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红河州北部区域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的路径

2016-02-10余志伟孙桂琴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经济

吴 节 余志伟 孙桂琴



论红河州北部区域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的路径

吴节余志伟孙桂琴

(中共红河州委党校州情研究室,云南蒙自661199)

摘要:红河州北部区域被纳入滇中城市经济圈,这对于红河州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为此,要立足红河州北部区域实际,一是加快构建科学完善的区域发展机制新体系。二是以构筑产业集群为目标,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三是全力实施开放带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战略。四是着力构建优化合理的人才队伍。

关键词:滇中城市经济圈;红河州北部区域;经济;路径

余志伟(1954-),男,云南维西人,中共红河州委党校州情研究室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孙桂琴(1960-),女,安徽亳州人,中共红河州委党校社会建设与公共管理研究室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特殊社会主义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要求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1]作为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于一体的省份,要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云南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解决所有面临的难题要靠发展。当前,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进程,正是顺应云南发展需求的重大举措。

滇中城市经济圈是指包括云南省中部的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全境并拓展延伸至红河州北部(蒙自、个旧、建水、开远、弥勒、泸西、石屏7个县市)组成的经济圈,国土面积114600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9%。它是我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带,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门户。加速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的发展,有利于拓宽区域发展空间、强化区域合作、增强区域竞争力,是实现云南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把红河州北部区域7县市纳入“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战略之中,对红河州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红河州北部区域7县市是红河州经济社会较发达区域,是全州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体系。2015年,北部7县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与滇中城市经济圈其他4州市相比,总体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不利于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如何抓住机遇,主动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推进红河州经济跨越发展,需要深入研究。本文立足红河州北部7县市实际,重点对红河州北部区域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加速提升经济发展路径进行研究。

一、加快构建科学完善的区域发展机制新体系

(一)加快构建区域土地开发利用保障新机制

第一,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抓紧推进红河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按地类地价明确利用方向。第二,健全完善进城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确保进城农民利益不受损害。第三,创新土地管理模式,逐步缩小土地征收范围,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第四,探索构建“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鼓励、引导企业向开发区、工业园区聚集建厂发展。

(二)加大区域财政支持力度

第一,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各类基金,支持北部七县市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州级财政预算内各类资金要向北部7县市区域内重大项目倾斜。第二,建立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资金增长机制,切实落实好综合交通、百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美丽家园的扶持和配套资金,确保财政投入增幅明显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幅。第三,在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资金扶持的基础上,州财政每年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推进滇中一体化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作经费保障。第四,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吸纳社会资本,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第五,各县市、各相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每年列支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统筹滇中一体化发展。

(三)加快构建区域各县市同城推进发展新机制

要把一体化、同城化作为北部区域7县市加速推进“城市经济圈”发展进程的关键。第一,切实发挥规划在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有效引导市场主体、推进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引导作用,促进红河州北部7县市经济圈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第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依靠市场力量,全面加快北部7县市经济圈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发展步伐。第三,强化区域协同发展、合作互利共赢意识,以优势互补、实现双赢、联动发展为目标,加强统筹协调,促进资源共享,强化市场体系、基础设施网络的互联互通,共同打造红河州北部7县市经济圈。

(四)加快构建区域组织引领协调发展新机制

第一,成立以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县市和州级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统筹协调参与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并协同相关部门,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工作扎实有效推进。第二,协调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分析、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第三,北部各县市要相应成立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加强工作的配合和协作,扎实推进滇中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

二、以构筑产业集群为目标,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进程

(一)加速推进区域新型工业化进程

1.优化烟草及配套产业。第一,坚持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走原料供给基地化、生产方式现代化、产品质量优质化、科技含量尖端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路子。第二,在大力开展引育烤烟新品种,加快建设烟草庄园的同时,加速推进卷烟产品结构调整进程,最大限度地提高区域烟草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从而保证烟草工业经济实现稳中有升的发展目标。

2.优化冶金化工产业。冶金和化工两大产业是区域内轻重工业的基础性产业。第一,冶金产业要注重继续推进锡、铜、铅、铝、镍、铟、银等有色金属的精深加工进程,以云锡集团公司(红河板块)、云南冶金集团(红河板块)、红河钢铁公司、云南乘风公司、个旧自立矿业公司、蒙自矿业公司、红河振兴铅业公司、红河恒昊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体系。第二,化工产业要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化、污染产业向清洁产业转变、高能耗产业向节能产业转变、粗级型产业向精化型转变、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变。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精细煤化工、精细磷化工产业。

