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立新理念与推动大理州产业转型升级

2016-02-10马云波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大理州转型升级产业结构

马云波



树立新理念与推动大理州产业转型升级

马云波

(中共大理州委党校,云南大理671000)

摘要:要破解大理州产业培植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找准大理州产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创新发展思路:一是突出重点打造优势,构建具有大理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着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三是顺应科技进步和市场变化,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四是深化改革完善机制,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保障。

关键词:发展新理念;大理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竞争力

产业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关键,是形成现实生产力的基础。没有产业的发展壮大,地区发展就无从谈起。要实现产业的发展,就必须不断适应市场供求的变化和科技进步,不断地调整和优化升级产业结构。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经济进入到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在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产能过剩问题严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必须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着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保持“十三五”时期经济中高速增长,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大理州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产业结构得到不断调整。但“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大理州既存在产业层次不高、结构不优,对外开放水平低,创新能力弱等矛盾和难题,又面临着发展方式如何从粗放到集约、从资源驱动到创新驱动、从规模到效益转变的问题。”[2]要适应经济新常态,破解产业培植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着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打好特色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走出大理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

一、大理州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剧,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习以为常的经济发展路径和抓手,已难以奏效,但由于惯性思维的影响,地方各级领导干部不知新的增长点在哪里,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抓手来推动,对经济新常态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对此,要正确认识经济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过不断调整,大理州三次产业结构比从1978年的62:14:24,调整为2014年的21.9:41.3:36.8。[3]

高原特色农业成效明显。目前,全州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86户,其中国家级4户、省级79户、州级103户;预计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228.4亿元,农产品出口额突破2亿美元(占大理州出口总额的80%);全州有现代农业庄园2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82个、示范家庭农场40个。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89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云南名牌41个、云南名牌农产品39个、省著名商标69个、州知名商标59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8.34%,大理“生态、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4]

工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大理州工业发展起步早,现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2个工业园区,形成了矿冶、机械、生物资源和农副产品加工、能源、建材、烟草等6大支柱产业,是全省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清逸堂实业、大理洱宝实业、大理瑞鹤药业、大理药业、远益园林、力帆骏马、祥云飞龙、大理东亚乳业、新希望邓川蝶泉乳业等企业,获得云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认定。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以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农业综合服务、文化产业、职业教育、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大理州三次产业结构比中占36.8%。

经过多年努力,大理州的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但是,产业发展不足、层次低、结构不合理,产业竞争力弱的问题依然突出。

(一)产业发展不足,经济实力弱

在云南省16个州市中,2014年,大理州实现生产总值为832.18亿元,在全省排名第5,但仅占全省生产总值达12814.59亿元的6.49%,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仅为昆明市地区生产总值3712.99亿元的22.41%,曲靖市地区生产总值1649.40亿元的50.46%,玉溪市地区生产总值1184.7亿元的70.24%。其中,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75.0亿元,仅为昆明市的工业增加值1150.36亿元的23.91%,曲靖市工业增加值720.98亿元的38.14%,玉溪市工业增加值670.4亿元的41.02%。[5]由于产业发展不足,县域经济除大理市外,其余各县与全省发达县市差距较大。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

1.产业结构不合理,调整压力大。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大理州经历了第一产业占比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占比不断上升、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的过程。三次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一、三、二”(36.4:28.6:35) 调整为2013年的“二、三、一” (21.3:42.0:36.7),2014年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为21.9:41.3:36.8。但相比而言,第一产业比全国高12.9个百分点,比全省高6.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全国低个13.7百分点,比全省低6.5个百分点。[6]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占比较高,基础依然薄弱;第二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大理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但结构不合理,重化工业比重大,粗放型特征明显;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滞后,特别是服务业内部仍然以生活性服务业为主,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过低。2014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居民服务、科研、文化等仅有12户,占服务业企业总数的13.5%。企业规模小,实力不足。年营业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16户,仅占重点服务业企业总数的18.0%,但年营业收入总额为43.53亿元,占全州重点服务业企业年营业收入的83.3%。[7]面对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产业结构调整压力较大。

