨界设计
跨界通平台
跨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