3.提升区域生物产业。红河北部区域生物资源丰富,而且,庶糖、制药、生物化工、生物育种等产业,已经达到规模化生产,具有较高的生产技术。第一,要继续做大做强制糖企业,打造葡萄加工企业集群;大力发展龙血竭、虎力散、灯盏花、银杏、草乌等系列特色产品,努力提升灯盏花、草乌甲素、黄藤素等药物提炼技术水平;大力发展乙醇、除虫菊素、木薯淀粉等产品;大力发展生物育种利用生物转基因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第二,要以红河千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牵引,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多抗的生物产业新品牌和野生动植物繁育种源,形成庞大的生物产业新体系。

4.提升新材料产业。要促进锡基焊材料、铜板材、铝合金等新材料和水泥、石材等传统建筑材料的协调发展。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20年,总产值达到250亿元以上。

(二)以建设高原特色农业为重点,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

1.加大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红河北部区域要立足优势资源,坚持因地制宜,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步伐,全力打造“红烟、红酒、红果、红菜、红木、红米、红药、红糖、红畜”九大品牌,遵照现代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努力构建红河北部区域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新体系。

2.推进现代农产品生产园区建设进程。以依托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红河州农产品加工园区的发展理念,重点建设弥勒市、蒙自市、开远市、建水县、泸西县的优质米生产园;泸西县、弥勒市的肉牛、肉羊生产园;开远市、蒙自市、建水县的苗木园、蔬菜园、石榴园、枇杷园;泸西县、弥勒市、蒙自市、石屏县的优质高原梨、优质葡萄和杨梅、火龙果生产园。

3.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立足国家百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培育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出口企业,推动以“红系”特色农产品为原料的农产品加工,提升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和附加值。

4.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建设绿色生态优质农产品基地、“美丽家园”示范村和精品农业庄园为核心,打造融合现代农业、科普教育、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带。加快推进开远市梅海雅院都市现代农业庄园、泸西县青龙山生态农庄、云南牛牛牧业白水奶牛庄园、石屏县宏发种养殖庄园、弥勒市红河庄园和弥勒东风韵现代农业旅游综合体等建设。

(三)加速推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1.坚持规划引领,优化总体布局。着力抓好项目规划,加速推进哈尼梯田旅游资源、建水临安古城旅游资源、泸西高原花园城市旅游资源、石屏彝族花腰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弥勒生态旅游资源、蒙自近代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努力形成集约发展、集群带动、全面振兴的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和新态势。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一,必须充分发挥“滇南中心城市群”的辐射作用。加快培育连接“滇中城市经济圈”、辐射红河全州的商务聚集区,着眼于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着力打造业态新颖、特色突出、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现代服务业集群。第二,以蒙自市为核心,在更大空间、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互动发展中,拓展城市服务功能、影响力和辐射力,努力形成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第三,要积极推动金融市场开放,加快银行、证券、保险等三大行业的同步发展,构建多层次、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优化金融行业结构,提高融资能力。

3.培育服务业大企业集团。从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经验看,要提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培育和发展服务业大企业集团是一条重要途径。要突破常规思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第一,要利用现有227个规模以上的企业,尤其是要利用红烟集团、云锡集团、红磷集团等大型企业的规模化优势,加快物流市场发展步伐。第二,要采取多种措施,引进企业总部,大力打造总部经济,提升经济发展层次。这样,通过工业特别是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第三产业提供广阔的空间,进而促进交通运输、现代物流、信息产业等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工业为服务业提供空间、服务业为工业提供支撑。

4.全力提升旅游业。第一,进一步加大以“梯田魂、古城韵、福地灵、异域情”为主要元素,全力打造州委提出的以“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锡矿业、百年过桥米线”七张文化旅游名片宣传工作力度。第二,规范市场秩序,全力打造品牌形象。紧密结合云南“滇中城市经济圈”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和红河州旅游产业的总体发展方向,以弥勒市为跳板、建水县为基础、蒙自市为核心,充分利用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申报的历史性机遇,把红河北部区域7县市打造成传承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互进发展的滇南旅游城市新品牌。

三、全力实施开放带动区域经济跨越发展战略

面对全州贸易经济下行速度加快的严峻形势,尤其是以贸易经济占主体的红河州北部区域,必须以新的理念和新的举措,尽快有效遏制贸易经济下行加速趋势,全力振兴贸易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加快转变对外贸易经济发展方式