2.产业的层次低,转型升级难。以工业结构为例,从企业分布看,大理州除了农副产品初级加工和食品制造业以外,主要以资源消耗型企业为主。全州工业门类众多,但多数产业处于产业链上游和价值链低端,高投入、高耗能、低产出的粗放型特征明显,初级产品、中间产品数量较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较高的高加工度产品较少。随着市场供求的变化,工业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2014年,全州规模以上国有企业亏损面达25.7%,比上一年扩大7.0个百分点。[8]2015年,全州244户联网直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停产17户,主要集中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釆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四个行业停产12户,占停产企业总数的70.6%。[9]新兴产业培植难,推动大理州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重。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竞争力弱

1.研发投入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从全国各地R&D经费的投入情况看,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其R&D经费的投入占GDP的比重越高。2014年,全州R&D经费的投入仅为1.46亿元,占全州GDP的比重仅为0.18%,远低于全国2.1%的占比。全州245户规模以上企业中,仅有18户企业开展科技活动,15户设有科技研发机构。[10]由于创新能力不足,很多企业工艺设备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以传统产品、初加工产品为主,资源型、原料型产品比重较大。

2.产业竞争力弱,市场占有率低。以核桃产业为例,2014年,大理州的核桃产量达17.2万吨,占云南省64.5万吨的26.7%,[11]已成为云南省核桃产业的主产区,但产品主要以干果销售为主,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短。深加工主要以生产核桃乳为主,但由于生产厂家众多,品牌过杂,品牌形象的打造和市场营销能力,远不如楚雄州生产的“摩尔农庄”核桃乳,极大地降低了市场竞争力。

经济的外向度低。2014年,大理州货物进出口总额完成33837万美元,按照当年平均汇率计算,仅占GDP总量的2.50%。[12]从出口商品结构看,主要是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较低,包括农副产品、柴油货车及其配件、棉纱、啤酒、乳制品等。

旅游业有待转型升级。大理州旅游资源禀赋好,但从现实的竞争力来看,丽江市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后起之秀,其旅游总收入在2010年赶超了大理州。2014年,丽江市接待海外游客107.7万人次,增长8.05%;实现旅游外汇收入 4.06亿美元,增长13.45%;接待国内游客 2556.12万人次,增长29.10%。全年旅游总收入378.79亿元,比2013年增长35.94%。大理州共接待海外游客80.83万人次,比2013年增长14.36%;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7526万美元,增长26.92%;接待国内游客2567.18万人次,增长18.29%。全年旅游业总收入实现322.93亿元,增长29.81%。两州市差距明显。[13]

二、推进大理州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

2015年12月25日,中共大理州七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大理州委关于制定大理白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要打响生态文明和文化旅游两个品牌,做好产业转型升级、城乡协调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三篇文章。[14]要做好大理产业转型升级的文章,就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根据市场供求的变化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找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

(一)突出重点打造优势,构建具有大理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大理州委州政府明确提出要“坚持转方式调结构,加大产业优化升级力度,坚定走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的发展新路子,促进集群、集约发展,加快构建具有大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15]

1.加快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意见》,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部署,充分发挥大理州的农业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多样性农业,推动烟草、核桃、畜牧、蔬菜、水果、中药材、马铃薯、蚕桑、高山生态茶和特色花卉等10大特色产业的发展。以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庄园经济为主,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进一步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维护农民的利益。深化农村土地改革,规范和加大土地流转,发展不同类型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农业品牌建设力度,打好无公害、绿色、有机品牌,提升大理州农产品的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和加强农业环境综合整治,打牢农业发展基础。

2.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工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工业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撑。大理州作为欠发达地区,既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又要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

第一,积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挥大理州制造业的优势,以力帆骏马为龙头,积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支持企业完善和提升载货汽车装备制造水平,引进发展乘用车、电动汽车、非公路用车,配套培育零部件生产、销售产业。以明阳风电产业集团大理有限公司为龙头,推进风电、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设备制造,延伸壮大产业链,形成特色鲜明的新能源设备制造集中地和产业集聚区。加大环保产业的发展,积极引进和发展水污染治理、工业排污系统、大气监测等设备制造业。

第二,加快发展生物及医药产业。大理州中药材种植以滇重楼、三七、玛咖、红花、灯盏花、金银花、当归、附子、秦艽、续断、大黄、木香等优势大宗中药材品种为主,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投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促进特色中药材大品种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健康产品的研发、制造和应用,力争把大理州建设成云南生物制药产业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重要基地。

第三,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水平。以乳畜业为龙头,做大做强做优农产品深加工,实现资源就地转化和农产品商品化。

第四,推动传统优势工业提质增效。推进矿电结合,发展优势金属冶炼和深加工产业,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通过技术改造、装备提升和企业重组,加快建材、水泥、石材等产业的发展。

3.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要把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业的共同发展作为抓手,促进生产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体系。[16]

第一,提升传统服务业。着力在推动餐饮、零售、住宿,特别是特色客栈等传统服务业标准化、规范化、绿色化和个性化发展上取得新进展,提供更多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产品。

第二,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顺应信息化迅猛发展的需要,推进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等新业态的发展。充分发挥大理州文化资源优势,开拓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拓展文化产业发展新空间。推进滇西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发展养老养生、健康服务产业。促进金融业、技术、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大农业、工业发展需要的配套生产性服务业的培植力度。

4.加大开放力度,促进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要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增强开放意识,以大开放促进大理州的大发展。

第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利用好全省加快“五网”建设的发展机遇,打开通道、完善网络、提升功能,构建大理州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枢纽。

第二,加大特色产业加工基地建设。在大理市、祥云县、洱源县、宾川县等县市打造进出口加工互动带,以机械、食品等行业为重点,提高载货汽车、绿色生态加工食品、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能力,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

第三,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大理州各类企业利用云南省既已搭建的面向南亚东南亚、湄公河次区域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合作平台和机制,积极开拓周边国家市场,广泛开展科技、教育、卫生、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以人文交流助推经济合作的加深。

第四,加大与发达地区的联合与协作。要进一步加大大理州同发达地区的联合与协作,以人才交流、项目带动、技术合作等方式,促进产业互补,发展互动,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在。

(二)着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产业融合是全球经济增长和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世界新技术革命和国际产业结构升级的深刻反映,也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更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大理州具有悠久灿烂的文化优势,是云南历史文化的最早发祥地之一,是人文鼎盛的“文献名邦”;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美丽宜居的生态优势,天蓝、地绿、水净,风光秀美、生态优良。在产业的发展和培植中,大理州一定要打好“生态”和“旅游”两张牌,主动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优中造优,在特色上发力。

1.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17]“充分发挥农村的独特优势,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民族文化、乡土文化等资源,积极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养生养老、乡村手工艺、民族手工艺、民族文化文艺等产业。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培育一批旅游特色村、精品农庄和知名乡村旅游品牌。”[18]

第一,提升农业与二产融合的质量。要着力打造乳制品、茶叶、核桃、蔬菜、生物制药等重点农产品深加工业。龙头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质量,加大品牌建设力度,通过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的价值。

第二,强化农业与三产融合的力度。要高度关注新的商业模式的变化,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抓住宾川县列入阿里巴巴集团“千县万村”农村电子商务试点县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大理州“一馆·三网”(即淘宝特色中国·大理馆,大理农业科技服务网、大理特产网、大宗农产品交易网)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建设,扩展农产品的销售空间和市场影响力。

要加大庄园经济、家庭农场的发展力度,拓展农业的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实现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发展。一是高度重视大庄园经济、家庭农场等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破解休闲农业设施建设用地问题。二是提高标准化建设水平,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特别面对迅速升温的大理市乡村旅游,必须加强规划,规范服务,提升标准,依法经营。三是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始终把洱海环保放在第一位。大理市金梭岛渔民旅游合作社作为大理州第一家从事旅游业的专业合作社,为大理州乡村旅游业组织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样板。其通过统一开发,统一管理,提升了服务水平,规范了旅游市场,实现了旅游开发与洱海保护的同步推进,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同步提升。