当前,从红河州北部区域的贸易经济发展状况看:出口商品多为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和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仍占较大比重。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是当务之急。基于此,第一,必须把重点放在扩大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领域,加快推进贸易经济的发展。第二,要在全面提升对东南亚、南亚国家市场出口的比重上取得新的突破。第三,要以服务和货物贸易一体化发展为主要目标,从而达到进出口基本平衡。

(二)加快全面提升利用外资方式的能力和水平

红河州利用外资所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如何做到引进资金和引进技术有机结合。为此,第一,放活商品市场及技术、产权、资本、人力资源、土地等要素市场,实现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让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领域。[2]第二,继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全面落实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政策,探索先照后证制度,减少企业许可审批,放宽准入登记,探索开展“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关检联合试点和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第三,强化对外资并购的监管,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反垄断定时审查,提高利用外资的总体效益,发挥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第四,全面落实企业科技创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组建研发机构和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引进高科技产业和成果,真正做到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第五,积极推进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加快推进沿边、跨境、地方三大金融体制改革。第六,要把利用外资的成效纳入官员的考核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利用外资的能力和水平。

(三)全力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发展战略

第一,全力提升竞争优势,力争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因此,区域内各类龙头企业必须加快培育出口新的优势。第二,充分发挥红河州作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门户的作用,积极融入国家开放开发新布局,以全新的开放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新战略,构建以越南为重点、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对外合作新格局。第三,依托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河综合保税区、中越河口——老挝跨界经济合作区三大平台,重点发展冶金、化工、生物资源加工、以新材料和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型产业、以商贸和物流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五大板块,集中打造装备制造业、纺织服务业两大产业,做大做强新型科技产业,拓展进出口加工产业。第四,全面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发展战略,力争闯出一条符合红河州发展实际的“走出去”新路子。

四、着力构建优化合理的人才队伍

(一)强化政府对人才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

第一,各级政府是人力资源整合和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力量。切实尊重人才发展规律,是各级政府对人才资源开发实施宏观调控的基础和前提。要规范人才市场,实现人才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竞争,促进有序发展。第二,各级党委必须依照管好用好人才的方针政策,加强统筹人才发展规划,努力推进各类人才协调发展。第三,各级各部门各系统的领导干部,在人才问题上必须具有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严禁既不敢大胆使用人才,又舍不得人才到其他单位去施展才华的现象的产生和存在。第四,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力争构建与红河北部区域跨越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二)提升北部区域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水平

推进人才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实现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是红河北部区域充分发挥人才队伍整体功能的内在要求,是加快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的客观需要。第一,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推进南北地区之间以及跨条块跨领域交流干部。第二,积极引进和培育有创新力的企业家,加快建设一支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三)加大各类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要把加快培养和造就大批的农村各类实用型人才,作为红河北部区域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第一,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大力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大地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工程”、“生物产业培植工程”,到“十三五”期末,力争把州农村乡土人才总数达到50000余人,建设庞大的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第二,要以提高农村居民身体健康为目标,强化培养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力度,推进全州农村居民的卫生健康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第三,要以总量增加与提升整体素质为目标,加强农村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必须以总量稳中有增,不断提升素质为目标,大力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为实用型人才队伍快速健康发展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共云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N].云南日报,2014-01-16.

[2]云南省人民政府.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0年)[C].2014.

[3]红河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中共红河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加快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C].2014.

[4]红河州委办公室、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贯彻实施中共红河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C].2014.

[5]红河州统计学会编.2009年—2014年红河州统计年鉴[C].2015.

[6]陈一之.滇中城市经济圈的构建应尽快提上云南发展战略的议事日程[J].经济问题探索,2005(02).

[7]郑继承.构建滇中城市经济圈的理论探索[J].经济问题探索,2010(09).

责任编辑:刘建文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94(2016)00-0136-04

收稿日期:2015-10-04

作者简介:吴节(1984-),女,云南建水人,中共红河州委党校州情研究室讲师。研究方向:政府管理。

猜你喜欢

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搞活一座城,搞好“夜经济”
夜经济 十人谈 激荡另一种美
经济下行不等同于经济停滞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分享经济能给民营经济带来什么好处?
拥抱新经济
“怀旧经济”未来会否变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