2.推动旅游融合发展,增强旅游业的竞争力。大理州要增强旅游业的竞争力,就必须“实施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战略,推动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复合型旅游转变。”[19]

第一,加强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要充分发挥大理州悠久灿烂的文化优势,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创意设计、影视拍摄制作、文化旅游、演出演艺、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遗产开发、节庆会展、体育竞赛训练等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按照积极培育、重点突破、联动发展、梯度推进的原则形成合力,构建全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第二,推进旅游开发与新业态的加速融合。要推动旅游业与康体养生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提升旅游景区的康体的养生功能,建设环洱海养生核心旅游区,打造康体养生旅游品牌。

第三,实现旅游业与城镇建设的高度融合。旅游离不开城镇这一重要载体,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旅游就是对城镇文化和形象的感受。要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以大理旅游中心城市为依托、以旅游节点县为重点、以旅游小镇为基础的多层次旅游城镇体系,打造极具大理特色的城镇风貌。

(三)顺应科技进步和市场变化,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是推动大理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而企业的发展必须不断顺应科技进步和市场变化的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开发新产品,强化企业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

1.注重研究市场,提升产品质量。张瑞敏曾讲过:只有淡季的产品,没有淡季的市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消费需求发生新的变化。企业必须不断研究市场、关注消费,紧贴消费理念的变化,不断提高产品的研发设计水平,靠质量和特色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此,要实施质量发展战略和品牌带动战略,着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不断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知名度。实施好“互联网+”行动计划,以信息技术实现流程再造,创造新的价值链,实现产品升级。

2.加大资金投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第一,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开发应用,做好消化吸收和整合再创新。第二,鼓励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以及各种中介机构开展广泛的合作,积极探索有利于州内外合作、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长期、实效、共赢的科技合作机制和模式,并围绕支柱产业和重点领域,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以推进大理州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3.强化企业管理,激发企业家精神。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取决于企业家的战略眼光、市场意识、务实精神和精细管理。第一,要引导企业家增强信心,牢固树立战略意识和竞争意识,以推进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为重要抓手,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资金的合理运转。第二,支持企业强化职工教育培训,建立企业职工培训激励机制,引导企业不断提升员工素质。对在推动技术创新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奖励,激发企业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深化改革,完善机制,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保障

1.结合地方实际,推进重点改革试点。要把简政放权、财税金融、科技体制、投融资的改革推向纵深,给市场和社会留足空间,为公平竞争搭好舞台,让民营经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广大的创业者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认真履行好地方政府的职能作用,提升规划、法治、服务的意识,营造适合产业发展、利于创新、鼓励创业的环境。政府要努力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在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市场公平、改善金融支持、深化激励机制等方面积极作为,构建具有区域产业特色自主创新体系。

3.实施人才强州战略,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第一,完善用人机制,营造人才辈出的良好氛围。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体系,以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和选拔制度的改革为突破口,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开、公平、开放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和人才柔性管理机制。第二,加大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要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专业设置,着力发展实用先进技术专业,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

注释:

[1]新华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经济日报,2015-12-23.

[2]杨宁.2015年大理州政府工作报告[EB/OL].云南网,2015年3月6日.

[3][5][6][11][12][13]2014年云南省各地统计公报[EB/OL].中国统计信息网,www.tjcn.org.

[4]辛向东.大理州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效益凸显[N].大理日报,2015-12-30.

[7]陈李明.2014年大理州经济发展报告[J].大理统计,2014(04).

[8][10]大理州统计局.大理州“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与“十三五”发展目标分析[J].大理统计,2015(03).

[9]大理州统计局.大理州1-3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小幅回升[J].大理统计,2015(03).

[14][15][16][19]中共大理州委关于制定大理白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大理日报,2016-01-01.

[1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网站htpp://www.gov.cn/.

[18]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意见[N].云南日报,2016-02-18.

责任编辑:刘建文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94(2016)02-0121-05

收稿日期:2016-01-06

作者简介:马云波(1964-),女,云南大理人,中共大理州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大理州转型升级产业结构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大理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监管平台建设研究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大理州湿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与建议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基于“两基准”理论新解释的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分析